官仙(精校)第23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1/2908

  不过这些压力,大部分集中在下面的乡镇,陈太忠这里没有遇到太多的骚扰,趁此机会,他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明细过了一遍。
  整个北崇区,今年应届大学生计划回来创业的有六十八人,这其中还包括了二本和大专,经过仔细筛选,选出了十七个人,其中皇甫一尘的儿子和陈区长中意的桑格都榜上有名,共涉及贷款二百一十余万元。
  敬德县介绍过来九人,其中有三人自筹的资金不够,计划向北崇扶助资金贷款,分别为五万七万和八万元,由于这三位的父母亲中,最少也有一个是国家干部,这个贷款是没有风险的,区里认为可以贷出去。
  事实上,北崇对敬德的大学生卡得还是很严的,那边一共报过来十五个人,都是经过敬德初审的,基本上全部能过关,但还是被北崇刷下了三分之一。
  这就一共是二十六名大学生了,陈区长大致翻看一下,所选的项目大都还说得过去,敬德更有一个学生,会做中草药加工,更会一些简单的种植,并且了解销售渠道,还愿意教给大家。
  二十六份资料翻完,他又看一下被打下去的北崇学生——敬德的他是没兴趣看。
  这一翻就翻出问题来了,有两个学生引起了他的注意,其中一个将规模化养鸡的流程写得很明白,另一个是山核桃的罐装加工——还可以延伸到其他食品。
  这俩一看就是用了心的,居然没有被通过,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贷款找不到人作保。
  要不说很多东西设计起来容易,推广的时候就要遇到很多难题,像这个扶持贷款就是如此,虽然北崇很想把钱贷出去——这不是看着那点利息,根本就是无息的,区里只是想尽快地提高生产力。
  农民们或者学生们也想贷这个钱,但是区里实在不可能看了项目就把钱往外放,骗贷这种事儿大家也见得不少,所以要有公职人员担保。
  时下全国的村镇,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很多政府或者信用社想放贷款出去,也有农民有这个需求,但是求人担保太难了,难到有的农民想做点事业,都不得不放弃无息贷款,转而去借高利贷。
  但是对北崇来说,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担保要求,已经是最低了,只要一个公职人员担保即可,像养殖娃娃鱼的贷款,那可是需要两个公职人员担保的,而且能证明不是骗贷的话,不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只是帮忙盯着,这人把钱花在哪儿了。
  再说了,学生们一旦创业成功,基本上就能走进体制了,这个时候卖个好,将来可能有巨大的回报,陈太忠还真没想到,北崇的大学生,还有找不到担保的。
  看到敬德人都能在北崇贷款,而北崇人居然找不到人担保,不得不砍掉项目,年轻的区长心里太不是滋味了,他直接一个电话打给徐瑞麟,“老徐你要是方便的话,过来一趟。”
  徐区长正好有空,两分钟就过来了,陈区长将那两份创业计划书递给他,“看一看,说一说你的感受。”
  徐瑞麟拿起来翻看一下,皱着眉头叹口气,“啧……可惜了,本来值得试一下的。”
  “这都是你管的农副业,”陈太忠不解地看他一眼,心说我记得你还是很亲民的嘛,怎么见了这样被打下来的学生,会是这个态度呢?“不能找两个人担保一下?”
  要说担保,陈区长自己就能担保,他甚至可以自己拿出这笔钱来,交给那两个学生去创业,但是事情不是这么做的。
  最近陈太忠一直在试图完善程序,以保证流程的严谨和延续性,这点钱他扔出去,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可是这不是最正确的方式。
  他想要搞的是,确定了项目可行之后,万一贷款没有担保人,分管的区领导帮忙联系撮合,或者指定担保人——这样的处理方式若是能形成制度,那是最好的。
  方方面面的制度一旦形成,陈某人就算离任了,在后陈太忠时代里,北崇的发展不但有惯性,也能有适当的约束力。
  区里都联系好贷款了,陈太忠不能容忍这种好项目求贷无门的现象发生,这个时候,干部就应该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都说可惜了,问题我的手里也没人,”徐瑞麟苦笑着一摊手,“你想过没有,一个公职人员,只能担保一笔贷款啊。”
  陈太忠登时就无语了:这还真是麻烦!貌似一个公职人员只能担保一笔贷款,还是他提出来的——这个建议的理由很充分,一个公职人员能为多笔贷款担保的话,容易滋生弊端,一旦能豁出去不要这个公职,能就更不可控了。
  这个原则,也是不能更改的,想到这里,年轻的区长禁不住轻叹一口气:要不说会有“知易行难”这个词,很多时候确实是这样,基层想做点事,真的很难啊。
  而且他知道,徐瑞麟分管的这一块,涉及到了不少贷款,大棚种植要贷款,娃娃鱼养殖也要贷款——常说共产党的干部多,一到需要贷款担保的时候,这干部就不够用了。
  “农业局和农业局找不出人来,水利局呢?”陈区长想了半天,还是要问一句。
  “有些人是要攒着贷款担保指标的,”徐瑞麟皱着眉头回答,“明年还有大学生返乡创业,娃娃鱼要是好养,明年也要扩大养殖面积了……但是只能担保一个项目,谁知道还会不会有更好的项目出现?”
  说到这里,他苦笑一声,“就帮别人担保贷款的事宜,我都做了不少工作了,效果有一点,但不是很理想,很多人舍不得用掉指标,咱总不能强迫。”
  “乡镇上试了没有?”陈区长太不甘心了,但是他也能理解公职人员的这种心态。
  “没有试过,乡镇上的干部,算得更清楚,”徐瑞麟沉吟着回答,然后他拿出手机,“要不我现在打个电话。”
  徐区长先给三轮镇打个电话,那是养鸡那家的,林继龙接了电话之后,倒是很痛快地表示了,说既然徐区长指示了,我一定落实了此事,不行我自己出面担保——北崇的大学生,那个个都是命根子,不能坐视流失。
  然后他再给前屯镇打电话,前屯的镇长唐亮就表示为难了,说我知道的几个人,都有了担保贷款的意向了,要不我打电话再问一问吧。
  电话放下没有五分钟,唐镇长又打了回来,“那个叫严酉生的学生,半个小时之前走了,说是要去朝田打工了。”
  “小严已经走了,”徐区长叹口气,压了电话,侧头看一眼陈区长。
  陈太忠问了两句之后站起身,“半个小时……我去追他回来。”
  “追他回来?”徐瑞麟听得嘴角抽动一下,饶他是很儒雅的人,心里也禁不住嘀咕一句:没必要这么夸张吧?
  “一个大学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里,咱们的干部没有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陈区长叹口气,向门外走去,“这个影响,要积极挽回……咱不能寒了大学生们做事业的心,他们还年轻。”
第3783章
繁文缛节(上)
  如果有来生的话,一定要投个好胎,严酉生茫然地看着车窗外,心里是说不出的无奈,只是差了一个担保,自己一个多月的心血,就付之东流了。
  年仅二十一岁的他,上的是电大的企业管理专业,在朝田并不好找工作,基本上是毕业即失业的那种,而且因为他无法找到好工作,女友的家里也下了最后的通牒——最多只给你一年时间,到时候没有稳定工作的话,你俩就散了吧。
  就在这个时候,北崇推出了“大学生返乡创业”,严酉生听说之后,眼睛就是一亮,他早就觉得阳州的山核桃能大做文章。
  这个一直在省里打转,根本就没走出省,价格也高得很,主要是熟悉这个东西的人少,而且山核桃貌似能久放,实则不然,放一年也会有哈喇子味,有碍推广。
  至于说销售,也不用发愁,他舍友的老爸就是斯嘉丽超市的采购,曾经亲口表态,你要是能做出山核桃的深加工,我保证让你的货上架——甚至外省我可以帮你包销。
  那么就做罐头吧,严酉生在一个外省的罐头厂实习了两个月,对罐头的制作一点都不陌生,所以他开始四处打听,了解各种机械的价格。
  事实上他的计划分作三步:先做真空袋装的山核桃,然后再做玻璃罐头的,最后做易拉罐式罐头的——做到第三步,就可以考虑出口的问题了。
  严酉生认真地做了这个方案,也获得了区里的认可,不成想最终……他还是倒在了最后一步上,找不到人担保贷款!
  严家在北崇,也认识几个端公家饭碗的主儿,不过一直活动到今天,都没有找到愿意担保的人——严酉生的父亲甚至表示,谁能帮着担保,就给其一成的好处。
  可是那些人纷纷表示,这根本不是钱的问题,事实上,别说北崇的干部,就连北崇的老百姓也知道,谁敢胡乱收钱,一旦被捅到陈区长那里,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拖到今天下午,名单已经报上去,不可能更改了,严酉生终于收拾行囊,踏上了返回朝田的路——不是我不想为家乡做贡献,实在是……家里没干部,没有报效家乡的门路。
  都说新来的陈区长不错,我看也扯淡,严同学无奈地想着,同时不忘记紧一紧怀里的大旅行包——这是他未来在朝田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包里除了几身换洗衣服,还有家里凑出的八百多元钱,其实这点钱,只够在朝田吃住两个来月,朝田城中村的单间廉租房,一个月也要有两百到两百五。
  好在我可以跟同学们合租,严酉生开始庆幸,应届生还是有应届生的便利,过得一两年,同学们也就都分出了阶层……算了,不想那么多了,还是看好自己的背包,晚上别睡得太沉,丢了的话,那就连回来的路费都没有了。
  小严现在坐的,是北崇到阳州的车,抵达阳州的时候,大约应该在晚上七点,等夜里九点,有一趟阳州发往朝田的卧铺班车,抵达朝田应该是在早上六点左右。
  若是班车人满,他还可以去坐凌晨两点的火车,不过火车虽然便宜,但一般不好找到座位,又有点慢,抵达朝田大约要花十个小时。
  或者……直接买火车票?那样会省点钱,严酉生正胡思乱想着,公交车猛地一顿,就是一个突然的刹车。
  “随便拉客,也没必要刹得这么狠吧,”他轻声嘟囔一句,北崇到阳州的车不走高速,正经的招手即停,有时候没人都要停下来等一会儿,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
  下一刻,车门打开,走上来一个年轻而高大的男人,他四下扫视一眼,“前屯的严酉生……严酉生在不在车上?”
  “我……我就是,”严酉生站起身来,仔细打量对方两眼,觉得似乎有点面熟,他迟疑地发问,“你好像是……区政府的?”
  “我区政府办公室的,打扰大家了,”年轻人笑着冲车上的人点点头,又冲小严同学招一招手,“来,你跟我下车,我有点事情跟你说……别耽误大家时间。”
  “耽误个啥,廖主任你直接说,”有人认出了来人,笑着插话,北崇人最不怕的就是耽误时间了,正经是还能听一听,廖主任这样冲上来有啥事。
  原来是陈区长的秘书,严酉生想起来这人是谁了,他愣了有一秒钟,就拎起旅行包向车门走去——这么多人看着,对方又有身份,他无须担心什么。
  走下车来,他才看到大巴前方右侧停着一辆桑塔纳,想必是这辆车逼停了大巴,廖大宝也不着急带他上车,而是先问一句,“车票买了吗?”
  “还没买,去了阳州买也不迟,”严酉生摇摇头。
  “在朝田找到工作了吗?”廖大宝一边走向桑塔纳,一边信口发问。
  “有两个意向,”严酉生同其他年轻人一样,不愿被别人小看,于是就略略夸大几分——事实上他这个年龄,只要肯下辛苦,找工作还是不难的,关键还是说收入。
  所以他这也不算完全的吹牛,事实上,他更希望陈区长的秘书能带来点好消息,于是紧接着,他就解释道,“不过也不是很着急,关键在区里也没什么事儿。”
  “不是很着急,那就回区里说吧,”廖大宝一边拉车门,一边笑着发话,“你要是着急,我就打算在送你去阳州的路上说。”
  严酉生也不客气,伸手去拉副驾驶的车门,车门一拉开,他就发现后座上坐着一个人,细细看一眼,登时就吓了一跳,“陈区长?”
  “嗯,”陈太忠坐在后座上,微微颔首,“你那个方案我看了,值得尝试一下……为什么会找不到人担保?”
  “找不到人担保……这不需要理由吧?”严酉生苦笑一声,接着又说句怪话,“找得到人担保的,才会有各种理由。”
  俏皮话说得很溜嘛,陈太忠看一眼此人的后脑壳,想到自己年轻时,也曾经是这么不知深浅,就懒得跟他计较,“我可以帮你想想办法,先回北崇等两天吧。”
  等两天肯定是可以的,对严酉生来说,时间不是问题,但是他不太能理解的是,陈区长你都注意到我了,这可不就是贷款的理由?“是要帮我介绍担保人?”
  “嗯,是撮合一下吧,”陈太忠点点头,“区里审核的时候,只强调了严格把关,大家执行政策比较死,这个……你理解一下。”
  事实上,陈区长真的没觉得,审核的人错得有多离谱,负责把关的人,就必须严格按条例筛选——不严格执行,凭自己的喜恶行事,才是不负责任的。
  可这就又是一个悖论,严格执行的话,小严的方案不能通融,应该被打回去,但是这个方案不差,只是找不到人担保,就是徐瑞麟的话——真的有点可惜。
  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强调一个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审核的干部完全可以向小严提出中肯的建议,建议无效的情况下,还可以向领导汇报。
  所以陈区长虽然出来追人,却也无意追究谁的责任——没有谁真的做错了什么,区政府能做的,就是充分吸取经验教训,尽量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1/29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