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道武者路(校对)第5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9/657

  “你废话太多了……”荆无殇搜到自己所要之物之后,随即起身,只对脚下败将说了一句:“你现在需要担心的,是怎么活下去……”
  话音方落,只见某个方位的海面,在一派灰蒙迷雾中,忽然呈现出许多透着不详的猩红凶光,星星点点,数不胜数。扑面而来的海风在咸腥之外,平添了一份直刺鼻腔、口腔黏膜,中人欲呕的血腥异臭。无数声尖锐高亢的破空嘶鸣连成一片,如涌如潮,带着一种兽性的疯狂与暴戾,由远而近,席卷而来。
  “不……是斑斓蛇潮!”
  伴随着彭元仕的绝望凄嚎,只见前方海域突然多了一道由千万各种颜色海蛇组成的斑斓洪流,纷纷漫漫而来。它们的蛇尾以肉眼难见的速度疯狂在水面扫动游走,溅起弥天水花,甚至有大量海蛇飞身窜起,仿佛千弩万箭般漫天爆射而至,所到之处,一切岛礁尽遭淹没……
  这正是这处绝地让所有人闻风色变,足以让强大人仙瞬间落得个死无全尸的蛇潮之灾,也是所有试炼者动起手来都要小心谨慎,尽量不惹出太大动静的原因。虽然蛇潮的出现随机性很强,不少时候即使打个天翻地覆也不一定有蛇潮来袭,但终究存在这种危险性。
  彭元仕的二品龙鲸神铠虽有上天入海之能,原本也不难规避这种规模的蛇潮,所以才肆无忌惮用上“葵水神雷”,不过眼下已被打残,却已是难逃侥幸。
  片刻之后,被蛇潮淹没的这一处岛礁随着群蛇退去,又如退潮中的岛礁般重新显露出来,不过却已是面目全非,岛面足足被蚀低了半尺,还散发着腾腾毒气,看样子像是被浓硫酸洗过一般。
  “咦?刚刚出现的那股异常气息消失了,究竟是因为被我引去的蛇潮消灭,还是藏了起来?”
  在距离岛礁几十里外的另一处规模较大的岛屿,在一处被海水淹没大半的溶洞之内,一名身着皮质盔甲,戴着蛇纹面具的女子正遥望蛇潮远去的方向,一只体型巨大的六头海蛇正以驯服的姿态将她托在背上。而在溶洞之内,俨然栖息着数以千计的多头海蛇。
  “这股气息可不是仙秦的人仙,倒像是混杂相柳血脉的蛮种,不过刚刚爆发的兽性杀意可是惊人的纯粹,难道是直接沟通了相柳意志……不过即使是我,在相柳蛇裔意识集群中几度发动心灵潮汐也都得不到相柳意志的一丝半点反馈……要么就是可以将血脉本能发挥到极限的基因锁四阶,或者其他未知手段……如果真是轮回者的话,这一带都天煞气污染神念混淆视听,如果他刻意隐藏,倒是不好找,真希望他能够采取大胆一点的行动……”
  与此同时,在另一处岛礁上,有一名男子正默默盘坐,只见他身上并不披甲,也并不掩饰自己的存在,但看上去就如一座亘古永在的磐岩,没有人可以忽略,但也没有人会去刻意关注。
  在他的身周有着数百近千条蛇尸,全部都是干净利落地从中一剖为二,均分成不差分毫的两部分,然而其中的蛇筋蛇胆,却又分毫不损。
  阳光穿透海雾,照在他身上时,却出现微妙的折射,在他身侧映出了某种透明的物体,似乎是刀,却无人能知刀的具体形状,也不知刀刃所指,或者说,那刀刃远远不止一条。
  若真有人能够辨得清的话,男子身上散发的气势在虚空中凝成一刀。虽只一刀,却奇异地分四十九刃,分割虚空,映照大千,从不同的角度看去,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与明悟。
  每一刃面,都映出一个或鲜活、或萧杀、或凝浑、或飘渺、或圆润、或峥嵘,风格各有不同的世界。明明是同一个世界,但换了不同的眼界与心境去看,却是大相径庭。天空因都天煞气弥久不散而形成的浑噩不清的景象映入其中,竟然变得格外的风格明朗,层次分明,仿佛将天地间一切分门别类,分化出四十九种状态或者规律。
  不过这四十九面虽包罗万象,圆转自然,却给人一种并不真正完美和谐的感觉,仿佛始终缺了一点什么。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然天道有缺,何以补之?
第六百四十六章
仙秦各家
  “这就是五行仙天,真正的仙家妙景?”
  当时空错落的迷幻与恍惚尽去后,呈现在眼前的,是因为难以想象的巨大与恢弘。
  不说那些把真正的山岳、山脉挖空改造,上抵浮云,巍峨壮观而又延绵无尽的琼楼高塔,鳞次栉比的亭台、殿阁、水渠、喷泉、广场、药田、琼林花果、仙禽奇兽……以及契合阴阳风水,天人共存,聚天地灵犀的精妙布局。这些足以让最发达摩登的二十一世纪大都市为之黯然失色的万般妙景,和眼前这片天地真正蔚为壮观的事物相比,统统成了参天大树脚下的灌木杂草!
  这种过于广大的空间,确切的说,根本不像是在一片天地之间,而是应该是存在于宇宙,这种颠覆常理的广大甚至模糊了每一位初临贵境的道家弟子们的空间与距离感,让他们一时茫然不知身处何地,唯有修为真正高深,早已脱离耳目口鼻等凡俗感官,而是以神念去认识天地万物的人物方能不受妨碍。
  神念如潮水般扩散,每一秒都可以延伸十万里之遥,在这处天地却有一种一点点延伸的缓慢之感……直到触及了一根玄黄色石柱般的高峰。
  不知其方圆多少里,不知其上下多少米,悬崖陡峭,如天维地柱,擎天屹地,一股可怖的压迫感油然而升,庞大的体积自然流露出一股睥睨天下,唯我独尊的气势。其下端分各方雕刻着规、尺、秤、斗、车、刻笔六物,散发一股量天秤海,普天共文,经纶万物的庞大规则之力,想来正代表着“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
  哪怕以齐腾一六劫鬼仙修为,也说不清这根巨峰究竟有多大多高,他甚至可以感受到,这根巨峰的上端根本不在这个世界,而是贯通了虚空,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而在这根堪称当之无愧的天柱巨峰之上,则盘绕着另一种庞然大物。
  那是根本见不到龙头龙首,甚至分不清究竟是一条、百条、还是无数条的长龙,忽隐忽现,或直或曲,若静若动,宛若百川归一,又似群龙无首,却汇聚出一股浑然磅礴,堂皇正大,凛然莫犯的沧桑肃穆气势。巨峰下端又向四面八方延伸出无数如锦似霞、云光转流的龙形飞桥,在云端迂回曲折,横架穿梭于无数城楼高塔之间,四通八达,上天入地,其上车马行人往来,络绎不绝,一直延绵到无穷远的天际……
  “龙气实化,纵聚民心,横渡虚空?”
  目睹此情此景,齐腾一忽然想起当年穹冥帝君处心积虑,借华夏主龙气以暂时沟通天庭地府,而自己也是借龙气横渡三途河。如今仙秦不仅俨然凝聚出规模更强盛百倍的浩荡龙气,而且以叹为观止的阵法神通将之充分利用,龙气为引,沟通诸方异界,充当庞大仙秦帝国的血管经脉。
  龙气原本只是虚幻,与真正的实体桥梁道路仍有区别,如果凡人踏上这种龙气幻化的长廊,非要一下摔落下来不可。不过如果运用对应的符箓法宝,却可以在上面来去自如,涉空凌虚,日行千里。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如果龙气是强大且稳定的磁力,那么符箓法宝就是磁悬浮列车。
  而以龙气为引,各方神念沟通以及各种虚空挪移法术运用起来更是足以方便百倍,比如六劫鬼仙借用虚空龙气之桥,便足以用不到十分之一的法力实现距离更远十倍的传送,并做到原本做不到的跨界传送。若有合适的法宝与资源,更是足以架起让凡人直接来往的稳固跨界桥梁,正如青龙军在故土与洪荒界之间架起虚空升龙道。而眼下青龙军主管绮湄虽然也只是六劫鬼仙,但借跨空龙气,便能一举将千余人跨越诸界屏障,带到仙秦统治核心——中央戊土天。
  而这千余人,则是故土归化人士中,除了郑吒等投军人士之外的一批精英,基本都是倾于法职,不擅争斗或不愿受军旅约束的一类人。单是茅山、天师两家本宗以及旁系流派,便已占了半壁江山,除此之外,还有一批正邪皆有的散修、隐士,其中甚至不乏当年从镇魔井内走脱的邪修,不过摄于仙秦威严,并无正派人士向他们出手。
  此外,人群中还有来自中原禅宗、净土宗、律宗、天台宗、三论宗的几十名僧尼,虽然中原佛门近百年来一贯低调,几乎不见神通显化干预世俗,但既有资格被直接送至中央戊土天,就绝非只懂吃斋念佛的普通和尚。照理说,这些人即使留在故土,未来也能借用香格里拉前往西方极乐世界,但他们仍前往仙秦,多半是存着在这方天地传播佛法之念。
  而除了中原人士之外,还有三百余或金发碧眼,或奇装异袍的外国人,连黑皮肤的非洲部落萨满也有那么几个,倒是称得上“不拘一格降人才”了。
  “群龙无首——吉……”
  混在茅山弟子中的朱雯一直都在认真观察天际的蟠龙天柱,最终得出一句批语。
  群龙,指的就是很多龙,这么多神物在一起,却没有一条龙露出头了,依旧保持神秘难测,意犹未尽的状态。说明事情还没有到极端,还有余地,说明龙还在向上腾飞,还在一种连绵不绝,蓬勃向上的急速发展状态。而最恐怖的就是,如此迅猛的状态,却是平衡,却是太极。因为群龙不见首,则群龙皆不是上九当中“亢龙”。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那群龙围绕天柱盘旋,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浑然太极,却又并非原地打转,就是动态平衡,螺旋向上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这说明仙秦如今气运蓬勃,绝非什么外强中干的纸糊架子,只要不是自己作大死或者遭遇不可抗拒的外敌,断不至有亡国之虞。不过这也有可能是某些高明到难以想象的手段塑造出来的假象,毕竟在经营驾驭龙气方面,仙秦与故土的区别就像大规模使用石油能源的现代工业文明与刚刚认识到某种地下黑色粘稠物可以用来点火助燃的小农文明的差距。所以如今的朱雯也没有把握说自己就当真看透了仙秦的气运。
  “各位皆为有道之士,然而仙秦之道,却与故土之道颇有异处。”负责接引众人的绮湄开口宣告,六劫鬼仙强大无比的神念将她所要表达的一切真实无遗,无可抗拒地印入在场每一个人的意识之中,“故各位若无在仙秦开宗立派之能,最好还是先彻底放下以往门户之见,仅凭各自的秉性、资质、能耐,加入合适的宗门。”
  全场缄默,一时无人回应,虽然几乎每一个人都听出其言下之意——到了仙秦,最好不要有什么结党营私的抱团取暖念头,一切全凭组织安排!
  对于这点,他们也早有觉悟了,毕竟他们的身份说到底就和难民差不多,最多就算是有特殊技能的难民,能够与普通难民区分开来,第一时间脱离军管,直抵五行仙天已经是很不错的待遇了,又哪还有什么讨价还价的资本?
  “不知何谓开宗立派之能?”
  忽然有一人开口询问,语气冷淡直畅,自有一种看淡生死的无畏锐气,众人看时,却见那是一名看来只有十岁左右的道童,虽然外表看来稚嫩,但俨然有一种一派宗师气度,神念震荡之间暗蕴一丝雷霆气韵,大见不凡。
  不少人一时不知他的底细,但齐腾一却清楚得很:这名道童正是在数年前更换了肉身的石坚。
  “道友何须心急,且听我一一道来。”绮湄淡然而笑,开口说道:“仙秦各家各宗传自诸子百家,至今长盛不衰者,仅有七家、五十三宗、一千三百一十八门。七家是为道家、兵家、法家、墨家、农家、阴阳家、杂家,七家各有传道贤师,其玄机要旨,与故土所传流派又颇有差异。
  其中道家皆为求道之士所聚,地位超然,掌管天下典籍,穷究天地宇宙,众生鬼神,造化运转之道,以图化繁为简,直指最根本、最原初的道德真解,所立‘至道殿’非有资格开宗立派的道德之士不得而入。
  兵家则全是军旅之人,主杀伐征战之道,若不从军,便与兵家无缘。
  法家主张为天地立规、为人心定序,铸十二都天铜狱,判罚众生鬼神。
  墨家主兼爱、利苍生,集众智,汇群力,重实证,机关傀儡,锻造匠器之术巧夺天工。
  农家尊崇上古神农氏,精五谷,擅医毒,辨天时化地利,亦有驯驭万兽,呼风唤雨之能。
  阴阳家精于阴阳五行变化之理,擅符箓法阵,通天文地理,亦通岐黄炼丹占卜敕鬼封神诸法。
  杂家兼容并包,博取众长,不拘门户,重在于用,纵横策辩、琴棋书画、戏艺商贾之术,多出于杂家之学,许多史上昙花一现却未能自成一派的奇技异学,最终也都归于杂家。诸位若有独门异学却未能在仙秦一展所能,不妨货于杂家,总能有些回报,也不至于让绝学就此湮没。”
  听到这里,齐腾一心中寻思:仙秦各家各宗,果然有些异处,正史上自汉后成了华夏文化核心的儒家,在仙秦竟然混不出什么名堂,看来祖龙的确如史上一般不喜儒家的那一套。
  而道家基本上也就类似于中科院的最高研究机构,在仙秦的地位堪称崇高。仙秦似乎不因受华夏天庭排挤而对道家心存怨怼,除了胸怀方面的解释之外,也有可能太上道祖正如神话传说中一般,并非华夏天庭的掌控者与执行者。如果说太上道祖是某个行业的开创者的话,天庭大概也就是这个行业的最大垄断集团,不过在这个行业之内,还是有仙秦之类竞争者存在的。这么一来,仙秦倒是没有因受天庭排挤而迁怒于道祖的道理。
  至于仙秦杂家,虽然听起来在七家之中不算显赫,但也是值得注意,毕竟按照正史,杂家共有两名最核心的代表人物,一为吕不韦,二则为淮南王刘安,以穹冥帝君不介意大肆变通佛家六道轮回之理为己用,却又不遵崇佛家“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核心理念的做法,不求超脱六道,只求变通六道,也正合杂家作风……
  在寻思的同时,只听绮湄继续朝石坚说道:“至于开宗立派,便需得七家贤师之一推荐,入道家‘至道殿’,与各宗宗主论道,屹立不倒,至少得十名宗主向始皇圣帝联名举荐,得圣帝敕封宗门福地即可。不过历来为开宗而与各宗论道,道心破碎者,甚至不乏六重雷劫修士。吾得传上古织女一脉织云绣霞之法,侥幸而为农家分宗锦罗宗宗主,此外农家又有泽地、魁隗、五谷、药王、百草、御兽、气象各宗。道友若醉心天地自然之雷,可加入气象宗;若属意雷霆掌天地权柄,判罚万物之意,可加入法家属下天罚宗;若欲穷究雷霆阴阳变化之枢,可加入阴阳家属下天枢宗……至于开宗立派,此时提起,未免流于空谈尔!”
  言下之意,即使以她的六重雷劫修为,在仙秦也不过一宗之主,同级的宗门,竟然有五十三之多,而且在此之上,还有七大家。石坚闻言嘿然不语,即使以他的心高气傲,也清楚仅仅凭他的四重雷劫修为,妄谈在仙秦开宗立派,只是徒惹人笑。
  “观仙秦法度,心知仙秦诸法如渊,包罗万象,吾辈有所难及。”齐腾一忽然开口,心诚意实地说道:“吾以为求道之始,非在傲慢自持之心,而在敬畏自省之念。我等远来求道,尚未得道,又谈何立道?仙子告诫,甚为在理,我等自当客随主便!”
  一眉道人终究心念故土,最终选择了不履仙秦,但却将代表掌门印信的九老仙都君印传予齐腾一,托齐腾一于仙秦代承茅山道统。毕竟眼下故土末法已至,一切道统已成了无根之木,唯有前往仙秦才有继续发展壮大的可能。
  齐腾一受印,却不肯接受茅山掌门之位,只愿暂代掌门,并向一眉道人承诺若有合适传人出现,必然会将道统代传。一眉道人只道他是顾虑自己已得了穹冥帝君道统,也不强求,却不知他主要是因自己身为轮回者而多有不便。
  虽然他并非真正的茅山掌门,但已晋升六重雷劫,又于茅山道门乃至华夏国运多有力挽狂澜之功,在场茅山派系都视他为首,包括张氏兄弟并未带队,最强不过是金丹级的天师教派系也隐约唯他马首是瞻,此时见他言下之意,却是向仙秦彻底服软,连争都不争上办分就自愿解散一切道统组织,将自家弟子恭送于仙秦各家各宗门下,虽知道也是形势逼人,但未免仍有些大失所望。
  绮湄点点头,带着些许的赞许说道;“明智之择,道友果然万事烛明……”
  齐腾一淡然一叹,又问道:“不知各家各宗将如何招录?”
  “仙秦取贤,但凭‘登仙之桥’!”绮湄手中忽然就多了三柱鎏金色长香,转过身来,恭恭敬敬地对着远方的蟠龙天柱拜下。随着长香燃起,一缕氤氲的香气就迅速蔓延开来,融入无所不在的虚空龙气之中。而天空之中更是传来阵阵编钟奏鸣之声,庄重肃穆,让人不敢擅动。
  “青龙军府主管,农家锦罗宗宗主绮湄携带故土归化之贤才异士一千三百四十八人,奏请始皇圣帝降‘登仙之桥’,以便纳贤取士。”
  片刻之后,方有回应传来:
  “准!”
  只得一声,仿佛自无尽高远的天外传来,但听在耳中,却仿佛有一座巍峨高山当空降下,带来皇天后土般的浩荡威严,哪怕是以齐腾一的修为,竟也一时有些举头艰难,只能确保挺直腰杆,至于四周的一群人,除了心境最佳修为最高的近百人之外,早已自然而然地跪倒一地,许多明明自负傲骨峥嵘之人,此时竟也是脑中一片空白,仿佛理所当然般跪得干净利落,毫无半点勉强,不知不觉中,心灵已印下了某种难以抹灭的深刻痕迹。
  随即,只见一道龙形飞虹自远方的蟠龙天柱之上降下,划破天际,所过之处的虚无之中留下一座玄黄色长桥,一直延展到众人面前。
  所谓玄黄之色,实谓天玄地黄,天空澄清空旷而深邃莫测,故为玄色,大地浑厚宽广而孕养万物,是为黄色,玄冷黄暖,互为阴阳。眼下此桥上接天幕,祥云缭绕,下连地极,山河相映,天地二色彻底溶为一体,方才构成一种包罗万象的奇妙“玄黄”。
  齐腾一神念沿桥而上,竟无法测探出桥另一端的具体位置,只觉此桥看似只有一条,实质却通向无数个阵法空间或者独立洞天。
  见长桥立下之后,绮湄随即回身向众人宣告道;“此桥起点虽一,实质却有无数分歧,大家各尽所能,各依本性择路而行,排忧解难,力争向上,直至心力已竭,各宗各门自会依据各位表现进行招录。不过若无把握,切勿不自量力强闯,以免招惹不测之祸,我等修道之人,断不能如兵家勇夫一般但凭血勇行事。”
  言下之意,众人在登仙桥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危险,不过众人既已到此,都没退缩的道理,当即纷纷上桥。
  此桥没有明显的边沿栏杆之类可言,就算千人并排而走,也是绰绰有余,很快登桥者都已消失在层云缭绕之间。
  只听绮湄又朝齐腾一说道:“以道友境界,却是无需与他人一般循桥而行。还请随我前往,去见一位贤师。”
  齐腾一却开口问道:“若我如常人一般登桥而行,又会如何?”
  “以道友修为,等闲考验自是难不了道友,不过也难保神念有损。”绮湄只是摇头劝诫:“况且此桥终点直指‘至道殿’,倘若入了‘至道殿’,再与驻殿贤师论道,尤能立而不倒者,便有资格常驻‘至道殿’,并自立一宗,不必托庇于任何一家一宗门下。只是此举何其艰难,以道友天纵之资,若知雄守雌,厚积薄发,将来成就必定远在我之上,何愁无出头之日?”
  “求道者,需心存隐忍敬畏,却也当有精诚勇进之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9/6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