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校对)第7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1/763


第九百八十二章
金仙极致
  确定自己想要什么会浪费一部分时间,不对,这么说不精准,确切的说法是花费而不是浪费,因为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是非常正确而有必要的。
  真正浪费时间的就是“己所欲,施于人”,成天跟那些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人生气,成天为别人不听自己的劝告而生气,成天为别人跟自己行事风格不一样而生气,成天怪别人没素质,不会办事儿,心里没数儿,以德报怨,各种看不顺眼,各种愤慨,各种矛盾,各种冲突。
  选择永远比改变更重要,遇到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或是人生观价值观差异较大的人,不要试图去改变对方,正确的作法是立刻换人,选择那些与自己想法差不多的人交往,谈恋爱是这样,共事也是这样,在相处的初期发现有本质分歧,那就必须当机立断,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等着自食恶果,反目成仇吧,有多少夫妻是凑合着过了一辈子的,有多少是过了一辈子吵了一辈子的,分明一败涂地,到最后还自欺欺人的告诉孩子,‘我和你爸吵了一辈子,不也过了一辈子吗?’
  吵一辈子过一辈子是对的吗?对个毛啊,虽然过了一辈子却也吵了一辈子,一辈子在啃拌嘴吵架的地瓜窝头,一辈子也没吃过人家夫妻和睦,情投意合的大白馒头,然后还回过头来告诉孩子,婚姻就是吃地瓜窝头,说句毫不夸张的话,大部分不幸的孩子都是毁在父母手里的。
  选择与志趣相投的人相处,远离令自己感觉不愉快的人,这其实也是人类的本能,所有人都喜欢与那些能令自己感觉愉快的人在一起,和珅让乾隆感觉舒服,所以乾隆就喜欢他。丑男能满足美女被宠溺的虚荣心,所以美女最后嫁给了丑男。不怎么漂亮的女人能处处依着帅哥儿,所以帅哥最终娶了她。会办事儿的下属能让领导感觉舒服,于是获得了领导的提拔。
  想要走捷径很简单,让身边的人感觉舒服就行,不过前提是自尊心不能太强。
  想有尊严的活着,那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自己足够强大,只要自己足够强大,就没必要讨好任何人,其他人会主动来讨好你。
  这段时间吴中元几乎是七天才会小憩片刻,晚上看似是闭着眼,却也没有停止练气,晋身上元时他已经对晋级需要多少气息有了大致的概念,想要再晋玉元至少还得一个月。
  练气的同时,他也在丰满着两个元婴的性格,两个元婴,一个神恩如海,一个神威如狱,施恩于人的本质是奖励,施威于人的本质是惩罚,奖励和惩罚都不是绝对的公正,只有互相兼容才能达到绝对的公正,就像阴阳太极,黑鱼和白鱼各占一半才得永恒长久。
  世人崇尚中庸之道,求稳求平,但吴中元不这样认为,他倾向于道家的动静结合,静若处子润物无声,动若脱兔霹雳雷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话是对的,但只对了一半,还有一半是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老虎如果从不发威,别人永远会当它是病猫。
  前半个月吴中元一直在通过观察验证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究竟想要活成什么样子,观察的结果是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活着也只是活着,是出于惯性活着,绝大多数人没有一个清晰且长久的目标,想要活成什么样子。
  下半月吴中元开始通过观察验证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实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而是一个上升到了极限高度的哲学命题,对于这个命题他其实是已经有答案了的,那就三个不亏负,一是不亏负天地,二是不亏负他人,三是不亏负自己。
  人活于天地之间,理应敬天法祖,善待天地,善待天地是个宽泛的说法,说白了就是不要破坏环境,不是每个人都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是排污大户,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尽量不要去破坏环境,不要为了挣钱而滥用各种药物和添加剂去破坏生态平衡。
  不亏负他人也很好理解,不要辜负任何一个对自己心存善意的人,就这一句话,但具体做起来很难,因为他人对自己的善意并不是在一天之内发生的,而是发生在自己所有已经度过的人生轨迹当中,大部分时候我们做不到现时现报,只能记在心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逐渐淡忘他人曾经对我们的善意,亦或是因为某件事情已经与对方反目成仇了,这就容易辜负他人,当我们要对一个人做什么的时候,一定要将这个人对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全部回忆一遍,一分恩抵一分怨,恩怨相抵之后再决定怎么对待对方。
  同理,茶余饭后,入睡之前可以抽空将认识的人回忆一遍,回忆一下与对方交往时的诸多细节,以此确定自己是不是应该为对方做些什么。
  最后就是不亏负自己,在不亏负天地,不亏负他人的前提下,一定不能亏负自己,人活一辈子不是为了忍辱负重,吃苦受罪的,酒色财气可以沾一点,父母和老婆孩子在家里吃肉的时候,自己可以跑出去跟朋友一起喝个小酒撸个串儿,家人衣食无忧的情况下,自己可以抽个好烟买个好车,没必要跟受虐狂一样分明能过从容的日子,却成天节衣缩食。只要丢了工作老婆孩子不至于挨饿,只是生活水平降低一点,就没必要在单位低声下气的装孙子。很多时候都说活着累,活的不如狗,其实都是夸张了,真的把无理取闹的老板桌子掀了,或是给摸手摸屁股的领导一个大嘴巴,大部分人也不至于饿死,无非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买更贵的包,住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而选择忍辱负重,这就不值得同情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做人不能太亏待自己,不然会缺乏奋斗的动力,委屈一辈子,死了都闭不上眼。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个半月转瞬即逝,春夏交替,服务区里都开始有蚊子了,吴中元顺利晋升玉元。
  晋升玉元之后吴中元离开了服务区,但并没有急于化生元婴,原因有二,一是两个元婴的人格还不够丰满,他还需要观察积累,二是他发现利用自己的悟道所得与金简玄文互相佐证,还可以往更高的品阶冲刺……
第九百八十三章
无惑无我
  离开服务区之后吴中元去了一处一线城市,行走于街头,流连于巷尾,有时候会在路口坐上半天,打量过往的路人,有时也会自银行门口站立片刻,观察前来办业务的顾客。
  每天夜里都会出去闲逛,偶尔也会出入各种夜场,冷眼旁观风花雪月。由于起的比较早,偶尔也会去逛早市,平静的看着市井小民与菜贩子讨价还价。
  还是那句话,他现在已经悟道无惑了,观察也不是为了给自己什么启发,只是为了一次次的验证自己感悟的正确性,就像一个学会了乘法的人,再看二十一就知道是三乘七,看五十四就是六乘九,验证了几十上百次,全能对得上。
  忙忙碌碌,碌碌无为,这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不过生活的层次与一个人的幸福值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说白了就是有钱人并不比普通人更快乐,不管生活在哪个层次的人都会有烦恼,金钱也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开夏利的人羡慕开大众的,开大众羡慕开奥迪的,开奥迪的还会羡慕开保时捷法拉利的,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话貌似是贬义的,实则不然,这话是中性的,只不过如实表述罢了,痛苦来源于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快乐则来源于欲望得到了满足,一旦满足了现阶段的欲望,人又会生出更大的欲望,而欲望又刺激世人继续努力,往更高的地方走。
  站在这个角度上说有欲望是好事儿,就像有虚荣心是好事儿一样,人不怕有欲望,也不怕有虚荣心,就怕无欲无求,无欲无求往往伴随着苟安现状,止步不前。
  很多人悟道喜欢跑到深山里去,跑到深山悟道的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悟道初期,想要远离俗事干扰,以此专心致志,静思深远。还有一种就是叶公好龙,哗众取宠,博取世人眼球儿,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实则真正的道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随便举个例子,早市上跟菜贩子讨价还价的大妈,各种计较,猛扒人家的白菜叶子,然后一分一毛的讲价,最后成交,心满意足的去了,但他看的很清楚,菜贩子耍秤杆子了,短斤少两了。而遇到那些不计较的顾客,菜贩子往往不会缺斤少两。这其实也是道,得到和付出永远是成正比的,就像四十块的驴肉肯定是骡子肉,三十块的羊肉肯定注水是一个道理,一分钱一分货,物美价廉是商家最大的谎言,信的都是傻子,真正的好东西怎么可能便宜。
  想与别人搞好关系,看不看社交书籍不重要,学不学社交技巧也不重要,讲不讲礼节礼貌都在其次,所有的技巧都可以忽略,只需做到一点就OK,大方,大方的本质是乐于与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所有人都喜欢跟大方的人交往,也都喜欢帮助大方的人,自作聪明的跟别人各种算计,其实到最后也占不到什么便宜,还不如大大方方,还能得个好人缘儿。
  他本身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古代有什么好东西也从不吝啬,随手就分了,也正因如此他的那些部下臣子才佩服他并愿意跟随他,待人要宽厚,斤斤计较只能让自己活的焦头烂额,手忙脚乱。
  与大方相反的是吝啬,算小账儿,斤斤计较是最惹人讨厌的,以泡妞为例,隔三差五请人家吃饭,三天两头送礼物,什么要求都别提,时间一长对方自然会心生好感,最怕的是请人家吃一顿饭就恨不得把人家给睡了,好像不睡就吃了天大的亏,各种叽歪,龌龊丢人。
  大方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自己有钱,有小钱儿就小大方,有大钱就大大方,没钱就赶紧努力工作去吧,也别泡妞了,那是有钱了之后才能干的事儿,没钱非要泡,也只能泡些老弱病残,歪瓜裂枣。
  真相有时候是很扎心的,所以大部分人更喜欢喝鸡汤,也有人专门熬鸡汤,熬鸡汤的这些人是最坑人的,其实熬鸡汤的人情商都极高,他们很清楚别人喜欢听什么,于是便投其所好,其实他们本人并不是那么认为,他们之所以散布害人的鸡汤只是为了获得认同和关注,然后设法变现赚钱。
  吴中元从没去过洗头房和洗脚房,但他知道这种地方不是真正意义的洗头和洗脚,疑惑就得消除疑惑,进去看看,他可以变出现金,去高档的地方。
  他猜的没错,这些地方的确不是什么好地方,要说黄吧也算不上,但肯定不算白,揉揉捏捏,磨磨蹭蹭的,换成别的男人免不得被她们撩拨的心猿意马,但他不会,因为他眼皮子高,看不上这些肤浅的东西,而他眼皮子高是因为他的女人都是非常优秀的,而这帮家伙充其量也只是有几分姿色,给他的感觉就是一群丑陋的母猴子在旁边搔首弄姿。
  去过洗头房洗脚房,又去推拿按摩的地方转了转,也不是什么好地方,说句武断的话,去这种地方的人潜意识里都有其他想法,如果纯粹,那就去找瞎子,他们是真的会按摩推拿。
  吴中元“深入生活”并不只是为了观察那里的工作人员,也会观察那里的顾客,大部分去这种地方的男人都喜欢吹嘘,各种吹嘘,动辄成百上千万的大项目,要不就是倾诉,什么自己遇人不淑啊,对哪个女人如何如何真诚,结果对方怎么怎么把他给辜负了,差不多都是这种情况,然后那些女的就会迎合他们说话,博取好感,给对方留下幻想,然后请对方充钱办卡。
  如果吹牛的男人不办卡或是不加项目,那些女人的态度就会转冷,爱答不理,然后男的就会感觉受到了羞辱,就会投诉她们,然后女人们就会私底下骂他们装吡。
  自城里待了一个多月,吴中元一次都没有出手,倒不是没有遇到欠揍的人,而是他发现有些负面的东西也有其存在的道理,没有坏人也就没有好人,就像没有黑暗,人们永远不会理解什么是光明,这个世界需要不同的颜色,有沉檀龙麝的沁人心脾,也得有鲍鱼之肆的刺鼻恶臭,没有比较就分不出好坏,不能说存在即是合理,只能说存在即有必要。
  每隔一段时间吴中元就会前往自己来到现代时现身的那片区域,确定古代是否有消息传来,那里是一片麦田,刚来的时候麦田里还是麦苗,现在麦子已经开始抽穗了,麦子的收割季节是农历的六月初,麦子收割的季节就是他必须回去的季节。
  此时已经是四月底了,他只剩下了最后的两个月,随后他有针对性的进入了“精神分裂”状态,所谓精神分裂,就是分化出不同的两种人格。
  他有把握在六月初六之前化生元婴,只要化生元婴,他就可以让元婴施展瞬息千里将他送回去,而以他目前的玉元修为加上另外一个元婴,在与兽族和神族的九场赌斗之中几乎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化生元婴只是备用方案,最佳方案是继续进阶,跨越金仙进入更高的层面,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不管是神王白牧还是兽王苏阳都无力再与他正面抗衡,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制定各种规则。
  他人化生元婴追求的是与本体完全相同,以求心灵相通,而他化生元婴是反其道而行之,两个元婴与本体都不相同,但这种不同并不是完全不同,如果完全不同,就不可控了,他采用的方式是以自己完整的元神为母本,两个元婴的神识自母本的基础上分别向左和向右衍生,这样可以确保两个元婴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全相同,只是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有所差别。
  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困惑,也都希望自己不要有疑惑,但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无惑的后果是什么,不是对世人的失望,也不是丧失美感,更不是四大皆空,而是彻底的超脱,人生的所有乐趣都来源于困惑,没有了困惑也就没有了乐趣,一个人没有了情绪上的波动就会陷入一种很平静很平和的状态,既不是心如死灰的孤独无趣,也不是明窥阴阳的满心欢喜,就是很平静,很安宁,很豁达,这种感觉很难用言语形容,如果非要形容,那就是接近于无我的一种忘我,任何事情都能看透,反倒会忽视自身的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元婴的神识和人性越发丰满,在遇到某件事情的时候,脑海里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并不是真正的声音,而是两种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意见,但即便两种想法有很大差异,也不会自相矛盾,互相攻击。
  无数次的观察和验证,每次都是正确的,这让吴中元坚信自己已经真正悟道的同时,也让他对天地阴阳和世间万物有了更深的理解,所有的一切都是阴阳二气交融而生的结果,他很难让外人明白这种感觉,既像用显微镜看肌肉组织,又像自太空里俯视地球,看到的都是本质,却又与之前看到的不同。
  每天吴中元都做着不同的事情,但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对阴阳天道的理解是正确的,在世人看来无数次的失败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却不知无数次的正确也很可怕,这说明他飞的越来越高,离这个世界也越来越远。
  天气越来越热,人们的穿着由棉衣变成了单衣,由单衣变成了T恤,而现在已经换上了短袖。
  吴中元确定了一下时间,六月初二,还有三天就是六月初六。
  吴中元再次回到已经成熟的麦田,在麦田里他看到了一面石板,上面刻有字迹,“诸事俱备,金龙甲亦已寻得,谨问归期。”
  短暂的沉吟过后,吴中元自石板背面写下了一列文字,“初六卯时,准时回返……”
第九百八十四章
无私无求
  写下文字之后,吴中元施出瞬息千里将石板送走。
  在此之前他曾经多次来过这里,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唯恐引起忙碌于田间地头农人的注意,但这次他没有立刻离去,原因有二,一是他已经定下了归期,远古时期不会再传来消息了。二是他不知道接下来该往哪里去。
  人都需要归宿感,没有归宿感人就会感觉孤独,但归宿感存在的同时对自身也是一种限制,没有归宿才是最终的归宿,没有归宿到处都是归宿。
  经过了长时间的观察和积累,两个元婴的人格已经丰满完成,只是不曾分离出去,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他已经很少说话了,确切的说是很少与别人说话了,更多的是自己与自己说话,几个人格之间偶尔也会互相对话。
  此时他的本命元神正在思考接下来去哪儿,而另外两个元婴的神识则分别在思考另外两个问题,左元神在思考分明已经触摸到了更高层次的天花板,为什么始终无法突破,就差一点点了,但还差一点点,到底差在哪儿?而右元神则在思考要不要为世人留下点儿悟道心得,让世人多些豁达,少些困惑。
  站立片刻,吴中元右手微抬,延出灵气凝聚土石平地起碑,碑高三丈,宽两丈,偌大的石碑只有七个字,“己所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是他留给世人最后也是最大的忠告,希望别人跟自己一样,是世间所有烦恼的源泉,自己是个痴情种,就希望对方也跟自己一样痴情,结果对方不是,自己就会失望痛苦。
  自己是个聪明伶俐的人,就希望身边的人跟自己一样聪明,结果对方不是,自己就会失望痛苦。
  自己是个有礼貌有修养的人,就希望其他人也跟自己一样有修养有礼貌,结果对方言语粗俗,自己就会失望痛苦。
  自己是个干脆利索的人,就希望别人做事情也跟自己一样干脆利索,结果对方黏黏糊糊,自己也会因此失望恼怒。
  自己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就希望别人也跟自己一样心存感恩,结果对方做不到,自己就会失望痛苦。
  自己对朋友付出真心,就希望朋友也跟自己一样讲义气,结果对方做不到,自己就会失望痛苦。
  自己喜欢安静,就希望别人都跟自己一样,谁要是喜欢热闹,自己就会烦躁厌恶。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这是个置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是他悟道的最大心得,也是此前任何人都不曾触及的角度和高度,不要希望别人跟自己一样,不要对别人有过高的期望和要求,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别人不一定能做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别人也不一定会喜欢。
  世界之所以精彩,正是因为有各种不同,要豁达洒脱,一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被传为千古佳句,实则这句话的格局并不高,我愿将心向明月就足够了,至于明月照哪里那是明月的事情,奈何明月照沟渠,怎么听都透着一股子幽怨和矫情。
  做好自己,自己就会对自己给予肯定,没必要通过别人的肯定来肯定自己,对待工作认真,对待领导忠诚,对待爱情专一,对待友情真诚,对待父母孝顺,对待子女慈爱,所有这些难道是建立在对方给予自己回报的基础上的吗?如果是,请反省自己,自己并不高尚,只是希望进行对等的交换罢了。
  天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但如果只是自己明窥天道,一点儿也不告诉别人,那就成了孤芳自赏,独善其身,这么做格局可不高,为了让世人能够理解,只能用他们可以理解的方式和语言对天道进行描述,尽管不是百分之百的精准,至少他们能懂,如果他如实讲述天道,谁也听不懂。
  自以为是几乎是所有人的特点,吴中元虽然留下了石碑,却并不奢望所有人会因此受益,甚至会有一些人对碑文嗤之以鼻,但他还是留下了石碑和碑文,他毕竟在现代生活过,总要留下点什么,能帮一个是一个,能叫醒一个算一个。
  三丈几乎是三层楼的高度,他之所以留下这么巨大的石碑,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引起世人的重视的,还是希望世人能少些烦恼的,尽管世人并不知道留下石碑的人是谁,而他也并不需要别人感谢他,他只是做了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认真工作却没有得到升职加薪,请不要怨恨。
  如果朋友需要帮助时你倾囊相助,而你需要帮助时朋友却推三阻四,请不要寒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1/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