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校对)第7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9/763

  老瞎子疑惑皱眉,没有接话,吴中元这番话他不是非常理解,因为吴中元的这番话貌似是冲突的。
  “就这么定了,我留在这里总有琐事分神,稍后你就亲自送我回去……”
第九百一十六章
抽离
  老瞎子没想到吴中元会说走就走,急忙劝阻道,“圣上何故如此急切?便是要走,也总要将诸事交代下去,与众人道别之后再走。”
  “不必了,”吴中元摇头说道,“与众人道别总是需要时间的,交代国事也需要时间,安抚顾及他们的情绪同样需要时间,若是临走之前再去见过我的坐骑扈从也需要时间,想要让后宫众人和诸位王爷不担心我,我还要与他们多做解释。之前战事令得族人多有伤残,以我的能力助他们残肢再生也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我若是真的这么做了,也需要耗时多日。再者,寻找盘古灵珠计划的制定,旁枝末节的推敲和前瞻,各种困难的排除,也会导致我严重分神,时间都是一点一点浪费的,要走我就直接走,不告诉任何人”
  “圣上言之有理,”老瞎子说道,“但是圣上乃是一国之君,突然离去免不得引起猜疑慌乱,万一神族兽族趁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要你干什么?”吴中元笑问,“你不能跟他们说吗?我刚才说过了,参悟金简玄文和做好黄帝我只能二选一,而你总希望我能兼顾,我有那么大的本事吗?你可曾想过万一我参悟玄文无果,后果是什么?之前我们只是与神族定下赌约,兽族的参与直接将赌约变成了旷世豪赌,如果三局我们都赢了,就可以向神族和兽族分别提出三个条件,如果我打不过白牧和苏阳,我们就算赢了,敢向他们提出在他们看来很苛刻的条件吗?万一他们反悔怎么办?”
  吴中元说到此处略作停顿,转而再度说道,“我们不能将希望寄托在他人信守承诺上,即便他们的确有可能兑现承诺。我再问你,假如他日赌斗九场三局我们全输了,后果是什么?”
  老瞎子垂眉低头,没有接话。
  吴中元说道,“如果我们输了,我们就需要答应神族和兽族提出的条件,如果我的修为高于他们,他们即便是赢了,也不敢提出过分苛刻的要求,但是如果我降他们不住,我们一旦输了,就需要接受他们提出的任何条件。你别忘了,赌约是我定的,万一输了,我就是千古罪人,届时饱受屈辱,低人一等的族人会将所有责任归咎于我,埋怨我,诋毁我,唾弃我,到了那时候,没人会想到当初我与神族和兽族定下赌约是为了顾全大局,是因为饱受战乱荼毒的人族已经没有能力与神族和兽族进行耗时长久的对峙和混战了。”
  类似的言语老瞎子是头一次自吴中元嘴里听到,仔细想来吴中元所说确是实情,吴中元是人族的顶梁柱,所有人都在依靠他,但是这根顶梁柱此时必须撤走,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他去做。
  “圣上准备何时启程?”老瞎子沉声问道。
  吴中元端起茶杯喝了口水,“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如果没有,现在就送我走。”
  “圣上何时回返?”老瞎子问道。
  “悟道之日。”吴中元回答。
  “微臣等人自何处接驾?”老瞎子追问。
  “我不用你们接迎,我会自己回来。”吴中元摇头。
  老瞎子没明白吴中元的意思,“微臣可以自此处作法送圣上远行,但是想要接圣上回朝,微臣必须前去接迎。”
  吴中元说道,“如果我参悟金简玄文有成,便可以超越三元修为,往复古今,自由来去。”
  老瞎子没接话,但脸上的表情却暴露了他想说的话,那就是万一未曾悟道,又将如何。
  “先生,你要相信我。”吴中元正色说道。
  老瞎子缓缓点头。
  吴中元又道,“你们不要派人去接我,我不能给自己留退路,只要我知道还有退路可走,我就无法进入参悟金简玄文所需要的心境和状态。”
  老瞎子犹豫良久,缓缓点头。
  “可以告诉众人我出门远行,却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去了哪里,包括后宫后妃,更不要试图派人接我回来,”吴中元说到此处抬高了声调,“此乃寡人的旨意。”
  老瞎子闻言急忙站立起身,弯腰拱手,正色发声,“谨遵圣谕。”
  “送我走吧。”吴中元站立起身。
  “圣上慢行片刻,微臣还有话说。”老瞎子说道。
  吴中元歪头看他。
  吴中元本以为老瞎子会问国事安排,未曾想老瞎子并没有请问国事,而是出言说道,“圣上,恕微臣愚钝,我还是不明白您为什么非走不可。”
  吴中元答道,“大年初一我与王皇后云游各处,突生感悟,后世有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说,在这里我是身在此山中的当局者,很多东西我是看不清的,我只能离开这座山,离开这个局,才有可能拨云见日,明心见性。”
  吴中元所言条理清晰,老瞎子瞬时恍然大悟,“圣上明睿,自后世您怕是再也寻不到可以推心置腹之人,临别之际,您还有什么话要与微臣说。”
  吴中元想了想,出言说道,“三元修为几乎是练气极致了,想要提升品阶已经不取决于灵气的积累了,而是取决于对阴阳乾坤,天地万物的认知和感悟,人只能改变自己了解的东西,所以我要开拓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闻,自众生诸相入手,追本溯源,找出天道的规律,了解生命的本质。”
  老瞎子没有接话,而是自心中理解领会吴中元这番话的含义。
  吴中元又道,“想要得到从未得到的东西,就要去做从未做过的事情,人不能没有亲友的牵挂,但也不能深陷亲友的牵挂,如果彻底离开你们,我应该可以更快悟道,但我舍不得你们,所以我只能选择暂时离开,将自己逼上绝路,让我心有牵挂却又无可奈何,心中既有回归执念,又得专心宁静。”
  “微臣懂了。”老瞎子长长叹气,心月岛发生变故的时候他虽然不在场,事后却听人说过当时的情形,正如白牧当日对吴中元说的那样,实则神族现在才是吴中元的族人,因为吴中元已经是神而不是人了,之所以选择继续留在人族只是因为他心有牵挂,包括后妃和他在内的臣子就是吴中元的牵挂,而牵挂众人对吴中元来说又是一种强大且无形的枷锁,将他牢牢拖在繁忙琐碎的国事和公务之中,要知道分神乃是悟道的大忌,为了能够赶在赌斗开始之前有所突破,吴中元只能选择暂时离开。
  “我离开的这段时间你们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吴中元说道,“不必过分张扬也不必刻意收敛,只要我还活着,神族和兽族就不会冲人族发难。”
  “圣上放心。”老瞎子重重点头。
  吴中元心念闪动,隐去龙袍,变化现代衣着,“好了,送我走吧。”
  老瞎子犹豫不决,难下决心。
  吴中元笑道,“我迟早都是要走的,你们要习惯没有我的生活。”
  年纪大的人情绪往往比较沉稳,不太容易感动,但吴中元的这番话却令老瞎子暗自伤怀,“圣上此去定要多加保重。”
  “放心好了,我在现代亦是强大的存在,”吴中元说道,“更何况我此去只是冷眼旁观,不是孤身远征。”
  听吴中元这般说,老瞎子放下心来,此前吴中元曾经修复了他损伤的经络,此时他身拥紫气修为,而他又是除吴中元和吴荻之外唯一一个可以施展瞬息千里的熊族巫师,有能力将吴中元送走。
  担心自己修为太高会对老瞎子施法造成阻碍,吴中元便敛起灵气,侧身站立,“开始吧。”
  虽然老瞎子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事到临头仍然免不得踌躇,“圣上此行,是不是太过仓促?可要从长计议。”
  吴中元皱眉侧目,没有接话。
  “圣上此去若是不能参悟大道,便不得回返,此去很可能是一条不归路啊。”老瞎子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吴中元面无表情。
  见吴中元心意已决,老瞎子便是万分担忧,也不敢再犹豫拖延,捏诀念咒,侧身抬手,反施瞬息千里。
  此时是中午十二点左右,吴中元现身之处位于城郊,不远处就是乡镇村庄,由于今日是正月初五,年味尚未完全散去,偶尔还能听到零星的鞭炮声。
  现代有句骂人的话叫山东的响马河南的贼,这其实是很恶毒的言语,实则华夏文明的起源就在河南,而河南的民风也是很淳朴的。
  脚下是一片麦地,吴中元拔了一根麦苗捏在手里定睛细看,这个世界有两种样子,一个是它真实的样子,还有一个是在世人看来它是什么样子,即便是同一样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也是不同的样子,他此番回来不是为了省亲,也不是荣归故里,更不是为了回来耀武扬威,而是为了透过现象看本质,人越多,发生的事情也就越多,人性暴露的也就越彻底。
  人为万物灵长,通过对人性的观察可以反溯生命的本质,只有了解了生命的本质,才可能窥悟阴阳天道。
  四顾过后,吴中元迈步向不远处的村庄走去,观察就自农村开始……
第九百一十七章
神之俯视
  对于吴中元来说眼前的这个村庄是真实存在的,但对于村庄上的村民甚至是村口的狗而言,他都是不存在的,因为他处于隐身状态,灵气修为不同,隐身的效果也不同,太元修为的隐身是一种近乎虚无的状态,不但看不见摸不着,甚至连狗都闻不到。
  吴中元是用俯视的心态来打量着身边的人和事的,俯视的本质是居高临下,是自认为对方不如自己,这一点与现代很多专家所提倡的谦虚低调是冲突的,与佛家提倡的众生平等也是冲突的,不过他追求的是真理和本质,而不是如何更好的融入群体,获取更多的利益。
  俯视不同于盛气凌人,也不是目空一切,而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包容和同情,如果父母能够用俯视心态来看待自己的子女,就不会因为他们做错事情而生气失望,毕竟他们还小。如果老师能够用俯视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学生,就会体谅他们的年幼无知。如果名媛能够用俯视心态来看待市井村妇,就不会嘲笑她们的蓬头垢面,毕竟她们需要为生活奔波。
  吴中元急于观察,却又不急于观察,不能单纯的为了观察而观察,那是为赋诗词强说愁,那是扭捏造作无病呻吟,遇到什么就看什么,有所感悟更好,没有也无所谓。
  在农村,正月十五之前基本上是不工作的,这时候的人都在干什么?各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目前所在的这片区域正是相亲的高峰期,平日里大姑娘小伙子都出去打工去了,也碰不到一起,过年回来,都在父母媒人的撺掇下到处相亲。
  相亲活动好像已经成了一种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每个人都很享受挑选他人所带来的优越感,不过大部分人都忽视了在挑选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被对方挑选。
  随心所欲的感觉很好,吴中元优哉游哉的跟着一个小伙子走街串巷,河南的村子比北方大部分省份的村子都大,这个庄子至少也有两千多户人家,这个小伙子是出来相亲的,由媒婆领着,一上午看了好几个,不过都没成,要么是人家看不中他,要么是他看不上人家。
  相亲时房间里只有男女两个人,二人能说几句悄悄话,吴中元可以“光明正大”的听,近距离的观察双方的表情和语气,多数时候都是女方提问,男方回答,问的多是在哪儿上班,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以及其他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没有任何人会问男方有车吗,有房吗,有存款吗?因为这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谈话方式,只会出现在弱智的段子里,任何智商在线的人都不会问的这么直接,就算是爱慕虚荣的女人,也懂得婉转询问,直接问男方有车吗,有房吗,有存款吗,等同冲男方说我在找骂,你快点来骂我,除了喜欢意霪的脑残,谁会相信这种桥段。
  很多事情的本质其实并不美丽,以相亲为例,起决定性作用的基本上还是外貌,容貌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家境,其实以貌取人也不能算什么毛病,这基本上也在遵循物种繁衍的优胜劣汰,长的好看的,强壮的能够留下更多的后代,至于家境好的往往智商比较高,脑子比较活,故此也有较高几率留下更多后代。
  他是远古时期的帝王,去过很多垣城,也见过很多女子,实事求是的讲还是现代美女比较多,当然远古时期也有好看的女子,但明显比现在少。
  吴中元跟的这个小伙子样貌平平,家境一般,也没上过什么学,目前在做的工作也不是什么太好的工作,而且对自身还缺乏清醒的认识,不漂亮的他还看不上,故此跑了一上午也没成功,回家的路上嘟嘟囔囔的骂人,说女方太现实。
  吴中元抓着一把自女方炕头上顺来的炒花生,一边剥食一边暗暗发笑,女人现实有什么不对吗?萍水相逢,没有感情基础,没有情投意合,人家凭什么对你高看一眼,你又不是什么潜力股,一眼看到家的平庸,女方现实就对了,其实男人奋斗的动力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女人,女人越现实,男人越不敢懒惰平庸,越要拼搏努力,从这个角度上说,正是女人的现实迫使男人努力奋斗,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这种想法自然是不能拿到大面儿上说的,不过事实的确是这样的,逆行推理,假如女人对房子和车子没有要求,也一分彩礼也不要,那男人就轻松多了,能蹲墙根儿晒太阳,谁愿意出去搬砖扛大包,要知道好逸恶劳跟贪生怕死一样,都是人的本能,勤劳和勇敢的本质其实是克服了这种自然属性的动物本能。
  农村现在也有很多汽车,都是自外地开回来的,也没有太好的,多为十万左右的,偶尔也能见到几辆比较贵的,由于今天天气比较好,很多人都在院子外面刷车,搞的好像唯恐街坊邻居不知道他们买了新车一样。
  也有三五成群凑在一起的年轻人,抽烟聊天,抽的大部分是中华,与王欣然抽的软中华不同,他们抽的大部分是硬中华,比软中华要便宜一些,不过也不是工薪阶层负担的起的,也只是逢年过节充充场面。
  虚荣和攀比在现代词典里都属于贬义词,不过吴中元却持相反态度,在他看来虚荣和攀比都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源动力,虚荣心的本质就是好面子,人如果不好面子,那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了,也不追求更好的东西,三饱俩倒,吃饱不饿,那就完了,人还是得有点儿追求的,还是得顾及点儿面子的。
  攀比亦是如此,你的车比我的好,我不服气,一定要努力赚钱换个更好的,你家的房子比我大,我也不服气,要努力赚钱盖个更大的,这其实都是良性竞争,都会在无形之中推动经济发展。
  与适度的攀比和虚荣相比,褒义词无欲无求反倒更可怕,你是兔子我是鳖,你跑你的,反正我也跑不过你,我就在后面趴着吧,实则这种不思进取的人才是最应该受到谴责的。
  相亲无果,年轻人沮丧的回家去了,吴中元也跟了过去,正好是吃午饭的时间,饭菜已经上桌了,由于今天已经是初五,大鱼大肉之前都做了,桌上大部分都是剩菜。
  这家有五口人,夫妻加上俩儿子一个闺女,出门相亲的那个是大儿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9/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