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校对)第6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8/763

  老瞎子的肺不好,笑到半途气短咳嗽,吴中元上前拉住了他的手,凝神探察之后送出太元灵气为其去疾疗伤。
  老瞎子察觉到进入体内的不是寻常灵气,骇然大惊,急忙惶恐拒绝,“圣上万金之躯,万不可为我这瞎眼废人折减修为。”
  “相国慧眼识人,岂是瞎眼之人?”吴中元笑道。
  众人皆听出了吴中元一语双关,也知道他正在为老瞎子疗伤,纷纷定睛看向老瞎子。
  片刻过后,吴中元松开了老瞎子的手。
  老瞎子是当事人,别人不知道吴中元为他做了什么,他自己却是知道的,吴中元不但为他治好了伤病,还为他接续了断裂的经脉,连他受损翳盲的双目也一并治愈。
  老瞎子缓慢睁眼,亦不知是因为光线刺激还是心中激动,转头四顾之时已是泪眼婆娑。
  见老瞎子重见光明,众人纷纷上前与他道贺。
  老瞎子震惊忐忑,惶恐感动,竟然忘了回应众人,只是不停的念叨‘我这样的废人,我都是将死之人……’
  “相国此言差矣,”吴中元微笑说道,“你是中原的相国,与诸位王爷城主一样,都是寡人最亲近的人,日后抵御五道,少你不得呀。”
  “圣上,卑职……”老瞎子泣不成声,他先前和吴荻越俎代庖,做错了事情,在那之后吴中元对他冷淡了不少,他本以为吴中元记仇怨恨,未曾想吴中元晋身太元之后最先做的就是让他重见天日。
  吴中元拍了拍老瞎子的肩膀以示安慰,实则此时已经不能称呼他为老瞎子了,应该称之为吴暮秋了。
  吴暮秋先前虽然险些和吴荻一起陷他于不义,但不可否认二人的本意都是为他好,他的确有心软的毛病,二人诱使黎泰和姜正动手偷袭,也是为了趁机除去后患。
  当时他的确记仇了,但事后在他滞留心月岛期间,吴暮秋主持大局,应对妥当,甚至做好了强行作法,以御强敌的最坏打算。而此前不久又与众人一同前往现代援救于他,如此忠义之人,岂能辜负……
第七百五十九章
临朝议政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重见光明之后,老瞎子一改先前的萎靡颓废,眉宇之间多有英气,这份英气也可能与其恢复了灵气修为有关,老瞎子乃洞渊紫气修为,由于混元鼎的现世,而今紫气修为已经算不上顶尖高手了,但是老瞎子的紫气修为止步于数十年前,由此推算他在二十出头就已经拥有紫气修为了。
  既然能为老瞎子治愈陈年痼疾,王欣然的伤势自然不在话下,任何的伤病都是一种恶性气息,拥有了太元修为,扶正祛邪只在挥手之间。
  吴中元此时最想做的就是确定太元修为都能做些什么,但一众王爷和各位城主远道而来,又自中天殿外站了一夜,于情于理都应该先与众人正式见个面,于是便率领众人重回中天殿,又召集城中紫气以上修为的勇士上朝议政。
  待高阶勇士逐一进殿入座,吴中元大生感慨,接任熊族的时候最惨,偌大的中天殿最多时只有二十来人,而今很多偏远地区的城主还没有来到,中天殿里的王爷和勇士已经超过了百人,之前由混元鼎淬炼所得的紫气以上灵丹还没有分发赏赐,倘若开炉彻底结束,保守估计,己方高阶勇士的数量至少能够达到五百人以上,而三虚修为的天格勇士应该也能达到五六十人。
  古人极重尊卑,座次上体现的最为明显,吴中元高居龙椅,黎泰和姜振两位亲王分居左右,亲王之下才是相国,之后是各位王爷,再是各大城主,之后才是身居要职的紫气勇士。
  熟面孔很多,生面孔也不少,众人进殿先行入座,待司礼勇士高呼议政,众人起身横跨,单膝跪拜,“参见圣上。”
  吴中元不太喜欢免礼平身这一套,只是抬了抬手,“诸位就座。”
  众人各归己位,议政开始。
  吴中元是黄帝,自然由他先说话,在等待众人上朝的这段时间他已经打好了腹稿,待众人落座,便沉声开口,将先前姜南遇袭,自己和王欣然前往搜寻营救一事简略说与众人知道,主要凸出了以下几点。
  第一,姜南临危不乱,应对妥当,身处险境,保全自身。
  第二,王欣然在重伤坠海的情况下泅游上岸并奔袭数千里,赶回有熊搬救兵。
  第三,吴荻指挥有方,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建了最佳的营救队伍,并制定了与他取得联系的方法。
  第四,老瞎子随队同行,意欲牺牲自己,舍了性命送他和己方诸位王爷回返。
  第五,参与营救的众人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救驾,这种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忠义令他深感欣慰。
  第六,己方众人在他离朝的这段时间能够各司其职,稳定一方。
  这一番话几乎将在座的众人表扬了个遍,事实上众人的确值得表扬,但吴中元的逐一表扬并不只是单纯的表扬,他还有更深的用意,表扬姜南乃是间接告诉众人姜南虽然遇险,却没有遭受亵渎侮辱,这时候已经开始注重名节了,身为皇后,是不能受辱的。
  而表扬王欣然则是为了给她立威,王欣然是中宫皇后,身为皇后,理应具备坚韧不屈的精神。
  表扬吴荻也是同样的道理,吴荻虽然是个女子,却有运筹帷幄的才能。
  表扬三位皇后,还有更深的考虑,那就是接下来他要组建三宫亲兵,三位皇后每人都要统领百名紫气勇士,得让一干下属心服口服,不让众人认为他用人唯亲。
  表扬老瞎子也是为了给老瞎子树立威信,熊族众人对老瞎子还比较认可,但牛族和鸟族的班底对于老瞎子的接纳程度并不高,这是一个尚武的年代,一个瞎眼的废人位极人臣,免不得有人说三道四。
  老瞎子先前随队同行,抱的是必死之心,就冲这一点,就足以证明老瞎子的忠义,这为以后赏赐老瞎子高阶丹药进行了前期的铺垫。
  至于表扬一干王爷,为的是提高己方众人的凝聚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此番是他遇险,他日若是各大垣城遭遇危机,同样也会有大军驰援。
  随后吴中元讲说的是自己晋身太元一事,他是黄帝,是所有人的主心骨,有八分得说十分,凸显自身的强大,表达对战胜五道的信心,不过后半截儿调子就得压下来了,大致意思是前路险阻,任重道远,让众人不要掉以轻心。
  最后强调的还是粮草,眼下正值收割粟米的时候,百日米和紫花山芋也即将收获,必须提高防范,以防邪魔歪道暗中破坏。
  黄帝说完了,轮到两位亲王,黎泰主要是附和吴中元的话,除此之外还对朝廷收走各大垣城的兵权表达了理解和支持。
  姜振是个好战分子,他对朝廷集权中央多少有些不满,他感觉此举导致自己所能统帅的兵马严重缩水,但黎泰已经先定下了调子,他也不便再唱反调儿。
  亲王之后是相国,老瞎子虽然重见光明,但仿佛习惯了瞎眼一般,一直垂眉低头,轮到自己说话时只意简言赅的说了两件事情,一是自己擅自做主租借丹鼎,二是自己下令改制,日后各地兵马由朝廷统一调度,这两件事情之前没与黄帝商议,若是黄帝感觉不妥,可撤令修改。
  老瞎子说这番话是为了主动背锅,吴中元焉能不知道他心中所想,待他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明确表态。既然不表态,自然就是默认同意。
  发言的顺序是固定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发言,没事儿就可以不开腔,众人坐的都是靠背大椅,无事启奏之人只需以右手轻点扶手,其他人就能心领神会。
  之前晨议,与会人数较少,会议时间也比较短,而今议政,上朝的勇士多了,会议的时间也随之延长,这么多人,就算有三成发言,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更何况各大城主基本上都发言了,除了道贺表忠心,主要是汇报各大垣城的民生近况。
  实则这些事情都不是什么大事,完全可以在奏折上说,但各大城主不得传召是不能离开所辖垣城的,难得有机会亲自向吴中元汇报工作,便纷纷趁机加深印象。
  林清明等人已经回来七天了,一直没有林清明的消息,吴中元有些担心,不过他也不是非常担心,林清明等人回来的时候带了不少干粮,支撑十天半个月问题不大,而且与三人一同回返的还有两具棺椁,掩埋也需要时间。
  便是心中多有不耐,吴中元也只能耐心的听取汇报,听汇报和批奏折都是黄帝份内之事,不管愿不愿意干都得干。
  好不容易熬到议政结束,诸位王爷和各大城主退去,吴中元离开中天殿,前往前殿去看望了刘氏兄弟,此时兄弟二人已经顺利晋身玉虚,吴大烈正在施展天蚕神功重生绿帽子缺失的左臂,不过黑帽子瞎了的双眼吴大烈无计可施,便由吴中元亲自动手,助其重见天日。
  有些事情不亲身经历就没有切实体会,刘氏兄弟晋身玉虚也属于越阶提升,便是驾驭玉虚修为,已经令他们多有勉强,若是吞服太元灵丹,未曾淬炼强化的元神定然更加驾驭不住。
  吴中元急于外出,便没有与兄弟二人多说什么,在接受了刘氏兄弟诚惶诚恐的道谢之后,明确告知二人,二人贡献太元灵丹一事会写进史册,永世流传。
  与吴大烈闲话几句,吴中元去了后宫,他得去见见吴卿,哪怕不能久留,打个招呼也好。吴卿性情平和,与世无争,但不能因为人家平和就忽视怠慢。
  离开东院,吴中元开始斟酌去处,接下来他有三个地方要去,一是西北古墓的那处传送阵法,他得过去探究一番,那处传送阵法应该是双向的,但他不知道如何利用阵法回返,如此一来那处传送阵法对他来说就是单向的,而他已经不准备再回现代了,那处传送阵法留之无益,可以考虑出手毁去。
  再一个就是东海心月岛,他离开已经有段时间了,虽有穷奇驻守,但穷奇不知道检视石盒里的甲片是否变色,也不会帮助心月狐装填琴弦。
  最后就是林清明三人所在的九丰地界,他得过去确认林清明等人是否安全,虽然林清明携带了防身武器,还带了一枚太玄灵丹,但是眼下是非常时期,三人的安全还是无法彻底保证。
  沉吟过后,还是决定先去找林清明。
  太元修为等同后世的金仙初期,理论上是可以瞬息移动的,之所以说理论上可以,乃是因为他没有亲身尝试过。
  将自身化虚为实,化实为虚是施展瞬息移动的前提和基础,瞬息移动的本质就是将实体化为虚无,然后将元神送到目的地,到得目的地之后再凭借意念化虚为实,重聚实体。
  实则瞬息移动也并不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也有限制,那就是瞬息移动的目的地必须是自己之前去过的地方。
  初次施展,还算比较顺利,顷刻之间便出现在了九丰正东七百里外的九黎,九黎他之前来过,所以瞬移到这里,而林清明等人所在方位他之前不曾涉足,只能施展身法,凌空前往。
  太元修为的移动速度几乎能够达到青龙甲的极限速度,已经快的吓人了,不过只行出百十里吴中元就该用另外一种方法,视线所及的范围,看到哪儿就能瞬移到哪儿。
  赶赴九丰地界的同时,吴中元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安置林清明,给林清明一个什么样的身份比较合适……
第七百六十章
清明
  林清明来了就得有新的身份,但给予林清明什么样的身份,需要慎重考虑。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林清明位列十八辅弼,在众人看来十八辅弼都是天选之人,天意决定是谁就是谁,没有任何人会去质疑他们的合理性,哪怕是路边的一个乞丐,只要得他赏赐通灵神兵,就是天选之人,就是天命所归,即便受封王爷,众人也不会有异议。
  但是他却不准备敕封林清明为天选辅弼,原因很简单,林清明是他师兄,二人情同手足,他不愿意林清明的地位在自己之下。
  如此一来就比较难办了,他乃中原黄帝,没有谁比他的地位更高。
  想要让林清明与自己平起平坐也不行,他倒是很愿意,甚至不介意将黄帝之位让给林清明,但林清明阴郁孤僻,且志不在此,最主要的是让林清明与自己同等地位众人会心生芥蒂,众人效忠的是他,这是有排他性的。
  如何是好?
  思虑良久,想不出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只得反向倒推,要不干脆什么都不封?
  但这个念头刚刚浮现就被他自己给否决了,林清明以后是要做事情的,没有职位怎么能行,不管做什么都名不正言不顺。
  不过这个念头虽然被自己否决了,却给了他一个启发,既然有名有实不妥,有实无名也不妥,可不可以有名无实?
  有名无实最符合林清明的脾性,林清明本来就不愿过多的参与政务,再者,林清明是他的师兄,二人之间的情意已然超过了手足兄弟,完全可以敕封林清明为帝,却不让他分担任何政务,如此一来,己方众人即便知道他有这样一个哥哥,也不会反感排斥。
  打定主意,便开始推敲细节,想要敕封林清明为帝,必须给予一个帝号,他是黄帝,可以敕封林清明为玄帝,玄为黑,符合林清明阴郁的性格,也符合他的名字,要知道清明本来就是祭奠亡灵的节日。
  不过林清明刚回来,需要时间熟悉远古时期的环境,还需要时间学习当下的语言,即便是敕封,也不能急于一时。
  吴中元只知道林清明等人所在的大致位置,具体在哪儿需要根据山势走向进行寻找,好在他来到之时已经日落西山,密林深处的袅袅青烟为他指引了方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8/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