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校对)第3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0/763

  听得吴中元召唤,吴勤出声应答,待得龙驹落地,急步前来。
  由于吴中元没有让吴季一起过来,吴季便回归晨议厅等待召见。
  吴勤前来的途中与吴舟走了个碰头儿,吴舟尴尬的冲他打了个招呼,然后往晨议厅去了。
  在来此的途中吴季想必已经将此间的变故告诉了吴勤,吴勤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近身见礼,“恭喜大吴拨乱反正!”
  “同喜同喜。”吴中元拉着吴勤走进院门。
  “这是……”吴勤这才看到吴松石的尸身。
  “戴罪之人不但不思悔改,反而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焉能留他?”吴中元正色说道。
  吴勤愕然点头。
  “之前的事情吴季想必已经跟你说了,”吴中元走向东厢,“我正在与他们逐一谈话,你来的正好,与我一同约谈他们。”
  “不妥,不妥,”吴勤连连摇头,“尊卑有别,岂能篡越?我先往晨议厅去,待此间事了,再来说话。”
  “不忙走,”吴中元说道,“吴熬既死,我们已经掌控了局面,那一干余孽甚是可恶,依你之见这些人应该如何处置?”
  吴勤略作沉吟,转而说道,“眼下熊族正值用人之际,不宜严惩清算,先行怀柔,日后再做计较。”
  “言之有理。”吴中元缓缓点头,实际上他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之所以征求吴勤的意见是为了体现对吴勤的尊重,最主要的是他很清楚吴勤的回答肯定跟自己的想法一致。
  “此时此刻我不宜留在此处,不然会有人怀疑大人重亲近,轻远疏,我先去晨议厅与他们说话。”吴勤说道。
  “等等,你先将这些人的脾性跟我简单说说,我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吴中元说道。
  吴勤摇头说道,“我对他们的了解也不全面,免不得掺杂一己好恶,大吴不妨先于他们谈过,事后我再将对他们的印象说与大吴,容您比对参照。”
  “也好。”吴中元点头。
  吴勤正准备走,吴焕自外面进来了。
  见吴焕来到,吴中元抓起水壶倒了杯水,在他将水杯递给吴勤的时候,吴焕正好进门。
  吴中元是故意挑这个时机给吴勤倒水的,以此表示对吴勤的尊重。
  吴勤急忙道谢接过水杯,如果吴中元在无人之处给他倒水,他也会感动,却不会如此感动,他跟吴焕私交甚好,吴中元此举表明对他无比器重,太给他长脸了。
  “参见大吴。”吴焕冲吴中元行礼。
  “不必拘礼。”吴中元摆手笑道,“你来的正好,吴勤洞渊刚到,你们也是老朋友了,好久没见了吧。”
  “是啊,多日不见,吴勤洞渊好风采,好神气呀。”吴焕笑道。
  “哈哈,那是自然,我早归明主,仰望光明,不似你们,明珠蒙尘,灰头土脸,”吴勤亦笑,笑罢,仰头将杯子里的水喝干,还杯桌上,转而冲吴中元说道,“大吴,吴焕居山久居有熊,消息灵通,您有什么疑问可以问他。”
  言罢,又冲吴焕说道,“我不能留在此处,以免受人非议,我往晨议厅去,你自与大吴说话。”
  吴焕点头,吴勤冲吴中元行礼,后退三步,转身出门。
  待吴勤出门,吴中元方才收回了视线,按照礼数,属下是不能在领导面前直接转身离开的,得后退三步再转身,吴勤虽然承受礼遇,却没有淡忘尊卑,似这种心里有数的人,可以毫无保留的予以重用和善待……
第四百五十七章
龙威
  吴勤走后,吴中元手指座椅,“吴焕居山,请坐。”
  吴焕不曾入座,而是撩起衣摆跪了下来,“请大吴降罪。”
  “嗯?吴焕居山何罪之有?”吴中元歪头。
  吴焕挺胸直跪,面带愧色,“大吴龙潜之时属下审时不清,度势不明,不但未曾效忠辅弼,还言语苟且,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属下愧对大吴,请大吴降罪。”
  吴中元笑了笑,吴焕之所以有此一说,乃是因为当日吴勤曾经请吴焕帮忙检试他的五行和血脉,而吴焕在确定了他的身份之后却因为吴熬已经接任大吴而劝他‘好生过活,勿生不臣之心。’这句话他没有忘记,吴焕自己自然也不会忘记。
  “吴焕居山言重了,当日你之所以劝我安守本分,也是担心我不自量力,轻举妄动而枉送了性命,乃是出于善意,快快请起。”吴中元说道。
  吴中元虽然让吴焕起身,却并没有上前搀扶,礼贤下士也好,平易近人也罢,都得拿捏一个尺度,掌握一个火候儿。
  吴中元不亲自搀扶,多少令吴焕有些尴尬,正在犹豫是继续跪着还是趁势起身,吴中元迈步上前,伸手承托,在吴焕已经感觉尴尬却不是非常尴尬的时候化解了他的尴尬。
  吴中元是故意这么做的,吴焕这个人非常聪明,能够猜到他心里在想什么,而他也的确对吴焕当日的言语心存芥蒂,吴焕之所以会说那样的话,归根结底还是对他的不看好,认为他不是吴熬的对手。
  实际上不止是吴焕,连吴勤最初也是这种想法,熊族内部的确存在派系争斗,却并不表示吴季等人一直在拥护他,吴季等人也从未与吴熬为敌,他们只不过与吴鸿儒等人不很和睦罢了。
  而今他已经接掌大吴,不管是吴融一党还是吴季等人都成了自己人,但有一点他非常清楚,这些人虽然都是自己人,却也都不是自己人,除了吴勤对他帮助较大,其他人对他并无多大贡献,在他最难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挺过来的。
  他清楚这一点,也希望吴焕等人能够牢记这一点,这些人除了吴勤还有居功自傲的资本,其他人也只不过没有为难他,在他接掌大吴之后,这些人也没资格以保皇派自居,更没资格邀功请赏。
  他优待众人是他对众人的器重,而不是他们应该得到优待,这就是他想向吴焕等人传递的信息。
  “吴融等人已经写下了认罪供述,劳吴焕居山帮我过过目,看看有无疏漏。”吴中元手指放在桌案上的绵簙。
  听得吴中元言语,吴中元转头看向桌案,发现那叠绵簙是扣着的,急忙摆手说道,“此乃公务密事,除了大吴,下人焉能看阅?”
  吴中元笑了笑,“吴焕居山言重了,依你之见,我应该如何处置吴熬的一干余党?”
  吴焕想了想,答道,“大吴乃熊族之主,乾纲独断,此事当由大吴自行定夺,不管大吴要做什么,我等众人皆会领命奉行。”
  吴中元点了点头。
  吴焕又道,“不过大吴既然问起,属下便斗胆进言,在属下看来大吴处置的甚是妥当,有过不罚不足以服众,但小惩大诫也就罢了,毕竟熊族在罪人的祸乱之下元气大伤,人心不稳,大吴正位之初也不宜剜腐揭疮,猛药去疾。若是大吴当真要深究问责,我等众人怕是无一幸免,毕竟我等虽然没有为虎作伥,却也不曾似君月太玄那般当机立断,除恶建功,护驾失职的罪过谁也不得推卸。”
  吴焕言罢,吴中元缓缓点头,吴焕能够说出这番话说明此人非常聪明,头脑也非常清醒,能够敏锐的猜到他心里在想什么。
  在世人看来会说话的聪明人都是迎风拍马的小人,这其实是天大的误解,能够揣测圣意的聪明人和阿谀献媚的奸佞有着本质的区别,历朝历代的忠臣多是聪明人,而卖主求荣的叛徒往往以笨蛋居多。
  “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吴中元转头看向门外。
  “吴松石自作聪明,死有余辜,”吴焕正色说道,“此人乖张奸猾,认定大吴正位之初急欲稳定大局,不愿降罪见血,妄图反其道而行之,故意高声宣扬,以梅心竹骨自居,哗众取宠,沽名钓誉,为的是让众人知道他与大吴不合,如此这般大吴日后想要治他罪过也不能够了。若是治罪,便是心胸狭窄,会落人口实。如此阴暗卑劣,岂能轻饶。”
  “吴焕居山卓见。”吴中元笑道,他之所以杀吴松石,也是因为发现此人试图利用仁义道德来绑架他。
  “属下汗颜。”吴焕低头。
  “吴焕居山今年多大年纪?”吴中元自桌案旁的座椅上坐了,然后指着另外一把座椅,示意吴焕入座。
  吴焕不曾推辞,正襟危坐,“回大吴,属下三十有六。”
  “有勇有谋,玉树梁栋。”吴中元笑道,当日弱水龙泽发生变故,他控驭大傻前去相助众人固守,还是吴焕细心明眼,最先发现端倪,跟随大傻找到了他所在的阵法。
  “大吴谬赞,惶恐惶恐。”吴焕急忙谦逊。
  吴中元压低声音,小声儿说道,“节日之后我要海选巫师,吴荻少有阅历,吴融插手此事也不太适宜,届时所有新晋巫师还需烦劳吴焕居山主领训导。”
  “承大吴器重,属下定当尽心尽力,不负所托。”吴焕直身站起,郑重领命。他很清楚这个任务意味着什么,所有青壮派的巫师都由他教导,这是日后主掌右弼宫的前兆。
  吴中元点了点头,离座站起,让位于吴焕,“来,帮我把高阶勇士和巫师的情况写下来,谁主政哪座垣城,谁与谁私交较深,哪个与哪个是血亲,诸如此类,尽数写下。”
  吴焕点头答应,走过去提笔书写。
  在吴焕书写的同时,吴中元随口问道,“那金简你推敲的怎么样了?”
  吴焕知道吴中元为何有此一问,当日他和吴勤探讨牛龙锏里的金简时,吴中元也在场,当时吴中元曾经提出想要看看金简上的内容,被他拒绝了,而今吴中元问起此时,他免不得有些尴尬,“属下天资愚钝,那金简又不甚完整,便是苦心推研,亦少有所得。”
  “日后若有空闲,我与你推敲一番,”吴中元说道,“若能有所感悟,当可强大我族巫师阵营。”
  吴焕并不知道天篆文册早已经被吴中元背的滚瓜烂熟,却知道他手中掌握了大量的通灵神兵,而金简都是藏在通灵神兵里的,听吴中元这般说,急忙点头应是。
  吴焕写完,双手呈送,吴中元接过看阅,吴焕一共写了三页,第一页是各大城主的姓名,以及各大垣城所在的方位。第二页和第三页是高阶勇士和巫师的私人关系。
  “帮我把吴郜林喊来。”吴中元冲吴焕说道。
  吴焕答应下来,出门去了。
  不多时,吴郜林来到,此人是个老巫师,五十多岁,紫气洞渊,长的很有特点,个子不高却长了个大驴脸,俗话说相由心生,此人的性格也有点像驴,倔强的很,吴熬做的那些事情他也多有参与,但此人并不像吴融和吴仝那般是吴熬的心腹,很多时候他只是奉命行事。
  礼数也还周全,态度还算端正,让他写供词,他便写了。
  让他回去,他却不回去。
  再催,仍不走,只是红着脸杵在那儿。
  问他为什么不走,瓮声瓮气的回了句,“我也有过错,大吴为何不予责罚?”
  吴中元哭笑不得,正在思虑应该如何回他,吴郜林却自己动手了,左右开弓给了自己两个耳光,“大吴不罚,我便自罚。”
  言罢,不等吴中元开口,后退三步,转身就走。
  吴中元愕然瞠目,此人脾气太倔,也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便是吴熬在位的时候,此人也肯定不是个受人待见的主儿,不过如此一来他倒是记住了吴郜林,确切的说是记住了他的大驴脸和倔脾气。
  平心而论,打耳光这种举动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处罚,只是长官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下对犯错下属的一种轻微体罚,而且通常只对自己的亲信才会这么做,不是亲信直接就拖出去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0/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