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校对)第3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2/763

  这一万斤铜铁是太平寨主冬云居的买命钱,他已经分配给姜大花了,也不能怪冬云居速度慢,他肯定不敢故意拖延,而是这时候的路况都很差劲儿,负重骡马一天也走不了多远。
  下半夜赶到隗城,隗城并无异样,驿场里放置了大量马车,都是新近赶造的,不消说,这是祝千卫在为北迁做准备。
  暗中观察片刻,吴中元离开隗城,调头北上,有黎万紫的勇士前来接应,他也不担心祝千卫的安全,他不跟祝千卫见面也有原因,他虽然很欣赏祝千卫,但是毕竟相处时日尚短,对祝千卫还不是百分之百的了解,还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虬龙戟送出去可以再抢回来,九叶青莲若是送出去可不能再剖出来了。
  信任的建立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果随随便便就可以信任一个人,那这份信任也就太廉价了,付出信任的人也就太肤浅了。
  黎明时分赶回中土,稍微圈绕,自王欣然所在的鹤岭飞过,这时候天已经亮了,人多眼杂,他也不便下去,确定鹤岭安全便继续北上。
  他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要做,按照时间推算,饮马河的黑寡妇应该已经进入中土地界了,黑寡妇可是带了大量辎重的,虽然此前已经让吴勤派人去接,他却仍不放心,因为熊族和牛族正在北面开战,他担心黑寡妇等人遭遇意外。
  到得牛族和熊族交界处,吴中元没有发现双方的军队,但战争的痕迹非常明显,树木大量倒伏,到处都是掩埋尸体的坟包儿,根据战场遗留的种种痕迹来看,战事进行的非常惨烈。
  短暂的观察之后,吴中元又往东移动了数百里,仍然没有看到双方的军队,不过根据战场留下的痕迹不难看出战事进行的越来越激烈,数丈方圆的大坑,被雷电劈断的巨木随处可见,由此不难看出双方的勇士和巫师都已经开始参战,事态彻底恶化了。
  沿途的所有村落和城池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牛族秉承的完全是日本鬼子的三光政策,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牛族的决心,确切的说是姜正的决心,不将白龙丹要出来,牛族真的会将熊族斩尽杀绝。
  按照吴中元先前的打算,他是想继续北上,确定黑寡妇走到哪儿,有没有与吴勤派过去接应的人会合,但是见到这般情景,他便改了主意,先往东去,看看牛族打到哪儿了,大战在即,不管是牛族还是熊族的损失都是己方的损失,可不能让他们打的倾家荡产,得设法阻止。
  此外,他也好久没见到姜南了,也想过去看看她,他倒不担心姜南的安全,熊族知道姜南跟他的关系,应该不敢伤害她。
  牛族推进的速度比他预想的还要快,此时已经推进到了大丘,双方投入的兵力也远超吴中元的想象,牛族几乎是全军出击,大军没有十万也有八万……
第四百四十七章
止战
  吴中元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阵势,要知道这时候不比现代,三族加在一起也不过几百万人,牛族竟然一次动用了将近十万人,这至少是牛族八成以上的兵力。
  牛族大军驻扎在大丘周围的山上,西南北三面皆有分布。虽然人数甚众,帐篷却不多,大部分士兵是没有帐篷的,除了身上的衣物,还会携带各种兽皮做成的毯子用以抵御寒冷。
  熊族士兵的数量不足牛族的一半,目测也就三万余人,大部分熊族士兵屯扎在大丘城内,余下的三四千人分布在大丘东面山林,守住了熊族众人后撤的退路。
  吴中元来到的时候天上正在下雪,按理说这时候已经是冬天了,下雪也很正常,但这场雪明显不是自然现象,因为下雪的范围只笼罩了牛族众人所在的南山北山和西山,大丘和东山一片雪花都不曾落下,这分明是熊族巫师施法所致。
  大丘的城墙上聚集了大量的熊族勇士和普通士兵,其中不乏紫气高手,不过城墙上见不到巫师,应该位于城中或是城池四面的城楼里。
  吴中元对熊族和牛族的实力都有所了解,通过目前的情况来看,双方都把家底儿搬出来了,这已经不是正常的打法儿,这完全是拼命的架势。
  所有垣城的外围都有大片空旷区域,多是用以耕种的农田,倘若发生战事,敌人想要靠近城池就必须穿过这片空旷区域。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守军可以利用弓弩对敌人进行有效的阻击。
  此时是上午八点来钟,牛族众人正在吃早饭,这时候也没有火头军一说,打仗的时候干粮都是自备的,每个牛族士兵吃的东西都不一样,虽然食物不一样,但吃饭的架势都差不多,有好的不吃差的,而且是尽量多吃,完全不考虑下一顿够不够。
  就这架势,便是傻子也能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牛族肯定要强行攻城,实则这种地势对牛族的进攻是很不利的,牛族肯定也知道这一点,明知强攻会有大量死伤,牛族仍然要进行强攻,足见姜正心意之决然,这家伙可是个无利不起早的老狐狸,不是真的动怒了,绝不会做出这种两败俱伤的事情。
  姜正的心情他倒是能够理解,白龙丹乃牛族圣物,理应归姜正所有,却被吴熬窃据,而且此事已经传开了,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姜正都得把白龙丹抢回来,不然族人会轻视他,而且明年年底封印就会消失,姜正也迫切需要白龙丹来提升自己和牛族的实力。
  倒是熊族一方此时的举动他有点儿看不懂了,要知道熊族的兵力不足牛族的一半,连高阶巫师计算在内,所有的紫气高手也就二十几位,不足牛族的三分之一,在这种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牛族倘若不惜代价进行强攻,熊族肯定不是他们的对手,熊族应该明白这一点,这时候闭门不出固守拖延是最正确的作法,牛族远征,供给跟不上,稍微拖上几天牛族就得退走,但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遣派巫师施展呼风唤雨引来风雪,这不是逼着牛族进行强攻吗?熊族底气何来?
  如果老瞎子得知此事,一定会喜出望外,老瞎子一直希望他能够一统天下,攘外之前先行安内,巴不得熊族和牛族打的头破血流,但他却并不希望牛族和熊族开战,倒也不是因为他不想统一三族,而是时机不到,统一三族定会爆发战争,届时就算统一了三族,各族精锐死伤殆尽,拿什么去抵御五道侵袭,这不成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吗。
  明知大战在即,吴中元也只能干着急,这时候他没办法出面,他是熊族人,不可能帮着姜正打熊族。姜南是牛族人,他也不可能帮着熊族打牛族。
  不但不能打,连斡旋调解都不能,吴熬不可能将白龙丹交出来,而姜正也不可能放弃白龙丹,这就是个解不开的死结。
  由于漫山遍野都是牛族士兵,吴中元也不得太过靠近,只能自远处眺望,虽然冬天树木落叶,树枝却非常密集,自远处也看不到姜南的身影。
  见别人吃饭,吴中元也有些饿了,想起包袱里还有干粮,便掏了个饼子出来,咬了一口发现味道不对,低头一看才发现饼子已经长毛了,实则冬天干粮能保存很久,但东海湿度大,且心月岛温度比较高,干粮都坏了。
  打开包袱逐一查看,挑了个霉的不是很严重的咬在嘴里,余下的那些只能扔了。
  就在此时,突然发现牛族一方有了动作,先前牛族的紫气高手可能凑在西山的帐篷里议事,散会之后紫气高手离开帐篷前往各处,只要一用灵气,气色就会显露,牛族有七十多个紫气高手,出现在这里的有五十多个,根据气色观察,这些紫气高手移动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东北方位和东南方位,动机非常明显,战事一旦打响,牛族要先断熊族退路。
  这也不是个很聪明的打法,至少在他看来不够聪明,网开一面,熊族落败之后还能逃走,整个把大丘围起来,会逼着熊族拼命,直接后果就是加重牛族的损失。要说为了困住吴熬也不对,吴熬有太玄修为,又有白龙丹,谁都跑不了他也能跑掉,姜正应该明白这一点,这个老东西到底在想什么?
  并不只有他能够观察气色,熊族的巫师和勇士也可以,察觉到牛族紫气高手异动,熊族竟然大开东门,将分散在东山的士兵和勇士撤进了城池。
  吴中元本就一头雾水,如此一来他更看不懂了,吴熬连退路都不要了,就算巫师比勇士要厉害几分,但熊族在人数上占据了绝对的劣势,他把东山的士兵撤进城里做什么,怕不被牛族一网打尽吗?
  便是不明白姜正和吴熬这么做的动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接下来双方一定会拼命,不死不休的那种。
  事已至此,也只能随他们去了,实则老瞎子让他统一三族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老瞎子担心的是封印消失之后三族会各自为战,也担心有人会投敌叛变,老瞎子的意思是宁肯统一三族之后下一盘残棋,也不跟三族合作,因为与别人合作是存在变数的,三族都在,就是三重变数,老瞎子不愿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而他的想法是四方势力互为犄角,各守一方,说白了二人的战略存在分歧,老瞎子希望破而后立,而他则希望携手联合。
  此时牛族一方在饱餐之后已经开始列队,漫山遍野全是黑压压的人头,而熊族一方也已经准备妥当,刀剑出鞘,箭弩搭弦。
  列队过后,牛族士兵开始向树林边缘移动,并不是所有的牛族人都可以变化兽身,只有各阶勇士才能变化兽身,勇士和士兵也并不是独立作战的,而是采用的编队形式混合作战,各阶勇士混在普通士兵当中,分别带领多寡不一的士兵,红蓝紫九阶勇士有些类似于后世军队的将校尉九级军官。
  这时候打仗也会击鼓,鼓声自西山响起,击鼓有两个作用,一是鼓舞士气,二是利用鼓点儿来传递号令。
  起初鼓点很是缓慢,半刻钟之后,鼓点逐渐加急,此时牛族勇士已经列队完成,离开树林到得空旷地带,紫气高手站在队伍的最前列,身后是几十位红蓝勇士及其统带的千余士兵。
  牛族众人离开树林之后,吴中元看到了姜南,姜南为洞玄修为,淡蓝灵气,披挂的是淡蓝披风,站在姜正身后的队列中。
  看到姜南的同时他也看到了姜正,此前姜正给他留下的印象是笑眯眯的奸商嘴脸,但此时姜正的脸上却并无笑意,有的只有冷漠和肃杀,老虎终究是老虎,不能因为它总是露出笑容就认为它人畜无害。
  在牛族列队完成的同时,吴熬也在几位紫气高手的陪伴之下登上了西门城楼,吴熬出现之后,熊族的高阶巫师和紫气勇士也纷纷出现在了四面城墙上。
  吴熬的表情此时也很是凝重,不能因为此人品德不好就认为他一无是处,事实上吴熬也是有一定能力的,不单是灵气修为,智商方面也肯定够用,他的母亲是谁不晓得,但他的父亲却是熊族大吴,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便是这一半王族血统就注定他不会很笨。
  两族族长出现之后并没有进行任何的交谈,这已经不是牛族和熊族打的第一仗了,该说的话此前应该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二人出现在阵前不是进行谈判的,而是带队进行厮杀的,随着鼓点儿越发急切,场中的气氛也变的越来越沉重。
  吴中元很清楚鼓声停止之后会发生什么,也知道鼓声什么时候会停止,鼓声会在最急的时候骤停,鼓声一停,战事立刻就会打响。
  大丘城墙上的巫师和勇士有很多他都认识,这些人并不全是吴熬的心腹,有很多都是正义之士,似那吴君月,吴焕等人就从未做过阴暗之事。
  吴中元本以为他能忍住,可是事到临头他才发现自己根本忍不住,他是熊族人,这些人都是他的族人,战事一旦打响,这些人大部分都得死在这里。
  此外,姜南也在牛族的阵列当中,一旦发生混战,刀剑无眼,谁还会管姜南跟他是什么关系。
  供他思考的时间并不多,眼瞅着鼓声即将停止,吴中元只得离开藏身之处,硬着头皮落于两军阵前……
第四百四十八章
君子之心
  不管是牛族还是熊族,很多人都认识吴中元,见他突然出现,所有人的视线都聚集在了他的身上。
  由于不知道他的来意,姜正便抬了抬手,身边的人会意,急忙号令鼓手暂停击鼓。
  此时熊族一方亦是剑拔弩张,见他来到,吴熬歪头冲吴君月使了个眼色,后者传出号令,熊族一方暂时放松戒备,偃旗息鼓。
  由于情势危急,吴中元现身之前根本没想好应该如何化解双方的矛盾,此时十余万人的视线都汇聚在了他的身上,要说紧张倒也不至于,但别扭和犯愁总是有的。
  吴中元突然出现,姜正和吴熬心里免不得犯嘀咕,纷纷看向对方,都试图通过对方的表情判断出吴中元是不是对方请来的,二人都不是傻子,一看对方面带疑惑就知道吴中元是不请自到。
  既然是不请自到,他出现在这里的目的也就不难揣度了,肯定是想来平息事端的,而他站立的位置也证实了这一点,倘若是来为某一方助阵的,便不会站在两军之间。
  之前想了那么久都没想出如何解开双方的死结,仓促之下又如何能够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但此时所有人都在盯着他,也容不得他细想斟酌,焦急之下突然灵光一闪,有了,只能这么办了。
  一个人究竟是什么人,得看他的潜意识里有什么,吴中元想到的这个办法就是通过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化解双方的矛盾。
  就在此时,姜正突然提气发声,“见过黄帝大人,大人龙驾亲临,定要主持正义,为我牛族讨回失物。”
  听得姜正发声,吴中元转头西望,老狐狸就是老狐狸,说话滴水不漏,若是此时称他为贤婿,免不得遭到熊族非议,以黄帝相称不但可以划清界限,还可以逼他主持正义,毕竟他是名义上的三族黄帝,三族君王理论上都应该听他的。
  吴中元尚未接话,吴熬自东面城楼高声说道,“牛族恃强逞凶,侵边犯境,还请黄帝大人主持公道。”
  听得二人言语,吴中元骂娘的心都有了,平时二人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这时候一个个都拿他当黄帝了。
  “大人,白龙丹为我牛族圣物,现被卑鄙小人据为己有,证据确凿,不讨回白龙丹,牛族誓不罢休。”姜正高喊。
  “老匹夫,休要混淆是非,白龙丹的确在我身上,却并非偷抢所得,乃是机缘造化,”吴熬提气发声,“白龙丹原为牛族之物不假,但它被我拾得,你想要,我可以给你,但于情于理你都应该酬谢于我,你吝啬酬谢也就罢了,还率兵犯境,试图抢夺,我等岂能畏惧退缩。”
  听得吴熬言语,吴中元缓缓点头,虽然明知道吴熬是在找借口,也得承认吴熬这个借口找的好,将遗落的东西还给失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失主对捡到失物的人给以酬谢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给予多少酬谢还真不该失主说了算,应该由捡到失物的人提出,能够接受对方的条件,失主就把失物赎回去,不能接受对方的条件,失物就归捡到的人所有。
  如果按照现代的法律,吴熬得老老实实把白龙丹交出来,但是在这时,姜正如果满足不了他提出的条件,他的确可以不交,原因很简单,失主有错在前,谁让你麻痹大意把东西弄丢了,既然有错,就得接受惩罚。
  捡了就得无偿的还回去,岂不是太便宜那些丢三落四的马大哈了?
  见吴中元点头,姜正急了,“信口雌黄,牛族何曾吝啬酬谢,退让九座垣城以为酬谢,你仍不满意,还待怎地?”
  “谢礼不够丰厚。”吴熬冷笑。
  “你个无耻小人,有心将白龙丹据为己有,老夫便是将牛族所有垣城尽数割让,你也不会交还。”姜正说道。
  吴熬挑眉冷笑,“大姜慎言,白龙丹不是我偷盗所得,何来无耻一说,正如黄帝大人所穿青龙甲,也并非他偷抢霸占,亦不见鸟族找他索要啊。”
  “日你大爷,扯上老子干嘛。”吴中元气恼暗骂。
  吴中元深深呼吸,平息情绪,然后提气说道,“好了,事情的经过我已经知道了,既然二位还拿我当黄帝,此事就交给我来处理吧。”
  此言一出,姜正和吴熬皆为之惊愕,他们没想到吴中元竟然敢大包大揽,这是个死结,根本就解不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