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校对)第3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2/763

  吴中元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自脑海里急切思虑,他得了鸟族的青龙甲,如果不给黎泰当女婿,黎泰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但他实在不想搞的到处都是老丈人,他想靠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事业,总跟各族君王攀亲有借势之嫌,会受人诟病。
  吴中元不回答,黎万紫就盯着他看,吴中元无奈,只能主动点透,“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她是我表姐。”
  “那又如何?”黎万紫不解。
  吴中元摇头叹气,不同时代的人认知上的差异又出现了,在这时候表亲婚配是很正常的事情,属于亲上加亲,其实直到明清时期这种事情也很普遍,但是婚姻法出现之后就不让这么干了,于是在现代人看来,表亲结婚就是天大的错误,甚至上升到了道德伦理的高度。
  按理说吴中元表现出了不愿意,黎万紫就不应该再提这事儿了,但黎万紫并没有就此作罢,又尝试说服,如果黎万紫不提与黎别结亲可以得到鸟族帮助这茬儿,吴中元或许还会耐着性子往下听,但黎万紫提到这茬儿引起他的反感了,脸色阴沉了下来,放下了筷子和饭碗。
  吴中元是很平易近人的,但这并不表示他一直平易近人,见吴中元板起了脸,黎万紫知道他生气了,也就不敢再劝了,她是吴中元的小姨不假,但同时她也是吴中元的下属。
  对吴中元来说也是如此,黎万紫既是他的长辈又是他的下属,对于亲情和主从关系他一直谨慎拿捏,黎万紫可以做任何她想做的事情,但是在关键时刻黎万紫必须服从他的命令,近亲和外戚可以干政,但不能左右君王的意志,更不能凌驾于君王之上。
  见黎万紫换了话题,吴中元又重新拾起筷子吃了几口,其实他已经饱了,之所以重新拿起筷子是不想让黎万紫认为他记仇了。
  接下来二人说的都是一些琐事,包括今年的收成以及备战的进展,也包括近期所发生的一些事情,此前一段时间他在天池石室躲清闲,不知道外面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实则近期中土和中土之外并不平静,在得知白龙丹在吴熬手里之后,姜正亲自率领牛族勇士前去讨要,吴熬自然不会交出白龙丹,而姜正是个老狐狸,虽然生气却并没有在有熊跟吴熬动手,而是自边境上屯聚重兵,为了防范牛族随时可能发起的战争,熊族也调兵西线,与牛族僵持对峙。
  正儿八经的打仗可不是搞几个紫气高手过去就成的,紫气高手再厉害也不可能打赢一场战争,打仗靠的是千千万万的士兵,两族大军对峙的直接结果就是粮草的大量消耗,而这也正是姜正的狠辣之处,牛族比熊族好过的多,他要把熊族拖垮,用的是杀人不见血的慢刀子,如果米粮告罄,熊族就有灭族之忧。
  中土之外也不平静,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时候五道封印即将消失的消息已经传开了,中土之外的小部落有两种不同的表现,一部分人心存侥幸,认为五道封印消失不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眷恋故土,不愿背井离乡,所以采用的是保守的应对方法,加固城寨,屯积粮草。
  还有一部分人感知到了危险即将来临,开始向中土三族寻求庇护,寻求庇护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请求三族派紫气高手前往驻扎。还有一种是请求来中土避难。
  对此,三族的反应大致相同,遵循的原则是此前一直纳贡称臣的那些小部落要么接收要么派兵驻守,在此之前不上贡的那些部落就不提供帮助,既不接受难民也不派兵驻守。
  由于吴中元并不亲自主政,各城城主就无法及时向他进行请示,而黎万紫提起此事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征求他的意见,以便于出现类似情况的时候她的灵活处理能有一个大的方针可以遵循。
  对此,吴中元给予的回复是‘你看着办吧。’他有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自己不懂的事情就不瞎指挥,老蒋当年丢了天下就是因为自己不懂军事却喜欢亲自指挥。
  之后二人商议的是对黎大寿的奖赏,对此黎万紫并没有发表具体的看法,只是表态黎大寿父子三人功劳甚大,理应重赏。
  吴中元本想赏赐一座邑城给黎大寿,细想之后感觉不妥,又想擢升其为九牧辅事,也就是副城主,想了想也打消了这个念头,黎大寿并不擅长治理城池,一座邑城有好几千人,多的有上万人,这可不是儿戏。
  沉吟过后,改成了其他赏赐,赏披淡紫披风,享居山待遇。
  黎大寿只有淡蓝修为,按理说是不能披挂淡紫披风的,吴中元此举属于破天荒的举动,不合礼制,吴中元也知道这一点,但他是有意为之,以此凸显黎大寿的巨大贡献,而黎大寿的两个儿子则分别提升待遇一格儿,以示嘉奖……
第三百八十三章
事无巨细
  打定主意,吴中元便向黎万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然后盯着黎万紫看她是何反应,他奖励黎大寿越级披挂淡紫披风与后世的赏穿黄马褂还不是一个性质,黄马褂只是一种荣誉,则前者则是等级的改变。
  他之所以给黎大寿这样的封赏,除了对黎大寿进行嘉奖,同时也是为了试探黎万紫的反应。
  黎大寿打造兵器其实是在帮他做个人的私事,他给予不合礼制的重赏有很强的个人色彩,说难听点儿就是有点儿假公济私,他想看看黎万紫会不会对他这种明显带有私心的决定进行劝阻。
  如果黎万紫不进行劝阻,那就说明黎万紫在迁就他,而迁就本身就是一种尊重。
  如果黎万紫试图劝阻,那说明的问题就多了,既说明在黎万紫看来他不够成熟,也说明在黎万紫看来他的决定可以被随意改动,这可是个危险的信号儿,会导致很多不可预料的后果,也会留下严重隐患,例如在日后拒绝执行他下达的一些在黎万紫看来不正确的命令。
  黎万紫可不知道吴中元心里在想什么,见他征求自己的意见,便随口问了句,“之前好像没有类似的褒奖,合适吗?”
  “我感觉挺合适。”吴中元说道。
  “行,那就这么办。”黎万紫点了点头。
  吴中元笑了笑,移走了视线,他现在的身份不是行走江湖的侠客,而是一国之君,他平时可以不把自己当君王,但关键时刻大臣却不能不把自己当大臣,大臣可以提意见,但是在他心意已决的情况下,大臣必须服从他的命令,这跟现代军队的令行禁止其实是一个性质。
  君王不好当,需要决定方向统揽大局,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下属既要珍惜亲情,器重信任,又得高瞻远瞩,防微杜渐,发现有小问题必须尽早纠正处理,免得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以后一旦爆发翻脸,连亲戚都没得做了。
  接下来二人谈论的是九牧和九连的粮草储备情况,今年的收成很不错,除了正常的谷粟种植,在夏末还种植了一季百日米和紫花山芋,百日米已经收割了,紫花山芋还没收获,大致估算即便没有紫花山芋,单是收获的谷粟和百日米也能维持两座垣城以及所辖邑城族人到来年夏天的食用消耗。
  吴中元对此表示满意,耕种也得有个推广普及的过程,今年粮种太少,来年就能对百日米和紫花山芋进行大范围的种植,提前春播,赶在五道封印消失之前尽可能的多收获几季,粮草是重中之重,是命脉,千万不能出问题。
  秋冬是狩猎的季节,不能因为粮食够吃了就不狩猎,照例还得进行,储存一些腌肉和肉干,狩猎的规模也没必要扩大,以免影响来年野兽的繁衍。
  牲畜尽可能少杀,多繁殖一些,这时候的牲畜多是吃草的,只有鸡鸭需要喂食少量谷米,现在鸡鸭数量都很少,也耗费不了多少粮食。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道茶米贵,吴中元是不当家不知道事儿多,除了囤积粮草,还得挑选勇士,发展军队,提升己方的战斗力,时间短任务重,好在他得到了大量玄晶,只要己方有勇士晋身洞神,就可以及时装配盔甲,至于青铜也不发愁,黑寡妇答应进贡青铜三万斤,全部送给黎万紫,由九牧和九连的工匠负责打造盔甲和兵器,优先装备九牧和九连的鸟族勇士,其他的分发给本部六城使用。
  有时候不能搞绝对平均主义,实则黑寡妇还送了一千匹战马和三千头牛羊,他没准备平均分配,得根据各部不同的情况予以调配,牛羊全部送给姜大花,姜大花所统领的牛族三城擅长畜牧,得了牛羊可以更好的照顾和繁殖。而战马全部送给吴勤,吴勤所统领的大泽位于中间区域,以后不管是东面的黎万紫告急还是西面的姜大花有难,有了这一千匹战马就可以组成快速反应部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两翼进行增援。
  为了提升战斗力,还必须增加一些重武器,所谓重武器就是大型的弓弩,这些东西只有夷人才有,得设法过去换,不过据黎万紫所说,夷人近段时间好像跟鸟族搞的不太愉快,她也是鸟族人,如果派人过去交换,夷人不一定跟她们做生意。
  至于夷人和鸟族有什么矛盾黎万紫也不知其详,但吴中元是知道的,他先前和黎别过去偷人家祖坟里的灯油,他倒是跑了,但黎别被人家看见了,夷人肯定把这笔账算到鸟族头上了。
  还有加固城墙的问题,储粮避难山洞的挖掘,这些也都得尽快排上日程。
  还有就是己方勇士出现了严重的断格儿,当日吴中元跟三族勒索城池,人家倒是把城池给他了,但城中勇士被调走不少,新近选拔的勇士哪怕日夜苦练,勤修不辍,到现在也不过是淡红和红色灵气,中阶勇士和高阶勇士严重短缺。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吴中元哪知道怎么解决,但他也不能跟黎万紫说自己不知道怎么解决,只能大包大揽,‘我来想办法吧。’
  其实他哪有什么办法可想,但身为领导得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也不知道怎么解决,回去问问老瞎子,看看他有没有什么办法。
  接下来黎万紫又有意无意的问起老瞎子的情况,此前他曾经敕封老瞎子为帝师,且广告周知,这是一个类似于宰相的重要官职,黎万紫自然想知道更多老瞎子的情况。
  也不是吴中元不想说,而是他也不知道老瞎子的具体情况,他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老瞎子是真心想要助他成事,绝对不会害他。
  随便一件事情都得说个半拉时辰,还没说完,大傻就载着黎大寿父子三人回来了,吴中元急忙换上黎万紫命工匠给他赶织的淡紫披风与黎万紫一同出去接迎,告知了将会给予的赏赐,然后安排三人下去休息。
  见吴中元如此厚待,黎大寿父子既惶恐又感动,只道会尽快完成吴中元交代的事情,吴中元此前还命他们打造十八套玄铁盔甲备用,由于一直没有玄晶,就一直搁置了下来,此番有了玄晶,便想尽快熔铸打造。
  吴中元先是表扬了三人几句,然后对工作部署进行了调整,玄铁盔甲不同于寻常盔甲,不但鸟族勇士可以穿戴,熊族和牛族的勇士也可以穿戴,这是他为可能出现的十八辅弼预留准备的,十八辅弼会不会出现他不敢确定,什么时候出现也说不准,没必要全部打造完成,先打造五套,分别赠以黎万紫,吴勤,姜大花,姜南还有吴荻,前四人都有通灵神兵在手,而吴荻灵气修为太低,关键时候需要玄铁盔甲进行保护。
  想到吴荻,又是一阵愁恼,吴荻原本跟他在同一起跑线上,去有熊验查五行所属的时候二人都是洞神淡红,而今他已是居山淡紫,吴荻却仍滞留于红色灵气,吴荻可是九阴巫师,他所能施展的法术吴荻都可以施展,但前提是吴荻的灵气修为得尽快跟上来,怎么搞?差的太大了,剩下的时间不多了,用什么办法能够帮吴荻尽快提升修为?
  按照黎万紫的想法,是要留他夜谈的,但吴中元急于赶回大泽,无心自九牧滞留。
  见他急着离去,黎万紫也没有强留,她原本还想跟吴中元汇报几条可能与通灵神兵有关的线索,既然吴中元急着走,便不能详说了,干脆将驿场收到的几封信鸟传书交予吴中元,等他有了空暇再审视看阅。
  吴中元离开九牧的时候已经快二更了,午后谈论的事情太多,接下来需要处理的事情也太多,一个头两个大,再加上肚子上还有伤,接连数日不曾好好休息,疲惫非常,坐在大傻头上浑浑噩噩的往大泽赶。
  赶到大泽已经是下半夜了,吴中元没有惊动众人,安顿好大傻之后自回住处躺卧休息。
  他虽然不想惊动众人,众人却知道他回来了,至少吴勤知道,之所以知道开东厢房门的是他而不是别人是因为黄毛儿就在院子里,如果是外人,黄毛儿不会一点动静都没有。
  同一处伤口,只能施展一次天地回生,一次没愈合好,接下来就得慢慢养着了,虽然伤处疼痛,但吴中元疲惫交加,沾床就睡着了。
  一觉睡到辰时,醒了,知道众人都在外面等着却不想起身,如果起来,肯定又是一堆屁事儿,再睡一觉,彻底回神儿再说。
  睡到中午,感觉精神了些,起身下地。
  的确是一堆事儿,但总得一件一件处理,先处理次要的,跟阿洛见了个面,阿洛对他的感激已经不能用感激来形容了,阿洛寡言少语,不善言辞,屡屡跪谢,吴中元连番阻止,终是不成,无奈之下只得受了。
  阿洛知道吴中元还有其他事情需要处理,便没有耽搁他的时间,见她要走,吴中元主动问起当日她试图营救的那个小男孩的情况。
  阿洛回答阿炳也随她一起回来了,阿炳大有来历,天赋异禀,等吴中元得了闲暇,再带阿炳过来与他详说展示。
  “给。”吴中元将阴平的长剑递给了阿洛。
  阿洛不明所以,疑惑看他。
  “这把剑比你在饮马河损失的那把要好,你留着用。”吴中元说道。
  阿洛心中感动,却没有表之言语,接过长剑,出门去了。
  阿洛出门,吴勤进门。
  吴中元离开的时间不短了,吴勤有太多的问题要向他请示汇报……
第三百八十四章
前瞻谋划
  请示汇报也分轻重缓急,眼下大泽肩负着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接收饮马河的大量移民,吴勤最先请示的就是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
  此前吴中元曾派阿洛带回了书信,向吴勤告知了此事,但有些问题吴中元信上说的不是很清楚,包括城池交接的细节,原住居民需不需要迁走,以及归属管辖权的一些问题,都需要向他做进一步的请示。
  吴勤之所以这么急,是因为阿洛刚回来不久,与她同行的还有黑寡妇的副手花娘子,花娘子现在还在大泽没有回去,现在请示清楚了,花娘子就能把移民的具体计划和安排带回去。
  虽然吴勤对于接收移民没有表现出反对,但吴中元看的出来吴勤心里不是很舒服,原因也很简单,他送给黑寡妇的那座邑城原本属于大泽所有,此前吴勤为了通商曾在那里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倾注了不少心血,而今拱手让人,他心中难免不舍。
  知道病根儿在哪儿,也就很好处理了,此前他曾经跟黑寡妇议定黑寡妇来到之后继续干老本行儿,易换通商所得收益五五分成,既然邑城是大泽划出去的,那黑寡妇上缴的这部分收益就全部由大泽接收,此言一出,吴勤立刻转忧为喜。
  吴中元暗暗叹了口气,也不能说吴勤有私心,但小集体思想每个人都有,黎万紫和姜大花也不能例外,真有事情,肯定会率先想到自己所统辖的垣城。
  请示完了,接下来就是汇报,大泽试种紫花山芋和百日米比其他垣城都要早,今年的收成也很好,仅这一年大泽就储备了可供三年消耗的米粮,而当日吴中元自鼠族带回来的工匠这段时间也制造了大量的火药,这些粮草和火药都安全的存放在由老二挖掘出来的山洞里。
  吴勤不提老二,吴中元还不好意思说,当日他离开的时候老二已经帮姜大花所属城池挖好了山洞,他便授意老二去九连和九牧帮忙,结果老二没去到九牧和九连就被吴勤给截了下来,这段时间一直在大泽忙活,实则大泽的山洞和地洞已经够用的,吴勤也好,姜大花也罢,包括黎万紫对他都不乏忠诚,但他们都缺乏大局意识。
  请示汇报完了,轮到吴中元下指示了。
  第一条,好日子当苦日子过,粮食丰收了也不能提高配额,紫花山芋优先食用,能够长期保存的谷粟和百日米留到最后。这时候的人食不果腹,没有储存余粮的经验和技术,这个也得吴中元操心,长时间储存粮食的储存一定要控制山洞的湿度,每年十月到来年四月外界的空气湿度低于山洞的空气湿度,要定期通风,粮食是命根子,好不容易积攒了一点,可万万不能发霉腐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