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校对)第3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4/763

  此前吴中元曾经命黎大寿用那三百六十斤玄铁赶工打造十八套盔甲,黎大寿来到之后率先述职,打造盔甲的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原因是吴中元要求的是这十八套陨铁盔甲都能似鸟族盔甲那般听从主人的遥控感召,而黎大寿没有玄晶金属。
  上次大傻过来的时候黎别在石室里没有出来,亦不知道大傻来过,此番听得众人说话,便出来查看究竟。
  黎大寿的两个儿子不认识黎别,但黎大寿认得,见她在此,急忙握拳左胸,上前行礼。
  黎别冲黎大寿点了点头,转身回到石室,将自己的铺盖搬到了入口处。
  吴中元冲黎大寿说明自己的意图,将他引到石板覆盖着的火山口,又将自己先前得来的灯油拿给他看,黎大寿也不认得这种油脂属于什么动物,但他一辈子与炉火打交道,知道紫色火焰意味着多高的温度。
  “地火辅以油脂,能不能熔化金色玄铁?”吴中元问道。
  “那得试过之后才知道……”
第三百五十七章
详议
  黎大寿说完,吴中元点了点头,上了岁数的人和年轻人不一样,他们不会轻易把话说满。
  “着手准备吧。”吴中元冲黎大寿说道。
  黎大寿点头应是,转而看向自己的两个儿子,后者会意,分头忙碌,准备开炉。
  黎大寿并不知道鸟族有这样一处秘密冶炼金属的所在,但这里的各种冶金器皿都出自鸟族之手,他的两个儿子对这些器皿都很熟悉,包括用来起重的杠杆和滑轮。
  在二人忙碌的同时,黎大寿向吴中元详细问明了他想打造器物的形状和用途,以及具体的大小和尺寸。
  俗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黎大寿是真正的行家,问的问题非常具体,也非常有针对性,这份差事与寻常的熔铸打造不同,这属于为重要人物量身定制,不但要考虑到器物本身,还得考虑打造出的器物是不是适合吴中元使用。
  吴中元需要的是一把近距离使用的中型兵器,刀剑是首选,对于是造刀还是造剑,吴中元抱的是无所谓的想法,因为他并不擅长使用刀剑,不管是用刀还是用剑,对他来说区别都不是很大,他需要的只是一把用以近身相搏的兵器,而这件兵器的作用就是对弓箭远攻的补充和辅助,有了火龙真气和各种法术,这把刀剑的使用频率也不会很高。
  确定了吴中元的意图,黎大寿站在专业人士的角度上给他提出了建议,造剑,理由是剑更适合吴中元使用,再具体一点就是刀是单刃儿,攻击手段以砍为主,分为厚刃刀和薄刃刀,前者适合身强力壮的人使用,而后者则适合力量不足但反应迅速的人快速抢攻。
  吴中元并不属于这两种情况,他更适合用剑,因为与刀相比,剑更加灵活,近身相搏时没有攻击死角,虽显中庸,功能却更加全面,最主要的是刀剑并不是他主要的攻击手段,没必要为了追求某一方面的长处而为攻守留下隐患。
  关于剑的形状,黎大寿提出了几种建议,吴中元思虑过后采纳了其中一种,正所谓大巧若拙,大道至简,就选秦汉时期的长剑形状,没必要造的太花哨,血槽也没必要太深,都说剑为君,刀为王,剑本身就不是一种戾气很重的兵器。
  至于长剑的重量,他定了个二斤八两,比常用的长剑要轻一些,之所以定这样的重量是多方面考虑的,一来是他使不惯太重的长剑,二来他不希望浪费太多的陨铁,金色玄铁一共只有九斤九两,如果尽数用了,大傻就接受不到它的辐射,会影响到大傻的寿命。
  除了长剑,还需要打造箭头儿,金色玄铁的密度比寻常金属要大,如果用其他材质做箭杆儿,箭头儿的大小就得进行调整,不然就会失去平衡。但箭杆儿吴中元用了铁树,铁树的密度也很大,如此一来就没必要缩减箭矢的重量,正常大小就行,只是重量要比寻常箭矢要重很多,普通一支箭的重量大约在五十克上下,也就是一两左右,而根据黎大寿的估算,用铁树和金色玄铁打造的箭矢重量能达到二两四钱,也就是一百二十克,几乎是寻常箭矢两倍半的重量。
  吴中元自脑海里计算了一下,三十五支箭矢和箭囊的总重要在十斤左右,不算轻,但也不算重。
  至于箭头的形状,吴中元没有采用三棱形状,而是用了传统的锥形箭头,这种箭头不是非常锋利,却可以承载更大的力道。
  至此,还不算完,还得探讨箭矢在灌注了火属灵气之后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未知变化,铁树虽然坚韧,却终是木属,众所周知火克金,金克木,他发出的火属灵气虽然灌注于箭头儿,在射出箭矢之后箭头会将自身承受的火气转嫁给箭杆儿,吴中元担心箭杆儿承载了火气之后会变形损毁。
  这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但黎大寿很快想到了解决办法,吴中元先前带回的那盏长明灯上有一片银白色的金属,这片金属原本是覆盖在油灯上部的,他并不认得这种金属,但黎大寿认得,这是一种名为寒冰铁的金属,出自极北阴寒之地,能够阻隔火气,可以在箭杆儿和箭头之间垫上少许,如此这般他发出的火龙真气就会凝聚于箭头,箭杆儿只需承受力道而不需承受火气。
  诸多细节一一议定,最后吴中元又想到一个问题,“如果能够得到足够的玄晶,射出的箭矢有没有回归箭囊的可能?”
  黎大寿沉吟良久,缓缓摇头,“很难。”
  “愿闻其详。”吴中元追问。
  黎大寿患有眼疾,总是流泪,听得吴中元言语,先抬手擦了擦眼,然后说道,“一具盔甲打造完成之后,勇士想要披挂穿戴都需要滴血认主,只有这样感召控驭时盔甲甲片才能自行附体,但那诸多甲片都是自行归附,而并非受到了勇士神识的左右和影响。”
  吴中元点了点头,黎大寿的意思是掺杂了紫晶的盔甲与青龙甲有相似之处,都不是百分之百受控的,穿戴它们的勇士只能控制它们的披挂和卸除,而不能控制其中一片甲片做出具体的某个动作。
  黎大寿又道,“此事难就难在我们左右不了滴血之后这些箭矢会归附何处。”
  虽然黎大寿没有把话说透,吴中元却知道他存在什么样的顾虑,想要让箭矢冲自己飞来很简单,但问题是控制不了它们往哪儿飞,万一不往箭囊飞而往自己心口飞,自己就把自己给射死了。
  “此时日后再议,”吴中元说道,“打造兵器和箭头预计需要多长时间?”
  黎大寿想了想,说道,“如果能够顺利熔化金色玄铁,且不出现其他变数,十天之内可以完成。”
  “你们需不需要我留下帮忙?”吴中元又问。
  黎大寿摇了摇头,“我知道大人对熔铸之道大有心得,但眼下还不需要大人亲为,大人自去,若是遇到阻碍,我会向大人告知请教。”
  吴中元点了点头,“那我就先离开几天,设法寻些玄晶回来,我将扈从留在这里,你们准备完成之后再取下它脖颈上的金色玄铁,熔铸打造完成之后,余下部分可再铸铜带,重新圈套。”
  黎大寿点头答应。
  “你预计什么时候会取下它脖子上的铜带?”吴中元问道。
  见黎大寿面露疑惑,吴中元便解释道,“若是此行顺利,我可能会用到它驮负重物。”
  “大人为何不先行取下那条铜带?”黎大寿问道。
  吴中元没有冲黎大寿解释金色玄铁对大傻的重要性,而是说道,“两天之后取下铜带。”
  黎大寿点头。
  冲黎大寿道过辛苦之后,吴中元转身离开,出得山洞,冲坐在山洞外的黎别说道,“我要出去一趟,你跟我一起去。”
  如果吴中元说的是‘你跟我一起去吧,’黎别或许还会犹豫,但吴中元并不是询问的语气,她便不知如何接话,只是用询问的眼神看着吴中元。
  “我要去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你与我同去,我若发生了意外,也能有人将消息带回来……”
第三百五十八章
叫行
  见吴中元神情语气不似说笑,黎别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你要去哪里呀?”
  吴中元抬手西指,“到地方你就知道了。”
  “去做什么?”黎别追问。
  吴中元没有回答,而是做了个披挂盔甲的手势,与此同时意念送出,感召青龙甲。
  黎别的盔甲就存放在石室不远处,见吴中元心意已决,便召来盔甲,赶在青龙甲到来之前穿戴完成,先行升空。
  青龙甲随后自东北方向疾飞而至,吴中元提气升空,展臂接迎,待甲片尽数附身,冲黎别招了招手,二人相隔丈许,并行西去。
  虽然穿戴了青龙甲,吴中元却没有快速飞掠,黎别有感,以为吴中元在刻意迁就她,便开口说道,“我还可以更快一些。”
  吴中元摇了摇头,“不用着急,今天肯定来不及了,便是动手,也要等到明天。”
  黎别不明所以,疑惑看他。
  吴中元解释道,“现在已是辰时,自这里赶到那地方至少也得四个时辰,天黑之后不宜动手。”
  黎别点了点头,没有再问。
  吴中元也没有再主动跟她说话,眼下他迫切的需要玄晶,而鸟族的玄晶储量很少,他们原本就只得到了那座玄晶雕像的头颅部分,这些年用下来估计已经所剩无几了,想要得到玄晶,就只能去昆仑山的那处破庙。
  此前他曾经亲自去过那处破庙,已经证实那地方就是兽族的祭坛,同时也发现那座祭坛里有不为肉眼所见的凶戾之物,上次去的时候修为太弱,没有进入祭坛的实力,在察觉到危险真实存在之后,只能暂时退走,而今他已非昔日阿蒙,此番过去是准备凭借青龙甲与火龙真气与对方硬碰硬的。
  那座祭坛的大门是朝东开的,便是正面较量,他也希望能够在阳光照射进祭坛的时候进行,隐形的东西往往都是阴性事物,在阳光下交手对自己是有利的。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行动固然重要,但行动之前的计划更重要,在飞掠的同时吴中元又将那处祭坛的情况自脑海里详细的想了一遍,包括那处祭坛的大小方位,灵气屏障的性质,甚至是那半扇石门开启的角度也进行了仔细回忆。除此之外还就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了充分的前瞻,确保出现意外之后不至于措手不及,茫然无措。
  最后确定下来的是行动计划,上次去的时候他曾经近距离的观察过那座祭坛,自外面能看到的都看到了,这次过去也没必要再观察耽搁,落地之后立刻动手,一秒都不迟疑,自外面耽搁的时间越长,里面的凶戾妖物准备就越充分,不能给它们回神应对的机会,兵贵神速,以快打快,先把它们搞懵了再说。
  天池火山在东北,昆仑山兽族祭坛在西北,但二者并不在一个纬度上,与天池火山相比,昆仑山兽族祭坛要偏南一些,故此二人的移动路线并不是笔直向西,而是略微偏南。
  下午五点来钟,二人到得昆仑山东北方向,这地方恰好是饮马河的所在,实际上吴中元也是故意冲着饮马河来的,一来可以自这里进行短暂的休整,吃点东西,再睡一觉,黎明时分再走也来得及。二来他们先前自昆仑山出来之后曾经来过这里,自这里出发返回昆仑山能够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那处兽族祭坛。
  饮马河跟山羊谷是一个性质,都属于中土之外的贸易之地,与山羊谷不同的是饮马河的易换是白天进行的,按理说这时候应该已近尾声,但城里仍有很多人,几处吃饭的摊位都坐满了人。
  吴中元穿的还是之前的那身旧衣物,走在人群之中也不引人注目,黎别跟在他的身后,见周围的行人大多粗鲁野蛮,面目狰狞,便学其他街上女子那般用纱巾遮了脸,这样一来便没人看她了。
  吴中元用铜片换了两个烤馕,给了黎别一个,自己拿了一个,找个墙根儿蹲了,自顾啃吃。
  为什么天都快黑了,城里还这么多人,想弄清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只需听听过往路人的交谈就能明白,今晚城里有场叫行,所谓叫行有些类似于现代的拍卖会,但拍卖的不是物品而是活人,说白了就是奴隶,但这时候不叫奴隶,叫虏人。
  这时候应该属于原始社会的发达时期,还没有进入奴隶社会,但现在已经有使用奴隶的现象了,包括中土三巨头在内的各个部落都会将战败一方的士兵和妇孺虏做奴隶,用来耕作劳动。
  吴中元很反感这种现象和行为,但有些事情不是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他喜不喜欢,贩卖驱使奴隶的现象在这时都是客观存在的。
  可能是叫行的时间快到了,一眨眼的工夫街上就没人了,吴中元正被烤馕噎的难受,见食摊的桌子空了,就拉着黎别过去坐了,吆喝着摊主来两碗肉汤。
  摊主给二人端来了肉汤,然后把锅一盖,“我也过去看看,若有中意的就买了来,二位自便就好。”
  吴中元刚想接话,那摊主已经扯下油腻的围裙,一瘸一拐的往北面跑去。
  饮马河里的建筑没什么规划可言,屋子建造的横七竖八,在北面几十米外有处空旷区域,空地上有座很大的木台子,叫行就自那里进行。
  见黎别不时转头北望,吴中元说道,“快些吃,吃过晚饭,寻个住处住一晚再走。”
  黎别点了点头,低头吃喝,这时候的女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都不是扭扭捏捏细嚼慢咽,吃饭就是吃饭,大口吃,对于肉类她们也不会表现出不喜欢,不管是肉类还是粮食在她们看来都是果腹的食物,没什么本质的区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4/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