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9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7/1505

  就算结束了,从漠北草原班师回京也需要时间。
  所以关于每年度最重要的秋收时节的事情,郭鹏大概率是不能亲自处理的。
  所以这方面的事情就把权力暂时下放给太子郭瑾,让太子郭瑾负责处理这件事情,主持秋收仪式,还有总督各地秋收和纳税的事情。
  一些次等重要的事情郭鹏就把权力下放了,但是关乎皇帝的权力和地位的问题上,就绝对不能放松。
  比如人事大权之类的,有什么变动,该怎么处置,那还是要郭某人自己处理。
  吏部和礼部的事情就算再怎么迟缓,再怎么耽搁,也不准由尚书台私自决定,吏部和礼部的事情必须送到前线交给郭鹏。
  郭鹏下令,由许靖和张昭负责执行,直接绕开程昱和田丰,哪怕效率降低,也在所不惜。
  郭鹏明明白白的侵夺这部分属于尚书台的权力,并且已经不打算将这个权力还给尚书令了,程昱往后,这个职位是否还要设置,基本上已经不用考虑了。
  现在是预演,要让部分官员习惯在没有尚书令的情况下该怎么尊奉皇帝的命令办事,因为在并不遥远的未来,这将成为常态。
  郭鹏将彻底取缔尚书令和尚书仆射,甚至取消掉尚书台的存在,直接使尚书台各部独立,全部至于皇帝的直接领导之下。
  这将大大的增加君主集权的程度,大大的扩张皇帝的权力,对于某些人来说,当然不算是好事。
  当然,事情到了那一步,也由不得这帮人说三道四。
  朝政的事情安排起来并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随行官吏人等,什么人跟着走什么人留守,这也是很费精力的。
  皇帝御驾亲征,跟着走的不只是军队和将军,还有很多朝臣。
  他们也需要跟着走,一路随行,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分担职责,减轻皇帝的压力,方便皇帝指挥军队作战。
  所以皇帝的御驾亲征,其实等于把整个朝廷一分为二。
  皇帝留下一个朝廷在洛阳,自己再带走一个朝廷在身边办事,考验的是整个朝廷的办事能力和官员的综合素质。
  关于带走的官员名单,郭鹏也和很多人商量了。
  除了最早确定的戏忠和荀攸之外,参谋台要带走差不多一半的参谋随军参赞,还要协助皇帝处理军队事物。
  然后关于政务方面,八部除了刑部之外,每一部都要带走一个侍郎和至少二十名强干官员随行办事,以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
  内阁也要出动至少五十名精明强干的内阁阁员随行,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上传下达,为皇帝减轻压力。
  内廷需要出动一定规模的宦官队伍随行军中服侍皇帝,这个人数不能少于五十人,皇帝的日常起居各方面都需要他们的帮助。
  宫女就算了,带着反而碍事,这又不是乾隆下江南,没必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安排和讨论,至少五百人组成的行政服务团队将跟随皇帝郭鹏一起北伐出征。
  他们会在出征的路上组成一个小朝廷,日日上朝处理政务,国家政务不能荒废。
  这些都还算是正常的,硬是要说不正常的,那也只能算是尚书令程昱和尚书仆射田丰被要求随军出征,跟着郭鹏一起走,在郭鹏身边办事。
  在此之前,有人猜测田丰和程昱之中肯定是要被带走一个,然后留下来一个统领尚书台,他们认为通过这波操作就能看出皇帝更加愿意原谅谁,更不愿意原谅谁。
  这种传言在尚书台里颇有市场,人们都认为从这个选择里就能看出皇帝更加信任谁。
  结果没想到,田丰和程昱都被要求随军出征,在出征途中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尚书台的留守官员则要以皇太子郭瑾为首,事事向皇太子报告,由皇太子主持这些日常政务。
  尚书令和尚书仆射的属官也要接受皇太子的领导。
  然后郭鹏把许靖张昭王粲这些人留给郭瑾,也把参谋仆射郭嘉、内阁首辅曹操留下来,和尚书台留守官员一起协助、指导郭瑾。
第1083章
誓师北伐
  程昱和田丰都要走,都要随军出征,跟着皇帝一起走。
  这一戏剧性的结果不仅让那些之前对此怀有猜测的官员们傻眼,也让程昱和田丰傻眼。
  他们没想到郭鹏居然一个也不留,把他们两个都带走,直接让皇太子来主持尚书台的日常运作。
  就算要让皇太子来主持,怎么着也要在程昱和田丰之中留下一人协助,这样才能让皇太子更快的上手政务。
  毕竟尚书台是国家政务处理核心,官员数量极多,政务繁杂多样,没有一个熟悉尚书台且可以调动各部门系统工作的老手辅佐,很难快速上手尚书台的事务。
  可是谁也没想到,尚书令和尚书仆射一个也没有留下来,全给带走了。
  这往好了说,是皇帝要锤炼皇太子的执政能力,给皇太子以锻炼的机会。
  往坏了说,那就代表皇帝不信任程昱和田丰,认为自己一走,田丰和程昱又要闹事,所以干脆把他们带在身边。
  都过去挺长时间的了,结果他们还是没有重新赢回皇帝的信任吗?
  这可真是让他们感到惶恐不安。
  皇帝把尚书台的两个领导带走了,留下来其他具体负责办事的官员。
  当然也有不用跟着皇帝往前线跑,但是也不能待在洛阳的官员,比如兵部尚书董昭。
  他是本次北伐的后勤总负责人,为了搞好后勤工作,董昭自然不会待在洛阳,而要待在河北。
  具体上是在并州的粮草调度前线,以并州刺史夏侯惇和幽州刺史鲜于辅为协助者,一起办理大军粮草后勤的调度,不得有误。
  行政问题基本上解决了之后,郭鹏又开始安排军事问题。
  本次出征以郭鹏自己为统帅,兵分三路,齐头并进,一起横扫漠北,把鲜卑彻底吞噬掉。
  不过郭鹏一个人显然不能直接指挥十几万将近二十万的军队,所以也要安排其他将领的人选。
  他亲自统领的中路军以卫军主力构造,带上曹洪、曹纯、李典和郭栋四人为主要将领。
  左右两路军队的人员调配问题上,郭鹏经过一番思考,决定抽调曹仁麾下的关羽、张飞,张辽麾下的徐晃、臧霸,还有于禁麾下的田豫,分别统兵率领。
  郭鹏决定以关羽为左路军主将,以张飞为右路军主将,着两人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和自己同步出兵,齐头并进。
  鲜卑人若出兵抵抗,则击溃之,然后迂回包抄,将鲜卑人的老巢包围,断绝他们的逃亡之路。
  在郭鹏亲自率领主力将鲜卑人主力彻底击溃的时候,他们则需要协助郭鹏一起,将这个人口超过五十万的游牧部族彻底吞噬。
  这一次,郭鹏不用五虎上将中的任何一个,而要用他们之外的五个人带出去作战。
  不能一打仗就想起来五虎什么的,魏帝国也不是没有其他的优秀将领,真要论起来,也就是经验和战绩的区别了。
  而且这一次,这五个人都有事情要做,抽调不开。
  赵云镇守中央,曹仁镇守西陲,于禁镇守辽东,乐进镇守西南边陲,张辽则在扬州坐镇。
  除了赵云和曹仁目前没什么战斗任务之外,其他三人随时都可能面临各种战斗任务。
  尤其是张辽,郭鹏已经下令让张辽和太史慈联手,出海去寻找台湾岛,随时准备出发探索。
  五虎上将都不适合在这个时候调派出来,启用第二集团的武将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且他们也都各自立下过很高的战功,本领十足,并不需要郭鹏过多的担心。
  关羽的统兵征战之能自然不用多说,领兵征战刚猛二字就能概括,打起仗来从不手软,特别适合这种草原系作战。
  张飞就更不用说了,郭鹏让张飞带兵做一路军主将的原因就是因为张飞对这片大草原太熟悉了,对于鲜卑人也太熟悉了,根本不需要郭鹏怎么安排,张飞自己就能打出精彩。
  给关羽三万军队,给张飞一万人的军队,让他们作为左右两翼与郭鹏率领的主力中军齐头并进,这就是魏军唯一的战术。
  简单粗暴,不讲道理。
  强到一定地步的时候,魏军已经不再需要像从前那样,面对强大的敌人的时候还要设计很多战术,现在,并不需要。
  他们自身就是最强大的战术,自身的战斗力、组织力和机动力就是最强的战术。
  鲜卑人再怎么抵抗,也不可能正面抗衡魏军的冲锋。
  真正的钢铁洪流会教他们做人。
  延德五年五月,郭鹏的命令已经得到了贯彻执行。
  北伐三路军队分别从并州的云中郡、雁门郡还有幽州的上谷郡出发。
  关羽率领三万铁骑从云中郡出发,张飞率领本部一万铁骑并上谷郡乌丸所部三万骑兵一起出发。
  郭鹏自己率领十三万主力军队从雁门郡出发。
  此战,魏军出动十七万军队,加上上谷郡乌丸所部三万骑兵,加在一起共二十万人。
  郭鹏抽调禁军主力和卫军主力作为他自己的主力军队。
  张飞则率领自己本部跟随他一起南征北战的一万骑兵,到了上谷郡以后会和老熟人难楼的三万骑兵一起出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7/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