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8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8/1505

  对于程田党争,当时,郭鹏抱着看戏的心情等着朝局的变化。
  结果一连等了两个月,都没什么动静。
  郭某人正觉得这帮人是不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是自己这边出了什么大问题之类的,然后就在四月份,还就真的等到了这次爆发。
  程昱和田丰的激烈争斗正式摆上了台面。
  之前曹操和田丰奉命联合讨论大运河的可行性和具体操作细节,本来谈论的挺愉快,双方从实际情况出发,达成了很多共识。
  但是风云突变,崔渠案之后,曹操站在程昱这边,和田丰成了对头,于是这种共识被推翻了不少。
  内阁和工部之间的矛盾开始爆发。
  从延德四年二月到四月,这种共识更是彻底消失,变成了针锋相对的异议。
  郭鹏要开凿大运河连通南北交通的事情已经不是秘密,满朝堂的人都知道。
  虽然很多人觉得郭鹏这是劳师动众得不偿失,奈何皇帝为了“二三十年后的后人”一定要办,他们也没办法。
  关于每一年都比上一年度更冷这种很奇怪的理由他们也不是很明白。
  可谁让郭鹏是皇帝呢?
  而且从客观意义上看,就算完全抛掉那个虚无缥缈的所谓未来二三十年间粮食大规模减产的说法,单单是连通南北交通,那也是一件大好事。
  首先最重要的,是增强魏帝国对江南的控制。
  魏帝国的根基在青兖二州,在冀州,后来又增加了豫州,总体来说,在关东一带,还有河北平原上,不在江南。
  江南甚至不是西汉和东汉的重心。
  西汉和东汉历代帝王都对开发江南兴致缺缺,使得江南空有沃土而无法开发。
  大瘟疫和战乱之后,江南的汉人人口数量锐减,不复当年的数量。
  人口少了,不能开发,自然也会多出很多不在掌控之中的势力,比如山越,比如五溪蛮族,比如武陵蛮之类的,为祸江南。
  这就更让士族和地主阶级兴致缺缺,没有兴趣付出高昂的成本去开拓荒地。
  开拓荒地是需要付出巨大高昂的成本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粮食成本,时间成本。
  一块荒地不是随便刨几下土就能种粮食的,刚种下去的粮食也不是第二天就能收获的。
  长达一年甚至两年乃至三年的开荒时间里,需要给农户提供口粮,提供农具和一定的耕牛,维持他们的生活,这种高昂的成本根本就不是大地主们愿意承担的。
  伺候一块土地真的很难。
  他们只想占据开发完善的,拥有完整的排水功能和灌溉功能的立刻就能上去耕种的土地。
  荒地不在他们的眼中。
  当然要是有人努力去开垦了荒地,他们当然不介意顺手把那块曾经的荒地拿过来。
  愿意付出高昂的成本去开垦荒地的只有国家,只有国家有财力和组织力去安排大量农民大量垦荒,大量开发,增加国家土地。
  这种事情有且只有郭某人能去做。
  郭鹏空前强化了魏帝国的力量之后,对江南进行了大规模征伐,并且集中农户力量大规模屯垦江南荒地,大力发展江南农业。
  专项投入资金以亿计算,而且眼下看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成本。
  有一些官员觉得郭某人那么大手大脚的花钱开发江南是脑袋有问题,太好大喜功了。
  而郭某人这一行为给更多朝臣的印象就是郭鹏决定要开发江南了,要把政策重点转移到江南去了,未来江南会发展的很好。
  而且现在魏帝国在江南的军队还超过十万,这十万人的粮秣除了可以自给自足的部分之外,还有很多是从江北运输的,这也需要很多人力物力。
  开凿一条大运河,似乎真的可以省下很多事情。
  从他们的私人角度来看,这也没什么,这样明显是有好处的。
  从洛阳到江南的大运河可以帮助他们的商旅团队更快更好地进入江南新兴市场抢占份额。
  水路运输超过陆路运输十数倍的运力以及可以减少的大量时间都能帮助他们的商队走的越远,回来的越早,赚取更多的钱。
  这样就不用担心去江南还要长途跋涉了。
  商队可以直接从洛阳出发,走大运河的道路直接南下,抵达扬州,然后可以顺着长江水道西进,抵达荆州。
  江南虽然人口损失严重,但是好歹也有数百万人口的剩余,荆州和扬州被整顿之后的人口也不会少,数年发展下来,积累的财富相当可观。
  他们很想去那里赚大钱。
  这几年已经有人去了。
  只是往返不便利,路途遥远,获利有限罢了。
  江南的陆路交通到底没有中原那么发达。
  但是中原那么发达的交通网络一方面限制了商品货物价格的增长,一方面大量收费站也压缩了他们的利润空间,让他们需要支出的成本增加了。
  可要是走水路,就能避开不少收费站了。
  虽然不知道郭鹏会不会在运河上设收费站来摊平开发成本就是了。
  尽管有那么多疑虑,可是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出发,这种可能依然是值得庆幸的。
  曹操和田丰也早就不把开凿于否当做争论的重点了,他们现在的重点在于这条运河到底要不要越过黄河,修到冀州去。
  从扬州到洛阳,这条路线已经被他们认可了。
  充分利用自然河与先人开凿的人工河道,将这方面的优势发挥到极限,可以大大缩短工期,减少成本支出。
  然后只要从颍水上游沟通黄河周边的东汉时代修缮的水渠道,就能实现南北大贯通了。
  一旦实现南北贯通,将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中央政府对江南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将大大增强。
  从此江南若想对抗中央,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中央大军可以很快顺着运河南下,不用长途跋涉,也会缩短行军时间,一旦江南有变,中央军队可以用很快的速度抵达江南。
  这对任何离心势力都是极强的威慑。
  国家商业的发展也将很快受益,江南市场就不会和中原市场割裂,而是会进一步融为一体,使得魏国的商业更加繁荣。
  而田丰却在这个共识之上,提出了能否将运河修到冀州的想法。
  田丰认为,这将进一步贯通南北交通,把河北、中原和江南连成一线,成就一个史无前例的交通大命脉,真正意义上的贯通南北,天堑变通途。
  田丰是冀州人。
  曹操是兖州人。
  一个在河南,一个在河北。
  田丰家族的大本营在冀州。
  曹操家族的大本营在兖州。
  大运河一旦沟通完成,将大大加强江南与中原的联络。
  中原和江南的商业将进一步融合,扬州、徐州、豫州、兖州和司隶地区将连成一片。
  中原各大豪门家族将进一步占据江南市场,大吃特吃,大发其财。
  而限于交通带来的成本增加,冀州幽州等河北商旅若要南下做生意,就比中原商旅多出了一段成本支出。
  虽然冀州和幽州也有沿海海运的优势,但是海上风浪大,受自然状况影响强,需要更坚固更大的船只和更多的人力物力,海水的腐蚀性也远比淡水要强,他们支出的潜在成本远比内陆运河要大许多。
  内陆运河就没有相关的威胁。
  这必将压缩他们的利润空间。
  若要保利润,就会降低他们在河南以及江南市场上的竞争力。
  明眼人都知道,郭鹏沟通南北交通,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开发江南。
  未来江南之地必然有大量中原移民进入,当地市场会扩大,消费力也会增强,提前占据市场,就能吃到那部分政策红利。
  这部分政策红利曹操能看到,田丰自然也能看到。
  若要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对抗程昱和曹操,田丰需要展现自己的才能。
  光有崔琰的背书还不够,光有桥蕤的加盟也不够,实实在在的好处,要让大家看到。
  身为冀州人,首先要为冀州人谋取福利,冀州人是田丰的天然支持者,就和兖州人是曹操和程昱的天然支持者一样。
  现在大运河必然会通过兖州,兖州人当然大力支持曹操和程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8/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