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6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3/1505

  事已至此,别无他法,有心阻止,无力回天。
  刘璋却似乎放下了心,对于投降这件事情很看得开一样,已经不在意自己成为阶下囚的事实,居然在车上还在和郭嘉谈论雒阳的风土人情什么的。
  刘璋面带感慨之色的说他少年时也居住在雒阳,在雒阳度过很美好的一段日子,后来才来到了蜀中,十多年没回去,心中非常想念雒阳。
  郭嘉则十分遗憾地说当年的雒阳已经不复存在了。
  尽管他也很怀念,但是那个雒阳已经被董卓毁掉了,一把大火烧得干干净净,除了一个空架子之外,什么也没有了。
  不过新建立起来的洛阳比过去的雒阳更加雄伟,更加宽大,更加干净,更适合作为帝都,刘璋可以和他一起去看。
  两人谈论着过去的雒阳里的一些风土人情,谈论着少年时的一些往事,然后车架就来到了魏军大营前。
  乐进手持节钺代表皇帝等在这里,要接受刘璋的投降,刘璋就在郭嘉的指导下下跪,献上了皇帝的服饰和印绶,以及益州牧的印绶,宣布投降。
  乐进则代表天子接受刘璋的投降,并且由郭嘉点火,焚烧了棺木和罪人的衣服,亲自给刘璋披上了干净的衣物,以示郭魏政权绝对不会加害刘璋,接着又陪着他一起进入了成都。
  郭嘉没说错,这就是走个流程,而已。
  刘璋终于投降了,战事也就到这里结束了,成都放弃了抵抗,城门洞开,守军缴械,在成都人的畏惧之下,魏军则展现出了优秀的军纪。
  他们把成都守军叫出来,看管在了军营里面以为过度,然后换上了自己的两千军队进入成都,接管了成都防务,宣布占领了成都。
  乐进和郭嘉以及一群随军参谋、文吏进入了成都,大军则解开成都之围,就在成都周边驻扎,并未进入成都,只有少量士兵随着指挥官们一起进入成都,对成都实施占领。
  那些担心魏军会进入成都为非作歹的部分官员放下了心,成都居民们也放心了。
  他们没有遭遇到烧杀抢掠这种这个时代的军队普遍会做的恶事,不仅保全了各自的生命和财产,还得到了比过往更好的治安条件。
  魏军的军纪真的很好。
  郭嘉进入成都之后,立刻就持节宣布成都的一切暂时都如同旧时一样不改变,他暂时不会更换任何官员。
  接着郭嘉又让刘璋传命令给各地,让各地官府除了停止抵抗之外一切如旧,各自保境安民,组织壮丁回归家园,放弃战斗,并且尽快组织春耕。
  郭嘉想努力一把,看看蜀地能不能多少种一些粮食出来勉强混过这一年,不要真的搞到最后颗粒无收,那魏国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从荆州和关中调运粮食赈济蜀中,那对于魏国而言也是一场耗资巨大的行动,能不搞,就不搞。
  这个命令颁布之后,成都人心大定,成都居民心中原先的担忧顿时消失不见。
  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在意农业生产的政权是不会坑害本地人太甚的。
  只要这个政权颁布命令让他们恢复农业生产,就没问题了,大家就安全了,这个政权不会坑人,不会害人。
  不仅如此,郭嘉还宣布,刘璋的财物全数归还刘璋,各家各户的私产不予抢夺,成都府库所得到的战利品取之于蜀中,用之于蜀中,将主要用于支持蜀中各地的战后恢复和建设。
  这个消息再传出来,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都不敢相信一个用武力摧毁蜀汉政权的强大政权居然能做出这种事情。
  不抢夺财物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不勒索豪强大户简直就是天大的仁政,现在居然还要取之于蜀中用之于蜀中,还恢复蜀中建设,竭力帮助各地恢复农业生产。
  这……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王师吗?
  魏国,果然是王道之国吗?
  几道政令一出,魏军迅速获得了成都的人心,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得到了蜀地的人心。
  这一系列的政策使得魏政权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人心,在蜀中站稳脚跟,开始确立统治。
  最开始,成都就这样被搞定了,但是蜀中那么大,也不仅仅只是一个成都。
  别的不说,南中的军队和剑阁、米仓山的军队还在抵抗之中,他们要先解除战争状态,并且整体投降,然后才算是结束了战争状态,蜀中才能恢复安定。
  于是刘璋为了保全自己和蜀中的安稳,下达了十分严厉的诏令,严令南中军队、剑阁军队和米仓山军队立刻向魏军投降,不得继续抵抗,不得因为私心而毁坏蜀中大局。
  刘璋在四月十四投降,他的诏令在四月二十抵达了剑阁和南中,又过了几天抵达了巴西郡,送到了三处军队的手里。
  南中的军队还好,只是整军北上,没有进行抵抗,也没和魏军交手,得到命令让他们原地待着别动,等着魏军前去受降,他们就原地待着不懂,等着魏军前来受降。
  剑阁和米仓山那边就很难过了,因为他们都和魏军交战了。
  张任那边还好,他那里从始至终就没有和魏军大打出手。
  魏军根本没有在米仓山安排多少部队,但是张任很谨慎,尤其是被调兵离开增援剑阁之后更是谨慎,半步不敢退,和出现在米仓山附近的魏军保持对峙,魏军不进攻,他也不进攻。
  得到投降的命令,张任大为悲愤,痛哭流涕。
  “我正要死战回报陛下的恩德!陛下何故先降!待我战死再降也不迟啊!”
  他防守的米仓山防线眼下还是安全的,所以张任特别不服气,不愿意认输。
  张任悲愤不已,但是面对刘璋的严令,他不敢违背,于是只好哭着脱掉了盔甲,卸下了佩刀,离开了营寨,放弃了防线,率领七千部队向魏军投降。
  剑阁那边,吴懿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脑袋是一片空白,耳边只剩下嗡嗡的声音。
  但是吴懿对于此战的感受比张任要深一些。
  因为张任那边就没怎么打起来,他面对的只是一支魏军偏师,人数不多,只是对峙,钳制兵力,没想着走米仓道。
  而吴懿面对的是汉中方面军的主力,关羽是真的想要突破剑阁进入蜀中的。
  新式武器的使用让剑阁守军吃尽了苦头,伤亡率极高,甚至远远超过了魏军的伤亡,使得剑阁的防守举步维艰。
第0845章
我们真的那么不如魏人吗
  从二月坚持到四月,两个月的时间,剑阁守军吃尽了苦头。
  直接战死的蜀军就有二千多,伤病而死的更是有五千多,现在还有伤的更多,也不知道何时就会感染而死,目前来说是无药可治的,伤兵相当凄惨。
  极高的伤亡率让守军十分难以坚持,士气极其低落,若不是魏军没有不惜代价坚持强攻,估计剑阁已经不保。
  而且吴懿名义上还是这支军队的主帅,但是进入三月份以后,他已经逐渐退居二线,把现场指挥权交给了黄权。
  因为之前抛弃部下的行为,让他失去了军队的信任,现在他说的话不好使,无奈之下,他只能把指挥权交给黄权,自己退居二线辅助黄权。
  如今剑阁防务全靠黄权支撑,而魏军却没有出现任何力竭或者粮尽的情况,准确的说,魏军连攻城次数都很少,基本上只用远程打击,因为这样足以杀伤关内守军,给他们极大的压力。
  话虽如此,魏军也进行了五六次的进攻,虽然每一次都被关城守军努力击退,没有让魏军突破剑阁,但是关城守军为此付出的代价真的很大。
  勉力维持之下,算是坚持到了今天,期间魏军大概是震天雷和猛火油罐用完了,停止攻击了一段时间,蜀军利用那段时间紧急掩埋了不少尸体,然后向成都求援求药。
  结果没有等来多少医药,却在魏军重新开始远程打击,剑阁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刘璋宣布让吴懿停止抵抗,率领剑阁守军向魏军投降。
  巴东郡防线被突破,严颜战死,吴班投降,五万主力全军覆没,魏军溯流而上进入蜀中,一路直取成都,成都被包围,内无守军外无援军,于是刘璋决定去帝号投降。
  如今,刘璋已经投降了,蜀汉的历史已经完结,不复存在了。
  这个政权只存在了不到一年,从诞生到结束都显得非常仓促,而作为它的缔造者和守护者之一,吴懿顿时感觉自己一直以来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都是没有意义的。
  他们如此努力的坚守在了剑阁,顶住了魏军的狂轰滥炸两个月,两个月!
  多少人死,多少人疯,多少人伤?
  还有多少运粮的后勤人员摔死,累死,饿死,到崩溃的边缘!
  为的是谁?
  难道最直接的受益者不是刘璋吗?
  可我们还没有放弃,你就先放弃了?
  吴懿呆立当场,不知所措。
  黄权很快闻讯赶来,将诏书劈手夺过自己看,看着看着就气得浑身发抖,双目赤红,怒目圆瞪。
  他大吼一声把诏书掷于地上,拔刀横在了使者的脖子上。
  “你是不是魏人?你是来假传圣旨的对吧?这是魏人的阴谋诡计对吧!”
  “不是!不是!不是啊将军!真的不是!我是从成都来的,我是成都人啊!”
  传令使者被吓得跪倒在地上小便失禁,面色惨白,如此怂包的样子让黄权感到绝望。
  “为什么!!!”
  黄权悲愤到了极点,把手里的刀狠狠掷于地上,就抱着脑袋蹲在地上大哭失声。
  刘璋下令守军投降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剑阁关城。
  有些人在心中悄悄的感到高兴,觉得轻松,整个人就瘫在地上彻底放松了,一边哭还一边笑。
  却也有人觉得悲愤莫名,痛哭失声,大吼大叫,跪在地上用手抓着头发,状若疯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3/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