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4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9/1505

  “伯言,你在江东过得愉快吗?”
  “大兄何出此言?”
  陆议看着顾雍。
  “我的意思是,我知道故土难离,但是若是你不愿继续在江东受人凌辱,现在我就在庐江,你可以把陆氏族人一起带着,收拾一下,来庐江吧。
  魏公一定会欢迎陆氏,让陆氏在庐江更好的生活,或者是去中原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陆氏愿意,你应该知道,魏公对待我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陆氏了。”
  陆议眨了眨眼睛,嘴巴微微张了张,显然是被顾雍的这个提议给惊呆了。
  “继续在江东,你只能受限于那些恃强凌弱的豪族和孙氏,但是离开江东投靠魏公,魏公一定会厚待陆氏,这一点,我可以向你保证,陆氏的妇孺一定会得到妥善的照顾。
  而且伯言,当初是袁公路下令孙伯符杀害季宁公,罪魁祸首是袁公路,而魏公亲手斩杀了袁公路,不仅是为国除贼,也为陆氏报仇了,你难道不想亲自面见魏公,向他致谢吗?”
  顾雍的话不停的在陆议的脑海中回荡,回荡着回荡着,陆议忽然发现自己看到了一条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道路。
  从庐江回来之后,陆议不仅带回了好几车的粮食衣物和布匹之类的东西,还带回了一肚子的心思和想法,关于离开江东去庐江居住的想法。
  顾雍说的没错,继续留在江东,对于已经失去了太多族人以至于都没人能做官的陆氏来说,太危险了。
  陆氏需要的是安全,是保障,是可以生存下去的希望,而不是无所用的承诺。
  更不是婚约!
  让陆议感到痛苦和耻辱的婚约。
  陆议深深的思索着,思考着顾雍对他说的话。
  顾雍不仅告诉他理由和好处,还告诉他天下大势,比如北方很快就会统一,会被郭鹏统一。
  马腾韩遂不过是冢中枯骨,插标卖首而已,根本不能对抗郭鹏,郭鹏到时候占据北方全部地区,大汉天下一人得其三分之二,未来的局面会是怎样的,陆议难道看不出来吗?
  顾雍还真怕陆议看不出来,所以拿出一份军用地图给陆议仔细的讲解了北方如今的局势,让陆议知道江南三大诸侯的处境是什么样的。
  于是陆议知道了郭鹏扫清了北方大部分的忧患,将南匈奴消灭,把鲜卑人扫荡的很惨,乌丸人臣服,辽东公孙度隔着一片沼泽地,郭鹏打不过去,他也打不出来。
  河北的忧患已经基本上解除了,变成了郭鹏的大后方。
  中原之地最后的威胁徐州已经被拿下。
  陶谦身败名裂,身死,被徐州人唾弃,徐州人欢天喜地的迎接郭鹏的统治,正在郭鹏麾下欢欣鼓舞的接受统治,准备迎来更好的未来。
  徐州三百万在籍人口化身成为郭鹏的工具人,继续为他的事业添砖加瓦。
  无论是人口,地盘,生产力,税收,亦或是军力,郭鹏已经全面碾压任何一个对手,而更可怕的是,这种碾压在此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你可以拉出十万大军和他对战,但是你一定坚持不到打败他的时候,因为他的后勤能力比你强太多,比你持久太多。
  打仗打的不仅是战斗力,更是后勤生产能力。
  关西之地生产崩坏,人口稀疏,几乎被祸害殆尽,凉州人能占领却不能常驻,已经被郭鹏一波平推到了弘农以西。
  郭鹏十万大军西征长安,目标就是拿下长安,威慑凉州和蜀中,势在必得。
  这场战争的结局他们不做任何怀疑,郭鹏一定可以取得胜利,就和之前每一次郭鹏取得胜利的时候一样。
  那么一旦郭鹏击溃了马腾韩遂,刘表也好,刘璋也好,孙策也好,难道还能对抗郭鹏吗?
  顾雍认为陆议是个聪明的孩子,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他应该是一清二楚的。
  讲完了这些事情之后,陆议的脑海里已经出现了天下局势图,他已经可以对整个天下的局势做一个浅显易懂的推演了。
  郭鹏平定北方之后,率领北方雄师威压江南,孙策、刘表和刘璋战战兢兢,不敢与之抗衡。
  而自己身处的江东之地,必然沦为战地。
  到那个时候,陆氏还能安稳的保全吗?
  陆议思索了两天,最后得出了一个十分慎重的结论。
  江东,不是可以保全家族的地方了,除非江东人可以群起而攻之消灭孙氏主动投诚,否则绝无可能。
  而江东人可以和孙策比拼武力吗?
  之前数十次反抗的经验告诉江东人,孙策,真的很能打。
  所以,这个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第0547章
吴国战败了
  陆议把陆氏家中成年的妇女都给叫上,让她们带着孩子一起参加会议。
  看着一屋子的妇孺,陆议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江东乃是非之地,不宜久留,我决定,将陆氏全族迁到庐江,庐江太守顾元叹是陆氏之婿,会帮助陆氏在庐江安家,陆氏会安全。”
  一群失去丈夫父亲兄弟的陆氏妇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意见。
  毕竟她们的男人都死了,眼前这个十五岁的少年是陆氏唯一的掌舵人了。
  很显然,局面就是这个局面,陆议做出的决定,并没有人可以提出质疑,一致通过,陆议就开始悄悄的操作起来了。
  不能全族出动,那样的话目标太大,只能说是一点一点的走,一点一点的迁移。
  上午走几个,下午走几个,也不用带太多东西,分批走,花点时间走完,陆议会最后一个走。
  决定之后,陆议派人送信给顾雍,询问离开吴郡去江北的办法,顾雍很快回信,与陆议约定时间,让陆议直接带着家人往东走,去娄县。
  他会在娄县安排人,带着他们从娄县抵达海边,乘坐海船离开江东,抵达徐州广陵,再从广陵抵达庐江。
  对于这一点,顾雍已经通过魏国镇南将军张辽协调了广陵太守臧霸,三方面心知肚明,并且三方面会一起协作,将吴四姓之一的陆氏从江东带到庐江安家,确保陆氏的安全。
  也算是功劳大家一起领,这个功劳在郭鹏那边一定非常喜人,郭鹏肯定会开心。
  计划定得非常缜密,且有可操作性,陆议非常满意。
  毕竟是作为吴四姓之一的陆氏,稍微有点什么风吹草动的还是比较引人注目的。
  陆议反正是不能轻举妄动的,而且,他也要防备着周瑜再次前来询问他的决定。
  过了两天,陆氏全族已经转移了一半人口到了庐江去的时候,周瑜来了。
  周瑜是来询问陆议关于是否愿意和孙策结亲的事情的。
  周瑜之前回去之后把这个事情和孙策说了,结果孙策老大的不愿意。
  他也知道自己当初和陆氏结下的仇怨,结果现在还要迎娶陆氏的女儿,和一群被自己干掉父亲丈夫的人做亲属,这算什么?
  周瑜就苦劝,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样的事情对于政治人物来说是常态,孙策的婚姻关乎到江东孙氏政权的未来,容不得孙策任性。
  “若不能拉拢江东士族,难道要等着他们全部投靠魏公?打仗可以靠军队,难道治理国家也能靠军队吗?魏公在江北虎视眈眈,你不考虑别的,也要考虑吴国吧?你以为吴国现在根基深厚非常稳当吗?”
  周瑜的劝说让孙策无言以对。
  然后孙策的母亲也不停的劝说孙策,一些功勋旧将也来劝诫孙策,终于,孙策妥协了,他答应了,只要陆氏那边答应,他就答应,和陆氏结亲,与江东士族做初步的和解。
  孙策好不容易松口,周瑜很高兴,就来询问陆议思考的怎么样了。
  “将军,能否容我再考虑考虑?做出这样的决定与我而言并不容易。”
  “伯言,我知道你不容易,但是劝说吴公答应,我也不容易,这个机会对于陆氏来说千载难逢,你若不抓住,就没有这个机会了,吴公可能会去寻找其他的家族联姻,到那时,陆氏还能保全吗?”
  周瑜的话语里带上了一些威胁的意味,陆议就表现得非常动摇。
  “再给我三天时间好吗?再有三天,我就回复将军。”
  “好吧,就三天。”
  周瑜点了点头:“机遇并不总是那么容易的就到来,来了,要抓住,抓不住,就没了。”
  周瑜颇具信心的对陆议进行了极限施压。
  到底也就是个十五岁的少年,再怎么早慧早熟,再怎么沉稳,也是有个限度的。
  周瑜完全不担心迫于各方面的压力的陆议会不接受他的建议。
  于是他放心的离开了陆府。
  周瑜离开之后,陆议更加确定了江东不宜久留,否则陆氏这一家子妇孺会被欺负死,顾氏都保不住陆氏。
  陆议的做法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所以当周瑜在两天之后得知陆府人去屋空的时候,那种惊讶和恼火也就不是不能理解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9/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