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3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0/1505

  看完之后,郭鹏就很想说,田丰是个有前途的人。
第0461章
他们的欲望爆发了
  田丰越来越会做人了。
  从前那个刚直的田丰,已经不在了。
  投降郭鹏之后,田丰由内而外的发生了改变,田柔被郭鹏纳入府中之后,田丰更是成了铁杆的郭鹏亲信,以自身和家族的命运相托付。
  郭鹏把田丰放在程昱身边,也有着这样的考虑,他需要一批屁股坐在自己这边的士人作为自己的臂助,和那些心念汉室的士人抗衡。
  当然,为了得到某些士人家族的支持,让出一些权力和利益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需要支持,需要他们支持自己,而不是汉室。
  一口气杀光固然痛快,但是杀光了,谁来治国理政呢?
  他郭某人没有神通,又不能来一个召唤名臣,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办事的那种。
  大家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小想法,士人嘴上说着忠义,还是想要权力和利益。
  荀氏可以出一个荀彧,但是绝对不可能全部都是荀彧。
  像田丰这种人未来会越来越多,因为郭鹏的权力越来越大,权势越来越炙手可热,想要巴结郭某人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士人也不例外。
  好比郭鹏十分喜欢的引为心腹的满宠,就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公开表示支持郭鹏封公,并且封邦建国。
  他认为郭鹏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这是应该得到的,有功不赏才是让天下人寒心。
  你不重赏郭鹏,让天下人看到汉室连为自己御辱的功臣都不在意,下一次如果还有野心勃勃之辈造反称帝,谁去帮汉室御辱?
  而且根据分封制度,汉天子是可以命令诸侯带兵讨伐不臣的,国君还是臣服于汉天子的,有义务帮汉天子讨伐不臣,这难道不是双赢的局面吗?
  满宠是有名的郭鹏的亲信,郭鹏为了给满宠撑腰,暴打了曹洪,把曹洪一撸到底,还把郭氏宗族的美貌女子嫁给满宠做了继妻。
  满宠俨然是郭鹏面前的红人,他说的话就被很多有心人当作是郭鹏自己的意愿。
  说到底,具有读写能力能掀起舆论的人的群体中,士人是少数,而心怀汉室的士人在少数之中也不能算多数。
  尤其是随着郭鹏派系的实力越发强大,他们越深入的参与了这个集团的发展,自身的利益和这个集团绑定之后,就更是如此。
  有些士人甚至会和家族的意志产生背反,以分家的方式分散投资到郭鹏这里,全心全意为他办事,以求取一份传承香火的希望。
  所以豪强地主家的读书人,还有以田丰和满宠为代表的相当一部分士人,对于这种局面不说是津津乐道公开支持,那也是怀有兴趣,想要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另外一派以荀彧为首的心怀天下和汉室的士人则对此忧心忡忡。
  荀彧和朋友聚会聊天的时候,就面带忧色的感叹,说现在郭鹏的势力越发强大,有些人好像坐不住了,希望郭鹏更进一步,权势更大,这样他们也能得到好处,也能获取利益。
  但是,他们唯独不曾考虑到大汉的利益。
  “这些人心中只想着自己,自己想要更大的权势,更高的地位,却不曾考虑过汉室该如何匡扶,我辈的志向难道不是匡扶汉室肃清寰宇,还天下人一个朗朗乾坤吗?
  他们现在如此支持将军做国君,未来又会发生什么?将军即使自己不愿意,被那么多人推着向上走,未必就是将军能做得了主,到那时,又会发生什么不可预估的事情?”
  不得不说,荀彧真的很有才华,还很有预见性,郭鹏这边一个公国还没有建立起来,荀彧就已经考虑到更可怕的未来了。
  他说的没错,郭鹏从这次邺城的舆论氛围中,敏锐的察觉到了一股想要推着自己向上走的力量正在逐渐形成。
  之前是没有这样的意愿和条件,所以大家都没有这样想。
  现在忽然传来了消息,让郭鹏在汉室的框架之内更上一层楼的情况发生了,于是一群人瞬间觉悟了,成长了。
  他们看好郭鹏,深度参与郭鹏集团的发展,与郭鹏集团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更看好郭鹏未来的发展前景,所以觉得跟随郭鹏是正确的选择,应该跟随郭鹏,发展自己。
  郭鹏的身份地位更高,他们的利益就越能得到保障,相反,要是其他人试图限制郭鹏的发展,不就是在限制他们的利益吗?
  更别说袁术已经完蛋了,原先还能说是投靠隶属于袁术的郭鹏,现在郭鹏自己当老大,郭鹏就是他们全部的指望了。
  他们的欲望爆发了。
  在宣传口的努力催动之下,在多年以来的形象塑造和势力扩张的行动之下,本身就是士族一份子的郭鹏取代了袁氏,成为了不少士族眼中唯一的选择,他们不会再选择其他人了。
  这一时期,原本一团和气的士人力量开始隐隐分做两派。
  一派是忠于郭鹏,想要推着郭鹏向上走的,一派则是忠于汉室,不愿意看到郭鹏打破规则的。
  两派开始有了辩论和争执,渐渐产生了分歧,并且难以弥合在一起。
  除了士人群体间的反对,寒门地主豪强出身的官员和将军以及军队则是全方位的支持。
  这个消息扩散开来之后,军队将领清一色表示支持,意味着军队对郭鹏的绝对服从和支持,这一点毫无问题。
  在郭鹏手下得到任用的寒门豪强子弟们也基本上都保持了一致的口径,对于郭鹏更上一层楼是绝对的支持,羡慕钦佩郭鹏的功勋,对他更加仰慕,更加崇拜。
  翅膀硬了。
  郭鹏对自己的评价就是如此。
  全方位的硬实了起来,不带一点虚假,反对者的意见有,影响力不小,但不是主流。
  心向郭鹏的人已经渐渐开始萌发了自己的小心思,想着可能到来的未来,开始说服自己,做做准备。
  不过对于某些人的反对意见和远见,郭鹏还是有些看法的。
  好在经学大师郑玄和海内大儒蔡邕两人都没有对此发表公开评论,所以就目前的舆论形势来看,郭鹏觉得自己接受这个封赏之后,还是可以顺利建立起一个魏公国的。
  郭鹏理顺了整个淮南江北的事情,安排好了驻军和布防,留下足够的人手建设当地,展开屯田,然后便率军北返。
第0462章
帝国的精神内核
  此番征战收获很大。
  十八年的光阴转瞬即逝,自己终于从狗变成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权势滔天。
  尽管如此,也有一些小小的不太和谐的插曲。
  比如郭鹏得知投靠自己的庐江舒县周氏家族的族子周瑜在一月前与本家分家,自行带着自己的家产和部曲南下投靠正处在危机之中的孙策去了。
  难道自己的吸引力还不够大吗?
  难道自己这边容不下他一个周公瑾吗?
  还是说他和孙策的基情真的已经超越了一切?
  郭鹏不清楚周瑜是怎么想的,不过这也只是稍微让他有点不愉快而已。
  以他的体量和强大的实力,周瑜和孙策只是小蚂蚁而已,伸伸手就能解决掉,难度一点也不大。
  让这两人在江东打出一点局面也好,让孙策多杀掉一些江东的豪强和士族也挺好。
  好让自己接收江东的时候,相对容易一些。
  因为长江以南的这片土地,汉政府的力量本来就非常微弱,比起江北,江南的人口土地状况更为糟糕。
  郭鹏希望孙策和周瑜可以打开一点局面。
  江东孙吴政权就是个四不像的政权,军事行政经济的各项制度都看不到进步的影子,反而充满了各种问题,完全不像是一个成熟的政权。
  孙策开辟江东六郡的基业本来就很勉强,因为杀掉陆康导致江东士族的不信任,只能用杀戮来逼迫他们臣服,这是这就带来了更大的问题。
  孙策没有获取足够的人口和生产资料,大量的人口和生产资料都集中在江东士族和豪强手里,孙策靠杀戮夺取了一部分,但是这一部分不足以帮他稳定局面。
  孙策没有郭鹏的名望,没有郭鹏的人脉基础和多年练习带来的手段,孙策的行为过于简单粗暴,强硬的破坏,打土豪杀士族,吃相难看,难以服众。
  所以孙策最终还是死在了江东本地势力手上,江东势力行将分崩离析。
  是孙权及时的进行了政权本地化,停止杀戮,转为合作与妥协,向士族豪强让渡利益,这才稳住了江东政权,也提前扼杀了江东政权进取天下的可能性。
  孙吴政权发展到最后简直是把袁术时代留下来的各种问题都给发扬光大了。
  士兵都是将领的部曲私兵,世代传承,爹死了儿子继承父亲的军队,相当多的军队不属于政权首脑本人,而属于将军。
  这必将极大的限制江东军队的战斗力,因为将领会有私心。
  对本地士族豪强没有强力压制,而是各方面的妥协,孙权还能靠一点威望分裂群臣,利用孙坚孙策带来江东的江北旧部对抗江东本地人,气死陆逊,孙权一死,一切都没戏了。
  后来陆逊家族一个家族就有数万宾客私兵,光明正大的存在,渐渐具备了后来门阀的特质,而孙吴皇帝一点办法都没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0/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