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2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9/1505

  郭鹏在财政上给予一些支持,其他的就要看幽州各大豪族是怎么表示的了。
  各大豪族立刻就明白了郭鹏的意思。
  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在鲜于辅和田豫的领头之下,凑齐了一支兵马,连同难楼一起,去讨伐丘力居去了。
  这就是最传统的东汉用兵模式了。
  之后的事情,郭鹏也有了明确的打算。
  郭鹏眼下人手不足,鞭长莫及,连管束冀州都很吃力,就不要说幽州了,一口吃下一个户口百万的冀州,用来消化的时间真的需要很多很多。
  所以对于幽州,只能暂时以羁糜政策的方式来遥控,让幽州人自己处理自己的内部问题了。
  就好比对于并州一样。
  郭鹏打败袁绍的时候,并州并没有刺史,连郡守县令都大批量的缺乏,很多地方处在无政府状态下,宗族自保。
  南匈奴、黄巾军和宗族势力在并州如犬牙交错一般,但是其中最强大的毫无疑问是南匈奴,沿着黄河流域分布的很多郡县已经完全被南匈奴控制。
  郭鹏任命张燕担任上党太守,也是将目前汉人势力占优势的唯一一郡交给了张燕。
  因为郭鹏此时的确没有多余的能力占据并州,兵力也并不充裕,所以直接用旧黄巾军的势力代表自己的存在。
  这算是一个过渡性的举措。
  但是纵使如此,也不能放任自己的战利品就此荒废掉,于是郭鹏任命张燕做上党太守的同时,又表奏自己的好基友臧洪调职担任并州刺史、匈奴中郎将。
  臧洪曾经跟着郭鹏在边境作战数年,明白边境的严峻形势,所以郭鹏将并州刺史这个暂时只能管束一郡之地的职位交给了臧洪,又调兵五千交给臧洪统领,让臧洪盯着一点张燕,也不要让张燕太过于放飞自我。
  在此之后,郭鹏就要动手弥补自己的短板了,他要扩军。
  在青兖二州保持了七万战兵的规模之后,这一次发现军队的确是不够用了,扩军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于是在治理冀州的同时,扩军也同时开始了。
  袁绍留下来的军队被郭鹏精挑细选了三万人充实到军队里面,然后又在魏郡和钜鹿郡设立了两个募兵大营,招募冀州和幽州、并州的壮士来大营之中参军,待遇从优。
  已经形成规模的练兵大营模式被复制到了冀州练兵大营,冀州的两个练兵大营开始接受新兵,并且开始了日常训练。
  郭鹏计划在河北三州招募十万军队做战兵,以冀州的人口数量,这个数字是绝对可以达成的,眼下已经有了三万,只要再招募七万就可以了。
  在青兖二州,郭鹏的兵员实际上是有十万左右的,但是出动军队北伐的时候,只能动用五万。
  河北三州若要招募到十万之数,估计可以动用的机动兵力也就五万上下。
  凑出将近十万人的机动兵力,足以应付各种情况下的讨伐作战需要了。
  在军阀混战的这种菜鸡互啄的程度上,十万精锐之师足以在战争层面上平推一切敌人。
  政治层面上,一百万军队差不多可以弥补郭鹏和四世三公之间的政治实力的差距。
  扩军到一百万,是现在这人口不足五千万的大汉帝国难以承受之重,郭某人只要脑子不坏掉,还是会走精兵路线的。
  冀州扩军计划就此开始,郭鹏将大量的青兖二州积蓄的钱粮往冀州运输,用以建设一个全新的冀州,并以此为基础和进兵基地,进而真正的控制幽州和并州。
  整个郭鹏集团的势力急速的膨胀起来,快速的成长起来,每一个人都仿佛跨越了成长的瓶颈一般。
第0349章
这并不能实现他的梦想
  杀掉了袁绍带来的无形之中的影响力,似乎帮助郭鹏麾下的很多人冲破了心障,开始追求更多的东西了。
  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程立……现在该叫程昱了,就是程昱,还有谋臣们。
  程昱和荀彧还有陈宫来到邺城拜见郭鹏的时候,体现出来的那种昂扬向上的斗志,那种对冀州全方位的安排,以及迫不及待的希望冀州可以生产出足够的粮食的想法。
  他们似乎都很希望郭鹏再接再厉,向更高峰迈进。
  击败了一个袁绍,掀翻了一座大山,无形之中也给郭鹏集团带来了更为深远的变化。
  这个变化是郭鹏梦寐以求的。
  他们开始自我觉醒,不想再做某些人部下的部下了,而是想做郭鹏,郭子凤,郭大将军的部下了。
  郭鹏的威望和权势急速提升之后,对他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了。
  而对于郭鹏自己来说,打败了袁绍所得到的东西还不仅仅只是冀州和名望。
  还有袁氏的一个教育团队。
  郭鹏将袁绍手中的那支袁氏宗族的教育团队给截留下来了,以及无数其他的经典书籍。
  他们拥有包括《孟氏易》在内的很多经典的教学手段,以及最精深的《孟氏易》的内涵了解,这是郭鹏的战利品之中最具价值的一部分。
  以此,如果郭鹏可以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效力,就能立刻开办一所汝南袁氏政法大学的分校。
  当然了,他们一定是对郭鹏非暴力不合作的。
  得知郭鹏希望他们传授《孟氏易》精髓给自己本家郭氏子弟,并且加入齐国学宫任教,他们认为郭鹏要让郭氏取代袁氏的地位,于是大骂郭鹏痴心妄想。
  可是郭某人从未想过要取代袁氏的地位,他想要取代的可不仅仅只是一个袁氏。
  郭某人的野心越来越庞大了,越来越强烈了,他要对未来进行规划。
  未来,如果要开创考试的制度,首先,要有教学手段,要有教育团队。
  教育团队都在各大家族的手里,而郭某人手上只有郭氏本家的教育团队,以及一个精通五经的蔡邕,还有在数学农业水利等方面做出成效被郭鹏调入学宫内担任职位的教员。
  齐国学宫以蔡邕为最高负责人,由蔡邕负责管理,但是在创立过程之中,郭鹏是出了很大的力气的。
  除了郭鹏直接拨款支持并且直接派兵保护齐国学宫之外,郭鹏还采取了一些现代的教育模式。
  郭鹏把齐国学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专供那些游学而来的士族子弟学习讲学所用的,另一部分则是郭鹏自己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所用的,两部分互不干涉。
  郭鹏和蔡邕商量过,蔡邕本人倒没什么在意的,觉得愿意学习经义想要学习经义,那就教,有教无类嘛!
  但是因为士族子弟普遍瞧不起非士族出身的子弟,不愿和他们同堂听经义,这种矛盾雒阳太学也有,蔡邕对此也觉得有些无奈,所以郭鹏干脆把齐国学宫分成两部分。
  不过这也对郭鹏有好处,至少郭鹏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改造自己的学宫。
  这一部分中,郭鹏采用分班制和分科制。
  郭鹏以蔡邕为最高负责人,蔡邕学究五经,他传授的经典自然没什么人会质疑。
  所以班级科目上就有五经的科目,除此之外,还有农业,水利,数学,法律等各方面的内容。
  除了以蔡邕为主传授五经经典经义,这一部分不能占用蔡邕很多时间,蔡邕还需要做其他的事情,还要和士族子弟们讲学。
  那么多余的时间就被郭鹏安排了学习农业知识,水利知识,数学和法律知识。
  郭鹏将受教育的子弟们的时间塞得满满的,从早到晚几乎不停歇,不给他们留下多少娱乐的时间。
  不仅如此,还半月一次小考,一月一次大考,为了让他们更加积极不敢懈怠,郭鹏还如同恶魔一般的开创了家长会制度。
  这群小崽子被郭鹏治的死死的,没有敢不认真学习的。
  费了多大的力气帮你们争取了接受正统教育的机会,你们还敢懈怠?!
  目前齐国学宫有六个班,每个班五十人,一共三百人,算是目前郭鹏所掌握的教育团队的最大负载量了,再多了就承载不了了。
  教师人数不足,教出来的人才数量有限,只局限于核心集团的子弟们和少数的黎庶精英,于大局来说,多有欠缺。
  郭鹏需要的是一个训练有素且人数庞大的教育团队,可以传授的不仅仅是经义,还有其他的科目。
  目前初见成效,但也只是一个雏形,年级制度入学规则等等都还在草创,很难系统化。
  能传授水利农业等方面知识的教员并不少,而且这些郭鹏自己就能总结培养,将知识编纂成册,变成教材,很快就能开班培养,并且任用为官,效果很好。
  不过能传授五经家法的老师人数就极其有限了,除了蔡邕之外,只有郑玄推荐了一个弟子愿意帮助郭鹏。
  虽然也有很多学者到齐国学宫游学,看重蔡邕的名声和蔡邕交流,讨论学术,谈论到请他们做老师传授经义给郭鹏麾下文武们的子弟的时候,则一概推却。
  这样一来,中高级政治人才就很难培养。
  偏偏这一部分十分重要,是不可或缺的。
  这个时代的全部统治知识都来源于五经十四家法。
  底层摸爬滚打、靠积累经验积累起来的人才,是有极限的,专门学习技术的人才,也是有极限的。
  没有学习政治理念和方法论的人,就不能突破统治极限、不能成为真正的国家栋梁。
  五经十四家法首先是政治,然后才是学术,它囊括了这个时代全部的统治知识,以培养中高级政治家为目标,这就是五经十四家法存在的意义。
  接受了这样的统治知识的教育和培养,再经过基层历练,一步一步往上走,然后才能接手关乎数十万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人的政治任务,进行政治决策,是最关键的大脑。
  郭某人自己就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之下学习,学习了足够的统治知识之后,才能游刃有余的对数百近千万的人口进行统治,并且对自己的一些设想进行实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9/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