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2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1/1505

  这很难。
  郭鹏压根儿也没想着让郭氏成为一流士族。
  他发动郭氏宗门来到自己身边为自己服务,主要就是为了把『颍川郭氏律法职业学院』这所学校带在身边,为自己服务。
  郭鸿说自己年龄大了,不想再做官了,于是郭鹏就建议郭鸿在齐国学宫内开设法律类专业学科,招收自己麾下那些地主豪强或者是三流小士族出身的文臣武将的家族子弟入学学习。
  戏忠的家人,程立的族人,乐进的族人,于禁的族人,糜竺的族人,陈宫的族人,张辽的儿子,关羽的儿子,夏侯氏和曹氏的未成年子弟。
  他们都在齐国学宫之内跟随郭氏的教育团队学习《小杜律》。
  郭鹏表面上的动作和目的,这些部下当中的聪明人未必看不明白,但是限于故吏的身份,更因为郭鹏给了他们权力和接受教育的资格,他们的屁股自然不会歪。
  而是会成为郭鹏最坚定的支持者。
  郭鹏不仅招收这些属下的子弟,也愿意招收其他的豪强地主家的子弟,给他们一条进身之阶。
  以此换取没有被黄巾军和吕布扫灭的青兖二州豪强地主的全方位投靠。
  这些人还是存在的,虽然相对于四年前是断崖式的数量下跌了,但是依然存在,依然把持着一部分土地和人口。
  为了争取他们的支持,郭鹏则以受教育权相交换。
  交换了他们族人之中优秀的子弟的投靠,以及相当一部分土地和人口。
  为了接受教育,这些豪强地主十分亢奋,他们是不会吝啬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的,权当交学费了。
  除此之外,这份受教育权还能争取青兖二州境内境外的一些二三流士族的分散投资,他们也愿意分散一些子弟来投靠郭氏,出仕于郭鹏,学习《小杜律》给家族多争取一条出路。
  最后,郭鹏还选择了一批出身黎庶、被郭鹏任命为村长乡长之中比较优秀的黎庶人才,将他们纳入其中学习《小杜律》。
  从豪强地主到士族,中间隔的是万丈深渊。
  家传经典,就是搭建在万丈深渊之上的吊桥。
  有的桥宽,有的桥窄,但是都是桥。
  虽然《小杜律》不能和《孟氏易》相比,但是可以真的得到学习的机会,是做官资格的保底。
  郭鹏真的愿意向外人传授这些法律知识,帮着他们提升阶层。
  被郭鹏此举笼络的人和家族可不在少数。
  本来质任制度和郭氏故吏就让郭鹏集团的势力非常稳定。
  而有了颍川郭氏律法职业学院榜身之后,作为这所职业学院的主导者,郭鹏有了更大的吸引力,集团势力更加稳定了。
  很多地主豪强和三流小士族前来投靠郭鹏,也不仅仅只是看中他的势力大,名声响亮。
  更深层次,也是冲着他的家族所掌握的《小杜律》的传承而来的,希望可以让子弟学习《小杜律》,学习统治知识,将来得到转型士族的机会。
  而这批人从此之后就真正意义上成为了郭鹏的部下,而不是袁术的部下的部下,性质发生了改变。
  他们成为了郭鹏真正的根基,而不是袁术可以随时挖墙脚挖走的墙头草。
  所以郭鹏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努力的拥有做袁术的狗的资格,并且终于成功变成了袁术的狗,是有意义的,相当的有意义的。
  做袁术的狗,不仅可以做到借壳上市,还可以在战争之中直接抢来袁绍的一半优势,这是多好的交换条件?
  郭某人还打算继续做袁术的狗,直到袁术自己作死为止。
  继续锤炼自己的舔功,锤炼自己做狗的演技,让袁术爽。
  然后……
  我要做人。
第0328章
狗仗人势的郭某人
  初平四年七月十二,出兵之前,袁绍得到了比较完整的情报,得知郭鹏对冀州的打击已经是比较严重的了。
  清河国和渤海郡已经宣告陷落,魏郡和赵国也在郭鹏的兵锋之下摇摇欲坠。
  他的统治核心——魏郡,只有一座邺城还在审配的坚守之下,其他城池全部陷落,被郭鹏占据。
  郭鹏打着袁术的旗帜,十分轻松的取下了这些城池,基本上没有遭到有力的抵抗,愿意进行抵抗的人寥寥无几。
  袁绍的损失十分惨重。
  袁绍极其恼火,立刻安排谋士们进行战略谋划,谋士们提出了很多建议,让袁绍有些反应不过来,不过最终袁绍还是得出了自己的决定。
  任命亲信校尉淳于琼和都尉蒋奇、韩莒子二人一起,统领一万步骑南下渤海郡,击败郭鹏进攻渤海郡的军队,收复渤海郡,相机收复清河国或者南下袭击平原国。
  袁绍自己亲自统帅五万主力军队从蓟县南下,顺着来时的路往南边一路反击,并且传令给眼下还在他的掌握之下的郡县,让他们做好防守准备。
  与此同时,袁绍还派出了许攸和荀谌为说客,先行前往冀州各郡县,寻找广有名气的豪强大族进行游说。
  许攸和荀谌向他们阐明眼下的情况,号召他们学习幽州豪强大族,拿出自己的储蓄来支持袁绍打败郭鹏。
  并且还向他们透露袁绍给出《孟氏易》学习的资格,以及打算打败郭鹏之后直接南下兖州的计划。
  许诺只要他们能拿出家族储蓄的一部分支持袁绍,立下功勋,就可能得到学习《孟氏易》的机会,和绝对的瓜分兖州利益的资格。
  “郭子凤在青兖二州广得人心,那些人支持郭子凤讨伐袁将军,袁将军必然不会原谅他们,等拿下兖州之后,袁将军必然会处决他们,而空下来的那些土地,诸位就不想要吗?”
  许攸和荀谌以这样的方式来劝诱冀州豪族大家,和幽州的情况一样,经过短时间的争论之后,幽州的豪强地主们也分裂了。
  他们也分裂成两派,一派决定支持袁绍,并且派子弟北上蓟县学习《孟氏易》。
  一派决定不动弹,等着郭鹏来,投靠郭鹏,投靠袁术,继续自己的日常生活。
  这种选择十分正常,有些人喜欢拼命搏前途,而有些人比起前途则更在意自己的命。
  两难的选择,必然造成两种不同的意见和两条不同的道路。
  这场在他们看来的袁氏内战,即是机遇,也是挑战。
  所以袁绍到底还是得到了一些有头有脸的豪强地主的支持的,以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带头,他们纷纷向袁绍敞开了家族积蓄,以惊人的家族积累为底气,向郭鹏展露了自己凶狠而又贪婪的獠牙。
  七月二十四,完成了战争准备的袁绍颁布了进军命令。
  淳于琼和蒋奇、韩莒子首先率领一万步骑向渤海郡扑了过去,打算一举歼灭郭鹏攻略渤海郡的军队。
  七月二十五,袁绍主力大军尚未正式出发,忽然得到了黑山贼张燕所部一万精兵入侵常山国大肆抄掠的消息。
  袁绍大为恼火,立刻下令自己的外甥高干带着焦触、张南两名部将,率军一万前往常山国讨伐张燕。
  于是在七月二十六,袁绍终于得以率领四万主力军队南下进军,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声威很大,好像还没有开战就已经获得了胜利一样。
  他们不得不这样做,不得不这样营造声势。
  因为袁术的实力更强,根据地范围更广,更加受到地方诸侯的支持,这是显而易见的。
  郭鹏都是袁术的舔狗,这还不足以体现出问题的严重性吗?
  所以尽管袁绍是冀州牧,是他们所仰慕的阶级兄弟,亲人,但是面对着打着袁术旗号而来的郭鹏,是个人,稍微有点见识,都会感到纠结。
  然后分裂成两派。
  支持袁绍的人自然已经决定放弃后路搏未来,更别说袁绍还给了他们瓜分青兖二州肥沃土壤的权利。
  只要可以打败郭鹏,挫败袁术的进攻,不仅可以得到学习的机会,转型为士族,还能扩大家业,将家族势力扩展到青兖二州,变得更加强大。
  还有什么比转型士族和扩大家业更加重要的事情呢?
  因为袁绍开放了学习的机会,给出了一批名额让他们争取,原先对袁绍爱搭不理的他们瞬间化身成为了袁绍的基石和最大的支持者。
  于是乎袁绍一路前进,沿途各郡县的“父老乡亲们”“翘首以盼”,十分“渴望”袁绍的到来,并且“箪食壶浆”以迎袁军。
  为袁绍营造了巨大的声势。
  仿佛连一场战斗都还没有胜利的袁绍已经获得了全胜一样。
  这一半的豪强地主们为袁绍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军械、战马、布匹、运粮民夫,以及具有一定战斗力的私兵。
  你家出五百,我家出三百,他家出六百,大家一合计,瞬间,两万余人的军队就成型了,加入了袁绍的军中,被袁绍分别派往各名将领手下。
  四万大军一路前进着前进着,就变成了六万大军。
  袁绍大势已成,看起来已经扭转了局势,在正面战场上获得了比郭鹏更强的兵力,获得了和袁术集团誓死一战的底气和实力,有了翻盘的希望。
  支持袁绍的地主豪强们更加竭尽全力的支持袁绍,就差自己亲自穿着盔甲骑着马上阵,帮袁绍打仗了。
  袁绍现在真的像是一个巨无霸一样汹涌而来,气势汹汹的,仿佛下一秒钟就能把郭鹏整个碾碎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1/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