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505

  曹嵩和曹炽的意思,郭鹏明白。
  如今的太学的确已经不是曾经的太学了,他们身为泛宦官集团的一员,一定清楚太学里现在是个什么样子。
  但是对于郭鹏来说,太学里面可以读到的经文是他非常需要的,也是他一定要提早进入太学的缘由,太学里可以提供给郭鹏充分的学习条件。
  本来按照汉政府的规定,六百石以上的官员都可以派遣自己的孩子进入太学求学。
  以郭单千石官员的身份,并不需要通过曹氏的关系就能让郭鹏进入太学,但是进入太学是进入太学,郭鹏还想做官。
  太学里的确有一套毕业分配的规矩,学制为八年。
  首先,学习满两年,试通二经者,补为文学掌故职位,已为文学掌故职位者,满两年之后考试能通三经者,就可以升职为太子舍人。
  已经成为太子舍人满二年者,考试能通四经者,就可以升职成为郎中,郎中满两年,试能通五经者,就可以根据朝中官员缺漏补上,入仕为官。
  所以太学生中的优秀者是有一条明确的升迁路线的。
  但是这是针对公卿贵族子弟的优厚待遇,一般家庭的子弟和贫寒家庭子弟只能学成之后离开太学回到家乡自谋生路,没那么多官可以做。
  郭单在朝中没有任何门路,如果不走曹氏的道路,郭鹏就只好在京城里学习,学习之后还要回到谯县,再去寻求举孝廉之路的话,就要难的多。
  现在有曹氏的帮衬,郭鹏可以提前好几年直接以童子郎的身份进入太学,在曹氏的帮衬下可以走公卿贵族路线,学满八年,二十岁不到就能出仕为官。
  这是一条康庄大道。
  而这八年里面,郭鹏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而没有曹氏的帮助,就想都不要想。
  所以郭单和郭鹏实际上没有什么选择的资格。
  而且郭单和郭鹏都不满足只是在太学里待几年就回来。
  郭单希望郭鹏学满五经,能出名最好,不能出名也要带着五经回家,把经书作为郭家家传,给后代子孙,留下发达的希望。
  郭鹏希望的则是学满五经,出名为官,挣到一份名望和权势,在汉末乱世之中配合曹操活出自己的精彩,最不济也要保全家人,让他们得以善始善终。
  所以进入太学只是第一步,之后,郭鹏还要不断努力的学习,得到优秀的师承,成为一个有名望的学者。
  最好成为『名士』当中的一员,跻身上流社会,那样的话,生存几率会高很多。
  太学里的自由度太高,想要做到这些,看起来很艰难,这需要极高的自律自觉,还要有沉下心来忍耐寂寞寒窗苦读的决心,对于十二岁的郭鹏来说,似乎非常困难。
  所以曹嵩和曹炽可能对郭鹏有点不太相信,不确定还是一个少年的郭鹏能否抵挡住声色犬马的诱惑。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曹氏投资的很多,但是只要能结亲,这本钱其实就已经收回来了,对曹氏家族提高家族的社会地位是大有好处的。
  接下来其实都能算作盈利,但凡有所得,都是盈利,郭鹏越好,曹氏越好,两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实际上已经是利益共同体了。
  所以由不得曹嵩和曹炽不在郭鹏的出路上多费心思。
  还真别说,这一想,还真叫曹嵩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对了,小乙,孟德在雒阳为官时,结识了议郎蔡邕和光禄大夫桥玄,蔡邕是前太傅胡广的弟子,名气很大,才学广博,桥玄成名已久,德高望重,孟德非常敬仰他们,他们对孟德也有不错的印象。
  现在,蔡邕正受皇命在东观校书,深居简出,桥玄专心治学,不怎么参与社会交流,不过你若是在学业上有什么疑惑,可以去问他们,我叫孟德为你写一封推荐信,相信蔡邕和桥玄不会拒绝你。”
  曹嵩这样一说,顿时引起了郭鹏的注意。
  蔡邕,可能说起来不是很有名气,但是他的女儿就太有名气了。
  蔡琰蔡文姬,或者说,蔡昭姬。
  自然,郭鹏对蔡琰没有任何兴趣,人家现在只是个两岁的娃娃而已。
  郭鹏只对蔡邕感兴趣。
  蔡邕毫无疑问是一名学问大家,在学术上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儒家经典、词赋音乐、天文地理、书法绘画等无所不通,师从前太傅胡广,名声很大,很受人尊崇。
  郭鹏忽然意识到自己并非一定要在太学里面找到适合自己的授业恩师,蔡邕精通儒家经典,对儒门五经都有很深的研究水平,还主持刻印了鼎鼎大名的『熹平石经』。
  这是一位很好的老师人选。
  至于桥玄,现在是光禄大夫,未来会成为太尉,是一名德高望重的学者、将领,文武双全。
  他和曹操之间的关系非常不错,史载他认为曹操有安邦定国的能力,曹操在建安年间、曹丕在黄初年间经过桥玄墓的时候都有祭祀他。
  至于以讹传讹的二乔之父什么的纯属无稽之谈,桥玄在黄巾起义这一年就已经去世了,而乔国老则活到了好些年以后了,赤壁之战前后还登场过。
  说起来,郭鹏也意识到自己现在的某些劣势,曹嵩和曹炽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自己往上走,但是他们无法扭转社会舆论。
  曹氏这等浊流是无法占据舆论高地,舆论高地一直为士族所把握。
  自己借助曹氏的力量进入雒阳,也必将受其身上污名的拖累,这是一个难以抹去的污点,但是并非没有扭转的办法。
  荀彧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子,那可是宦官的女儿,真要说起来,社会舆论能把荀彧埋汰死,但是因为种种因素,荀彧靠才名扭转了劣势,以『王佐之才』的身份重装上阵。
  虽然郭鹏没有荀氏的名气和势力,但是郭鹏也有自己的想法。
  出名,就是一定要出名,还是要那种能够被士人接受的出名的方法。
  还要有可靠的师承关系,在婚姻已经不会更改的前提下,师承关系是止损的最好方式,一个有名气有才学的老师,绝对符合郭鹏的需求。
  当然最主要的一点,是因为近水楼台。
第0019章
我认定你这个朋友了
  所谓近水楼台,是因为有了曹操给自己带路,有曹操的引荐,蔡邕和桥玄至少都不会拒绝见自己一面。
  这是曹操的面子。
  至于之后的路怎么走,郭鹏当即便开始思考了。
  拜托了曹嵩向曹操寻求两封引荐信,然后郭鹏又求了曹炽一件事情。
  “叫你这三名随侍入我麾下学习骑术?”
  曹炽对于郭鹏的请求有点意外。
  “是的,叔父,还请叔父答应,让他们三人到叔父麾下学一些军中本领,他们识字,有武学底子,也会骑马,应该符合标准。”
  郭鹏经过深思熟虑,虽然觉得有带上金木水火土五个心腹随侍进入京城的必要,但是五个随侍带入太学,未免太过于扎眼,于是便想出了这个法子。
  曹炽在京城担任长水校尉,执掌雒阳中央军的一支骑兵部队,郭鹏拜托他塞三个人进去,当然很简单,举手之劳而已。
  不过曹炽对另外一件事情很感兴趣。
  “他们识字?”
  “对,他们识字,是小侄所传授,小侄希望他们可以在军中磨练一番,今后或许可以派上更大的用场。”
  看在一声『叔父』的份上,曹炽也不能拒绝郭鹏的要求。
  于是郭金郭火和郭土三人就随着曹炽进入了长水校尉所部骑兵队,郭鹏身边留下郭木和郭水两人就可以了。
  解决完这些事情,郭鹏就在曹嵩府上住了六天,天天读书习武,曹嵩想带他出去玩乐,他委婉回绝。
  他实在是没有玩乐的心思。
  六天以后,童子郎入学策试展开,开挂的郭鹏轻而易举就在一群小童之中『脱颖而出』。
  其实说真的,背诵一些段落,给上句补下句,给下句补上句,解释些许词句的意思等等,都太简单了,不开挂也能通过。
  让郭鹏有点意外的是,当他的名字被点到的时候,周围的一些人都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看向了郭鹏。
  “他就是冬日里凿冰捕鱼供奉母亲的郭鹏?”
  “我父亲称赞他是孝子,要我学习他。”
  “天太冷了,不冻手吗?”
  “我母亲不舍得我这样去做。”
  ……
  一阵一阵的讨论声有些进入了郭鹏的耳朵里,有些则没有,但是可想而知,自己凿冰捕鱼供奉母亲的事情已经传扬开了。
  名声出来了,而且比起当年被许邵称赞为有胆气的名声,这次自己所努力得来的名声传得更快,更为人所接受。
  至于是否会有人质疑自己这样做的初衷和做法,郭鹏是一点都不担心的。
  花花轿子人抬人,这本就是大家惯例的做法,有些人做的好,值得称赞,有些人做的差劲,就要被唾弃。
  但是个中奥秘是绝对不会有人戳穿的,就算这样做的是曹操,也不会有人去戳穿他。
  孝比天大,谁戳穿,谁就是舆论公敌,是要向全国人民谢罪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