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13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6/1505

  他就知道郭鹏是一个不可违逆的强横君主。
  只要郭鹏活着一天,他就一定可以成为天下的主人。
  果不其然,数年后郭鹏登基称帝,取代汉帝国,建立魏帝国,君临天下。
  那是一个不可战胜的强大帝王,他有一支不可战胜的强大军队。
  全国诸侯被他一扫而空,重新确立了中央不可辩驳的权威,谁和他作对,就会死!
  可惜整个姜氏只有姜冏懂这个道理。
  但是姜冏一支不是姜氏主脉,不能主导整个姜氏,所以祸事近在眼前,姜冏以个人身份主动向郡守投诚,交出土地接受清丈,然后接受郡守的委托去劝告族人——
  主动接受清丈,损失一些经济利益,但是作为带头人,引领凉州接受清丈的风尚,事后一定会有政治上的补偿,不亏。
  他苦口婆心,苦苦相劝,陈述厉害,姜氏族人却不接受,不理解,且大为恼火。
  于是姜冏反而被姜氏族人赶出府门,扬言姜冏再胡言乱语就不再是姜氏族人,让他回去反省。
  姜氏在凉州扎根生存多少代人,他郭皇帝说动就动?
  还有没有王法?
  还有没有道理?
  不答应!坚决不答应!
  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一分都不能少!
  姜氏家业是我们一代人的投机加上几代人对佃户的残酷压榨得来的,坚持到今天多不容易?
  凭本事抢来的东西,凭什么交给郭皇帝清丈,还要缴税?
  开什么玩笑!
  那天是个雨天,小姜维眼睁睁看着父亲苦劝不成,反而被族人恶语相向的赶了出来,还遭到几名健壮族人的殴打,打的他脸上满是青紫。
  最后姜冏孤身一人跪在大雨中哭喊不止。
  那是姜维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一天。
  最后,姜冏这一支活了下来,其他族人都死了,什么也没剩下。
  姜氏的恶劣带头表现导致汉阳郡幸存的豪强之家的反抗尤为剧烈,于是被当做首恶惩处。
  他们谁也没想到郭皇帝清丈土地的决心如此坚决,动辄破家灭门,毫不犹豫,与全天下豪强开战,并且最终获胜。
  史无前例的政治大地震,摧毁了整个魏国的豪强阶层。
  自士人被皇帝联合豪强消灭之后,豪强也被皇帝过河拆桥、联合黎庶力量消灭了。
  西汉后期以来逐渐形成规模的豪强庄园主经济被郭皇帝连根拔起,彻底摧毁,以屯田农庄为代表的集体农业经济成为主流。
  郭皇帝在军事上统一这个帝国之后,又从文化、经济层面彻底改变了这个帝国。
  幸存下来的豪强庄园数量稀少,且全部接受清丈,缴纳赋税,已经无力撑起一个阶级的存在。
  风暴过后,姜冏带着自己的小家,在郡守的帮助下离开汉阳,去到了隔壁的陇西郡重新成家立业。
  因为他的投诚表现,于是有了一份田产和一个官职的补偿,在陇西郡延续姜氏的香火。
  多年努力之下,姜冏升任为陇西郡功曹,是陇西郡守重要的左膀右臂,在一郡之地颇有声望。
  那之后,他时常叹息着对姜维说,如果族人愿意接受清丈土地的条件,以姜氏的带头作用,现在他说不定都能去中央担任一个官职了,姜氏说不定也能更上一层楼。
  惜蝇头小利,丢了大好前程和宝贵性命,何其短视?
  何其愚蠢!
  姜维每每想起那个大雨天孤身哭泣不止的父亲,就觉得心头发堵。
  这些年在陇西郡,他努力学习,广泛交友,竭力让自己忘记那个雨天,努力之下颇有成效。
  他成为学校里有名的优等生,学业名列第一,受到老师的称赞和喜爱,还有很多好朋友,生活无忧无虑,逐渐忘记了过往的阴霾。
  结果当父亲畏惧无比的那位政治巨人出现在他的面前的时候,他才意识到,有些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忘记的。
  姜维在自己面前谨小慎微的模样让郭鹏感到些许的趣味。
  想起姜氏过往的问题,他就知道姜维的态度并非没有缘由。
第1520章
郭鹏对姜维很感兴趣
  郭鹏认为,姜维或许是一朵白莲花,但是他的家族绝对不是什么傻白甜,而是相当狡诈的强悍地头蛇。
  早年,汉阳郡四大家族也是在凉州赫赫有名的四大家。
  当时汉阳郡是凉州州治所在地,汉阳郡的头等家族在整个凉州都有影响,姜氏就是如此。
  郭鹏当年在雒阳做太学生的时候,朝中还是屡屡有放弃凉州的动议,关东人和关西人为此争论不休,凉州出身的官员更是急先锋,与关东士人集团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坚决维护凉州的地位。
  废话,凉州没了,他们的基本盘也就没了,一旦被内迁,不还是任由关东人搓扁搓圆?
  那个时候郭鹏就听说过凉州四大姓的传闻,说他们和关东士人家族激烈交锋,互不相让,势力不小,战斗力也很强,始终不曾让放弃凉州动议通过。
  那时的凉州四大姓其中就有这个姜姓。
  也因此,姜维学识渊博,允文允武,自小学习郑玄的学问,还掌握军事能力,会带兵,被诸葛亮称为【凉州上士】。
  姜氏家族要什么有什么。
  要文化有文化,要私兵有私兵,要经济有经济,整个一原始版的军工复合体。
  得到姜维,就等于得到了打开姜氏家族紧闭家门的钥匙,对于诸葛亮攻伐凉州占据凉州、再进一步图谋关中的大战略有偌大好处。
  一旦诸葛亮可以在战场上取得优势,展现出了驱逐凉州曹魏势力的能力,姜氏家族必然会选择站队,到时候依靠姜氏在凉州的威望,便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战后治理凉州时,也可以利用姜氏家族在凉州的影响力得到配合,迅速稳定凉州局势,好处多多。
  刘备战败夷陵之后,诸葛亮的两路出兵计划遭遇重挫,无法实行,眼看着就要被困死在益州。
  综合判断形势之后,诸葛亮决定改荆州为凉州,夺取曹魏统治根基薄弱的凉州,再续隆中对,盘活蜀汉局势,以期两路夹击关中,重走刘邦之路。
  但是,曹魏在凉州的统治根基薄弱不假,而蜀汉政权压根就没有根基。
  为了夺取凉州,就需要一个对凉州局势、地理非常熟悉甚至还要有威望的人。
  原本是有的,马超。
  但是马超死的早,马岱在凉州的威望不能和马超相提并论,马氏家族也早就覆灭,没有马超这个领头人,马岱的存在意义不大,没用。
  所以蜀汉方面一直缺乏一个可以在蜀汉政权进取凉州的过程之中提供帮助的人。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失去了大好时机,但是他却得到了姜维这个可以和凉州地方势力达成妥协的关键性人物,使蜀汉政权进取凉州的短板被补齐了。
  这对于诸葛亮的大战略来说,未必就是一场大失败。
  姜维的加入,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让诸葛亮的手里多了一枚分量极重的砝码。
  姜维被逼投降诸葛亮这件事情在郭鹏看来是非常搞笑的。
  这分明是曹魏中央势力自作聪明,平白无故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天大麻烦的行为。
  当然这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也就是郭鹏扫平了凉州地方势力,要是没有,他也会面临这样的危局。
  发生这种事情其实并不是偶然,只能说根本原因是凉州和中央近百年来的貌合神离。
  占据东汉朝廷主流势力的关东士人素来都看凉州不顺眼,一直都在建议朝廷放弃凉州,内迁凉州之民,搞的凉州人和东汉朝廷离心离德。
  等曹魏建立,凉州归附曹魏,但是彼此之间的隔阂并没有太多的改善。
  凉州人依然没有很多在中央做官,不能主导朝廷政策,曹魏政府的统治根基还是关东士人集团,他们还是看不起并且抗拒关西武人的加入。
  换了个政府,换了个皇帝,但是实质没有改变。
  所以诸葛亮北伐前后,凉州地方势力依然和曹魏中央势力貌合神离。
  姜维,就是凉州地方势力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天然和曹魏中央有矛盾,有距离。
  而姜维投降诸葛亮本身也是无可奈何,绝非主动。
  他跟着太守马遵还有雍州刺史郭淮外出巡游,忽然得知诸葛亮率军来攻,马遵怀疑姜维,就抛弃他,不带他走,姜维又想返回冀县老家,结果冀县也不开城门,拒接姜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6/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