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12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6/1505

  乐进被夺走了一切,成了一个平民,举族被迁移回原籍,以种田为生。
  他的下场没有曹仁那么好,曹仁好歹是回去当巨富的,生活自由,乐而无边,只要稍微老实一点就可以,没别的什么事情能威胁到他。
  乐进不一样,和韩浩一样,回去当农夫了,以后要多加努力才能吃饱肚子,和曹仁根本不能比。
  这个消息席卷了朝堂,所有人都知道了,所有人都知道了战功赫赫镇南将军乐进被拿下了,失去了原有的地位。
  继曹仁之后,又一位五虎上将被拿下了,现在五虎上将只剩下三个还在职,并且大家都不知道下一个被拿下的是谁……
  这种情况下,大家都认为大将被拿下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这一波反腐狂潮之下最高规格的牺牲品终于出现了。
  而伴随着乐进的被拿下,这一波反腐狂潮似乎也开始走向终结。
  一些正在被审查的、的确没什么问题的官员结束了审查,被放出来重新开始工作。
  被处死或者解职的官员的位置也被新人接替。
  朝廷重新开始运转起来。
  而在此之前,数百军需官和数百仓储部门的官员遭到了严格审讯,严厉处置,被杀死的不知凡几。
  情况比较好的也就是赵云严格管控之下的中央兵团,还有被拆分成三部分的西北兵团。
  因为路途遥远,后勤艰难,西域三府的后勤运输补给素来都是苦差事,而且管控的特别严苛,任何数目上的不对劲都会被揪出来仔细查问,认真审核,能做手脚的地方很少。
  一年前西域三府就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有些人在运输过程中克扣斤两因私废公,被查了出来,然后立刻就被扭送回洛阳处以极刑——郭鹏尤其不能接受的就是有人在西域的物资运输上做手脚。
  在西域进行努力发展和生产的时候,西域三府还是很难达到自给自足的需求的,为了稳定当地的统治,稳定物价,稳定人心,郭鹏决定从河西四郡运输粮食支援西域三府。
  这是出于稳定统治的必要,一旦缺斤短两,很有可能影响大局,所以审查特别严苛。
  一波杀掉了十几个相关官员,震慑了不少试图搞事情的仓储官员和军需官,于是西域三府的物资反而是最透明最准确,也是问题最少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调查组对西域的调查没得到什么成果,抓了几只黄鼠狼一样的小角色杀了了事,算是解决了西域的问题。
  所以西域和中央问题很小,尚且可以掌控,其余三个部分的军队是问题很大的。
  郭某人花费大价钱给军队提供的待遇,当中有那么一部分被这帮蛀虫给拿了去自己长肉用,而不给士兵使用,实在是罪该万死。
  被查出来的主犯全部处死,从犯基本上就是送到蜀道工地上等死。
  年轻漂亮的适龄女性家眷全被送到了西域三府充当军中乐园的从业人员,让剩下来的官员看看,他们要是犯错,家人会被怎样对待。
  你自己要死,你的家人则是在经受诸多生不如死的折磨之后再去死。
  为了一时的贪念把家人祸害到这个地步,值得吗?
  好好想想。
  所有还活着的官员们仿佛都听到了皇帝的声音,听到了皇帝的低语,听到了皇帝对他们最后的警告。
  贪污是处理不了的,但是配合严苛的制度和皇帝本人无上的威望,想要压制,还是可以办到的。
  郭某人可以相信,若非自己的强势和严苛的制度要求,这帮家伙能做出来的事情远远会比现在要恐怖。
  杀一儆百,杀鸡儆猴,这些都不是可以维持长久的手段。
  维持长久的手段大家目前还不知道,但是压制的手段已经被郭某人发挥到了极致。
  郭某人称帝以来杀掉的官员实在是太多,多到了成为后来者在起了小心思之前不得不顾忌的事情。
  要钱不要命的人终究是少数,因为大多数人想要钱,纯粹是因为命还有,但是钱没了。
  可要是为了钱把命给搞没了,那就是不值得的,留着命多少还有钱可花,命没了,那就全没了。
  然而郭鹏也很清楚,自己没办法解决掉所有贪腐之事。
  不管杀的多狠,杀的多剧烈,终究压制不住这样的情况,杀的多了,甚至还会让人们觉得恐惧,不敢做官。
  这些都是那个远比他做的更绝的朱元璋所经历过的事情。
  最后,朱元璋没有成功。
  终究,他们认为累死累活的拼搏上位,就是为享受荣华富贵的。
  这一点连皇帝都不能改变,改变了这个,他们又为了什么要忠心于皇帝呢?
  郭某人把帝王之路走到了极致,也走到了一个他无法改变的死胡同里。
  当他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并不慌张,也不迷茫。
  因为这是他早就预料到的事情。
  他早就预料到自己不能改变官僚,早就预料到自己会走到这一步。
  只是为了变革,他必须要走上这条路,必须要扶持一批人,打倒另一批人,争取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好进取空间,把社会流动性加大。
  现在变革实现了,也是时候要承担这种变革带来的反噬了。
  无论什么时代,官僚就是官僚。
第1422章
郭珺憎恨嫡长子继承制
  郭某人亲手摧毁了血脉维系的士人群体,将他们彻底打入深渊。
  然后,又亲手扶植起了一个远比士人群体更为强大可怕的科举官僚群体作为统治的根基。
  他需要人治理自己的国家,他不是超人,不能一个人治理整个国家。
  两害相权取其轻,他所能做到的,就是选择科举官僚集团。
  而在当前的生产力和时代限制的范围之内,他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去进行更深一个层次的改革了。
  这一次,他找不到替代者了。
  他只能找到竞争者,用竞争的模式对这个群体进行压制、警戒。
  否则这个群体会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腐败堕落下去。
  特务不能少,宦官不能少。
  这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专门针对科举官僚,时时刻刻准备对他们下杀手,清洁水桶,避免脏水沉积。
  训练营子弟也不能少。
  从小被灌输为国为民理念的他们,是科举官僚中的另类,不管他们多久会被同化,他们终究也是一股力量。
  除此之外,郭某人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针对贪腐,针对科举官僚的失控,他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魏帝国的未来,混乱的未来,他都看在眼里,他已经可以一眼看到魏帝国的未来了。
  可是,他没有更多的办法了,作为一个皇帝,他已经把路走到了极致,继续走下去,除非郭某人不做皇帝了,但是,那只是为更大的混乱做铺垫而已。
  作为皇帝,他的路依然走到了尽头。
  但是若想让魏帝国的国祚延续下去,让华夏族不至于沉沦,办法并非没有。
  走出去。
  当所有内部的办法都失效的时候,走出去就是唯一的办法,把矛盾向外转移,估计就是未来魏帝国在遭遇到严重社会危机的时候,最有可能祭出的杀招。
  这是郭某人给魏帝国、给华夏族人留下的最后一条后路。
  建立和罗马帝国的关系、派人出海这件事情,是郭某人觉得自己做了皇帝以后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
  其他的都是在拾人牙慧,可以预见的未来之中并不能改变什么,魏帝国终将覆亡。
  唯有走出去这一条路是可以改变一些事情的,是可以改变未来的,是可以让华夏族的人们走上未曾设想的道路的。
  走出去,必须要走出去,无论如何都要走出去。
  郭鹏觉得自己哪怕快要死了的时候,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政治局面,他留给郭瑾最后的遗言都是这三个字【走出去】。
  走出去,向外看,向更远的地方展望,那才是希望之所在,如此,就算魏帝国衰亡了,覆灭了,被终结了,华夏族人也不会沉沦。
  因为他们还有星辰大海。
  除此之外,郭鹏知道,再过一千年,两千年,三千年,也没有办法改变。
  延德十二年年末,郭鹏再次带队,带着一家人前往了洛阳城外的温泉离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6/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