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1505

  郭鹏便知道他已经无处可去了。
  “那你愿意跟随我吗?”
  郭鹏这样一问,阎柔便抬起头,有些惊讶地看着郭鹏:“将军是?”
  “护乌丸校尉,郭鹏。”
  “将军就是郭鹏?”
  阎柔明显激动了起来。
  “你也听说过我?”
  郭鹏笑了笑。
  “是的!将军的名声很大,我在家乡也时常听到将军打败鲜卑人杀死鲜卑首领的事情,家乡很多人都很尊崇将军。”
  阎柔激动道:“我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去了,我愿意跟随将军,请将军收留!”
  阎柔跪在地上请郭鹏收留他,郭鹏扶起了阎柔,点了点头:“好吧,你便跟着我,在我身边做个亲兵吧!”
  “多谢将军!”
  阎柔惊喜的向郭鹏行礼。
  叫身边亲兵带阎柔去洗一洗换一换衣服,郭鹏便对关羽说道:“云长,你去战俘营里面着人统计一下,看看这个营里面有多少失去家人的少年人,然后将他们一并带到营中,不仅是男娃子,女娃子也要。”
  “将军,这是……”
  “战乱中失去家人的少年人是没有出路的,要么就是死去,要么就是落草为寇,运气最好的才能找到庄园投效,有一口饭吃,我实在不愿意他们落到那样的境地,带到咱们的军营里,给予食物和衣物,若能安排,我便尽量安排,好歹有个去处,不至于饿死。”
  关羽闻言十分敬佩郭鹏。
  “将军仁慈,羽知道该怎么做了。”
  于是关羽便按照郭鹏的要求去办事了。
  郭鹏看着关于离去的背影,自己也转身往回走。
  战火中失去家人的少年人,多么优秀的好苗子啊。
  这样的人要是能多起来,对自己而言,是多么大的帮助啊……
  怎么没有早点想到呢?
  郭鹏埋怨自己没有尽早的想到这个关键点。
  七月底,解决完了这里的事情之后,郭鹏等人随着朱儁一起率军离开了辽西,返回蓟县,等待皇帝的封赏诏令,此之前朱儁已经派人用最快的速度把捷报送给了皇帝,现在就等着封赏了。
  郭鹏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封赏,但是郭鹏十分信任卢植,有卢植在的中央,郭鹏无需太多的担心。
  幽州大捷的捷报很快便送到了京城雒阳,灵帝得知此事,大喜过望。
  之前张纯被押运过来他就很是欣喜,觉得幽州之乱快要平定了,现在果然如此,被打断手脚的张举也被押运来了京城。
  于是灵帝下令把张举张纯两个逆贼一起车裂,然后将尸块放置在雒阳比较显眼的地方,昭示天下,做大汉的叛贼的下场。
  之后,就是根据计功策,进行功劳的分配和奖赏。
第0138章
郭府君
  幽州乱起,各郡县失守很快,唯二奋起抵抗的官员,便是幽州刺史宗员和护乌丸校尉郭鹏。
  两人一起抵抗,先后击破了乌延率领的三万乌丸骑兵和张纯率领的五万叛军,给朱儁率援军抵达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成为扭转战局的重要战役。
  其中以郭鹏更为优秀,独自击败了三万乌丸骑兵,又和宗员合兵一处击破张纯,部下亲将赵云擒获张纯,可以为首功。
  但是郭鹏身为护乌丸校尉,却没有及时发现并制止丘力居的叛变,有失职的罪过。
  但是鉴于郭鹏为此战立下大功,身先士卒战斗勇猛,并且及时控制住了难楼所部一万余乌丸人参战,扭转战局,所以功劳还是很大。
  综上所述,灵帝又询问了卢植的意见,最终决定任命郭鹏为上谷郡太守,加护乌丸中郎将,军职晋升一级。
  命令郭鹏全权负责防备鲜卑趁乱袭击,遇到战乱可以总领边防军务,并且继续执行招抚乌丸的职责,安定北疆。
  当然因为有过失,功过相抵一部分,所以爵位就不晋升了。
  卢植对此表示认可。
  灵帝现在是越来越喜欢郭鹏了,觉得郭鹏能打胜仗,能为他安定北疆,就想把郭鹏放在北疆守卫北疆安宁,这样能让他安心。
  他召见卢植,夸赞卢植授徒有方,郭鹏有古之名将风范,可以为国安定边疆。
  为此还赏赐了卢植一些东西,也赏给了郭鹏家很多东西,还给郭鹏的儿子郭瑾赏赐,以此表彰郭鹏之功劳。
  曹嵩作为郭鹏的老丈人也在灵帝面前露了脸,乐呵呵的,整个人都有些飘飘然。
  除了郭鹏之外,幽州刺史宗员因为有战功,同样也有罪责,功过相抵,多出来的一部分则加封为乡侯,加一千食邑,赐予田地,以此为封赏。
  原上谷郡太守高焉守土有功,为郭鹏提供后勤有功,被调任兖州泰山郡守,去内地做太平官员了。
  其余众将皆有封赏,公孙瓒因为抵抗有功,被任命为右北平郡的无终县令。
  赵云和张飞本来有赐爵都亭侯的建议,但是因为出身太低,名不见经传,因此改为赏钱酬其功劳。
  朱儁这边就有点让灵帝感到为难了。
  作为车骑将军和钱塘侯,他有些不知道该怎么给朱儁赏赐,但是又不能不赏,于是只好按照惯例,给朱儁加骠骑将军,加食邑二千,位仅次于大将军何进。
  封赏很快下达,平叛功臣们都得知了自己的封赏,郭鹏得知自己被加了中郎将,还被封为上谷郡太守,心里还颇为满意。
  之前区区一个校尉是没有多大吸引力的,虽然对胡人来说是顶头上司的职位,但是在汉朝体系内还算不得什么有头有脸的人物,这次成为中郎将就不一样了。
  东汉政府的秩序乱掉之前,中郎将是仅次于将军的军职,高于校尉,一般是汉朝非战时常置的高级武官,比二千石。
  卢植当年就是以北中郎将的身份指挥全局统帅大军的,而汉庭给郭鹏加中郎将职位,也就是认同了郭鹏在战时有统帅一军独当一面的资格,最起码也是个副帅。
  当年宗员就是以护乌丸中郎将的身份成为了卢植的副帅。
  所以这一次战功让郭鹏成功的在北地边疆拥有了相当的分量,不仅仅是对胡人可以蛮横了,幽州官员对郭鹏也要礼让三分了。
  整个幽州可以对郭鹏呲牙裂嘴的,也就剩一个宗员了。
  更何况郭鹏还有上谷郡太守的身份,成了郭府君。
  其实郭鹏更中意的是这个上谷郡太守的身份,这个身份不仅给了他在上谷郡内便宜办事作威作福的权力,还给了他自己任命比三百石的郡守掾史的权力,比如功曹史、户曹史、奏曹史、辞曹史等吏员。
  简而言之,他有了『辟』的权力和资格,有了开府辟官成为府主的资格。
  东汉建国以来,随着汉帝对世家豪族的政治妥协让步,二重君主制逐渐形成,虽然不见于明文,但是事实上已经成为运行之中的政治规则。
  在这样的政治运行模式之下,汉帝为第一重君主,汉帝与普天下臣民的关系便是第一重君臣关系。
  辟主或者说府主,便是第二重君主,与所征辟士人的关系则是第二重君臣关系。
  所谓『门生故吏遍天下』的社会现象便是在五经十四博士的学术状态和与察举制度互为表里的征辟制度的政治状态之下融合产生。
  皇帝直接从地方选官,称为『征』,或者叫『徵』,三公、开府将军和开府官员征召士人为官称为『辟』。
  东汉的士人做官入仕,既可以通过汉帝国的系统化察举做官,也就是走皇帝路线,也可以通过有资格开府的三公、郡守、州刺史、高阶将军等官员的渠道做官。
  直接走前一渠道,成为拿皇帝俸禄的官员,那么便直接以皇帝本人为一重君主便可,没有其他的关系在里面。
  如若在被皇帝征召前,被开府大臣征辟,那么就是拿开府大臣的薪水,自然要以开府大臣作为除了皇帝以外的第二重君主,也便形成了所谓第二层君臣关系。
  好比郭鹏做官是被杨彪举荐,由汉政府直接聘用成为郎官,没有在其他开府大臣麾下做官的经历,所以他只需要以皇帝为君主就可以。
  而董卓就不一样,董卓先是被郡太守辟为郡吏,又被凉州刺史府辟为刺史属官,接着又被推荐到朝廷公府,之后犯了罪,成了白身,再次复起就被当时的司徒袁隗辟为属官。
  所以董卓除了和汉帝的君臣关系之外,还要以袁隗为府主,相当程度上要遵从他的意见办事。
  所以袁绍和袁术才敢和董卓那么不对付,有底气的。
  郭鹏的情况就简单多了,没有府主在上面压着,对于为自己举孝廉的杨彪还有老师卢植,可以用更加弹性的方式来对待。
  这个时候更多体现的是个人的品德操守,而不是政治规则,不用像那些门生故吏一样还要顾及府主的想法,和府主同进退。
  而在这样的政治运行规律之下,自然而然产生了『门生故吏遍天下』和『以郡为国』的这样一些政治现象,造成中央权威衰落,地方势力尾大不掉的情况。
第0139章
郭府君的烦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