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7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4/815

  中国皇帝的权力太大了,基本上是一手遮天,要是不能得到他的允许,后果也真是想都不敢想。
  根据利玛窦的来信说,中国没有强大的宗教,没有可以和皇帝抗衡的人,皇帝就是天,就是最大的那个人,全体中国人都认为他们有皇帝就够了,其他的宗教都是在添麻烦,他们很反感。
  这让罗马教廷觉得相当的吃惊。
  居然还有这样的国家。
  也让他们更加垂涎了。
  那么多人口居然没有一个信仰的大宗教,那么如果可以成为他们的国教,罗马教廷简直可以无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了。
  可是该怎么打开局面,眼下,还看不到任何希望。
  萧如薰永远也不会让他们看到所谓的希望。
  萧如薰最大的工作,就是做好明年北伐的相关工作,并且御驾亲征,亲自指挥这场战争,奠定自己无上的武功。
  对于萧如薰决定要御驾亲征率兵北伐的事情,不少大臣都提出了异议,觉得皇帝不应该亲自率兵北伐,北方草原非常凶险,大秦需要萧如薰这位皇帝,皇帝就不要御驾亲征了。
  萧如薰直接摇头。
  他说他做皇帝之前总是亲自率军征伐,早些时候还曾亲自上阵浴血杀敌,他要是害怕这些,就不配做大秦的皇帝了,御驾亲征是必然的事情,不会改变,所以一方面作军事准备,一方面也在做政治准备。
  隆武五年年初,萧如薰把徐光启调回了京师,让他以治理关中、山西、山东、天津等地的蝗灾的功劳成功入阁,成为大秦内阁的第四名阁臣。
  这几年之间,徐光启转战大秦北方各地,在各个蝗灾泛滥区大力推广养鸭治蝗和兴修水利的策略,为各个地方剪除蝗灾的痛苦,至今为止已经建成了相当有效的一条环环相扣的治蝗策略。
  即农户饲养鸭子治理蝗虫,鸭子养成之后军队会购买这些鸭子给士兵补充肉食,同时当地官府也会酌情采购,如果还有剩余,那就发动大家一起将鸭子贩卖到全国各地去。
  政府给提供路线。
  不过基本上这些鸭子肉质鲜美,长成的鸭子都很受当地军队的欢迎,基本上都能被军队消化掉,尤其是关中的鸭子,还不够关中兵团和西北兵团的士兵吃的,还要从山西采购。
  如此产生的一些利益就让民众富裕起来了,政府也得以稳定民众的生活,局势逐渐稳定,赋税也更加顺利的收缴上来。
  地方上出现了政通人和的情况,而政府有钱了,就会兴修水利,解决了水利问题,则蝗灾渐渐变得稀少起来。
  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逐渐将蝗灾扼杀在了萌芽状态之中。
  隆武五年一整年,北方大地没有爆发足够进行预警的蝗灾,有些人口稀少的地区还是出现了小规模的蝗灾,但是不成气候。
  凭借这样成功的经验和功劳,徐光启被萧如薰提拔为内阁阁臣,顺利入阁,他在地方上的治蝗工作被陈龙正接过,他成为了统筹管理者,陈龙正则接棒,继续在地方上跑来跑去,还去了江南蝗灾区考察。
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北伐的准备(下)
  徐光启入阁之后,萧如薰将自然灾害问题全部托付给了陈龙正。
  命令他分管这些新近成立的重要办事部门,托付大事,内阁的压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萧如薰为北伐期间打造的政治班子也更加稳定。
  同时,还培养了两名阁臣候补者,一个是陈龙正,一个是负责灭螺的方从哲。
  方从哲的灭螺治病的工作开展的不错,在中央医部的配合之下,付出了大量倭人的性命之后,强行将东南三省的血吸虫病给控制住了。
  而在治疗方面,他也聚集了大量医者的力量,按照中央给出的乡村游医的指导思想,培养了一大批学会治疗血吸虫病的乡村游医,让这些人跟着医者们一起下乡,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给患者诊治。
  不说挽救了多少人,而是在几年的大手笔治疗之下,将东南三省的血吸虫病控制住了,将大秦的钱袋子给保住了。
  不止如此,方从哲还主持派出大批倭人在整个长江沿岸虫灾区大量灭螺,一边消耗倭人,一边消灭钉螺,极大的降低了人们继续感染血吸虫病的概率。
  从这些角度上来说,萧如薰觉得方从哲是个非常不错的循吏,办事得力,乖巧听话,没有强硬的性格,对待皇帝极为恭敬顺从,如此的性格和能耐怎么能不受到皇帝的喜爱呢?
  萧如薰屡次下旨褒奖方从哲,给他提升官位和勋位,给他树立起一定的威望,为他进入内阁做准备。
  与此同时,医部和农业部合作建立起了第一批的大秦官方的药材种植基地。
  重要当中很多药材都要相当的年份种植起来才好用,药性才足够,不过也有很多药材并不需要很多时间来种植,这些事情交给医部的医者们来统筹。
  萧如薰要求医部办到药材随取随用,不说完全够用,至少不要再遇到以前那种有人没药的困境。
  在大规模的种植之中掌握技巧,缩减成本,逐渐让平民百姓都看得起病,吃得起药,这十分重要。
  而且这些药材基地还能给军队提供很大的助力,军队里每战都会产生大量的伤病员,消耗的药材量十分之大,萧如薰过去就很关注士兵医疗的问题,所以在军队医疗方面从来不曾放松过。
  在此过程之中,萧如薰将大量的粮食物资向甘肃关中还有辽东运送囤积,给军队提供足够的后勤保障。
  这场战斗,萧如薰预计出动十万骑兵和十万步卒,主力是西北兵团和关中兵团,萧如薰还会带领京畿兵团和禁卫军之中的骑兵加入战争,组成大秦的北伐军,将大秦北部边疆的所有忧患一扫而空。
  现在还不是小冰河最严重的时期,最严重的时期是在五十多年以后,要一直到十八世纪初期,整个气候才会逐渐转暖。
  乾隆真的是一个幸运的皇帝,生在两个冰期之间的温暖期之中,老爹雍正给他留下了丰厚的家底,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他的十全武功,人口大量增长也成了他的功绩之一。
  所以说做皇帝也是要看运气的,有些人运气好,没什么危机,天时地利人和都在,于是成就了伟业,可有些人运气很差,呕心沥血也无法挽救局面,只能落得个身死国灭。
  现在,要在大秦的准备已经完成,且客观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发动这次北伐,这次北伐的规模和准备都是空前的。
  二十万主力军队,还有三十万的民夫民兵已经准备好为军队提供后勤保障,关中和甘肃还有辽东囤积的大量的物资至少可以维持三个月的军队消耗。
  大量骡马已经开始被提前集中起来送往这三处地方,一旦战争开启,秦军可以以雷霆万钧之势对那些垂涎大秦财富的北虏发动雷霆打击,瞬间将之消灭,扫平北部边疆。
  而扫平边疆不过是战争的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结束之后,马上进入第二阶段的深入打击。
  凭借这几年陆续派出的大量斥候还有名为商队实为间谍的黑水密探的努力,萧如薰基本将整个大秦北部草原的地理和水文情况摸清楚了。
  往北去的最远的地方已经达到了汉朝史书上记载的苏武牧羊所在的北海地区,斥候回来报告说看到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湖泊,他们绕着湖泊走了一圈,将湖泊的方圆面积还有模样绘画出来带给萧如薰看,让萧如薰确定那就是贝尔加湖。
  于是本次北伐北部的目标就是贝尔加湖,贝尔加湖所在地甚至比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所到达的地区还要更北,是中原王朝军队从未抵达过的地方。
  而萧如薰要把这颗草原明珠握在手里。
  辽东兵团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将曾经的奴儿干都司给恢复了,不过这一回要的不是象征性统治了,而是实实在在的统治。
  奴儿干都司的主要军事卫所就是沿着黑龙江分布的,沿着黑龙江,明初的时候明政府在这里设置了大量的卫所,一直抵达了东部海滨,甚至抵达了库页岛,后来都被逐步废弃了。
  萧如薰的目的是重建,用驰道将之联通,确保这条保持统治的线路不被切断,从而将整个东北大地牢牢掌握在手里。
  而西部攻略也相当明确,收拾掉占据青海地区的土默特,夺回河套,以此为基础将东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消灭,将势力扩展到新疆地区,将帕米尔高原完整的取下。
  另外一部分则负责巩固夺取来的地区,做好进入乌斯藏地区的准备,告诉这帮家伙大明是不在了,但是大秦紧随其后,还是他们的主人。
  北方攻略的具体内容就这样三部分,萧如薰打算用十年时间将帝国版图重塑一遍,将自己有生之年所能掌握的全部掌握在手,然后将其慢慢消化,至于后人可以扩充到什么地步,萧如薰也就不知道了。
  随着大秦科技的发展,失去土地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尤其是周边的强敌被消灭的差不多之后,最大的敌人将不再是周边陆地上的敌人,而是海上的敌人,所以关于海军的发展,萧如薰也一直没有停手。
  海上所能获取的利益将是他可以支撑秦军扩张的重要因素,没有海上赚取来的利益,秦军在路上的扩张和建设将停顿下来,国土必然会失去。
  总而言之,不管打仗还是建设,都是钱。
  所以未来十年至二十年间,大秦的国策都是从海上赚钱补贴西部内陆。
  直到西部扩张结束为止。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隆武六年
  隆武六年阳春三月,一个晴朗的日子,萧如薰处理完了一堆国务之后,在上午吃午饭之前,抽出了一点时间陪着振邦练习武艺。
  父子两个拿着木剑对练,彩云则抱着四岁的小儿子振武教他认字,盈盈坐在一边在彩云的指导下练习刺绣,一家五口人其乐融融。
  振邦和盈盈都已经十二岁了,不是小孩子了,振邦的身高已经长到了萧如薰的胸口处,而盈盈也出落为一个端庄秀丽的姑娘,活脱脱就是彩云年轻时候的模样。
  “用力一点,这是在战斗不是在刷把式,没那么多功夫给你展示你的剑招,任何招式没有力气使出来就是白搭,一力降十会!要更大力一点,为父平时是怎么教导你的?”
  萧如薰单手持剑,轻轻松松的拨开了振邦咬牙挥来的木剑,轻松化解了振邦看似很有章法的攻击。
  振邦有些沮丧的发现自己的任何方式都无法攻破父亲的防御,一阵不愿服输的心思起来,更用力挥舞起了手中的木剑,向萧如薰发起了猛攻。
  “对,对,对!就要这样,力气要够大,你的敌人不会因为你的招式华丽而战败,真人搏杀生死相拼,没那么多花拳绣腿,讲究的是刀刀见血!以最快的速度杀死你的敌人!”
  萧如薰引导着振邦用尽全身的力量向自己攻来,看着振邦紧咬牙关眉头紧皱一副全力以赴的模样,心中还是颇为满意的。
  自己这身功夫可不是拜什么名师到深山老林里面学艺然后一招出山震惊天下之类的,萧家兄弟的武艺和简单的招式都是萧氏祖先在边关从军杀敌之中摸索出来的杀敌招式,讲究的是杀人,而不是漂亮。
  萧氏一门从明朝初年镇守西北边陲以来,一直延续至今,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如果没有一身过硬的本领,早就死在那么多年的风雨之中了,也就传承不到如今了。
  招招见血,招招致命,是战场上的搏击杀人术,萧如薰率兵征战数年,多次亲身奔赴战场浴血杀敌,难道要在战场上打一套降龙十八掌舞一套太极剑法不成?
  说白了,功夫就是用来揍人用来杀人的,没那么多婆婆妈妈的好讲,萧如薰传授给振邦的武艺全部都是杀人的方式,还有躲避被敌人杀死的方式。
  两父子“搏杀”半个时辰,把振邦累的气喘吁吁浑身大汗,头发都被汗水浸湿了,萧如薰只是微微发汗,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好了,你们父子两个别再打了,马上要吃饭了,快去洗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4/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