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7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1/815

  “大清洗消停了也有一阵子了,有些人的记性不太好,周曜,必要的时候,要给他们长长记性,袁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找几只小鱼小虾好好的处理一下,杀鸡儆猴这种事情,还是很有作用的。”
  周曜表示明白。
  “臣立刻去办!”
  “嗯,好!对了,黔国公府的人到哪儿了?”
  “回陛下,已经到山东了,从京杭运河而来,估计再有五六日就能抵达京师。”
  萧如薰算了算日子。
  “给他们的府邸和一应生活物资准备的如何了?可不能怠慢了他们。”
  “陛下放心,一切都准备的妥妥当当,黔国公府的风吹草动一丝一毫的变化,都不会瞒过臣和陛下的眼睛。”
  看起来周曜对此很有信心。
  不过他也应该对此有信心,毕竟这件事情是在他的主导下办成的,把黔国公府的人从云南逼到京师来,放弃盘踞了二百多年的老巢,到京师来,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这个事情也是多亏邓子龙和张武的黑水通力协作,大秦立国以来,不断的压缩着沐氏在云南的生存空间和话语权,不断用强大的压迫力压迫他们,逼得他们不得不让步,不得不接受举族迁移到北京的条件。
  他们又不敢造反抵抗,大明朝都没了,谁还能帮着他们?
  看到其余三家的凄惨下场和魏国公家一如既往的平静之后,沐家的人也算是认识到了当今陛下绝对是一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存在,如果不能合他的心意,他就能让你没好日子过的那种强势性格。
  对待这种皇帝,手握如此权力,只能认栽,谁也不敢反抗,沐氏掌权人,当代黔国公沐昌祚被逼无奈,只好答应周曜的条件,举族迁往北京,打压下了族内任何一切反对的声音。
  谁不听,那就逐出沐王府,自生自灭去。
  这样以来,沐王府内也就没有人继续反抗了。
  其实当时情况也算是很紧急的,昆明已经被邓子龙指挥秦军全部接管,城池都进入了戒严状态,沐家周边民众全部都被迁移走,换上了精锐士兵,甚至火炮都调动了很多门,沐昌祚一夜三惊,心惊胆战,只好认怂。
  放弃在云南的二百年家业,沐家也是流干了血泪,但是形势比人强,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个条件。
  不然还真的和萧如薰对着干不成?
  当年大明五家顶级公爵,三家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还剩下魏国公徐家和沐家。
  徐弘基小心谨慎的过日子,对沐昌祚来说也是一个借鉴,借鉴徐弘基的生存方式,在北京度过余生,是沐昌祚最好的设想。
  他可不认为到了北京他们还能掌握军队,虽然萧如薰允许他们保留二百人的亲兵卫队,可是这二百人,碰上强悍的秦军,能支撑一炷香吗?显然不能。
  而对于萧如薰来说,把沐家从云南搬走,大量派驻中央官员和中央军队,给大量汉民南下做好准备,那就是胜利。
  云南还有很多的生存空间没有开辟,将这里的土豪们铲除干净之后,又是一片新天地。
  那才是真正的彩云之南。
  土改运动已经进展到了云南,沐家所留下的势力基本上已经被一网打尽了,萧如薰对待这些地头蛇没有任何怜悯,下令全部干掉,大秦天下只有一个中央,一个核心,没有第二个。
  不服从中央的,就要被干掉,就和那些京杭运河周边的漕帮一样,不听命令,就要面临军队的围剿。
  以为我萧如薰和朱家皇帝一样?
  对不起,你们想错了。
  至于老老实实认怂的,萧如薰也不会亏待他们,给他们生活的条件水平,甚至可以接纳沐家当家的人做官,但是不能违法乱纪,否则就是挑战皇帝权威了。
  就像是隆武元年十一月的时候,魏国公府里有个亲戚小少爷在京城里犯了法,中央调查司立刻出动,从魏国公府里把人抓走了。
  徐弘基亲自出面求见萧如薰,反而被萧如薰骂了个狗血淋头,最后将这个小少爷判了六年牢狱,一炷香都不能减少,为了避免徐家人从中作梗,直接丢入了调查司大牢。
  沐家的认怂,是萧如薰在南方铲除最后一块割据势力的重要一步,铲除了沐家,大半个江南就稳如泰山了。
  之后,大军和土改队伍也能放心的在西南三省进行操作,将当地的土司势力一网打尽。
  从未被中央政府真正完全掌握的土地上,萧如薰要改变这一切。
  商议了一些事情之后,萧如薰就让周曜离开,马上去办事,周曜回到调查司官署之后,立刻派人组成缉拿小组,连夜出动乘船南下京杭运河,准备到南京之后转乘海船往吕宋而去。
  他们的任务是按照萧如薰的命令把袁俨带回来,投入调查司大牢。
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袁俨被捕
  今年是自己任职吕宋国相的第三年。
  马上就要四年了。
  袁俨一直清清楚楚的记着自己成为吕宋国相的日子和任职时间,对于这个从缅甸时期就一直保留至今的职位,袁俨不是一般二般的看重。
  当初,萧如薰手底下只有他、陈龙正和父亲袁黄三个正统士人的时候,萧如薰毅然决然地把吕宋国相这个重要的任务教给了他,可见萧如薰对他的看重和期许。
  这几年来,袁俨也是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付出着,即使在大秦立国之后,他也没有恳求萧如薰把自己调离这个炎热的帝国边疆,依旧在这里度过自己的一天又一天。
  其实他并不是不想离开这里,这里虽然经过几年开发,有了比较不错的基础建设,气候也相当不错,种植农作物一年能熟三次,是大秦重要的粮仓,是神州大地缺粮食的时候重要的补给基地。
  而且来来往往的商人是络绎不绝,不仅有中国人,还有朝鲜人,还有琉球人,还有东南亚各大藩属国的人。
  甚至还有从欧罗巴大陆来到这里的红毛夷黄毛夷,他们都来这里做生意,购买香料和大秦的瓷器以及丝绸等等物品。
  这里商业贸易繁荣,收入极高,每年的赋税也能在中央财政收入里占一个不错的比例。
  而作为这个名为国家实际上属于大秦的海外行省的实际掌权人,袁俨立功很大。
  萧如薰带兵打下了这里,清理了这里的过多的不友善的土著,引入了中原居民居住开发,并且定下了大方向蓝图,而具体负责实施的就是袁俨。
  事实上也证明袁俨没有辜负萧如薰和袁黄的期望,将吕宋建设的非常不错。
  还有一点,当初萧如薰控制的吕宋是现在袁俨所开发的吕宋的三分之二。
  这几年来,在萧如薰控制的吕宋的基础之上,袁俨带领驻军继续向南开发,陆续开发了数个有人或无人的小岛,资源都很丰富,土壤也很肥沃,极其适合开垦种植稻米和水果。
  袁俨十分高兴的将这些岛屿划归粮食种植区域和水果种植区域还有一些香料的种植区域。
  在他的设想中,会把吕宋打造为一个超大的仓库,粮食水果经济作物一个不少,让很多人都来这里做生意,收取更多的商税,盘活这个曾经荒芜的群岛。
  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通过不断的开发和开垦种地,吕宋的土地慢慢的被汉人牢牢的掌握在手里,愿意归化的土著跪在地上接受了大秦的册封,成为大秦子民,跟随大秦学习汉话汉礼和种地的方法,生活得很好。
  而不愿意归化的袁俨也不手软,在萧如薰的支持下,发动了数次小规模剿灭战争。
  灭掉了十六七个不愿意合作的部落,将他们的子民该杀的杀该俘虏的俘虏来做苦工,反正当作废物利用了。
  袁俨的一系列政策的安排之下,吕宋渐渐焕发出了相当大的活力,作为大秦内地最重要的粮仓和商品补充基地,吕宋在大秦的经济活动中逐渐占据很高的地位。
  尤其是大秦建国开海以来,大量福建浙江广东的商人乘船出海到吕宋来购买东西带回去卖,或者转手卖到其他藩属国内,赚得盆满钵满,吕宋已然成为大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位并不比缅甸低。
  而且说真的,袁俨也并不羡慕那些中央官员,在他看来,那些中央官员都是后来才跟随萧如薰的,资历上不够。
  最早跟随萧如薰的只有他,父亲袁黄和陈龙正三人,陈龙正现在朕跟在被视作未来大秦首辅的徐光启的身边负责治蝗事宜,而他的未来也应该能和陈龙正比肩。
  更重要的是,吕宋国相这个职务,可是前明时期萧如薰任命的,那可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到最后说不定能直接将纳入中央担任高官,而不用再去其他地方任职再积累资历了。
  当然,袁俨也不是没有忧虑,他一直留在吕宋的原因,也有着为父亲袁黄考虑的想法。
  袁黄在大秦立国之后一直不肯承认萧如薰的地位,一直都认为萧如薰是叛逆,自称大明遗老,虽然就在萧如薰眼皮子底下,但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让袁俨深深的担忧。
  隆武元年的大清洗就把袁俨吓得魂飞魄散,还以为萧如薰要对袁黄出手了,结果没有,袁黄好端端的活着,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还不断地给袁俨写信,在信里面怒斥萧如薰的残暴嗜杀。
  说什么“老夫真是瞎了眼”“真是没看出来他萧季馨的狼子野心”“要是年轻二十岁,非起兵造反不可”等等让袁俨看了就心惊胆战的话。
  袁俨也不止一次写信给袁黄让袁黄认清现实,但是袁黄就是不答应,不理睬,非要继续斥责萧如薰,非要记挂着心中的大明,就是不肯承认萧如薰的大秦。
  按照袁俨原先的设想,袁黄应该是如今王锡爵的那个位置,大秦的第一人内阁首辅应该是袁黄的,那样的话,他作为首辅的儿子,还是萧如薰最早的班底之一,未来自然不可限量。
  但是袁黄的一系列表现让袁俨连北京都回不去,只能待在吕宋默默付出,希望萧如薰看到他的付出之后能对袁黄好一点,让袁黄开心一点。
  他当然也对袁黄有些袁俨,但是袁黄是他的父亲,他又能如何呢?
  他只能期待着萧如薰念在以前的情份上,能够容纳袁黄的存在,让他安然寿终,去追寻梦中的大明了。
  他是这样期待的。
  也是打心眼儿里这样相信的,所以当中央调查司的黑阎王们出现在他的面前,宣读了一份关于袁俨贪污腐败渎职的调查报告并且要将他押解回京师受审的时候,他是目瞪口呆大脑一片空白的。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贪污腐败,会渎职。
  天地良心,他在吕宋三年多,何曾贪污腐败渎职过?
  吕宋一穷二白的时候,是他一点一点带着人们建设起来的,现在吕宋才刚刚发展起来有点钱,哪里来的贪污腐败渎职呢?
  他不能理解,也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1/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