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815

  “陈璘?此人是不是因为贪污而被弹劾革职过?”杨俊民忽然开口:“此人过去三十年不断被人弹劾贪污,所以数次被革职,又因为的确有才华,才数度被启用,只是一直不改贪污的毛病,总是被弹劾革职,到后来都没有人愿意举荐他了。”
  石星有些尴尬。
  朱翊钧看了看杨俊民,开口问道:“石星,是这么回事吗?”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不平等条约
  “回陛下,的确如此。”
  虽然有些不爽杨俊民的拆台,但是皇帝面前,石星只能装大度不在意,便开口道:“但是陈璘除却有些喜欢金银钱货之外,的确很有打仗的本事,大小数十战未尝一败,今年也足足六十岁,算是老将老资格,很能威慑军心,在南军中很有些名声,让他提督水师,的确合适。”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虽然陈璘有些小毛病,但是朕不能指望人人都廉洁奉公,只要他能办事能打胜仗,拿些银钱走,朕不在意,还会大大的嘉奖他,你派人把陈璘叫到京师来吩咐一番,让他准备准备动身南下整合水师,让水师尽早出动。”
  朱翊钧决定启用这个有些贪财的陈璘了。
  “对了,不能给他上提督衔,得让人管着他,免得他倚老卖老,上战场还要推三阻四论资排辈,只给总兵衔,隶属提督萧如薰麾下,听其差遣。”
  “遵旨!”
  石星再拜。
  议事完毕,朱翊钧转身就走,也不说什么别的抚慰的话,叫两人心有惴惴,等完全看不到朱翊钧的身影之后,两人才小心翼翼的离开了宫殿,跨出宫门的那一刻,同时松了口气。
  “石部堂,我怎么觉着,陛下这把咱们喊来,变得和以前大为不同了?”
  杨俊民到底不是他爹杨博,感受不到朱翊钧前后态度变化的真意所在,然而石星却明确的感受到了,不过他和杨俊民没有什么交情,和晋党一派也没有往来,方才杨俊民还质疑他提出的人选,他对杨俊民自然没什么好告诫的。
  “只能说,陛下心中有气,撒在咱们身上,今后咱们行事还是要小心些许,免得触怒陛下,丢官事小,祸及家人事大啊!”
  石星的脸上带着奇怪的笑容,阴阳怪气的说完一句话,拔腿就走,杨俊民还没反应过来,等石星走出去好远,杨俊民才反应过来,脸上怒气一闪而过。
  “你……”
  话一出口,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晋党一系行事过于嚣张,那些晋商行事过于不管不顾,触动了其余地方的神经,在朝中晋党已经不被待见,可想而知的是,自己若是退职,晋党一系在朝中的靠山就荡然无存了,其余各派各系肯定要想方设法的侵吞晋党的话语权。
  那个时候,晋党一系该怎么办?
  真是成也晋商,败也晋商啊!
  杨俊民想到那二十万两银子的事情,头痛不已,摇摇头,只好落寞的离开了皇宫。
  皇帝召见臣子的事情很快就传遍朝野,群臣有的激动有的担忧,心思各异,等到石星与杨俊民回来之后,就一拥而上围上来问长问短问东问西,叫两人好生郁闷,便把皇帝说的话给说了一遍,传递了皇帝要出动水师攻打倭寇的消息。
  不少言官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决定要上书指责皇帝了,战端不能轻启,如今虽然启了,但是四万大军东征朝鲜已经是大明的极限了,大明还需要做什么呢?出动水师,又是三十万两银子,为了朝鲜打倭寇,咱们又得不到什么回报,死要面子活受罪,你说你是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朱翊钧可不会轻易的就把问题的重点告诉群臣,这次的好处他要自己独占,不和别人分享,所以表面上的圣旨是为了转移视线,真正的目的和召令已经通过锦衣卫的暗线交给了萧如薰。
  朱翊钧的意思是要萧如薰得到水师的配合之后,在切断倭寇的退路以后,逼迫倭寇坐到谈判桌上,然后把他所知道的有金矿银矿的地方全部都给占了,最好还能逼着日本割地,割下一块人口充盈的土地,役使那些倭人为大明开矿,省去大明自己出人力物力,如果能办到,他就要设立一个新的军镇,任命萧如薰做这个军镇的总兵。
  所以萧如薰在大邱接到这封密令的时候,颇有些哭笑不得。
  朱翊钧已经决定笼络自己成为他的亲信心腹之将,这是个好消息,然而萧如薰并不打算从这里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他的目的是要去南洋发展,在南洋才能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多的洋人接触,把一些尚在设想当中的事情给办妥,谋求一个立身根本。
  这个地方只要交给一个可靠的人来镇守就好,麻贵就是不错的人选,但是朱翊钧的胃口显然很符合萧如薰的想法,萧如薰很欣赏朱翊钧这种得了便宜还要卖乖的心思,吃了日本的金矿银矿还不够,还要他们割地赔款,这是多好的创意?
  是啊,之前怎么就没想起逼着日本签订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逼着他们割地赔款呢?日本可远远不是铁板一块的内部,他们内部也分东西势力派别,西派才是丰臣秀吉的本身实力,东派属于“外样大名”,类似于听调不听宣的半独立诸侯国,丰臣秀吉也不能干涉人家的事情。
  更别说萧如薰还知道,这些最有实力的外样大名里还隐藏着日本战国时代最后的胜利者德川家康。
  不得不说,日本的战国时代真的和中国的三国时代有些相似,而德川家康的确可以和司马懿相提并论,同样都是忍者神龟,一忍忍个十几年几十年,硬生生把日本的统治权忍到了手,二百六十年的德川幕府的统治也由此开启,以老狐狸称之丝毫不为过。
  丰臣秀吉的势力眼下风雨飘摇,内部那个最后的胜利者德川家康还在虎视眈眈,如果可以在战场上大大的挫败丰臣秀吉的鹰派势力,那么等到思想相对保守的德川家康主政日本之后,逼着他签订不平等条约以换取大明的承认,未尝不是一件可能发生的事情。
  以目前的局势,貌似丰臣秀吉对朝鲜战场的战败还没有反应,但是萧如薰认为这不是丰臣秀吉没有反应,而是他压根儿就不知道这个事情,他手下的将军们如果刻意隐瞒他们的战败,丰臣秀吉本人也不在朝鲜,如何得知呢?
第一百五十章
锦衣卫出动
  丰臣秀吉不知道具体情况,这就给了萧如薰可乘之机,如果丰臣秀吉至今为止还不知道这件事情,还在做着美梦,那么梦一旦醒了,强烈的刺激估计会瞬间逼疯丰臣秀吉,那个时候疯狂的丰臣秀吉会干出什么事情来,萧如薰用脚指头都能想的出来。
  丰臣秀吉将很有可能丧心病狂把他剩下的十万预备队拉到朝鲜来,然而那十万预备队不是他的本部势力,而是东国大名们集结起来的势力,到那个时候,日本的东国大名们除了反抗就只剩妥协这一条路可走,但是如果不反抗选择妥协,那么面对他们的就将是干掉了丰臣秀吉十几万嫡系部队的凶悍明军。
  他们心里不会打鼓吗?给丰臣秀吉卖命,得罪了本来不想得罪的强大的大明,战胜了也未必能得到什么好处,战败了大家一定会死,这笔买卖怎么算怎么不划算。
  那么,又该怎么办呢?
  萧如薰与袁黄一起推演了好几种可能,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日本可能会发生内乱,以反战势力和主战势力之间的博弈,会在战争进行时展开,博弈的最终结果将会确定是丰臣秀吉带着日本举国之力来袭,还是日本的和平使者前来求和。
  但是无论如何,如果我们的水师抵达了,打败了倭寇的水师,堵住了倭寇大军的退路,那么这好几万的倭寇就是咱们嘴里的一块肉了。
  这些日子派人去探查消息,萧如薰得到了不小的惊喜,除了剩下来的四万左右的战兵之外,这里还有将近六万的日本民夫和几万朝鲜民夫,朝鲜民夫当然不算什么,得还给朝鲜,可是总共加起来将近十万日本人,这又是多大的一批劳动力啊?
  如果堵住了他们的退路,他们除了饿死就只有投降这一条路可走,而且如果他们知道他们的主子已经失败,政权被颠覆,他们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兵不血刃而得十万俘虏,很快就能投入生产了!
  既然眼下倭城不是明军可以强攻取下的,那么就不取,不弄这些伤亡,将麾下兵马兵分三路镇守在倭寇当初的三条进军道路上,自己坐镇大邱总揽全局,堵死了倭寇的进军道路,虽然明军打不进去,但是倭寇也别想再打进来,两方面开始了对峙。
  对峙期间没什么事情做,萧如薰现在又得到了皇帝的承诺,水师即将出动,那么下一步战略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无论如何也要拿下对马,切断倭寇的海上补给道路,困死这十万倭寇,在此之后逼着日本坐上谈判桌,不管割下多少地,得了多少口众和金矿银矿,那都是一次巨大的胜利。
  没有形成牢固不可破的利益集团的改革是绝对不会成功的,只能迎来人亡政息的结局,如果改革要成功,一定要结成一批拥有相当实力的利益集团,只有他们站稳了脚跟,才能确保改革的成果继续下去,而不会人亡政息。
  将那些豺狼虎豹的眼界扩展到世界上去,让他们的注意力从脚下的一亩三分地转移到外界,告诉他们,那里还有更多,还有更多财富等着他们去侵吞。
  然后,他们或许就会忘记,没有根基的财富,永远只是空中楼阁。
  于是,萧如薰决定再次利用那份力量,把丰臣秀吉往死路上逼。
  十二月十三日夜晚,萧如薰秘密会见了在朝鲜和日本一带活跃的锦衣卫总旗周琦。
  “上次能找到那条小道,还多亏周总旗的出力,本督甚是感谢。”
  “不敢,提督以四万兵马大破十万倭寇,我锦衣卫兄弟上上下下都很敬仰提督,而且提督还有陛下召令,我等出力,实属应当。”
  周琦在萧如薰面前相当的恭敬。
  “哈哈,都是为大明出力,不值一提。”萧如薰笑了笑,步入正题:“这一次找周总旗来,是有一件要事拜托周总旗,实在是麻烦了。”
  “不敢,这都是陛下的意思,要我等尽力配合提督,我等怎敢抗旨不尊?提督请讲。”
  萧如薰点了点头,开口道:“我大军击破倭寇大军已有一个半月,数十日,倭寇大败的消息应该早就传到日本本土,并且日本本土也早该有些什么对策,比如增兵,比如退兵,甚至是和谈,但是我军都和倭寇在这里对峙了半个月,却没有任何来自倭寇本土的消息,周总旗就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吗?”
  “提督的意思是……倭寇本土不知道这个消息?”
  萧如薰摇了摇头:“不,知道,一定知道,但是本督怀疑,丰臣秀吉却不知道,这些倭寇将领打了败仗,照理来说,丰臣秀吉不会没有反应,更不会当做没看到,那至少是十万倭寇,换做常人早就要炸了,可丰臣秀吉却一副稳坐钓鱼台的样子,照常送给养,这正常吗?”
  “原来如此,这样想,也未必没有道理。”
  周琦寻摸了一下:“那么,提督是希望兄弟们去日本散播倭寇大军已经战败的消息,刺激丰臣秀吉?”
  “对,日本的内部消息,通过一些地位不低的战俘交代,本督也知道的不少,丰臣秀吉是日本实际上的最高掌权之人,相当于摄政王,但是他的统治不是很稳固,日本西部是他打下来的,他说一不二,但是东部的一大块区域是他谈下来的,听调不听宣,是埋在身边的炸弹,随时可能炸,丰臣秀吉对这些人也相当的戒备。但是眼下丰臣秀吉本身的嫡系部队都在朝鲜,被我吃掉了十万,还有四万战兵和六万民夫,都困在这一带死守,我的确啃不下来,但是他们也休想动弹,若要打破眼下的死局,除非倭寇撤兵或者增兵,而这两样都是目前丰臣秀吉所不知道的,他根本不清楚前线战况如何,如果他知道了,极有可能,他会带着他剩下的所有兵马前来报仇。而他剩下的十万预备队,就是东部这一批听调不听宣的诸侯们所掌握的部队,你说,这些诸侯们会愿意让丰臣秀吉这样使用他们的军队吗?”
  周琦恍然大悟;“提督的意思,不仅仅是要刺激丰臣秀吉,更关键的是,要刺激到这批诸侯,而后,使日本出现内乱?”
  萧如薰点了点头:“陛下出动水师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为了配合水师的出动,让水师得以全歼倭寇水师,本督决定略施小计,让日本人自己乱起来,让其内部自乱,则如此城堡,也将不攻自破。”
  周琦点头应诺:“提督大才,在下佩服!请提督静候佳音!”
第一百五十一章
流言蜚语
  交代完这件事情,萧如薰又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对了,还有,在日本九州地区的萨摩藩,本督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但是你可以在那里打听一个叫做许仪后的人,是我大明子民,去年就是他联合几名义士给浙江巡抚送去了一份极为详尽的倭寇入侵警告,其人虽然身陷在日本,心不忘大明,你若能联系到他,让他帮大明一个忙,问问他是否认识或者知道一些建筑倭城的行家,绑回来一两个也是好的。”
  周琦大惑不解:“许仪后吗?这名字听起来有些耳熟……但是筑倭城的行家?提督要那有什么用?”
  “釜山的倭城你都见过了吧?感想如何?”
  周琦眨了眨眼睛,开口道:“的确易守难攻,与我大明西南之地的坞堡有些类似。”
  “的确,与我坞堡类似,坞堡最早是前汉末出现的,因为战乱频繁,政权更迭不一,民众为自保而建筑,到魏晋时更为繁盛,不过我中华自古便有大一统传统,一旦完成大一统,坞堡也没了用处,大多拆毁,因此如今,坞堡只有在西南土司之地才偶有存在,本督求而不得。以至于如今,面对倭寇之倭城,竟束手无策,深感不安,因此,非要知道该如何攻破这倭城不可,若如此,便需要熟悉倭城建筑之人相助,大明遍寻不得,只能去日本找了,开高价请来,不行就绑,绑也要绑来!今后一定有大用。”
  听了萧如薰的话,周琦点了点头:“既然提督有此需求,那在下一定尽力办成,不叫提督失望。”
  “多谢。”
  送走周琦之后,萧如薰便开始盘算着到时候如何与日本人谈判,胜利者和失败者之间的谈判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国际上通用的最实用的谈判技巧就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先狮子大开口,而后一步一步缓缓后退,让战败一方以为自己尽了全力占了大便宜,实际上,战胜这一方最初想要得到的就是最后得到的那一部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