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815

  这不是人数不人数,而是整个西国的经济要崩溃了,德川家康的领土很大,人口很多,没出什么兵马,经济也还是完好的;若是拼综合实力,你就算把东国大名的十万人带过来,粮食和军费也要丰臣秀吉自己来出,经济会崩溃掉的!
  这是增田长盛在战死之前说的。
  而且更关键的一点是,你没有了十五万主力部队的威慑,德川家康他们会任由丰臣秀吉把他们的十万人带到朝鲜来送死?他们都是傻子还是弱智?一个不好他们会迅速造反,而我们都筋疲力尽了,说不定会直接死在朝鲜,一个都回不去!
  对于近几年丰臣秀吉精神和状态上的一些变化,宇喜多秀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无法抑制的思考着,丰臣秀吉如果知道了这一切,会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侵朝日军的全体军官?
  他如果知道他的爱将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已经战死,如果知道增田长盛和加藤光泰都死了,如果知道黑田长政搞不好也死了,他会疯掉吗?
  平心而论,如果宇喜多秀家自己是丰臣秀吉的话,应该会疯掉,之前石田三成报喜不报忧的计策实施的时候,丰臣秀吉还十分愉悦的到处写信炫耀自己在朝鲜获得的伟大胜利。
  他给东国大名写了很多炫耀的信,整个东国的大名都知道丰臣秀吉要拿下朝鲜了,并且进攻明国,那段时间有不少不明真相的东国大名都明里暗里的向丰臣秀吉示好。
  如果现在让丰臣秀吉知道这一切都是骗他的,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大家只是在欺瞒他,没有把真实情况告知,那么他会怎么做?
  当初大家认为还有翻盘的希望,所以才答应了石田三成的计策,可是现在眼看着大军败亡在际,无论如何也瞒不住了。
  八个主战军团的主将没了三个,成建制灭了,剩下五个带着残兵败将聚龟缩在釜山一地,这仗还能怎么打?还能怎么瞒?丰臣秀吉好几次提起小西行长,想要问问小西行长的事情,还说小西行长不给他写信是“混账”,可是丰臣秀吉如何知道小西行长已经无法给他写信了呢?
  当然,宇喜多秀家不知道的是,他们在朝鲜一败涂地就快全军覆没这件事情,在日本国内,除了丰臣秀吉和他的身边人不知道以外,东国稍微有点能耐的大名都已经知道了,传扬出去的也不是别人,而是德川家康,德川家康为了第一时间掌握朝鲜攻略的消息以免于被丰臣秀吉突然袭击没有准备,在朝鲜攻伐军里安插了不少眼线。
  基本上每个军团都有,而且也不仅仅只是德川家康一个人的眼线,东国大名们的十万军队还在丰臣秀吉手下待着,他们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把军队派到朝鲜去。
  但是如果真的被打败了,丰臣秀吉真的发疯了,他们还真不一定拦得住。
  所以只能早做准备。
第一百四十五章
德川家康的议案
  对于朝鲜战况,基本上,该知道的德川家康都知道了。
  不仅是他,东国大名们也知道的一清二楚,只是大家都很有默契的瞒着丰臣秀吉不让他知道,让他继续沉浸在美好的梦境里而不自知,这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纵使德川家康知道了前线一败涂地,就差全军覆没的消息了,他也一声不吭。
  他只是暗暗心惊与明国的强大实力,以丰臣秀吉压服全日本的强悍力量都无法对明军造成打击,还一败再败,以远多于明军的主力部队一路大败,死了不知多少丰臣嫡系,虽然也有窃喜的心思在里面,却也有着兔死狐悲之感。
  德川家康能够臣为日本最后的胜利者,司马懿一样的人物,不是简简单单就能练成的。
  德川家康年轻时吃过苦,松平家臣有不少都吃不饱肚子,因此即使后来发迹,也不敢随意挥霍奢侈,给人的印象就是德川家康为人特别吝啬,据说,有一次德川家康揣着草纸上厕所,突然起风,草纸被吹得到处都是,他就光着屁股满院子追,面对别人的取笑,还理直气壮地说“追草纸这种态度才是天下第一的根基”这样的话。
  还有一次,德川家康宴请众大名,伊达政宗赴宴回来就暗自嘲笑:“久闻家康吝啬,今日一见,才知不虚,堂堂内府大人,竟然还要把吃剩的饭菜打包拿回去。”
  不过德川家康虽吝啬,但绝非守财奴,朝鲜之役中,当各国的大名纷纷因为丰臣秀吉无休止的军役赋税所苦,不得不举债时,是德川家康慷慨解囊,帮他们中不少人还清债务,此举一出,着实拉拢了不少地方大名的人心。
  他没有被丰臣秀吉打败过,但是他也没有战胜丰臣秀吉,他臣服了丰臣政权,也就是说明德川家康至少在这个时候没有和丰臣秀吉较量的本钱,丰臣秀吉动员了自己的全部精锐都败给了明军,还给全日本招惹来了这样一个强悍的对手,这如何能叫德川家康不暗自担心呢?
  虽然大家各怀心思,但是至少都生存在这片土地上,名义上都是一国人,真要是丰臣秀吉惹恼了大明,使得明军大举来征伐,就以明军的战斗力来看,他们全国都有覆亡的可能性,如果这样的话,不管是丰臣秀吉做老大还是他德川家康做老大,都是日本的罪人。
  德川家康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于是在丰臣秀吉不知道的时候,德川家康暗中集合了一批和自己交情不错的东国大名召开了几次私底下的会议,大家统一了思想,就是绝对不会让丰臣秀吉把预备队十万人派到朝鲜去,不仅会伤了大家的元气,还会被引火烧身,引来明军的报复。
  那么万一前线的消息被丰臣秀吉知道,丰臣秀吉开始发疯,大家该怎么做呢?
  德川家康提出了几个议案。
  第一,向天皇报备,天皇是绝对不愿意丰臣秀吉去朝鲜的,这一点从之前开战的时候就能看出来,天皇很担心丰臣秀吉一去不回,那么自己的地位就有危险,丰臣秀吉侍奉天皇家族非常恭敬,天皇家族的日子过得很好,如果失去了丰臣秀吉,那一切都是未知数,所以大家要利用天皇的这个想法来诱使天皇竭力劝阻丰臣秀吉继续扩大战争。
  当然,能否成功也不一定,真要丧心病狂的话,天皇都不一定可以劝服丰臣秀吉。
  那么就要用到第二个议案,我们集体上书,以粮食不备民生不济的理由向丰臣秀吉阐述军粮无法维持战争的事实,以军粮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来劝阻丰臣秀吉扩大战争,没有军粮,大家都活不下去,相信丰臣秀吉再怎么发疯,也不会忘记吃饭。
  当然了,这也不一定能奏效,之前发生过不少次这样的上书,但是上书者无一例外都丢了性命。
  这个时候,就要用到第三条计策了。
  德川家康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是阴揣揣的,大名们都意识到了德川家康的意思是什么。
  明国是一个庞然大物,是我们日本绝对无法对抗的庞然大物,为了避免这头庞然大物把目光转向我们,并且试图消灭我们,我们必须要把一切可供明军开战的理由都消弭掉,丰臣秀吉是最大的理由,所以真的到了无法挽回的那一步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痛下决心,发动兵变,干掉丰臣秀吉,抛弃侵朝军队和西国大名,借此与明国修复关系。
  听到德川家康的话,东国大名们倒吸一口冷气。
  不是不想,不是没想,只是不敢。
  能够借着这样的机会吞并西国大名们的领地,那也是一桩美事,然而真的要抛弃掉整个西国的大名和丰臣嫡系,彻底推翻丰臣政权,那该是何等恐怖的事情?
  虽然大家明里暗里都在瞧不起丰臣秀吉的出身,觉得他只是个奴隶出身,很好笑很有意思,然而却没有一个人不敬佩他——从最底层的奴隶身份一步一步往上爬,直到抵达了整个日本的最高顶点,完成了人生的逆袭,堪称传奇般的人物,他的手腕他的智谋他的权术,无人不感到战栗。
  那些源氏平氏藤原氏的高贵出身的人们,虽然暗地里瞧不起丰臣秀吉,却也不敢反对他,他们这些东国大名在这里聚会商量推翻他的事情,却也不能说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大家就一定有胆量去干掉丰臣秀吉。
  几十年来,丰臣秀吉一步步压服全国的脚步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并且从心底里对丰臣秀吉感到恐惧,他几十年的威望积累,几十年的叱诧风云,饶是德川家康一脸的阴狠,但是看出他底气不足的人也不仅仅只有一个两个。
  大家从心底里厌恶并畏惧着奴隶出身却成就帝王之业的丰臣秀吉。
  “话是如此说,但是真到了那个时候,太阁就真的一点准备都没有?德川,你可别忘了,你的领地四面都是太阁的亲信,这些年,你的日子也不好过吧?”
  有人开始挤兑德川家康了。
  “说的也是啊德川大纳言,不是我们不愿意,而是这件事情的难度太大,而且就算明国真的要打过来,除了太阁,还有谁可以和明军较量?是你?还是我?我是在座的任何一位?”
  “我也是这个意见,太阁虽然有些激进,但是他的本事我们谁都佩服过,能从一个奴隶走到现在的位置,德川大纳言,你还是三思一下吧!”
  “就是!”
  “附议!”
  “我也是这个意见!”
  一时间,东国大名们居然没有一个人复合德川家康的意见。
  “那么,你们就愿意把自己本来就不多的兵马带到朝鲜去送死吗?!”
  德川家康一嗓子吼出来,整个屋子都安静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人的心思不尽相同
  大名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说话了,德川家康扫视了一圈屋子里的大名们,气不打一处来:“咱们是站在同样的位置上的!和太阁不一样!他现在拿的是自己的本部去拼,到时候再拿我们的人去拼就有理由了!明兵凶悍,咱们一打就是几万几万的输,你们能输几万?你们觉得我家大业大,我却能说,我连一万都输不起!”
  大名们面色难看,各自的眼中充斥着算计。
  “在太阁眼里,我们同属外样大名,是被重点防备的对象,太阁赢了我们未必能有好处,太阁输了我们会跟着一起倒霉,明军杀过来,可不会管我们谁是嫡系谁不是嫡系,这点道理不用我说各位也该明白吧?”
  德川家康的手不断地敲击着面前的小几。
  在座的各位都是利益动物,谁也不会听不懂这句话。
  “那么,您至少要那个准确的方法出来,让我们思考思考才好啊……”
  一个老资格的大名开口了。
  德川家康点了点头:“这个我明白,我会尽快去准备,但是诸位也要想好了,一旦这个消息不慎泄漏被太阁知道,我们就真的没有退路了,要么按照我说的,改天换日,要么,就和太阁一起一条路走到黑,和明军去拼,怎么选择,诸位自己的心里应该很明白。”
  与此同时,在丰臣秀吉的宅邸内,黑田如水有些小心翼翼的跪坐在软垫之上,感受着对面的老人不同寻常的目光,心有惴惴。
  “官兵卫,你说,我们有多少年没有像现在这样对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了?”
  丰臣秀吉亲手为黑田如水斟了一盏茶,而后把茶杯端起来奉给了黑田如水,黑田如水连忙接过,开口道:“山里面记不清岁月,大约,有七八年了,太阁定鼎天下以来,国家安泰,百姓富足,自然没有如水的用武之地了。”
  “你不说实话!”
  丰臣秀吉一句话把黑田如水吓了一跳,端着茶杯的手都抖了一下,好容易稳住心神,黑田如水忙开口道:“如水不敢说假话。”
  “那你为什么不与我说朝鲜战况呢?你可别以为我老了就糊涂了,捷报一个接着一个,照理来说,朝鲜王的投降国书,还有明国的求饶国书也该到了,但是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消息,我写信去询问秀家,秀家含糊其辞,而且更让我感到疑惑的是,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的信,我也有段时间没有接到了。”
  丰臣秀吉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缓缓说道:“小西基本上半个月就会给我写封信,加藤更是七天给我写一封平安书,现在,我都快一个月没有接到他们的信和平安书了,官兵卫,你说,他们是不是出事了?”
  黑田如水心中不安,这些日子他总是眼皮狂跳,总觉得有点恍惚,不知道是为什么,多年的经验本能的让他有种不祥的预感,但是他却得不到任何来自于他的儿子的有效的消息,这让黑田如水有些担忧。
  面对着丰臣秀吉同样的问题,黑田如水本能的察觉这里面有问题,但是却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问题,熟悉丰臣秀吉的他知道,如果这个时候说出不好的推测,也不知道丰臣秀吉会如何变脸,现在这种时候,丰臣秀吉看似云淡风轻,实际上,着苦涩的有些过分的茶水,正是丰臣秀吉不安的心情的写照。
  他很不安!
  “如水猜测,小西君和加藤君说不定已经打到了明国境内,不太方便写信了,传送起来也不容易,大军正在朝着明国境内进军,四处攻略,所以才没有太多的时间给国内传递消息,等大局平定了,太阁一定会收到数不尽的好消息!”
  黑田如水说完之后,低着头,小心翼翼的等待着丰臣秀吉的反应。
  丰臣秀吉放下了自己的茶碗。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听到这种笑声,黑田如水暗暗松了口气,他确信,自己涉险过关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