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6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4/815

  杨氏七百年基业,就要毁在他们这一代人的手里了!
  死了以后,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啊!
  杨威痛不欲生的捶打自己发软的双腿,他强行的驱散自己心中的恐惧,用手撑起了自己的身子,另一只手拔出腰间战刀,接着半跪在了地上,剧烈的喘息着。
  此时,秦军正在装填弹药,调整位置,有短短的一段间歇期。
  也就在这时,杨威疯狂的喊叫起来。
  “都别忘了天王是如何对待我们的!天王对待我们不薄!我们吃穿用度全是仰赖天王!现在是天王需要我们的时候!给我反击!给我开炮!给我放箭!给我杀!要是后关没了,天王完了,咱们都要跟着死!官军不会放过我们的!别忘了之前被俘虏的人都怎么样了!不是被杀就是被活埋!你们想被活埋吗?!”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的重要性了。
  尤其是对于军队这种组织的产物,领导核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坚强的核心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扭转战局,重新给予军队勇气。
  正如此时此刻,杨威的大喊喊醒了一些人,他们纷纷记起了杨应龙带给他们的金银珠宝和粮食还有女人,想起了他们所得到的一切,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时候对杨应龙的感激。
  这一切可都是在杨应龙手下才有的,要是被秦军拿下了海龙囤,他们就算侥幸不死成了战俘,又会被如何对待?
  被俘虏的播州兵的下场没有具体消息,但是幸存的播州军里谣言纷纷,有说被坑杀了,有说被集体砍头做京观了,有说被杀了以后吃掉了,反正就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他们如何能相信自己成为战俘之后还有好下场呢?
  除了死战,除了拼死一战,就没有别的出路了,与其生不如死的被俘虏,还不如一战求取一线生机。
  这种情况下,一线生机对他们而言就和救命稻草一样值得信赖,死死抓住绝不松手。
  于是乎,他们强忍着心中的恐惧,看着尚未发起冲锋的秦军,握紧了手里的武器,打算为了杨应龙,也为了自己而战斗。
  他们都是杨应龙身边最亲信的士兵,待遇最好,深受杨家大恩,这种军队也是旧时代里最为可靠的军队,一旦进入绝境,这种军队最有可能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是所有敌人最头疼的“死士”的存在。
  幸存的炮手把倒下来的歪到一边的火炮纷纷扶正,或者手忙脚乱的装填弹药,或者手忙脚乱的对准方向,总而言之,要打响反击,要让更多的士兵敢于反击。
  “开炮啊!!!!”
  杨威一声大吼,一门威远将军炮应声而响,轰的一声,一颗炮弹打了出去,虽然没有攻击到秦军就落下来炸开了,但是这是一种标志,标志着城墙上的反击开始了。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保命牌
  很多时候他们才不管是否可以打中敌人,只要打了,只要反击了,就代表着一种十分重要的态度。
  这种态度将激励其他的人展开反击。
  他们在城上,城很高,而且很宽厚,是这些铁弹绝对打不穿的。
  一旦有了这样的依仗,就不会因为恐惧而直接溃散,连仗都不打了。
  城头上各式各样的火器轰然响起,还有弓箭发射,虽然根本够不着秦军,可是这样做似乎能驱散他们心中的恐惧,所以他们疯狂的攻击着。
  拿着千里镜看了城墙一会儿,齐大勇冷笑道:“他们已经乱了方寸了,根本不管能不能打着咱们,只是在不停的乱打,命令炮手猛轰城楼,把他们那点儿精神气给打掉,最后再冲锋!”
  “遵命!”
  传令兵立刻上前传达主将的命令。
  红夷大炮轰然响起,距离调整对了以后,那么长一面城墙,总是能打到的,就是打在城墙上震慑小一点,砸在城楼上威慑大一点,还能顺便摧毁他们的防御火力,给步军冲锋的时候减少阻碍。
  每个士兵都是宝贵的财富,这识字的士兵多难得,大家也不是不明白。
  萧如薰从前明宁夏之役开始就一直都在贯彻重视伤兵绝不轻言放弃一名伤兵的理念,这种理念延续至今,因为红夷大炮的使用而得到更好的贯彻。
  秦军中总是有充足的军医和战地医护兵的存在,遇到伤兵一定会救回去治疗。
  战场上每一名士兵都会牢牢记住,军令之下的第一要务是听指挥,第二要务就是救下受伤的同伴交给军医治疗,只要还有气就不能放弃,见死不救等同自相残杀。
  萧如薰让士兵识字的想法中也有着让将领更加重视人命这一条,识字的人和不识字的人在这个年代的差距是相当之大的,在普及教育全面铺开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这种观念还会延续。
  会认字,会写字,本身就是身份和作用的象征,总能有饭吃,不会饿死。
  士兵识字更是如此。
  红夷大炮的出现让秦军更好地贯彻了这一理念,攻城战中和部分野战过程之中,红夷大炮足够远的射程可以为步军推进降低难度,可以震慑敌人,打击敌人士气,将步军遇到的阻碍降到最低,间接减少步军的伤亡。
  就如同眼下的情况,后关那么高,若是步军强攻,也不知道要损失多少兵力才能拿下。
  而现在有了红夷大炮,一切都不一样了,打仗的方式被一定程度上改变,火枪火炮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全军的共识,火枪和火炮等远距离杀伤性火器越来越得到军队的重视和运用。
  在战斗方式上,秦军也开始向近代军队迈进,这毫无疑问是革命性的。
  红夷大炮隆隆作响,后关的关城被铁炮弹砸的千疮百孔,后关的城门楼已经被砸塌了,关城上一片狼藉。
  方才还不断的有火炮火枪打响,还有弓箭射出来,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六发铁炮弹砸在了城门楼上,城门楼上瞬间哑火。
  齐大勇在千里镜里看着真切,感觉形势已经改变,现在是可以冲锋的时候了,于是乎一声令下,战鼓声隆隆作响。
  秦军战阵起,齐声高呼“喝喝喝”,盾车盾兵在前,攻城部队在后,鸟铳手夹杂其中,手持线膛燧发枪的龙骑兵也下了马跟随在阵中,随时进行精确射击,秦军大阵向后关关城挺进。
  齐大勇本以为播州兵的抵抗已经结束了,只要登上关城开始进攻,就能很顺利的拿下后关关城,结果当秦军进入到一里地范围之内继续推进的时候,后关关城上忽然又好几门威远将军炮忽然出现,轰然作响。
  几发开花弹直接在秦军战阵边上炸开,有几发还炸在了秦军战阵之中,霎那间炸飞了十几名秦军士兵,关城上又响起一阵鸟铳的声音,又有一阵箭雨落下。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城下秦军稍微受到了阻碍,一些运气不太好的士兵被铅弹或是弓弩击中,倒在地上痛苦的喊出了声,齐大勇一见,怒火万丈,立刻下令全军冲锋,马上攻城。
  鼓声为之一变,秦军严格的训练形成的组织度在此时体现出了作用,被打击之后坚持不乱,阵型不变,继续前进。
  听到命令之后则大阵散开,攻城部队迅速冲出大阵,鸟铳手和弓弩手立刻躲在盾车后面对城墙上开枪放箭掩护正在冲锋的秦军士兵。
  秦军迅猛快速的反击让城上猝不及防的播州兵损失惨重,数十名鸟铳手和弓弩手以及炮手中弹中箭倒地,还有的直接摔下了城墙,土兵为之胆怯,城墙上的杨威立刻吼叫着让军官去整理军队。
  结果又是一阵枪响,几名军官纷纷倒在血泊之中,杨威吓了一跳,赶快伏下身子躲在了城墙垛之下,护住了自己。
  就这短短的一段距离,因为秦军快速的反击,城上火器未能进行第二次打击,秦军攻城部队已经冲到城下,云梯搭建起来,士兵已经开始登城进攻。
  杨威顾不得自己安危,大喊着让播州土兵们把城墙上准备好的滚木礌石还有被砸出来的碎石头往下面扔,鸟铳手和弓弩手向下放箭,枪手立刻持枪往云梯上捅,坚决不让秦军登城。
  秦军被滚木礌石和弓弩鸟铳打死不少,径直从云梯上摔下去摔死的也不少,但是其余士兵不为所动,顶着盾牌继续往上攀登。
  城下鸟铳手和弓弩手拼命射击掩护登城的士兵,城头城下乱战一片,战况十分激烈。
  齐大勇在千里镜里看到了后关关城上播州土兵正在进行极为顽强的抵抗,抵抗势头之烈乃是进军以来所没有见到的,和落蒙关上的播州土兵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开战以来,还没有见过如此顽强的播州土兵,基本上都是一触即溃,看来,这些都是真正的精锐啊!”
  他的参谋队长在他身边似是有些感叹地说道。
  “那是自然的,都到这个时候了还不把精锐拿出来,那我才真要怀疑他杨应龙到底是拿什么做依仗嚣张了那么些年的,前明的那些地方兵到底有多废物!”
  稍一思索,齐大勇便知道这是真正的播州精锐,而且还有死士的性质。
  他们在秦军优势火器和兵力的强烈冲击下依然奋战不休,似乎完全不打算后退,死死钉在城头和秦军展开肉搏战,战斗力很强,这大抵是杨应龙真正的保命牌。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磨刀不误砍柴工
  虽然在海龙囤的第一道关卡上就出现了精锐,但是想来也对,这种情况,任何一道关卡被突破了,带给海龙囤上播州土兵的都是毁灭般的绝望打击。
  关卡被攻破的心理作用远远大于实际作用,甚至可能直接摧毁海龙囤上播州土兵的抵抗意志。
  所以哪怕只有一道关卡被攻破,都是杨应龙和海龙囤守军无法接受的,要守就要守全部,任何一道关卡被突破都是毁灭。
  这场攻防战持续了一个时辰,秦军居然还是没有拿下城楼,城楼上激战反而愈演愈烈。
  越来越多的秦军士兵顺着云梯冲上城楼加入血战,可是城上的播州兵就是不退,一副杀红了眼完全忘记生死一样。
  秦军顶着精良的铠甲和精良的兵器,在军力和军器都占优势的情况下,未能将播州土兵逼入绝境,战局居然逐渐胶着起来。
  一个时辰之后,播州援军抵达,播州土兵不退反进,开始逐渐夺回被秦军占据的城楼据点,秦军不愿后退,拼命反杀,城墙上的厮杀更加激烈了。
  无论是秦军还是播州兵都是拼了命一般的搏杀,甚至是不要命一般的搏杀,城上一片刀光剑影,时不时的有尸体坠落下城楼,有秦军的,也有播州土兵的。
  整体态势上,秦军未能占据优势,估计也是关城太高,难以攀登上去的原因,所以秦军数量一直太少,难以作为。
  而两军短兵相接之后,城下的弓弩和鸟铳手便不敢再打,只有拿着线膛燧发铳的龙骑兵才能稍作打击,给一些支援。
  但是这些支援在播州土兵的援兵抵达之后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秦军进攻受阻,一直未能打开局面,血战一个多时辰,齐大勇的千里镜里看的眉头直皱额头青筋冒出,若不是参谋队长阻拦,他都要亲自拿着武器上阵身先士卒了。
  战况不利,眼看着时间快到了,齐大勇实在是不愿意让自己损兵折将换来的优势便宜了后来人,可是规矩已经定下,他不能违背这个规矩。
  最后,齐大勇军损失几百名士兵,未能拿下后关关城,他不得已鸣金收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4/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