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6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1/815

  “朕对你说过不止一次,对前明勋贵旧臣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要严格审查他们和本朝臣子的来往,现在倒好,徐弘基把手伸到了朕的哥哥身上,朕都不知道!朕怎么能允许徐弘基和朕的哥哥联姻?嗯?楚王明面上是在说要朕纳妃,他要纳妾,实际上是在探朕的口风,看看朕是不是允许他和前朝勋贵联姻!你这差事到底是怎么当的?这件事情居然朕提前不知道?!”
  周曜跪伏在地上,额头上全是冷汗。
  “臣……臣失察了,请陛下责罚!”
  “当然要罚!罚你半年俸禄,给朕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都给弄清楚!如有下次,你就不要做这个职位了!”
  萧如薰的话说得很重,周曜心中一凛,忙说道:“臣谢陛下隆恩!臣立刻去办!”
  “马上去!”
  萧如薰直接把周曜赶出了宫殿。
  周曜快步离开宫殿,边往回走,脸上便浮现了狰狞之色。
  徐弘基,你这老小儿居然敢阴我?
  好,很好,非常好!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五路进攻
  隆武元年冬十二月伊始,思南田氏几家子纷纷接到了大量的军事情报,无一例外都是秦军步步逼近的消息。
  朝廷军队不断地将驻地往贵州方向移动,移动的速度不快,但是移动的目标很明确,现在朝廷兵马已经有部分进入了贵州地界,到处绘制图样测量地形,然后修补路面建造房屋,意图不明。
  贵州的形势陡然紧张起来,田氏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安氏和宋氏也没理由不知道,于是,一直都被大家伙儿有意忽视的光杆巡抚朱正色忽然间成为了香饽饽,大大小小的土司都带着礼物来求见他。
  说真的,造反不造反的对大家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大家都想着安安稳稳的赚钱享受生活,过惯了这样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日子,大家都摸索出了一套和地方官吏和平相处的法子,一起挣钱,哪里有空造反?
  除了一些天生反骨或者被逼到无路可走的人被迫造反之外,造反都是大家努力避免的,杨应龙要不是实在缺钱,也就是个比较嚣张的土司,和造反叛逆还有一段距离。
  其余三家的业务比较多,路子比较广,养的兵也没有杨氏那么多,明朝建国初期对他们下手也比较狠,他们虽然排名在杨氏前面,但是真要论军事实力,毫无疑问是杨氏最强。
  所以,养兵要钱,杨氏最缺钱,而他们并没有那么缺钱。
  对于他们而言,还是想按照一如既往的例子和朝廷和地方官吏和平共处,并不想闹出大的事情,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更别说萧如薰凶名赫赫,他们还真不想成为萧如薰的敌人。
  于是事情一出现,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对抗,而是交流和解除误会,询问朝廷的目的,看看是不是有什么误会需要接触,那最好的对象肯定不是军队,而是朱正色。
  三位土司领袖和麾下一群小土司接连拜访朱正色,给朱正色带来了相当多的礼品,比之前送的具有警告和讨好双重意味的礼品就要好太多了,什么珍珠玛瑙金银珠宝都是小意思,名人书画才是大头。
  朱正色很喜欢名人书画,到底也是个文人出身,他们也都懂得投其所好。
  朱正色体会了一把有人在背后撑腰的感觉,那感觉不要太舒爽,于是大大咧咧的坐在贵州城里,和土司们谈笑风生。
  他传递的讯息无非只有一个——朝廷的兵不是冲着你们来的,你们只要乖乖合作就可以,或者,还可以给朝廷提供向导啊粮食啊小路啊什么的,事后,该怎样就怎样,你们懂得。
  朱正色是贵州巡抚,透露出来的消息已经很有说服力了,三家土司立刻就明白了,朝廷的兵不是冲着他们来的,那就是冲着杨应龙那个跳的最欢脱的家伙来的。
  三家也不是没有收到杨应龙的书信,说是看到了朝廷的一系列动向,感觉不太对劲,邀请三家放下恩怨,一直对外,大家需要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我完蛋了,你们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三大土司在朝廷的承诺和杨应龙的警告中反复摇摆不定,直到十二月三日朝廷大军的先锋从保靖州宣慰司和辰州府方向分别进入思南府和铜仁府的时候,三大土司和地方小土司才真正的紧张起来。
  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顺着水流兵分两路进入贵州,甲胄鲜明,气势威武,还有大量船只顺着水流一起跟着大军前进,将整条水流都给覆盖了。
  朝廷这一次不知道动员了多少兵马,这就算是瞎子也知道来者不善了。
  如此大规模的进军把三大土司给吓坏了,朝廷大军没来的时候,他们还能左右摇摆一下,想想到底是该相信朱正色的话还是该相信唇亡齿寒的道理,很短的时间内,三家做出了决定。
  静观其变。
  当矛盾过大无法做出明确的决定的时候,当乌龟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反正只要不旗帜鲜明的站在某一方,怎么着都有回旋的余地,不是吗?
  自然,墙头草也是不怎么受欢迎的。
  不过对萧如薰来说,收拾其余三家还要放到后面,把杨应龙这个带头闹事的干掉,才是最重要的,其余三家在财力上胜过杨氏,但是在军力上,若没有充分动员的时间,加在一起也就和杨氏持平。
  把最能打的杨氏收拾掉,其余三家丧胆的可能性极大,不敢对朝廷不尊敬的可能性也很大,更有可能觉得朝廷收拾完杨氏之后就筋疲力尽决定罢兵,好日子就来了。
  但是对于玄武营来说,对于其他军队来说,军功,是不嫌多的。
  而且,烟雾弹这种东西,萧如薰手上可不止一颗。
  位居重庆府的川兵主力三万也在马千乘的带领下开始做好了向綦江进发的准备,一旦出征,则立刻顺着綦江江水南下,往三元坝的方向进攻,直接威胁杨应龙的老巢。
  另外,郑鹰也规定好了几路进军路线。
  玄武营全营分左中右三军,右军以刘綎为主将,统兵三万出龙泉县。
  中军由郑鹰亲自统帅,统兵四万出白泥司。
  左军以郑鹰手下最得力的战将吴勇为主将,统兵三万,出兴隆卫。
  青龙营南下的军队自编成一军,以青龙营副将齐大勇为主将,行军至贵州府乌江关,直接兵出播州宣慰司,即后来的遵义,杨应龙的老巢。
  如此五路进攻,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战术路线,将在十五天内将杨应龙的抵御摧毁,将杨应龙压缩到海龙囤,然后一举歼灭之,为此,萧如薰下令东南数省为大军提供足够的粮草,征调水师战船为大军运送粮草。
  去年和今秋江南土改之后的两度大丰收为此番军队的大举用兵提供了足够的粮食支持,东南数省各地粮仓充裕。
  而且此时正值隆冬,农闲之时,各地乡政府在县府的号召下组织各村庄农会出至多三十名壮丁助军,本着自愿原则,参与运送军粮的壮丁所属家庭的土地免交明年一年农税。
  得到这样的利好政策,农户们群情踊跃,农会立刻组织壮丁由乡政府安排送到各处指定地点参与运送粮草的任务。
  虽然主要运送任务由船只处理,不过还是有大批粮草需要走陆路一路随着大军前进。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宣战诏书
  壮丁运粮从军,放在以往,这可真是要老命了,各种强迫征调不说,甚至还有人从中牟利,草菅人命。
  不过眼下各地没有乡绅作祟,政令一路畅通,从朝廷用大运河直接送到南京,从南京下发到各州府,从各州府送到县,从县到乡,再下达到下面的农会。
  农会立刻宣布这个消息,在寻庄内召开农户会议,宣布了运粮路线和优惠政策,各家有闲暇劳动力的立刻报名,大多数庄户都想要明年免交农税的政策,于是争相报名。
  基本上都超出三十人了,农会按照家中多子优先的原则选择三十人,发给名牌,挂在身上,送往指定地点参与运输,告诉壮丁们一应待遇全靠名牌,将来回来也要靠名牌,所以名牌绝对不能丢。
  短短一月之间,各地聚集了十数万民夫壮丁参与到了这次的运输当中来,加上大军本身的辅助兵,满足了大军所需。
  后勤处理完备,前线战兵的进军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十二月中旬,除了齐大勇一支军队刚刚抵达贵州府城,正准备往乌江关前进,其余四支部队已经就位,就等着命令可以出兵了。
  整个贵州风声鹤唳,大小土司齐齐噤声。
  秦军体现出来的战斗能力和装备情况以及整体态势让他们十分震惊,震惊之余是后怕,怕自己一时不小心经受不住杨应龙的哄骗而入伙。
  秦军和明军相差太大,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他们周身环绕着只有百战精锐才能散发出来的气势,十分骇人。
  不仅如此,这些军队军纪严明,令行禁止,不进城不拆屋不扰民,于民秋毫无犯。
  他们每到一地,不进城,只宿营,搭建过军营之后,还把军营四周牢牢防守住,哨探哨骑巡逻兵缺一不可,还不准随意进出,就像是在防备老虎,仿佛不知道在这里的人眼里他们才是真正的老虎一般。
  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不是那种杀人如麻吃人肉喝人血的兽军,而是这种令行禁止军纪森严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往往能更加持久的高强度作战,比起一般的兽军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三板斧式的战斗方式要高上不知多少。
  土司们不是文盲,更不是笨蛋,他们读的书不比那些大老爷们要少,知道的东西也很多,比如看到这样的秦军,他们在心里就能预估出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
  杨应龙,大概会死得很惨。
  以及,朝廷这次是下了决心,要彻底解决杨应龙的忧患,并且彻底的改土归流,不然的话,朝廷不会动员那么强大的人力物力来支援这次战争。
  而且战后,估计杨应龙家族六百多年积攒的家业会被朝廷搜刮一空,来弥补这次战争的损失,甚至于他们这些倒霉蛋也有可能遭殃。
  为此,他们在私下里已经准备好了不少金银财宝,打算等大军克服海龙囤的时候去恭贺大军。
  还有不少人预测朝廷多久可以平定杨应龙,有说一年的,有说八个月的,还有说半年的,当然也有说三个月的,谁都不知道到底多久才能平定,但是,一定是可以平定的。
  而早在十二月初,朝廷大军抵达思南府和铜仁府的时候,杨应龙就知道朝廷已经决定要对他用兵了,而且是下了狠心的那种,绝对不会动摇撤兵的。
  只要他不是傻子,他就一定知道朝廷大军进入贵州威胁播州四周绝对不是为了开荒,也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为了收拾他。
  而很快朝廷的正式宣战诏书也证实了他的猜测。
  杨应龙骄狂不听命令,私自蓄养军队,私自使用龙纹凤纹用具,擅自使用阉人为自己服务,屡次率兵侵犯四川贵州等地残害百姓,等等等等十八条罪过,宣判了杨应龙的死刑,然后正式宣告了朝廷天兵四十万进剿播州。
  连招降都没有。
  四十万。
  杨应龙心惊胆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1/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