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815

第一百二十八章
碧蹄馆遭遇战(上)
  然而黑田长政也明白,汉城绝对不能不守,如果不守汉城,那么接下来江原道京畿道忠清道全罗道,日军耗费大量心血和资源占据的土地将全部被明军收回,他们只能据守在庆尚道最南端的釜山地区,依靠着那里修建起来的倭城群落苦苦抵抗,基本上没有希望继续反击了。
  那个时候,除非太阁真的把东国大名的十万预备队带来,否则他们能否回去都是个问题。
  因此,汉城必须死守,守到最后一刻之前绝对不能放弃,不然的话放弃的就是整个侵朝日军的血汗铸就的成果。
  这一点,包括宇喜多秀家在内的日军高层全部都很清楚,所以直接把从临津江边到砺石岘地区的防务交给了有智谋的黑田长政,而在黑田长政的背后,著名的智将小早川隆景正在整合其余的部队准备支援黑田长政。
  目前集合到汉城的日军高级将领黑田长政、毛利吉成和小早川隆景三人,军队有黑田长政第三军团的八千人,毛利吉成第四军团的一万四千人和小早川隆景的一万两千人,加上宇喜多秀家自己统帅的第八军团的一万人,还有从忠清道福岛正则派来的援军一万人,整个汉城已经聚集了五万四千人的大部队,总兵力超过了明军。
  但是饶是如此,他们依然没什么把握,颇有几分战战兢兢。
  明军炮击江岸的时候,黑田长政带着本部的八千人正在碧蹄馆一带布防,而他本人正在休息,突然,他听到了隐隐约约的隆隆雷声,这让黑田长政有些不安,披着衣服站起来走到军帐之外,发现不少人都注意到了那隐隐约约的隆隆雷声。
  他立刻派人去查看消息,约半个时辰以后,天色大亮之际,去探查消息的人带回了惊魂未定满面惊慌的岛津义弘,在他的印象里,这种表情不应该出现在这个男人的脸上,然而现在就确确实实的出现了,这让黑田长政的心里布满了阴霾。
  “到底怎么回事?你为什不继续固守江岸?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黑田长政怒斥岛津义弘。
  岛津义弘又不是黑田长政的直属手下,自然不怕他,反而对着黑田长政怒吼道:“明军配备那么多石火筒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仗一开打他们的炮火就覆盖了我们的整个阵地,我的铁炮手来不及放枪就被炸死了,而且连着来连着来,这边炮火还没有炸完,那边第二轮炮火就来了,我根本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你说我怎么打?!”
  黑田长政愣住了,这个时候,他才想起了被他带回汉城的那三个逃回来的小西行长的兵所说的关于明军火炮极其凶猛,把小西行长所部给打的满地找牙,最后直接全军覆没,没有重火力支持的日军根本无法和全副武装轻重火力远近攻击力齐备的明军正面交锋。
  因为他们的主力武器只有三种——长刀、铁炮还有长枪,连弓弩都没有多少,只能靠俘虏的朝鲜弓弩手做伪军来支援作战,但是朝鲜弓箭手一旦遇到大明军队不是放水就是假装死掉,根本是出工不出力,所以日军相当的被动。
  但是面对这种情况,日军依然不打算做些什么改变,一方面是资源不足,一方面是没有技术,因为朝鲜人此刻也没有掌握火炮技术就是了,大明的火炮技术独步东亚,日军面临这种情况,只能被动挨打,或者利用地形和明军玩近身接战,彼得明军火炮不能发挥效用。
  这就要求日军和明军剿杀在一起才可以,然而据那些人说,近身作战明军也不怵,那些凶悍的南兵拿着奇奇怪怪的武器,一堆一堆的冲上来,就算是强悍的武士也不是他们的对手,更别说那整齐的军阵,雪亮的长枪,一戳一个窟窿一戳一个窟窿,想想都让人从皮肤一直冷到心里。
  所以想通了这个关节,岛津义弘直接就跑了,跑得干脆彻底,自己的部下也不要了,当然没过一会儿那些没死掉的部下就跟着跑来了,为了防止这些家伙乱跑回去祸乱军心,黑田长政直接把这些溃兵全部拦截住,收拢起来重新编入军队,派部下黑田一成领兵五百往前探察究竟是什么情况。
  另外他也不忘派人去后方告知小早川隆景——明军已经突破临津江防线,而且携带大量火炮,火力惊人,我军需要尽早防范才好,而且还建议避免和明军野战,尽量利用优势地形作战或者干脆退回城池固守。
  黑田长政暂时拿岛津义弘没有办法,只能派人把他押到汉城去听候处置,他自己坐镇碧蹄馆依山地固守,尽力拖延时间。
  查大受带着三百骑兵队按照萧如薰指定的路线一路往南走,目标直指碧蹄馆,按照萧如薰的说法,只要突破了碧蹄馆,再往南下就是一马平川,适合骑兵作战,上一战李如松的骑兵队损失有点严重,只剩下两千多还能保证战斗力,剩下的四千骑兵正在赶来的路上,预计还要十来天才能赶到,目前的骑兵队比较脆弱。
  但是正因为是这样,李如松才在内部会议里要求大家不能松懈,不能胆怯,遇到敌人就要勇敢地上前猛冲猛打,打出辽东兵的气势来,叫那些南蛮子好好看看什么叫真正的男儿!查大受是铁杆的辽东系,是李如松的亲信,这种事情他老是干。
  所以这一次不仅要探路,有便宜也要占,唯一可惜的是倭寇的脑袋没有蒙古和女真的脑袋那么值钱,大明规定蒙古首级最值钱,女真次之,南倭再次之,西南土著再次之,倭寇的首级排在第三列,显然没有蒙古首级值钱,可是蚊子再小也是肉,这一点,没有人会质疑。
  查大受知道李如松受的气有多少不仅来自外人,也来自自己人,那些辽东的军头们一个劲儿的要这要那,把李家当作免费的提款机,以为只要卖命就什么都可以拿到,也不在意李家面临的实际困难,李成梁走到今天这一步就有这部分的原因在里面。
  所以十分清楚自己所效忠的人的处境查大受决定无论如何都要给自己的主子争一口气。
  查大受带人一路疾驰,短短的一段距离也没跑多久就跑到了碧蹄馆附近日军的防区,前方有人来报,遇到了一支倭寇巡逻队,人数约有五百人,多为步卒,持火器,问查大受是战还是退。
  退?对不起,李如松的字典里没有这个字,而查大受的字典里则只有“前进”两个字。
  “灭了他们!”
第一百二十九章
碧蹄馆遭遇战(下)
  查大受几乎在一瞬间就做出了决定。
  于是他带马队缓缓上前查看情况,远远看到一支倭寇人马朝这里而来,骑手看起来只有一百,剩下的多为步卒,全是铳卒,手持火器,还没发现他们。
  查大受盘算了一下距离,做出了立刻冲击的决定,这还真要感谢萧如薰,记得还在镇江堡的时候,萧如薰专门到骑兵营里给他们这些骑兵军官上了一堂课,讲解了一下面对手持单兵火器的铳卒的时候骑兵应该怎么应对,在什么样的范围内可以即刻冲锋,在什么样的范围内应当暂且隐蔽,等敌人进入范围之后,再行冲击。
  李如松下令大家牢牢记住,查大受也就记住了,现在一看,距离刚刚好,倭寇明显没什么准备,甚至连火绳都没有点燃,就算再快也只能有一轮射击,而自己这里满满当当的三眼铳虽然射程短,但是容易点火,发射之后还能当狼牙棒来使,一敲一个准儿,绝对占尽优势。
  虽然人少,但是查大受可不怵这五百倭寇。
  “杀!!!!”
  查大受一声令下,当先冲锋,辽东骑兵呼喝着一起冲了出去,倭寇没料到明军骑兵的突然袭击,一时间手忙脚乱的点火绳准备放枪,结果还没来得及列阵放枪,对面明军手里的黑色大棒居然率先吐起火来,一轮射击就打死了几十个人,黑田一成一看这不行,立刻带着一百骑兵冲上前去给步卒争取时间,明军速度奇快,转眼间两军就剿杀在了一起。
  然而两军刚一开始交锋,倭寇就支撑不住了,明军的武器很奇怪,那黑色大棒分明是火器,但是放完之后却被明军用来当作马战武器使用,舞的虎虎生风,和倭寇骑兵的马刀比起来,两下里一交锋,马刀瞬间就被砸断,有的还连着骑兵的手一起打折,然后又是一狠狠一敲,白的红的黄的一起流出来,煞是好看。
  查大受大吼一声,一锤子敲在一倭寇的脑袋上,连着头盔带脑壳儿一起敲碎,红的白的黄的沾了一脸,抹了一把脸权当洗脸,查大受瞪着眼睛又开始寻找新的猎物,正巧给他逮着了一个拿着长枪刺穿了一名辽东骑兵的倭寇骑兵。
  看到同袍给刺死,查大受大怒,定眼一瞧这倭寇的穿着和其他的骑兵不一样,看起来不是小兵,大大小小是个武将,砍了脑袋拿回去认首级,说不定还能得到一笔不小的赏钱,这兄弟眼看活不成了,给他多一点抚恤也是好的!
  “那倭奴!好胆!!”
  查大受挥舞着大锤就冲了过去,刚击杀一名辽东骑兵的黑田一成一看一个彪形大汉冲了过来,忙要拔出长枪对敌,可没成想那骑兵死死握住了他的长枪,拼死一搏,愣是没让他拔出来,黑田一成一急一怒,松开长枪拔出腰刀唰的一刀就削下了那辽东骑兵的头颅,把查大受看的目眦尽裂。
  “兄弟!!!好你这倭奴!给我受死!!”
  查大受猛地举起了大锤,狠狠地往下一砸,黑田一成意识到无法硬接这一击,电光火石之间狠狠地拽住了自己的马头,战马一声嘶鸣,硬生生往右边偏移了一个身位,查大受的三眼铳狠狠的砸在了地上没砸着黑田一成,黑田一成纵马逃离战场——铁炮手已经准备好了,没有必要继续死斗了。
  倭寇骑兵也死的七七八八没几个还活着,现在要逃也很难了,看到倭寇要逃,辽东骑兵立马要追,查大受追了几步,看到了那淡淡的烟火气,顿时大惊失色,忙大声喊道:“低头!!”
  刚一喊完铁炮手的枪声就响了起来。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连着几轮枪响,饶是明军得到了查大受的警告也未免不战死几个人,十来个骑兵被枪击中摔下马,还有二十多匹马中弹倒下,查大受冲在最前面,战马被重点照顾,中了十几弹当场死亡,然而查大受却好端端的一点事儿都没有。
  看着这一幕,查大受的血气被激发起来,红着眼,查大受大喝一声:“抡!!”
  辽东骑兵们立刻会意,纷纷把自己手上的三眼大铳给抡了起来,越抡越快越抡越快!
  “扔!!”
  查大受大吼一声,一百多支黑乎乎的三眼大铳宛如流星锤,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冲向了对面的倭寇阵地,那些铁炮手压根儿没料到这些骑兵还有这一手,沉重的三眼铳加上巨大的速度,直接等于死亡。
  啪啪啪啪啪啪……
  高速移动的三眼大铳直接把排成好几排的倭寇铁炮手给砸的断胳膊断腿断头,给砸的血肉模糊者不知凡几,阵型瞬间被打破,查大受拔出腰间马刀就冲了上去:“肉搏!!!”
  还有马的骑兵们拔出马刀冲了上去,没了马的骑兵也拔出马刀直接跑了过去,很快就和惊慌失措的铁炮手剿杀在一起,凶悍的辽东骑兵直接冲垮了这些铁炮手,铁炮手还能反应过来的就直接拔刀对砍,反应不过来的直接就被砍死,辽东兵最擅长的就是整个明军后期最缺乏的近战能力。
  查大受直接追着黑田一成砍,有人来阻挡直接砍死,这个看了他兄弟的脑袋的家伙无论如何也不能被放过,黑田一成眼看无法逃脱,便狠了心挥刀来战。
  两人捉对儿厮杀了十二三个回合,砍的是刀光剑影火花迸溅,查大受是典型的辽东汉子,身体强壮身材高大,而黑田一成虽然也是日军之中少有的大汉,气力上却不如查大受,查大受越战越勇,而黑田一成渐渐力气不支,无法和查大受继续战下去。
  颜看着自己的部下被明军打的极惨,黑田一成知道这一场遭遇战是败了,于是也不恋战,虚晃一刀打算晃开查大受就要撤退,然而查大受也是这方面的行家,偏偏不退迎了上去,左臂被划了一个口子出来,挥刀便砍,怒吼一声一刀削下黑田一成的脑袋,脑袋落地,断口血如井喷,查大受沐浴在鲜血之中,宛如杀神。
  日军眼看自己的将军战死,再无战意,纷纷崩溃逃脱,被查大受带兵连砍带杀,只有寥寥数人纵马狼狈撤走。
  遭遇战结束之后,查大受一看自己的部下也战死了四五十人,受伤不少,想着再追下去也不会有好处,也不再追,便把战友的尸体带走,把倭寇的头颅全部割下,而后带着缴获的刀剑和铁炮选择了撤退。
第一百三十章
吴惟忠出动
  查大受带兵回到了坡州明军的临时驻地,上缴了倭寇的首级和战利品,要是黄金什么的辽东军一般不会上缴,但是倭寇用的刀剑和铁炮辽东军一点也不在乎,干脆的上缴,传递了他们打败了倭寇的先锋队,斩首一名倭将的消息,说倭寇在碧蹄馆地区一定设了防御,战力不弱。
  萧如薰点了点头,接着观察着地图,心想这一战以后倭寇也一定会在碧蹄馆附近山区设下防御,搞不好也会四处设伏打击明军大部队,山区之内也不适合大部队展开,要是大部队进入,到时候倭寇从中间四处伏击,容易造成军心的混乱,于明军多有不利。
  按照现在的这个架势,还是从外围炮轰附近可能有伏兵的山区,以炮火清扫一边,然后再派精锐部队进入山区剿杀倭寇,为大军开路,骑兵暂时不能用,放在大军最后压阵,等前锋突破了砺石岘一线进入汉城平原之后才是骑兵称雄的时机。
  “吴惟忠,令你带兵五千为我大军先锋,突破碧蹄馆山地,剿杀倭寇,为我大军开路!”
  吴惟忠立刻领命:“诺!”
  说着便点了五千兵马并五十辆车炮奔赴碧蹄馆地区。
  而日军这方面,几个败兵逃回去把他们和明军遭遇以及黑田一成战死的消息告知了黑田长政,黑田长政愣了好一会儿才接受了黑田一成战死这个消息。
  黑田一成是他黑田家八虎之一,十三岁就成为黑田家将,到现在也才二十余岁,是黑田家重要的家臣之一,屡立战功,和他的关系还非常好,是黑田家极为倚重之人,本来还要托付重任的……怎么就……
  来不及伤心,他对明军的战力就有了更加直观的感觉,火力极强,战斗力也很强,以相对等的兵力正面对敌绝无胜算,必须要想办法利用这里的地形优势狙击明军,使之大部队无法顺利通过。
  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占据高地,居高临下,用密集火力压制明军,然后派精锐士卒偷袭明军本阵,和明军剿杀在一起,使明军火炮投鼠忌器不能尽全力,才有胜算。
  一念至此,黑田长政立刻下令手下铁炮手占据这里最高的几座丘陵,把仅有的几门火炮也架在最高处,把他的指挥部也设立在最高处,然后将自己仅有的五百骑兵和大量精锐步卒埋伏起来,等一声令下就冲入明军阵中和明军死战。
  吴惟忠带的部队还是和之前攻打平壤的时候一样,拥有多兵种的配合,其中还有非常精锐善战的五百朝鲜僧兵,休静禅师主动请缨和吴惟忠并肩作战,两位并不善于言辞智慧低头做实事的人物互相之间认同对方,互相之间的配合相当的默契,总是能让吴惟忠想起当年在东南平倭的时候与少林僧兵们并肩作战的日子。
  也不知道那些人们可还好。
  但是他们不管是还在人世或者是不在人世,但是若能知道戚将军带出来的部队一直都在贯彻戚将军临终前交付的使命,一定会非常开心的,这支部队因为抗倭而诞生,那么就算终结,也只会因为抗倭而终结。
  在他看来,戚将军死的不值,但是戚将军本人并无多大的遗憾,去世的时候不曾后悔自己走过的每一天每一分,只是挂念着自己的军队和军魂,吴惟忠作为戚继光的正统传人,唯一的希望就是可以把戚继光的理念传承下去,使得这支军队的军魂永远存在。
  而现在,吴惟忠发现他似乎找到了一个在各种方面都与戚将军极其相似的人,治军严谨,赏罚分明,对待各部队一碗水端平,不刻意打压谁,也不刻意拔高谁,即使是自己的嫡系也会让他们让出功劳给别的地方部队,不偏不倚,就连辽东军,说是打压,却也依然重用。
  前些日子南兵不适应辽东冰冷的气候,觉得冬衣略薄,有心想要多要一些冬衣来御寒,又恐为北人所耻笑,是以不愿丢了颜面,硬是扛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