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6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9/815

  朝鲜一旦崩溃,数百万难民无处可逃,最大的可能就是涌入辽东,增加人口当然不是坏事,但是眼下辽东底子薄,还接受不了那么多口众,再者说了就算能接受,也需要朝廷大量的精力和钱财。
  皇帝如果打算对四川用兵,估计这里是没有办法腾出手来的。
  也幸亏大秦的财政非常充裕,军费充足,粮食也还够用,所以不担心打不起仗,但是大秦立国还不满一年,家底子不够厚实,两线开战未免显得有些顾此失彼。
  所以皇帝的意思就是快速解决掉建奴,然后让他腾出手来收拾四川那一带的土司,估计皇帝也会对其他的土司动手,这一弄起来,又是一场一场的大战。
  毛文龙开始变得兴奋起来了。
  比起剿灭小小的建奴,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那么多地方的土司,要是收拾起来,那得是多大的功劳啊?
  所以,还真不能让朝鲜崩溃了,朝鲜的存在很有必要。
  一念至此,毛文龙点了点头。
  “柳先生还请放心,小将此来就是为了剿灭建奴,只是建奴兵力还在我之上,即使现在会合,我军也才两千骑兵,建奴少说还有三四千,真的打起来,我没有完全把握可以剿灭建奴,困兽之斗可不好受啊。”
  柳成龙一想也是,要真是运气不好阴沟里翻船了,朝鲜可就真的完蛋了。
  现在有这样一支军队追在后面,建奴未必敢于停下来攻打汉城,肯定加速逃跑。
  那会往什么地方逃跑?
  “将军打算怎么办?建奴会逃到什么地方?我王还在南边。”
  柳成龙算是明白自己不是搞军事的那块料,所以也不托大,询问毛文龙解决之法。
  这样说,毛文龙对他还挺有好感的,觉得这个老头子不是什么贪生怕死的败类,而是个有胆量的人。
  但是李昖就……
  “柳先生还请放心,建奴首领奴儿哈赤当年曾随我大秦皇帝陛下来朝鲜征伐倭寇,对当年南下的路线比较熟悉,如今逃亡之路上,一定会选择熟悉的路而不是陌生的路,我想,我们应该前去忠州,建奴现在一定在往忠州的路上。”
  “忠州?糟了!”
  柳成龙大惊失色:“毛将军,我王正是走忠州路线往釜山方向退却的!”
  “这无所谓。”
  毛文龙摇了摇头:“建奴残兵惊慌失措,必然不剩下多少口粮食水,一路上需要大量的食物和食水,他们必然走不快,而且,现在是深秋,万物枯萎之时,估计他们的战马很快就会丧失殆尽,到那时,没了牙的恶狼,还有什么威胁?”
  柳成龙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
  “那我们何时进军?”
  “今日好好休息一晚,明天再进军。”
  毛文龙做出了决断。
  十月十八日,毛文龙带兵过江,当日就直驱汉城,来到汉城城下,发现汉城并没有被攻击,城上的朝鲜兵紧张万分的看着城下的秦军骑兵,直到军中的柳成龙出面让汉城打开城门之后才解除了危机。
  当他们得知秦军已经抵达前来援助的消息之后,纷纷喜极而泣,为自己逃过一劫而感到万分的庆幸,同时说起了夜晚时分听到万马奔腾的声音那时的恐慌。
  毕竟汉城内只有五百人了。
  万幸的是他们并没有攻打汉城,而是快速离开了。
  离开的方向和毛文龙推测的一样,是忠州方向,也就是李昖逃走的方向。
  “他们没有稳定的粮食来源,连战马都得不到食物的补充,又能跑多久?继续追,让他们每时每刻都无法停下来歇息,活活累死为止!”
  毛文龙散出哨骑,整顿军队,重新开始追击。
  毛文龙和努尔哈赤上演大逃杀的时候,萧如薰也在京城里不断的接到来自四川的军事密报,里面讲述的全都是关于播州土司杨应龙的种种消息。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杨应龙的挑衅
  杨应龙这家伙,真不是一个安分的人。
  也不知道是天生反骨仔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大明如此一个庞然大物,居然敢于对抗,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还就真的起兵了,这可真是好笑。
  现在大秦取代大明,在地方上进行强化统治,对于土司的管理力度明显较之前加强,比如普查人口核定土地数目之类的,但是并没有提及税收,只是这样的动作难免让人怀疑。
  可有些人只是怀疑,并没有过度思考,但是有些人的脑袋里就不安分了,就忍不住的开始了自我恐吓,认为大秦即将对他们动手,一定会动手杀他们全家之类的,所以一定要奋起反抗。
  秦军北伐的时候这些家伙就想要趁乱而起,但是没想到秦军兵锋如此锐利,甚至为了防备他们还在各地留有相当规模的驻军,俨然担负起了中央王朝的职责,这就让不少宵小之辈胆怯了。
  等大秦祭出了土改法宝的时候,汉地宵小束手就擒,当然也有些人比较鬼,直接逃到了土司的地盘上求取政治保护。
  土改官员和秦军也就没有追过来,他们得以活命,不过大秦帝国进行土改的消息却传到了土司们的耳朵里,让他们也开始警惕起来。
  倒不是警惕秦帝国的土改行为会伤到他们,在他们眼里什么土改不土改的都无所谓,反正都一样,全都可以归类为汉人要对他们动手这一条,所以厉兵秣马准备反抗。
  结果直到大秦立国颁布天下诏书的时候,秦军也没有进攻的样子。
  这批土司里面,杨应龙是跳的最欢快的那个,也是坚持认为大秦一定会动手的那个。
  为此,他不断在自己的领地内收敛钱财扩编自己的军队,惹得民众乃至于一些小土官苦不堪言,纷纷上书四川巡抚王象乾求助。
  王象乾本来就因为杨应龙抗拒户口统计和土地统计的事情对他非常不满,现在得知这个消息,更加确定杨应龙图谋不轨的消息,于是上表三封请萧如薰做好准备。
  不用王象乾上表,萧如薰就知道的比王象乾更多更详细,黑水也不是吃白饭的,杨应龙家里用了多少阉人他都知道。
  只是眼下正值辽东用兵和吞并建州女真部的时候,并不是在四川开战的时机,萧如薰就告诉王象乾和马千乘,要稳重,要小心谨慎,现在不是开战的时候,朝廷没有精力在这个时候开战。
  不仅是没什么精力,一旦开战,调动大军的耗费实在很大,不过好在今年江南的收成很不错,在江南推广种植的土豆和玉米都有了大丰收,稻米也大丰收,江南各地的粮仓迅速的充实了起来。
  若要开战,还需要用船只把江南各地的粮食顺着江水运到战区,这也是时间,萧如薰虽然已经这样下令了,可是等粮食到位,起码还要一个月。
  四川官兵也就五六万的样子,主要负责的是汉地城池的镇守和防护,有不少都是前明的原班人马。
  真正的秦军精锐都在成都附近和石柱宣抚司,分别有两万多精兵,是震慑四川的主要力量。
  四川尚未土改,地方情况很复杂,除了成都附近和石柱地区之外,大部分地区都是原班人马沿用,维持稳定,若是战端一开,四川一定会顺势洗牌。
  这就是萧如薰的目的,等此战之后顺势把四川土改完成,然后直接下云南和广西两地重点攻关,把这两地也收入中央麾下。
  这虽然很好,但是对朝廷精力的要求非常之大,一旦开战,就别想休息了,整个朝廷都要围着这个事情转,所以朝廷的精力需要集中,其他地方不能出乱子。
  要是杨应龙不按照他的时间表造反,一定会动用到常德和襄阳两地的玄武营精锐,那他可是会很苦恼的。
  于是他允许马千乘调兵到重庆威慑杨应龙,让他老实一段时间,不过可能是比原先历史中让他多准备了一段时间,他的力量比原先稍微强一点点,而胆量就是倍增了。
  所以第一次被重庆增兵威胁了之后,第二次,他居然也派兵马在三元坝进驻,足足五千人,一副挑衅的姿态,向马千乘亮肌肉,也是在向他、大秦的皇帝亮肌肉。
  所以萧如薰直接摔碎了茶碗。
  “放肆!”
  萧如薰站起了身子,眼中满是杀意:“区区一土司,竟敢挑衅我大秦,不知死活。”
  “陛下息怒!”
  参谋部十数名主要官员一齐出声,刘黄裳则更加干脆地说道:“之前那一次杨应龙恐惧退却,接受了普查人口和土地的要求,这一次居然主动派兵进驻三元坝,名为演练兵马实则挑衅,前后反差如此之大,若是没有人在背后撑腰,怕是很难。”
  “你的意思是?”
  萧如薰看向了刘黄裳。
  “陛下,臣以为,大秦取代大明,就让某些人以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了,不甘再接受大秦的统治,想要脱离大秦自立,杨应龙跳的最欢,他们也乐得推波助澜。贵州四川等地,土司遍地,前明洪武永乐年间,贵州四川土司慑于前明武力之盛不得不臣服,永乐年间,土司内乱,前明永乐帝对贵州进行改土归流之策,设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中央直辖之。然近二百年来,前明统治日衰,仅能控制重要城市,地方都是土司管理,他们有大量农场丝场茶场等等,除了供奉,很少交税,故而其有兵有钱,不把中央放在眼里也就是可想而知的。”
  萧如薰深吸一口气。
  “播州杨氏,水西安氏,水东宋氏,思州田氏。”
  刘黄裳点头。
  “陛下,这四大土司在四川贵州之地都有很大的势力,虽然不能和明以前相比,但是比之洪武永乐时期,也要强上许多,毕竟是他们的祖地,八百多年以来世世代代扎根于此,极难根除,永乐帝纵使能改土归流,却不能根除其患。”
  萧如薰重新坐在了龙椅上,深思了一会儿。
  “若要根除之,并不难,谢禾可以办到,但是在此之前,需要一战,将其领导层彻底打垮,再以土改将其原有结构彻底摧毁,便能根除,只是眼下,除了播州杨氏以外,其余三家呢?”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无路可走
  面对萧如薰关于四大土司的问题,刘黄裳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维。
  “水东宋氏向来比较安稳,其根据地在贵阳一带,前明定鼎,以贵阳为贵州中心驻军,宋氏主动让出贵阳城,退到边缘地带以示忠诚,故前明对宋氏非常优厚,宋氏感念明恩,不曾有过叛乱。水西安氏大致如此,思州田氏被一分为二之后,也不复有当年的威势,只在地方富裕,并无野心,这三家单独任何一家都没有播州杨氏那样的威势,但是较之杨氏的暴虐与属下的离心,其统治根深蒂固,比杨氏更棘手。”
  萧如薰又问道:“那这三家有没有可能相助杨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9/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