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6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4/815

  但是他的高尚是个人品德的修养和个人行为,与整个阶层无关。
  李氏朝鲜从开国以来就被士族深刻的影响着,开国朝鲜王李成桂推翻高丽建立朝鲜,大多是仰仗士绅豪强的帮助,如同刘秀开创东汉,他的成功离不开士绅的帮助,所以打从李氏朝鲜一开始,朝鲜王就不是乾纲独断的那一个,王的权力受到极大限制。
  这和大明士绅用百年时间成功上位的方式不同,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国家的主人。
  土地,资源,人口,基本上都被两班大臣为首的士族掌握,重文轻武比大明还要可怕,几乎达到了北宋的程度。
  朝鲜是个典型的豪强地主国家,甚至可以称为某些人幻想中的“君主立宪”式的国家,也就是君主没什么太大的权力,大臣掌握大量的权力,甚至可以反驳君主的决策。
  和之前的大明一样,中央是中央,地方是地方,这些士绅掌握了地方的土地,人口和资源,从古至今的政治变动都是王朝变更,地方不动,很少有改天换地式的大变动。
  最早是贵族,后来是豪强士族世家,再后来就是科举士绅,地方永远都是他们在掌握。
  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是国家的柱石,他们是国家的根基,他们是国家的全部,没有他们,国家就要完蛋,就要乱作一团。
  所以无论统治者怎么变化,他们始终都是国家的主人,幕后的主人,而表面上的皇帝只是一个代言人而已。
  无论谁当皇帝,无论谁来入主,始终还是要依靠他们来统治这个国家和愚民们,没有他们为皇帝治理国家,国家就不复存在。
  正如曹操南下之前鲁肃对孙权所说的,孙权不能投降,而他们这些大臣可以投降,因为他们背后都是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大世家,土地资源人口都在手中,曹操若要安稳的统治,必须和他们妥协,否则就会引发颠覆式的内乱。
  自古以来的王朝变更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模式。
  即使是亡国之危,只要士绅们手握地方资源人口,而且不表明态度对抗,入侵方就会和他们合作,妥协,不存在将士族赶尽杀绝,除非是蛮夷部落入侵,那他们是没什么话好说,只知道杀人,就和现在的女真入侵一样。
  但是作为权栗来说,一来他的家族没什么危险,二来他相信大秦会很快出兵收拾这些蛮夷,大秦一旦出征,这些蛮夷也会知难而退,所以这一战完全不需要多么费劲的去打去拼。
  不管怎么样,战前战后,他的地位不会有什么变化,他的家族还屹立在朝鲜的土地上,他还是士族的一员,是统治阶层,李昖想惩罚他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大多数的士绅都是这样考虑的,他们的势力太大,统治者不得不妥协,面对战乱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权,他们可以投入敌方阵营继续延续家族存续,继续过自己的好日子,死的都是平民百姓,与他们无关。
  柳成龙只是一个人,一个让权栗不怎么好评价的人。
  主动接下这别人甩都甩不掉的烫手山芋,需要的是怎样的勇气和担当?
  他真的打算愚蠢的为这个国家和那个懦弱无能的王而死?
  他不考虑自己的家人和未来?
  权栗无法理解柳成龙,不过无妨,既然他着急送死,权栗也不拦着他,军队全给他是不可能的,他还需要军队保护他自己和家人,他会看情况,要是情况不妙,还要把家人救出来。
  权栗没有交出职位,只是给柳成龙留下三千军队,自己带剩下的兵离开了碧蹄馆往江原道前进。
  以后若要交代也很好说。
  柳成龙来投靠他,事急从权,他任命柳成龙做自己的副手,统兵保卫汉城,他自己则率兵进入江原道和那里的女真蛮夷作战。
  江原道哪里有蛮夷哟……
  权栗很快就走了,不仅走了,还带走了一大半的粮草,柳成龙也没有阻挡。
  现在是秋收时节,因为蛮夷的入侵而没有来得及收割完毕的粮食有很多,柳成龙接下副手任务之后的第一道命令就是下令手下的士兵们去收割粮食以备军用。
  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只要手上有粮食,柳成龙也不担心自己手下的士兵会崩溃,作为前领议政,柳成龙相信自己对于士兵还是有一定的威慑力的。
  也不出他的所料,他出现在军中并且代替权栗执掌军队的消息并没有引发军队的动乱,大部分士兵都接受了这个事实,在柳成龙的安排下吃了一顿饱饭,然后听他的命令,跟他去开城。
  汉城守将郑为光也被他一起带着去了开城,只给汉城象征性的留下了五百军队。
  在现在的柳成龙看来,如果他死在了开城,那么汉城也就无险可守,完全不需要去关注去注意了,整个京畿道也不会有其他的军队奋起反抗了。
  但是满打满算手上的军队也不到五千,柳成龙只能打起招兵旗帜,用他柳成龙的名气招募沿途遇到的南下流亡的民众参军。
  他告诉这些人,我有粮食,你们跟着我可以吃到粮食,继续南下,可能被饿死。
  很多人参军也只是为了吃一顿饱饭,但是现在这个情况不同,他们南下就是为了逃避女真蛮夷的进攻,要他们再折回去,实在不太容易,即使柳成龙的名气再大,也只有一千多人加入他的队伍。
  他一路走一路募兵,等到抵达开城的时候,是十月十五日,手下军队也就刚刚六千出头,装备在开城得到了补充,得到了一些兵器乃至于火器,还得到了一批粮食。
  开城里不愿意离开的百姓见柳成龙带兵来了,非常感动,说愿意拼死帮他守城帮他抵抗蛮夷,不让蛮夷毁掉开城,柳成龙非常感动,坚定了要在开城和蛮夷决一死战的决心。
第一千零七十章
朝鲜又要做一次猪队友了
  柳成龙抵达开城的同一日,努尔哈赤的流窜集团在开城以北三十公里的地方遇到了麻烦。
  他们在此处屠戮了一个村镇,遭到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抵抗,抵抗之后,把那些没来得及逃走的男子杀掉了,女子则抓住用来发泄他们的兽欲,一通畅快之后,却出现了中毒事件。
  三百多个建州兵集体中毒,努尔哈赤大为火光,调查之后才发现这村子里的水井被下了毒。
  无可奈何之下,他眼睁睁看着这三百多人毒发身亡,是他南下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收拾郭再佑那三千多军队的时候都没有遇到这样的伤亡。
  是谁下的毒,他也不知道,找不到下毒的人,无可奈何之下,努尔哈赤只能下令离开这里,前往下一个地方,再次饮用水源之前,就必须要小心翼翼的检测是否有毒才能喝了。
  这次中毒事件严重拖延了努尔哈赤进军的速度,三十公里的路途走了两天也没有走完,他必须要寻找可靠的水源给部下解渴,这也让他非常恼火,再次见到朝鲜人不论是谁都杀掉,一个也不留下。
  而在十月十六日,萧如薰派遣的传令快船抵达了朝鲜,传令兵直驱宽甸堡,向廖忠和麻冲传达了皇帝的命令。
  令他们立刻抵达朝鲜义州集结,立刻派兵南下,大军粮草已经从天津卫启程,很快便能送抵义州,令他们不要顾及。
  萧如薰还告诉廖忠,当初努尔哈赤随他一起南下朝鲜,对朝鲜地形颇为熟悉,极有可能走他当年南下的老路,这是路线问题。
  另外,也在十六日,萧如薰同时接到了身在朝鲜的黑水密探的讯息,黑水密探的消息是十月十日发出来的。
  讯息说,他听说了朝鲜王打算离开汉城的消息,还说了目前朝鲜人心惶惶,很多人都在传言蛮夷十万南下大举入侵,北边很多城市已经陷落。
  这个消息让萧如薰有些意外,他没想到努尔哈赤居然可以在朝鲜搞出那么大的动静,再一想到李昖的德性,他就有了不太好的预感。
  李昖随时可能第二次弃首都出逃。
  上一次是逃到了最北边的义州,甚至进入了大明避难,这一次估计会往南跑,跑到釜山去。
  这不是没有可能,这是合理揣测。
  不过想想也是,五千多人能给努尔哈赤营造出如此大的声势,看来困兽之斗也不是那么容易收拾掉的。
  看来朝鲜又要做一次猪队友了。
  思考了一会儿,萧如薰再次命令江大海所部水师派出一支舰队,载着五千精兵向朝鲜仁川方向前进,准备直插朝鲜王京,稳住朝鲜局势,同时,下令他们将建州只有五千兵马的消息传出去,稳定朝鲜人心。
  朝鲜政局要是乱了,绝对不是他想看到的。
  国内还有一堆事情没有办完,哪有时间搭理朝鲜?
  努尔哈赤也真会选地方,不往北边跑偏往南边跑,也不想想南边都是大海,这一片海域从南洋到北洋的海上都是大秦的天下,四年前萧如薰驱逐西班牙舰队以后,这里就再也没有其他人可以入主了。
  他逃到了朝鲜,还能往什么地方逃跑?难道仅仅是为了最后的疯狂,把朝鲜拉着一起陪葬?
  还真有可能……
  没办法,现在也只能寄希望于廖忠和江大海可以从海陆两方面把努尔哈赤摁死在朝鲜了。
  不过好在他一死,原先的那些女真贵族也都死的差不多了,谢禾要对付的人也就少了一大半,轻轻松松就能颠覆建州原有的社会结构,把他们打成一盘散沙,纳入民户之中同化掉。
  至于东海和海西,那还真不是什么难对付的对手,根本没被萧如薰放在心上,倒是最近四川的黑水密探送来了四川土司略有些不安分的消息,四川播州土司杨应龙好像有些不服萧如薰派去的四川巡抚王象乾,两人似乎有些矛盾。
  播州之役无法避免吗?
  萧如薰如此思考着。
  不过好在眼下土改已经推进到了两广和四川一带,玄武营为了震慑当地一些不安分的人,已经有一半人马分驻在襄阳府和常德府,给土改工作组提供巨大的主力,在汉地掀起一阵阵的土地改革的浪潮。
  想来这些浪潮不可避免的被土司们知道了,让土司们看好戏的同时,也有些担心,担心这个大秦会不会对他们动手。
  这杨应龙本来就不是什么老实人,但是他若是想跳起来,摁下去一点儿也不难。
  别的不说,被他任命为新任四川总兵的马千乘就是一名猛将,其妻秦良玉也是智勇兼备。
  两人随着邓子龙大军一起到京师朝拜了萧如薰之后,萧如薰封马千乘为石柱侯,四川总兵,封秦良玉接替马千乘的职位,统帅石柱宣府司,担任宣抚使一职,还给她官印,算是正式征辟她做大秦朝廷的官。
  这个消息让朝廷里不少臣子感到惊奇,倒是麻威刘綎等人一力赞同,还称赞秦良玉的勇武,认为她完全可以胜任这个职位,萧如薰还亲自检阅了白杆兵,大为称赞,说秦良玉善于练兵,赏赐给她白银一万两,丝绸一千匹。
  不仅如此,还批给她两万人的军费,让秦良玉回老家编练一支两万人的白杆兵,马千乘秦良玉夫妻对此感到万分惊喜,连连感谢萧如薰的恩德,接下了大秦帝国的官印,摇身一变成为了大秦帝国的军事新贵。
  当然,随他们一起回去的还有一百名军中文书——教士兵识字用的。
  萧如薰也想到了四川地区土司多,异族分杂,不太好处置,遇到一两个忠贞为国的当然要好好拉拢,还要大家奖赏加封,数为典型,让四川人知道大秦朝廷的恩德。
  同时收纳良将为己用,以防被四川周边那些蠢蠢欲动的土司。
  若不是萧如薰北伐途中展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威慑了这些土司,可想而知这些人会如何的动乱,大秦定鼎以后,天下还没有完全安稳,现在正是需要兵马在各地弹压的时候。
  以往王朝更迭也是如此,京城里换了皇帝改朝换代,然后新朝大军四出剿匪,顺带着占领地方宣布统治和税率等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4/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