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5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5/815

  虽然价格很高,但是这些都是精品。
  努尔哈赤看着那些军械根本移不开眼睛。
  多好的军械啊,要是我的军队能全部装备到这个地步,我早就把海西和东海给吞了一统女真了。
  努尔哈赤的心里产生了这种奇怪的想法。
  毫无来由的,他想到了这个做法。
  除了盐和茶还有一些必需品之外,对很多其他的东西努尔哈赤都不想买了,一锤定音,集中全力购买军械,还立刻派人回到部落里面拿金银财宝来和大秦交换军械。
  有这些东西还怕别的什么?
  海西和东海没有准备,买的一定比我少!
  努尔哈赤十分兴奋的想到了这一点,他占着地利,他占着先机,等他得到了数量最多的军械和盔甲武装起自己的军队之后,就能实现自己越来越想要更多的欲望了。
  海西,东海,他迟早都要去一一攻破。
  而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在边市官员的注视之下,他们一边观察着这些人,一边记录着他们的所作所为,这些记录很快将化作情报传递到帝国中枢,交给帝国皇帝萧如薰圣裁。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有军事天赋的蛮夷
  努尔哈赤带着满满的军械武装斗志昂扬的回到了部落里,他前所未有的觉得满足,觉得开怀,就连一向冷静的何和礼都被这种空前的收获而震撼了。
  他们用这些军械武装自己,如此一来,根本就不需要再用族内那些自己培养的或者从汉地掳掠而来的工匠制作的歪瓜劣枣一般的武器。
  努尔哈赤把武器带回去的第一时间就做了个实验,用一把秦军制式战刀和自己部落里的工匠打造出来的战刀对砍,砍了三下,秦军战刀完好无损,自己部落的战刀已经被砍了三个豁口出来。
  这是质量上的压制,也证明汉人没有什么偏袒哪个部落的说法,只是想要维持平衡。
  但是愚蠢的汉人根本想不到人和人是不同的,海西和东海只有一群骄奢淫逸的废物首领,而建州卫女真却有一位见过世面雄才大略的首领。
  面对能力不如努尔哈赤的海西和东海诸部首领,努尔哈赤有足够的优越感,他相信自己足以碾压他们。
  所以努尔哈赤立刻就开始厉兵秣马,训练精锐军队,准备对海西进行征服战争。
  若是按照萧如薰的记忆当中的轨迹来算,这几年,努尔哈赤已经在完全掌控建州之后向海西女真发起进攻,开始征服海西,经过好几次大战之后逐渐吞并了海西。
  但是因为萧如薰两次征召努尔哈赤及其麾下士兵,使得李成梁李如松庇护努尔哈赤的建州部,而且李如松也根本没死,李如松镇守辽东的几年里一直都在为维持各部之间的平衡,所以建州和海西之间的决战甚至都没有打起来。
  比如著名的海西九部联合征讨建州部的战争就没有打起来,而是在李如松的威势下消弭于无形。
  李如松在的时候,努尔哈赤小心翼翼的侍奉李如松,现在好不容易李如松走了,不在了,而大秦朝对辽东的局势又不是非常的在意,反而想要用这种方式来维持平衡,看来萧如薰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或者说,他暂时没有时间关注这里。
  不趁着这段时间发展自己强大自己,更待何时?
  努尔哈赤下定了决心。
  不过努尔哈赤想不到的是,关于开边市这件事情完完全全和辽东巡抚梁梦龙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能负责民政,尽快组织百姓恢复家园建立居所,而对于军务和边务,萧如薰没有给他管束的权力。
  边务和军务掌握在廖忠和麻冲的手里,还有黑水探子的安排刺探,一切都是萧如薰的统筹,包括边市的安排。
  因为他的介入,让女真各部没有打起仗来,这人口越来越多实力越来越强,尽管是分散状态,对大秦也不是好事,有必要促使他们血战几场互相消耗一下,否则人数太多人人好战,不能冷静下来,萧如薰的政策也无从开展。
  所以将大秦制式兵器交给他们,增加他们的伤亡率,同时让辽东的白虎营做好准备,随时准备扮演救世主和仲裁者的角色。
  早在廖忠带兵进驻辽东之前,萧如薰就告诉廖忠,辽东北虏女真皆不足为虑,唯一值得大力关注者,就是建州卫的女真首领努尔哈赤。
  萧如薰说,此人迥异于其他女真部落和北虏部落首领,实乃狼子野心之辈,嘱咐廖忠将努尔哈赤及其家人纳入必杀名单之中。
  廖忠对此十分诧异,在他看来,女真三部分散于各地,根本对大秦朝起不到任何威胁。
  就算有威胁,他带着几万骑兵一场充分就能解决掉他们,更别说现在还有黑水的探子给他准备的军事情报和军事地形图,他对于这些地方也了若指掌。
  这要是还不能打胜仗,他就可以自杀以谢天下了。
  萧如薰对他的这种看法予以严厉训斥,连下三道旨意让廖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搬出当年自己和努尔哈赤并肩作战的见闻描述努尔哈赤的军事天赋,让廖忠充分的认识到自己轻敌的错误。
  看到皇帝连下三道圣旨斥责自己,廖忠也有点慌了,意识到自己似乎是有些轻敌了,于是立刻派兵加强对建州卫女真的防御,也拜托黑水行动组对建州卫加快情报搜集。
  而这种情报的搜集行动很快体现出了价值,廖忠很快就得到了努尔哈赤自边市结束以来厉兵秣马徐图战争的情报,而同样的情报也在海西诸部传递而来。
  很明显,建州和海西的矛盾由来已久,之前因为李如松的压制一直不曾爆发,李如松一走,大秦把武器卖给他们,直接点燃了这场矛盾战争的导火索。
  除非大秦直接派军队介入,否则这场战争就一定会发生。
  “陛下的意思是坐观这场战争的进程,总而言之是绝对不能让建州女真占据绝对优势,甚至凭此一战威压海西女真,一旦海西女真战败岌岌可危,大秦必须立刻派兵介入。而在此之前,大秦可以向海西诸部提供努尔哈赤的军事情报,帮助海西女真作战,如果没有大秦的帮助,海西女真估计会失败的很惨,这不符合陛下的要求,如果能让海西和建州卫之间的战争变成长时间的对峙作战,那对于大秦来说才是真的好事。”
  廖忠和麻冲商议着军机。
  两人都是沙场宿将了,经验丰富,尽管如此,去也不知道萧如薰如此戒备建州卫女真到底是什么原因,难道真的是因为当初战争的时候萧如薰很赏识努尔哈赤的军事天赋?
  一个蛮夷能有什么军事天赋?
  蛮夷要么没有军事天赋,一旦有了,就是灾难。
  而军事天赋这种东西,是没有头绪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学不来。
  谁能想到只识弯弓射大雕的铁木真能创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庞大基业?
  谁都想不到,可它就是发生了,历史的奇妙之处就在这里。
  萧如薰的严厉训斥让廖忠不敢懈怠,他时时关注着女真部落的动向,终于,在七月下旬,一场小规模的摩擦在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之间展开了。
  这场摩擦直接引爆了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之间被压制了十数年的矛盾,一朝爆发,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海西叶赫部首领纳林布禄都没有预料到居然会有如此之大的强度。
  而了解到这场战争的规模的廖忠也终于明白萧如薰为何如此忌惮这些女真人了。
  这是一场超过十万兵马进行的高强度全面大战。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大战将起
  西方有一名政治经济学家名叫马尔萨斯,他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
  一个文明所拥有的人口的发展不能超过农业发展的水平,一旦超过,多余的人口必然要被某种方式消灭掉。
  从古至今无数文明的兴衰历史证明了这个理论。
  这个理论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或是“马尔萨斯灾难”,更直接一点,叫做“人口陷阱”。
  战争的发生总是能带走很多人的性命,给幸存的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于是人们纷纷抨击战争拒绝战争甚至想要毁灭战争,但是大部分的战争或许并不是因为某些人的贪婪的推动,而是人们本身的存在促成的。
  人口的增长在大部分历史时期都是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而这一切也在被气候推动着,对于中华大地来说尤其如此。
  在历史的温暖期里,地里粮食长得多,无论是北方游牧民还是南方农耕民都能吃饱肚子,发动战争的必要因素不存在,贪婪和欲望并不足以造成全面战争,但是一旦进入冰期,战争就是必然的。
  温暖期所积攒的大量人口在冰期无法得到足够的粮食,在生产力的制约和气候的制约下,粮食产量不足以养活那么多的人口,于是,不打仗不掠夺,就要饿死,在打仗掠夺和饿死两个选项前,任何一个正常的人类都会选择前者。
  而这个困境也存在于当下的女真部落之中。
  女真是渔猎民族,靠着捕鱼和打猎为生,因为接近汉地,所以也有女真部落习得耕种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女真人群体中也有不少是靠着耕田种地来养活自己的。
  耕作,打猎,捕鱼,采集,靠着这样的生活方式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生息。
  这种生产模式的力度有多低,那就是可以想象出来的,以往,因为互相之间不统一,经常有大大小小的摩擦,战争并不少见,各部落之间的人口和生产力水平勉强跟得上。
  但是最近这六七年里面,因为汉人的介入,因为李如松的强力弹压,使得女真各大部落开始出现了人口大连增多的现象。
  要说这本来也是好现象,他们是很需要强壮的士兵的,可是随着人口的增多,他们却渐渐发现食物不够吃了,无论多么努力的打猎捕鱼耕作,可还是觉得粮食不够吃。
  这种情况就让他们十分费解,也很恐惧,饥饿这种东西是足以让任何人为之胆寒的。
  战争的种子就开始悄悄地酝酿了。
  各部落之间因为土地粮食猎物还有明朝的赏赐等等闹得矛盾极大。
  直到大秦定鼎,李如松被调走,辽东军整体被分割,外部的压迫力量换了一茬,他们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只是不清楚大秦政府的政策,所以不敢乱来,但是大秦政府向他们开放武器禁令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
  有些人已经等不及了。
  而首先闹出事端的居然不是努尔哈赤,而是早就想要干掉努尔哈赤的海西女真部。
  努尔哈赤以微末之力起家,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女真平民逆袭,故素来被自认为“世积威名”的海西众贝勒们所轻视。
  但随着努尔哈赤一统建州,他的势力越来越大,这终于引起了海西女真的不安。
  哈达贝勒扈尔干、叶赫贝勒纳林布禄等人试图以结亲的方式对努尔哈赤进行控制,又数次对努尔哈赤进行勒索,企图胁迫其割地以限制建州女真的扩张,均被努尔哈赤严词拒绝。
  在非战争手段失去效果之后,纳林布禄等人决定不再坐视努尔哈赤的发展,而要消灭他,于是在万历二十一年就决定联合攻打努尔哈赤,结果当年努尔哈赤所部被明廷征召南下协助攻打倭寇,努尔哈赤建州卫受到了李如松的保护,海西女真不敢和威名赫赫的李如松作战,只能罢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5/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