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5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2/815

  萧如薰的朝会宣扬了一个思想,那就是持续进步和变革的思想,有些人从中嗅出了机遇,他们发现新皇帝有变法的倾向,喜欢新鲜东西,他们找到了进身之阶。
  而有些人则嗅到了威胁,他们察觉到萧如薰似乎打算做一些动摇他们根本的事情。
  内阁一如既往的支持萧如薰,有人私下里将王锡爵和李廷机比作前朝的纸糊三阁老,但是谁也不敢明着说,因为坐在皇位上那个人,可真的会杀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萧如薰已经明确意识到了京师的稳定,能够给他提供放手操作的空间越来越大了,一些早就计划好的行动也可以开始进行了。
  姿态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区分也区分的差不多了,有些人越来越焦躁的上书请萧如薰下令选秀,这早已不是普通的上书,而是政治讯号,在萧如薰看来,这些焦躁的领头人都是心怀不轨之辈。
  虽然准备动手,但是总要把准备做周全,周曜已经提交给了萧如薰六个方案,萧如薰刚刚确定第六个方案可行,已经批复下去,现在就等着准备完毕动手了,不能在此时打草惊蛇。
  本来萧如薰还打算放个烟雾弹让他们放松,假装要选秀,而恰好就在此时,杨彩云怀孕了。
  就是那春意无边的一晚,一发入魂,怀上了,杨彩云今年二十六岁,正是身体最好的时候,萧如薰大喜过望之下下令太医全力为杨彩云保胎。
  皇后怀孕的消息传出来,上表请求选秀的人也消停了,此时皇后怀孕,谁也不好意思提出要皇帝选秀,而且他们认为皇后怀孕,皇帝的心思也会多少分散一点,心情也会好一点儿,对他们的压迫会轻一点。
  不少人偃旗息鼓不干了,剩下少数人孤掌难鸣,奏表直接被内阁摁下了。
  然而这一切只是开始。
  就在这个档口,吴惟忠回来了。
  镇守在倭国的石见镇总兵吴惟忠回来了。
  还带回来了一百万两白银。
  万历二十一年,萧如薰打完了朝鲜之役,将倭国打成两半,东西对立,以东边的丰臣秀次和石田三成的势力对西边的德川家康势力,彼此对立。
  而为了保护大明在倭国的利益,在萧如薰的建议下,大明朝在德川家康和丰臣秀次两边都派驻了使节,监督赔款的事宜,作为威慑,还将石见银山占据,并且设立石见镇。
  镇守石见镇的最好人选当然就是戚继光的衣钵传人吴惟忠,吴惟忠在倭国的赫赫威名也是很好的条件,派他驻守,保证丰臣一方和德川一方都没有任何胆量对石见银山动手。
  当然,萧如薰临走之前还和吴惟忠秘密谈过一段时间,告诉吴惟忠要想办法挑起丰臣一方和德川一方的矛盾,让他们发生小规模可控的军事摩擦,但是还不到全面决战的那种,让他们不断的一点点的消耗掉自己的实力。
  当然不能让他们打决战,一旦打起了决战,就要立刻出兵制止,让他们谈判将和,丰臣一方弱势就帮着丰臣一方,德川一方弱势就帮着德川一方,维持一个平衡。
  当然,丰臣和德川也不傻子,除了血海深仇之外,他们也知道大明的势力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也担心会和大明再起战端,所以也有所收敛,努力发展自身实力,两方人马为了发展自己,纷纷出海寻求新的机遇。
  萧如薰在缅甸的时候,南洋的商船经常会带来倭国商船的消息,据说大部分都是购买军用物资的,火器刀枪之类的,还有招商引资的,实在是很努力的发展自己。
  于是萧如薰暗中指使水师装扮成海盗船,遇到倭国商船就上去搞,击沉抢夺手段不一,总而言之,萧如薰不允许他们猥琐发育。
  德川一方和丰臣一方在这期间都损失惨重,不过他们一直很努力,无论被击沉多少艘也不气馁,后来还发展到了武装部队护卫船只的地步。
  但是没用啊,他们的船只又小又轻,根本承载不了火炮,大抬枪也没有什么火力,连海盗的火力都比不上,这种情况持续到了他们花费重金购买了弗朗机铳装备在船上以后才有所改善。
  但是大明朝对他们的压制还是不遗余力的。
  直到这一回萧如薰推翻大明建立大秦的过程中,德川家康和丰臣秀次的势力都开始蠢蠢欲动,吴惟忠也得到了消息,甚至得到了病急乱投医之下的沈一贯的招兵命令,不过在那时,吴惟忠已经先一步得到了萧如薰的信件。
  他选择了萧如薰。
  只是他也没有料到萧如薰会称帝,等萧如薰称帝再招他回来的时候,他还有些小心翼翼。
  “汝城,好久不见了。”
  萧如薰对待吴惟忠很亲厚,让吴惟忠稍微放松了一点,但是他还是按照臣子的方式给萧如薰述职,讲述在倭国所做的事情,询问萧如薰下一步该怎么办。
  “你的意思是,得知咱们内乱之后,倭国两方都开始有点不受控制的接战了?”
  萧如薰皱了皱眉头。
  “是,丰臣一方和德川一方在去年九月接战了一次,十一月又战了一次,规模都在一万人以上,我派人去调节,他们拒绝了,继续打,甚至还派人来监视石见镇的动向。我部兵马最多时候只有八千,这几年陆续有些减员,还有军队被调走,眼下只有不到五千,前明内部稳定的时候他们不敢动弹,内乱一起,他们就开始动弹了,今年以来,他们三月份接战了一次。”
  吴惟忠将情报告知了萧如薰。
  “看来是有段时间发展的不错,所以又有底气了,见咱们无力干预,胆子又大了起来,其实早先我将倭国一分为二不过是权宜之计,我当时是想要干脆吞了他们的,但是当时大明的情况不允许,我才出此下策。现在,其实也没到时候,那小岛上也的确没什么好要的,只是位置好,资源也还可以,而且人口多,这么多的人口要是能为我所用当然是一件好事。这样吧,汝城,你回去的时候,我拨给你一万兵马,你带回去继续震慑他们,必要的时候出兵一战,告诉他们大明没了,大秦还在,对待他们一如既往,给我老实点。”
  吴惟忠立刻表示自己知道了,会如实按照萧如薰说的去做。
  随后,萧如薰宣布了对吴惟忠的奖励。
  “你为国家镇守倭国六年,勤勤恳恳,为国家得到白银数百万,分文不缺,前明不给你奖励,我给,来人,宣旨。”
  萧如薰微笑着看着吴惟忠,下令身边大太监李胜宣旨。
  吴惟忠十分吃惊的听到萧如薰封他为义乌侯,龙虎将军,还赏钱赐田赐宅,没来由的心里一阵暖流流过,顿时感觉自己六年以来的埋头苦干得到了该有的认同。
  值了,真的值了。
第九百九十五章
过犹不及
  吴惟忠这种勤勤恳恳办事的人是萧如薰最需要的。
  他几乎完美的继承了戚继光脚踏实地办事的性格,他或许不是帅才,但是统御一军镇守一地的能力是足够的,将一镇交给他,萧如薰足够放心,尤其是在倭国那种敏感的地方。
  丰臣秀次和德川家康都不是省油的灯,只是现在没有精力去对付他们,等国内稳定下来,倭国是一定要收拾掉的,别的不说,就那千万人口也是萧如薰垂涎欲滴的。
  那么多人口若能化作苦力,可以解放多少大秦的劳动力啊……
  虽然萧如薰现在有心废除丁役减少老百姓的负担,但是国家大局的确不允许,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办事,地方上的工程还就真的搞不成,所以萧如薰暂时把这个政策冻结了起来。
  晚上,萧如薰特地宴请了以吴惟忠为首的石见镇诸将,他们也都是当年萧如薰的旧部,所以叙叙旧情,聊聊过去的事情,让他们对新生的大秦放心,之后萧如薰又下令给石见镇的官兵每人赏赐二十两银子,托吴惟忠带去倭国。
  五日过后,一万军队整备完毕,萧如薰将这支军队托付给了吴惟忠,让他带去倭国继续震慑丰臣一方和德川一方的势力,告诉他们中央帝国已经稳定下来,老实一点,否则十万大军东渡倭国之日,就是他们灭亡之时!
  吴惟忠率军离去之后,周曜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四月二十日晚,周曜来和萧如薰做最后的确认。
  “基本上都已经掌握到了,黑名单上的所有人都在掌控之中,这段时间内他们也有相互接触,私下里密谈的时候,多有大逆不道之言,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这些人都可以实施逮捕。京城戒严的命令已经通知了几位将军,事情一旦传出去,立刻戒严,消息泄露不出去,地方上,只要我们这里行动结束,立刻就可以派人去抄家,将其连根拔起。”
  周曜对自己十分自信。
  萧如薰缓缓点头:“嗯,去吧,事情办得漂亮一点,不要让我失望。”
  周曜抱拳离去。
  萧如薰在书房里沉思了一会儿,站起身子去了坤宁宫。
  宫内,彩云还在盯着振邦和盈盈念书习字,萧如薰让宫人不要通报,自己缓缓走进。
  彩云身边宫女内侍看到萧如薰忙要下跪,萧如薰摆摆手,示意他们不要动弹。
  “此处提笔要用力,勾出锋芒,像这样。”
  彩云正在教振邦和盈盈写自己的名字,振邦将“振邦”二字已经写了几十张纸了,但是彩云似乎并不满,继续提点振邦,并且亲自提着振邦的手做示范,然后再让振邦继续写。
  小振邦一脸苦恼的样子。
  振邦年纪小,腕力不足,写不好还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彩云对他的要求显然很高。
  “腰挺直,娘怎么对你说的?男子汉要顶天立地,不许弯腰驼背!腰一定要挺直!”
  小振邦只好把腰挺直,强行维持这样的姿态。
  “娘,有点累……”
  振邦可怜兮兮的看着彩云,彩云眼睛一瞪:“娘是怎么对你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是大秦的太子,你父皇千辛万苦打下来的基业将来会交到你的手上,整个国家的重担都在你身上,你能喊累吗?”
  振邦脑袋一缩就不说话了。
  “才六岁不到的孩子,你要他把字写出锋芒来,的确是难为他了,我六岁的时候也写不出锋芒啊。”
  萧如薰笑眯眯的开口了。
  母子三人一起回过头来看着萧如薰。
  “薰……陛下,你怎么来了也不说一声?”
  彩云连忙站起迎了过来。
  “父皇,我好累。”
  振邦见状连忙放下笔试图向萧如薰求救以便偷懒,彩云却像是背后长了眼睛一样轻喝一声:“坐好!不许站起来!看看你妹妹,你像什么样子?”
  振邦一缩脑袋,不敢乱动了。
  盈盈站起来微微向萧如薰行了一礼:“父皇。”
  “嗯。”
  萧如薰笑了笑,拉着彩云的手:“孩子还小,腕力不足,是写不出来苍劲有力的大字的,你这样对他的要求太高了,不要这样,不然,有拔苗助长之忧。”
  然后萧如薰把彩云拉到了盈盈身边,看着盈盈在纸上写下的小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2/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