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5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0/815

  吃饱以后,萧如薰把褚英带到了自己的书房里,说要给他一个礼物。
  然后拿出了一只木簪子。
第九百九十一章
多俊俏的少年郎啊
  看到了萧如薰手里的簪子,褚英明显有点疑惑。
  “义父,这……”
  “这个,叫做簪子,是专门束发用的,古时候没有簪子,汉人也和其他人一样,披头散发,后来有些哲人觉得这样做不好,于是为了表明文明昌盛,就出现了簪子,将头发束起,以示礼仪和教养。”
  萧如薰把这簪子递给了褚英,褚英看了看没说话,只是看着萧如薰。
  “既然是我的义子,你也该有点样子了,总不能继续这样出去,让别人觉得我没有教育好你,我可是大秦的皇帝,要是被臣民这样非议,那可如何是好?”
  萧如薰给出的理由让褚英无法反驳。
  当然褚英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只是有点奇怪的感觉。
  族人都是留着辫子剃掉其他的头发,而他这样做,是不是有点不尊重父母和族里的传统?
  留发,甚至还要束发。
  “义父,我们族内都是这样做的,我把辫子去了,留了长发,其实已经觉得有点不妥了,若是继续束发,要是以后回到族内,族人们会怎么看我?”
  看到褚英忧虑的样子,萧如薰笑了。
  “你族人有多少?”
  “数十万左右。”
  褚英老老实实地回答。
  “对啊,数十万人,可是大秦有多少国人呢?有一万万人,褚英,你想想,是数十万人拿你当外人看比较好,还是一万万人拿你当外人看比较好呢?”
  听了萧如薰的话,褚英觉得两相对比,好像的确是这样,得到一万万人的认同,显然比得到数十万人的认同要好。
  “但是,义父,我毕竟不是汉人。”
  褚英还是有点忧虑,他毕竟是努尔哈赤的儿子,是部落里的小王子,这点点常识他还是有的。
  “褚英,你要记住,看一个人是不是汉人,不是看别人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认为,你周边的战友们都是汉人,但是你和他们有什么不同吗?你穿的是大秦战袍,吃的是种植出来的米饭,说的是汉话,留的是汉发,我们的长相也没有什么区别,你还是我的义子,谁会不拿你当汉人看待呢?”
  萧如薰拍了拍褚英的肩膀:“汉人没那么多讲究,只要你加入进来,和汉人过一样的生活,说一样的话,不用多久,你就会发现大家都拿你当汉人看待了,不会再有人提起你的过去,所以你完全不用担心。”
  “这样吗……”
  褚英低着头,看着手上的簪子,似乎有些意动。
  这簪子挺漂亮的。
  而且,他已经渐渐习惯这样的生活了,和一群爽朗的汉子待在一起,过着汉人的生活,他觉得已经很习惯了。
  甚至比在部落里过得还要舒坦还要顺心,各方面的条件也都很好,不比在部落里过得要差。
  战友们束发的样子看起来也挺好看的,而且大家都是这样,只有他一个人搞特殊,是不是有点格格不入的样子?
  更关键的是,有一位中央帝国皇帝的义父,他觉得自己好幸运,这位父亲的身份地位比自己亲生父亲的身份和地位要高得多了,那可是大皇帝啊!
  跟着大皇帝义父做汉人过尊荣的生活,比起跟着生父做塞外野人过着爬冰卧雪的生活,哪个好?
  答案是毫无疑问的。
  萧如薰拉着褚英站了起来,到了自己的书房内,让内侍给褚英拿来了一套服装。
  “这是义父专门让宫人为你制作的,换上吧!”
  萧如薰指了指那套衣服,褚英似乎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在内侍的伺候下换上了这身衣服,然后对着书房内的玻璃镜子照了一下,露出了惊异的神情。
  “这是……我?”
  萧如薰走到了褚英身旁,看着镜子里的褚英,微微笑道:“还有一点不好的地方,来,坐下。”
  萧如薰把褚英按在椅子上,然后亲自为他束发,在头顶将长发结成一个稍小的发髻,接着拿来了一个冠,将发髻至于冠内,再将发簪插于其中,接着,他命人将镜子抬到了褚英面前。
  “这个叫做冠,是汉家男子在成年之后所能得到的家中长辈赐给的东西,戴上冠,就意味着男子成年了,可以成婚,可以做官,可以成家立业,好看吗?”
  褚英看着玻璃镜子里穿着华美的服饰,头上戴冠的模样,身体都有些微微地颤抖。
  “这……真的是我吗?”
  “当然,你看,多俊俏的少年郎啊,是吗?”
  萧如薰勾起嘴角,看着镜子里面色激动的褚英。
  褚英嘴唇微动。
  “是……”
  他对自己现在的模样很是满意。
  萧如薰满意的点了点头。
  “你已经十八岁了,作为你的义父,我亲自为你行了冠礼,褚英,你成年了,可以成婚,可以做官,可以成家立业,作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活在这世上,履行自己的职责了,同时,你再也不是外族人了,你已经是汉人了,褚英。”
  “我……我是……汉人?”
  “对啊,你已经是个汉人了,加冠,成年,哦对了,还要为你赐字,汉人有名有字,成年男子要由长辈来赐字。”
  萧如薰微笑道:“归汉,就以归汉为表字,军中大家伙儿都喊你褚将军,就以褚为你的汉姓好了,从此以后,你便可以用褚归汉的名义行走于天地之间。”
  “褚归汉……”
  褚英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只觉得心中快乐,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什么感受了。
  褚英的确很快乐,等他回到了狂狮营的营地当中,当战友们看着他身上穿着的华美服饰,还有头上的冠,得知大秦皇帝陛下亲自为他行冠礼赐字的事情之后,战友们的眼睛都快羡慕绿了。
  他们可没有这样的待遇,别说皇帝亲自行冠礼赐字,就连平常的行冠礼赐字也做不到,毕竟行冠礼赐字这种事情都是书香门第才有的特殊待遇,平民百姓连字都不认识,还谈什么加冠赐字呢?
  行冠礼赐表字之后的褚英就和以前的褚英不一样了,现在,他似乎比大家更像是汉人。
  别说战友们了,就连比他职位更高的将军也看着他一身的华美服饰羡慕不已。
  姜越和薛伯禄明显对他更加客气了。
  感受到这种超然的氛围,褚英只觉得自己仿佛处在云之巅,飘飘然的,舒服极了。
  还有什么能比这种事情更快乐吗?
  少年褚英是感受不到了。
第九百九十二章
注音(上)
  四月初,萧如薰得到了一份来自于新设立的教育部献上的礼物。
  教育部尚书由曲阜孔氏族长孔尚贤挂名,不过他只在曲阜遥领这个职位。
  实际负责这个部门的是萧如薰的几名亲信官员,眼下这个部门也的确没什么大事情好做,也没补充什么学者大牛进入,因为他们正在负责的是印刷术的革新。
  虽然活字印刷术在北宋就已经发明出来了,但是这项技术在从宋朝到清朝这几百年间一直都没有发挥想象中那么大的作用。
  更多的时候使用做雕版印刷的补充,和英文那几十个字母不同,汉字太多,字体也太多,用活字印刷成本实在是很高。
  还有一些很现实的原因,就是从宋朝以后,中国所大量需要的书籍就是四书五经那几种,雕版都保存的好好儿的,新增书籍实在是很少,在政府的教育指导思想的钳制之下,活字印刷术的确没有那么大的用武之地。
  雕版印刷工作不需要识字,但是活字印刷的员工却需要有识字的人在其中做排版和挑错,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它的优势体现在刻印大量书籍的时候可以增加效率降低成本,但是若只是几十本几百本这样的印刷,实际上成本还高的多。
  汉字太多,字体太多,应用范围不大,实际需求量小,泥活字和木活字容易损坏,铜活字又因为中国缺铜而不能大量使用。
  满清曾经铸造了一套数万个铜活字,但是后来因为财政困难而溶掉做铜钱了。
  种种原因之下,活字印刷术在古代的作用并没有现代人以为的那么大,倒是在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谷登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之后所带来的影响远比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所带来的影响大。
  萧如薰得知在常州一带其实有使用铜和铅一类的原料来制作活字的印刷商家,所以就派人去常州找人,找到之后带回京师,让他们在大秦政府的支持下改进铅活字技术。
  让他们将手上所有的铜活字带来交给政府,萧如薰看过之后发现这就是铜活字,而并非是可以反复使用的铜模,这种成本之高他也承受不起,于是下令制作新的铜模。
  派来书法好的官员写出标准楷体做字标,以此为标准制作铜模,派来在军工厂有过制作模具经验的老工匠进行指导,将可以反复使用的铜字模制造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0/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