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4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1/815

  不会的,镇守榆林镇的时候,李如樟作战也很勇猛,上战场什么的并不虚,怎么会怯战?
  那是为什么?
  杜松忍不住的询问了李如樟。
  “总兵,您为什么不进兵?”
  李如樟看了看杜松这个满脑袋都是打仗战斗的纯粹的武将,无奈的叹了口气。
  他不能说自己收到萧如薰的密信所以动摇了,只能用点别的理由去骗过这个傻大胆了。
第八百六十三章
马千乘做出了决定
  杜松是个只要有战斗就十分勇猛勇往直前的猛将,和他哥哥杜桐一样,两人都是边将中的勇将良将,屡次立功,不过限于资历和见识,杜松在很多问题上显然不如李如樟看得明白。
  李成梁的政治智慧多多少少也给他的孩子们传授了一些,李如樟接到萧如薰的密信之后就开始动摇了。
  且不说萧如薰的间谍已经可以深入到这些地方进行情报的刺探工作,但说萧如薰所阐述的事实就很有说服力。
  他现在就能确定自己的最终胜利,而西北边军的挣扎并没有任何意义,被他掌握的四川和大运河已经从两个方面掐断了西北边军的粮道,如果西北军不能投诚于他,就没有粮食可以吃。
  李汶一个人重要,还是整个西北军的粮道重要呢?
  没有粮食,再强的军队也没有战斗力,更何况萧如薰麾下的军队一直都是大明最具战斗力的军队,强行和萧如薰开战,还是在汉中那种多山的崎岖地方开战,骑兵的威力也根本无法展开,他有什么优势?
  再说了,李如松的表态还不够他参考的吗?
  李如樟明白自己远不如自己的兄长,连兄长都不敢参合的事情,他还敢参合?
  思来想去,李如樟决定和李汶虚与委蛇,出工不出力,用各种方法拖延行军时间,反正李汶让李如樟自己带兵走褒斜道,那么只要进入褒斜道了,怎么走,怎么前进,不还是他自己的事情?
  李汶自己带人走连云栈道,他还能遥控自己不成?
  李如樟很快就决定这场战争自己的行动走向。
  杜松显然不明白李如樟的想法,他只是单纯的想战斗,要和他说明一些事情现在有点复杂,还是等进了褒斜道之后再说,现在就先忽悠他。
  “此战,需要我们进入褒斜谷道和叛军战斗,我军多为马军,擅长马战而不擅长山地战,若是骤然进入山地作战,恐怕大军会多有不习惯的地方,所以我想,我们可以走慢一些,让士兵多多适应崎岖地形,这样更利于作战。”
  杜松皱了皱眉头,没听明白李如樟的意思,觉得这个解释有点牵强,明明走在关中大地上,算什么崎岖?
  不过看到李如樟不耐烦的表情的时候,杜松也就明智的没有继续多问了。
  这种气氛他还是能稍微理解一下的。
  十一月初八,李汶带领牛秉忠和四万军队抵达了宝鸡,巩固城防取走粮秣之后,继续南下至大散关。
  同一日,李汶的先锋军队已经抵达了大散关进入陈仓古道,他们要率先进入谷路里为主力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索敌之类的,虽然探子走的更远,不过眼下他们还不知道有没有埋伏在前进的道路中。
  他们的路线是越过散关走陈仓古道至凤县,再从凤县布上连云栈道,过废丘关和柴关之后抵达留坝,再从留坝南下直抵汉中。
  道路险峻,不好行走,粮秣运输困难,李汶只能尽力而为,比如下令每名士兵自行携带三天口粮,减轻车马负担,军马也要负责驮带粮食和水,跟在散关附近寻找了熟悉道路的向导为大军带路。
  相比之下,杜桐所走的路线就要稍微轻松一点,虽然路途更远,但是沿途有不少河流可以利用起来,可以使用船只运送粮秣,大大减轻军队的负担,说不定他们走起来还要更快一点。
  至于李如樟所部走的褒斜道,从眉县起步南下,也是要经过留坝的,简单来说,抵达留坝之后,完全可以顺着连云栈道走同样的道路南下,虽然难度一样不小。
  对于擅长草原征伐和马战的西北边军来说,这的确是一次很巨大的考验。
  只是李汶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寄希望于边军相对强壮的身体了。
  毕竟眼下军队缺粮,若不尽快攻取汉中收复四川得到粮食,军队会不会继续听话就很难说了,毕竟老话说得好,皇帝不差饿兵,不给军队吃饭,军队可不会和那些流民一样乖乖饿死。
  当然流民也就不一定会乖乖饿死。
  十一月十日,李汶率军抵达了散关,稍作整顿之后,他亲自率领主力进入陈仓古道,开始往凤县前进,而就在同一日,马千乘和秦良玉得到了来自于麻威的信件。
  麻威希望借助熟悉地形且善于山地作战的白杆兵的协助,所以希望马千乘和秦良玉可以带领他们的白杆兵北上汉中协助他们对抗三边总督李汶的进犯。
  麻威许以钱财的好处,同时表示可以为他们向萧如薰请赏,只要他们来了并且立下战功,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军职,比如奏请皇帝任命马千乘为四川总兵之类的。
  信里还说萧如薰眼下已经封锁了西北军和朝廷的粮食来源,朝廷和西北军都已经面临无粮可用的情况,只要扛过这最后一波来自于李汶的疯狂,沈一贯朝廷必然覆灭。
  大家都是有功之臣。
  马千乘接到书信之后立刻和秦良玉商议起来。
  “咱们要不要前去?”
  秦良玉看着书信看了许久,开口道:“萧如薰的进展,其实我也派人四处打听消息,得到的消息差不多,萧如薰已经占尽了优势,把四川和京杭运河一封,朝廷就面临粮食短缺的困境,这几年北边的收成一直很差,朝廷没了江南和四川,一定缺粮。所以,麻威说的并不是假话,至于萧如薰打败沈一贯入京之后会做什么,我们是不能预测的,只是如果我们支持萧如薰打了胜仗,一定能得到一些好处,眼下朝廷势颓,就算我们支持朝廷也无济于事,但是到底是观望还是支持萧如薰,夫君,就要看你如何决断了。”
  秦良玉还是相当尊重丈夫的看法的,马千乘也不是什么没有主见的小男人,拿出麻威的信看了许久,略有些犹豫。
  “这些年来,朝廷待我不薄啊……”
  这句话一出口,秦良玉已经知道了丈夫的想法。
  观望的话,只能一直待在这里,无功无过,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了,但是如果孤注一掷相助萧如薰的军队,如果战胜,到时候论功行赏也能有大的突破不是?
  朝廷待我不薄,就是马千乘最后的心理障碍了。
  “无论夫君做出何种选择,我都支持夫君。”
  秦良玉用明确的态度表示自己对丈夫的支持。
  马千乘遂做出了决定。
第八百六十四章
刘邓之争
  李汶全面进军的同时,他的进军路线也被麻威和刘綎派出去的探子们探知了。
  果不然不出他们最开始的预料,李汶亲自率兵走陈仓古道和连云栈道,直取汉中,李如樟率领人马从眉县进入褒斜谷道,而杜桐率领兵马走祁山古道,从侧翼进攻汉中,试图威胁汉中守备军的退路。
  面对这样的进攻,麻威和刘綎还有邓子龙三将并无任何担忧,这和他们预料的相差很小。
  “果不其然,李汶的进兵路线和我们预料的差不多,连云栈道和褒斜谷道,还有祁山古道,三路进军,试图围攻汉中,如此一来,我军的防御态势也就更加明显了,从留坝到虎头关再到鸡头关就是我们的三道防线,最后一道防线是褒城,除了褒城不能失去之外,其余三道防线都可以用作诱敌深入。”
  麻威作为主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邓子龙和刘綎对此没什么意见。
  不过邓子龙表示自己愿意负责留坝方面的防御,带领军队直面李汶的主力,而把守卫略阳、阳平关和沔县的任务交给刘綎,麻威自己带兵驻守南郑,居中策应。
  对此,刘綎表示不满。
  “老邓头,你也太贪心了吧?留坝可以直面李汶和李如樟的两支人马,那么好的地势,简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你不会是想一个人吃独食吧?我去对付杜桐,杜桐也就一支偏师,最多三万人了不得了!”
  邓子龙正色道:“你这样说老夫我就不乐意了,你分兵北上进攻四川和汉中那么大的功劳,而我呢,就在云南,仗打了一个月,闲了半个月,就那么一点点功劳,我还没和你说这个!”
  刘綎连连摇头。
  “这是萧大帅安排的任务,你要是不满意你找萧大帅说去,别找我的麻烦,这个事情我不管,最开始我就已经和麻老弟商量好了,我负责北边,他负责阳平关,现在既然你来了,你负责阳平关,麻老弟自愿留守南郑,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邓子龙顿时就不满了。
  “你怎么就不知道尊老敬老?我都多大岁数了?我还能活多久?你就让我扬名立万一次不行吗?老将出征就这么一次机会,你还年轻,你的路还长着,何必跟我这个老人家争来争去?”
  刘綎眼睛一瞪。
  “就是当年看你年纪大没和你争来争去,才把腾冲营给害苦了!结果呢?你现在还来说这个?”
  邓子龙一听这话就炸了。
  “合着当年都是我的错?你小子就一点错都没有?你就不知道让让老人家?”
  “嘿你这……”
  刘綎和邓子龙早年因为姚安营和腾冲营的事情闹过不痛快,结果刘綎解职,后来姚安营造反,邓子龙也被解职了,两人身上黑历史就此再也抹除不掉,这些年来不怎么见面,往事渐渐不那么在意了,但心里终归有芥蒂。
  眼下就吵起来了。
  麻威一看两人争吵,立刻起身阻止。
  “行了!你们不要吵了!十几年前的事情了,两个人都是统兵大将,为什么要这样吵来吵去?有意思吗?”
  麻威是萧如薰任命的主将,邓子龙和刘綎只好互相愤愤不平的闭上嘴巴。
  这样不行,两人还是要吵,得让他们心服口服才行。
  于是麻威想到了以前萧如薰解决争端的一个好办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1/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