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3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9/815

  两军之间的第一次交战就这样结束了,孟族联军惊讶于明军强大的战斗力,这种比之三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战斗力让他们深感不安和恐慌。
  但是百万族人给了他们无比伦比的勇气,他们迅速增加了联军的数量,分配武器,加紧操练,时刻准备着第二次出击。
  与此同时,他们还不忘记使用外交战术,派人来平西城质问明军为什么那么凶狠的杀戮他们的族人,毫无疑问的,这个人被罗荣割下一只耳朵踹了回去,送去一句话——要打仗就来打仗,少废话!
  孟族被彻底激怒了,他们用最快速的速度组织了超过五万人的兵力,集合起来成立了数目庞大的联军,打算一举攻下平西城,血洗平西城,一血上次失败的耻。
  就在这个关头,袁黄率领镇南军主力赶到了。
第六百七十七章
主持公道
  袁黄的主力不抵达,战狼营和狂狮营还不敢倾尽全力主动出击,毕竟面对的是十多万的孟族青壮可战之兵。
  罗荣和姜越可没有自大到敢于用五千人去冲击十多万人的可战之兵,哪怕他们在镇南军眼中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罗荣和姜越都是萧如薰的宁夏亲兵老底子出身,跟着萧如薰在西北吃过风沙受过日照和北虏交过手的,在朝鲜之役立下大功被逐步提拔,渐渐崭露头角。
  到了缅甸之后则进一步立下功勋,万历二十四年镇南军改组之后他们两人就脱颖而出,成为骑兵部队的主将,算是广义上的元从派系,只是和真正意义上的元从派系有点差距。
  他们平常也没少跟在萧如薰身边学点东西,他们知道萧如薰是怎样的用兵习惯和临阵指挥习惯,知道萧如薰虽然很蔑视自己的敌人,但是却从来不曾轻视他们。
  简单地说,萧如薰曾经给他们解释过,咱们是最优秀的,一切试图反抗和敌对我们的都是蛮夷和蠢货,对待这些人不需要有任何的同情心,往死里怼就行。
  但是有一点,就是咱们不能轻视他们的战斗力,自古以来咱们吃了多少蛮夷和蠢货的亏啊?
  于是镇南军的武将们在萧如薰多次开大会近乎洗脑的教育宣传之下,继承了萧如薰的这一理念。
  即使一口一个蛮夷,即使将这些家伙蔑视到脚底下,但是也不会忽视他们所拥有的基础战斗力,毕竟大家都只有一条命,打仗的时候以命相搏,拼的就是运气和命硬程度,谁也没有第二条命不是?
  在这一点上,镇南军的军将们都秉持着戚继光的观念,即战略目标必须达成,但是不用愚蠢蛮干的方式达成,而要以最小的代价达成,没有必要付出性命的前提下,就不要白白送命。
  萧如薰大力推动士兵识字计划的原因,也有一点是为了让将军们本身都养成珍惜生命不要白白送掉自己和士兵的生命的意识,在这个人民识字率不到百分之一的年代里,识字是一件很可贵的事情。
  于是乎将军们自然而然的就开始珍惜起自己麾下那些会写字会认字稍微有一点文化素养还战斗力极强的士兵,不会随随便便把士兵的生命当作猪狗的生命一样不珍惜,镇南军的战斗损失急剧下滑。
  罗荣和姜越都是秉持着萧如薰一贯理念的坚定支持者,忠心耿耿,自然也会遵守萧如薰的不做无谓牺牲的根本原则,不该出战的时候绝不出战,但是现在袁黄来了,带来了主力部队,那还说什么?
  揍他丫的!
  没等孟族联军把部队整理好,还在一团乱麻的时候,作为先锋军,镇南军战狼营和青龙营就在元从派系大佬赵虎的带领下杀出了平西城,一路向北踏血而行。
  万历二十六年四月八日,赵虎在平西城以北十里处大破孟族仓促聚集的一万多军队,斩首一千余,击杀大半,剩下来不到一千的俘虏都被赵虎放了,不过他们都不完整了。
  要么就是缺胳膊,要么就是缺耳朵,或者缺鼻子缺嘴唇的,都是赵虎特意嘱咐放回去散播恐慌情绪加强心理攻势的。
  在他看来,这种松散的没有主心骨的联盟和文明程度极低的对手,只要强化他们心中对大明军队的恐惧,别看他们人数众多,其实不堪一击。
  跟在萧如薰身边很久了,赵虎也学会了不少萧如薰惯用的战场套路,在萧如薰的悉心栽培之下,元从派系三大主将的成长都很明显。
  最早的时候赵虎只会冲杀,是元从派系第一猛将,但是眼下,袁黄评价赵虎是真正的“万人敌”,即可以指挥一万人的军队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的大将。
  赵虎初战告捷旗开得胜,明军士气大振,先锋军稳步向北推进,后续部队接连出发,而此时此刻,作为此战主帅的袁黄却不急着亲自跟上大部队的脚步。
  他还要完成萧如薰给他的特殊嘱托。
  目标就是眼下正在平西城里面休养身体和心灵创伤的亚历山大主教和利玛窦。
  袁黄作为萧如薰最亲近和最信任的长者,是绝对知道萧如薰内心真正的想法的,他知道萧如薰他压根儿就没有打算允许这些欧罗巴人在大明的地界传教。
  萧如薰曾经和袁黄讨论过这些传教的家伙的想法,对他们真正的目的表现出了极度的戒备和反感,之所以留着他们,一来是需要和欧罗巴人交流,需要一个比较好的文明形象忽悠欧罗巴人,好把他们的好东西全部拿来为己用。
  二,就是为了制造和孟族人的战争借口。
  至于利玛窦,袁黄很清楚,萧如薰根本就没有把他当作一回事,如果不是因为他通晓汉语,并且记忆力好,能够默写出诸多西方经典帮助萧如薰建立科学体系的话,萧如薰也根本就不会允许这个家伙留在自己的镇南侯府里面。
  即是如此,萧如薰也对利玛窦设下了诸多限制,基本上不给他接触到外人的机会,不给他传教的时间和空间,唯一一个和他长期接触的陈龙正又是个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棒槌,差点把利玛窦反向攻略了。
  说穿了,萧如薰是在榨取他们的利用价值,有朝一日这种利用价值没了,萧如薰会适时的翻脸不认人。
  袁黄十分明白这一点,所以眼下他们还有很多剩余价值可以利用榨取,还不能对他们视若无物,于是乎,袁黄就代表萧如薰给他们送去了亲人一般的关怀。
  “亚历山大先生,利先生,真是想不到居然会发生这种事情!”
  袁黄一副悲天悯人痛心疾首的样子看着满脸劫后余生的庆幸的亚历山大主教和利玛窦,然后挥挥手,让士兵把自己准备的礼品给他们送来了。
  亚历山大主教一把就握住了袁黄的手。
  “袁先生,我……我实在是没想到,这个世界上,居然会有那么野蛮的种族和人存在,他们残杀了自己的同胞不说,还残杀了我们的教士,我们有十七名教士被残酷的杀害了,我请求您一定要为我们主持公道,一定要为我们主持公道啊!”
第六百七十八章
意想不到的收获
  袁黄看向了利玛窦,利玛窦就把亚历山大主教的意思翻译了一下,袁黄“哦”了一声,然后抚须长叹。
  “唉!这些洞武国的遗民都是些野蛮没有教化的蛮夷,他们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文章道理,连礼义廉耻都不知道,这次你们深入他们内部传教,也是苦了你们了,放心吧,老夫带兵来了,一定为你们讨回公道。”
  然后袁黄指了指自己带来的礼品。
  “这些都是些补身子的食物和一些绸缎布匹,你们且拿着,算是萧侯的一点心意,萧侯当初派你们来是真的怀揣着很大的希望,希望你们可以教化他们,让他们不再野蛮,结果却……唉……”
  看着袁黄失落的神色,利玛窦的眼圈都红了,然后他把这个意思翻译给了亚历山大主教,亚历山大的眼圈也红了。
  这次的传教经历让他们不仅觉得惊魂,觉得恐惧,更觉得耻辱!
  一次大好的传教机会,一次中国贵族将军全力支持的传教机会,一次敲开中国传教之门、也是打开亚历山大通往教皇之路的大门的绝佳机遇,就这样没了……
  萧如薰如果知道的话,会有多失望?
  亚历山大和利玛窦都不敢想。
  袁黄暗自打量了一下亚历山大和利玛窦,见他们失望的神色不似作伪,知道自己的戏演的还不错,便接着往下演。
  “大明是礼仪之邦,天朝上国,对待四夷一直都是宽容的,除非太过分,否则大明绝对不动刀兵,可是眼下却是无可奈何了,这些蛮夷已经失去了理智,对大明不再信任,若是不出兵剿灭他们,恐成祸患!”
  袁黄又深深叹了口气:“唉!真是想不到,老夫一把年纪了,居然还要挂帅出征战场杀敌,也不知道这一下子又要有多少人被杀,又要有多少人枉死了!唉!时也?命也?”
  利玛窦顿时被袁黄这种悲天悯人的态度给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现在的利玛窦只是一个刚刚开始接触新世界的菜鸟,还不是后来那个洞悉了中国人一部分生活轨迹和意识形态的传教老鸟,现在的利玛窦还没有和中国的上层开始交流,自然无法理解中国官场上这种交流的艺术。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死的说成活的,把侵略战争美化为王道教化,这些是中国精英们的基本功,也是必须要会的基本功,至少萧如薰身边的袁黄是一把好手。
  这不,在演技高超的袁黄的面前,利玛窦感动的都快掉眼泪了。
  袁黄又握住了亚历山大主教的手。
  “等你们休养好了,就先回南安城居住,我已经为你们安排好了,等萧侯回来,咱们再行商量吧!”
  利玛窦翻译了一下,亚历山大主教觉得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于是只能答应。
  后来,亚历山大主教回到南安城之后,觉得自己没有达成使命,没有完成对萧如薰的承诺,反而害的萧如薰出兵讨伐孟族人,感觉萧如薰一定对他没有好感了,之后也难以开辟新的局面。
  于是,心灰意冷之下,自觉无颜面对萧如薰的他在两个月以后乘欧洲商人的海船启程回国了。
  利玛窦还是留下来了,决定不管怎样,都要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亚历山大主教回国之后,因为没有完成主要的开辟中国传教新局面的任务,还损失了十几名传教士,所以没有得到什么奖励。
  但是作为和中国贵族产生联系的罗马教廷第一人,有了去中国接触中国人的这个经历,在中国问题上,他还是得到了教皇的重用的。
  亚历山大建议罗马教廷花一些时间和萧如薰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他已经打开了第一步局面,有一名传教士利玛窦长期和萧如薰接触,他建议给利玛窦更高的地位,方便他的行动。
  教皇允许了,于是很快,利玛窦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以此为借口和突破点,打着开辟中国教区的幌子的亚历山大开始重塑自己的声威和地位。
  而且在那之后,正好罗马教廷得知西班牙王政府因为菲律宾海岛事件而对中国极度不满,西班牙王疯狂的打算劳师远征菲律宾报仇,成为教皇得力助手的亚历山大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在他看来,如果没有西班牙人的愚蠢屠杀行为惹恼了中国人,他也不用冒险和萧如薰做那个约定,说不定就能用更加和平的方式和萧如薰协商,也就不用被追杀的差点儿丧命,搞得现在自己处境十分尴尬的局面了。
  而且当时欧洲贵族们正在广泛追求和中国人接触,和中国人做生意,痴迷于中国灿烂的文化和高大上的产物,对于西班牙政府这种逆时代潮流的行为十分不满。
  罗马教廷本来是期待西班牙作为反宗教改革先锋军发挥自己的力量的,可是现在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越来越疯狂,这边仗还有占据上风,那边居然还要抽调兵力远征中国!
  这不是疯了吗?
  亚历山大是偏向于支持中国立场的,但是支持的人还不是很多,碰巧此时罗马教廷内部也有不少人对腓力二世不关注欧洲战局而关注东方战局的行为十分不满,也打算阻止他的疯狂,两拨人一拍即合。
  于是在亚历山大各种意义上的努力的活动之下,罗马教廷内部趋向于支持亚历山大的意见,决定以葡萄牙事件对西班牙政府施压,阻止腓力二世的疯狂行为。
  西班牙吞并葡萄牙实现半岛统一的大义名分是罗马教廷给予的,罗马教廷支持了西班牙吞并葡萄牙的行为,并且给予了大义支持。
  如果没有罗马教廷的宗教支持,西班牙人的大义名分就会受损,吞并葡萄牙的正当性合法性就会被动摇,国家立场就会变得非常被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9/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