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815

  现在老爸还是武将勋贵集团下属的一员,担任职位为他们捞钱的一人,本来也挺受重视的,因为有差遣,担任实职,现在家里出了个世封爵位的实职军人,萧文奎的关注度大增。
  自从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就不断有武将勋贵来和萧文奎套近乎,兴安伯徐家的、襄城伯李家的、新宁伯谭家的、应城伯孙家的、成山伯王家的等等。
  一开始还是伯爵家族的,因为萧如薰也就封个伯爵,但是随着萧如薰抵达京城,还有朝鲜乱起的消息传来,嗅觉敏锐的家族则预感到了萧如薰的大活跃即将到来。
  于是侯爵世家的也开始和萧文奎套近乎,吃吃饭喝喝酒,想着和萧如薰搭上关系,一旦有机会,把自己家孩子送到萧如薰手底下镀镀金,再回来,好得到一些好处,或者干脆的崛起——武将集团也不愿意给文官这么压着啊,父亲死了承袭爵位还要文官的考核和允许,这多憋屈?
  “等这几日你先安定下来,然后为父带着你走访走访各大家族,和他们亲近亲近,文官呐,是瞧不起我们的,你爹我这些年也吃了不少闭门羹,这才搞明白,做武将,就要有根基。咱们的根基就在这京营里面,咱们虽然没权,但是只要在这个圈子里,文官就要顾及着咱们整个集体,不敢随意动手,哪怕和他们对着干,他们也要看在咱们的功勋上,不能计较。这些文官啊,你看着他们风光,但是你别小瞧了咱们,他们风光是一时的,咱们是世世代代的,他们现在得罪咱们,等他们丢了官儿,还不任咱们搓扁搓圆?那些大家伙咱们动不了,可底下那些总是刁难咱们的武选司的小官,一旦去职,立刻给咱们整的要死要活的,所以啊,四儿啊,可不敢学李成梁啊!”
  萧文奎念念叨叨,就是担心萧如薰走上李成梁的老路,其实说白了,这根本是无需担心的,因为萧如薰注定是李成梁的敌人,就算李成梁不想对萧如薰出手,萧如薰也绝对会除掉李成梁。
  不管于公于私,萧如薰都绝对不让他有第二次镇守辽东的机会,如果说第一次李成梁镇守辽东还算是尽职尽责,最多是养寇自重,第二次就纯粹是毁掉了明廷在辽东的主要军力,造成之后的绝境。
  可是萧如薰很清楚,若要除掉李成梁,光靠武将集团是绝对行不通的,李成梁的背后是文官集团的大佬,他们需要李成梁为他们的政治斗争增加砝码,如果萧如薰不能成为另外一拨人手里的砝码,就不用谈及如何对付李成梁了。
  当然,另外一条路也走得通——直接撇开文官集团,走皇帝的上层路线,成为皇帝的心腹将领,和文官集团彻底走到对立面,反正一个武将别想得到文官集团的承认,他们连文将都不接受,更别说武将了。
  萧如薰不断地转动着那一串朱翊钧赏赐的檀木佛珠,心思百转。
  晚上,心高采烈的萧文奎给萧如薰准备了一桌大餐,除了萧如薰和杨彩云夫妇两个,没让任何人上桌,萧文奎对杨彩云显然也是相当好的,甚至有点客气的味道在里面,不然也不会主动提出让杨彩云一起上桌。
  杨彩云也知分寸,不曾有半分逾越,得到萧如薰的同意之后才默默坐上桌,萧文奎不问,就一句话不说,恪守为人妻之礼节,叫萧文奎老怀大慰。
  一番家长里短和京城生活之后,萧文奎逐渐把话题引导了公务上。
  “前几日,六月十七吧,为父在军营里听说了蓟辽总督派遣副总兵祖承训率辽东军进入朝鲜的事情,好像是倭寇把朝鲜打的几乎亡国,朝鲜向大明求救,这个事情四儿你知不知道?”
  萧文奎伸手给萧如薰夹了一块鸡肉,一旁的杨彩云的身子稍微抖了一下。
  “儿有所耳闻,朝鲜近况极其不佳,否则也不会向大明求救了,看起来,大明如果不出兵干涉,朝鲜会亡国。”
  萧如薰很是冷静的回复道。
  “听上面的人说,朝鲜的使节在京城走动了好几个衙门,陛下那里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想法,早些时候有备倭的消息传来,但是备倭的地点却是沿海地区,没成想这一次倭寇不从海上来,反倒从朝鲜来,几个国公家里和国侯家里很是关注,大概是看着四儿拿了爵位,心里痒痒了。”
  萧文奎意有所指:“为父带你去拜访这些家之时,他们肯定会提出这个事情,因为他们觉得,陛下大概会让四儿出战朝鲜。”
  杨彩云把头抬起,看向了萧如薰。
  萧如薰眯起了眼睛:“以父亲之见,这些国公和国侯家里,可有可堪造就之人?”
  “嗯……”萧文奎抚须沉吟了一会儿,自嘲的苦笑:“若论捞钱吃空饷,一百个四儿捆在一起也不是他们的对手,若论行军打仗,一百个子弟捆在一起也不是四儿的对手,文官只想着把咱们武将当成猪狗来圈养,若不是四儿刚刚立下大功,若是第二代第三代传人,怕也得不到这个出战的机会。”
  萧如薰自然也明白,讪笑一声说道:“我和这些文官并无任何交流来往,泰山大人和他们也没什么交情,这种在他们看来的必胜之战,自然是要派他们的嫡系去争功劳,我一个孤家寡人,怎么争得过李成梁那九个儿子呢?”
  “嗯?”萧文奎皱起了眉头:“四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莫非,此战于我大明不利?倭国乃蕞尔小国,夜郎自大,怎会是我大明的对手?”
  “父亲,倭国正规军不是倭寇,倭寇只是海盗,父亲见过哪一国的海盗比一国的正规军还要能征善战?若儿所料不差,倭国此次对朝鲜用兵人数不会低于十五万。”
  萧如薰这话说出来则是叫萧文奎大惊失色,而杨彩云也被吓的不轻。
  “十五万?!”萧文奎惊呼一声:“四儿啊,这话可不能乱说啊!十五万大军,就是如今的朝廷也不一定能动员那么多军队出战,倭国一个小国,怎么可能动员十五万兵?那得要多少粮草补给啊?”
  “父亲,倭国,不对,应该说是日本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蕞尔小国,其地虽小,但士卒战斗力相当可观,嘉靖时期,日本还处于分裂状态,就如我中原春秋战国时期一般,分裂成一个个小国,小国与小国之间不断征伐,最终决胜出一个最强的国家,这个时候,日本国的战斗力是在顶峰状态,而这个时候,就是当今!日本太阁丰臣秀吉,相当于日本国的摄政王,凌驾于其皇帝之上,已经将日本国大大小小近百个小国一扫而空,其士卒战斗力又当如何?日本国土狭小,不如中原这般广博,没有有野心的人物出现还好,一旦出现了,那么对外征伐开疆拓土就是必然的,丰臣秀吉,就是这样一个人。虽然是小国,但是兵马之精锐,战将之勇猛,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蕞尔小国就能概括,父亲,如果朝廷不正视日本,以狮子搏兔亦尽全力的态度和日本对战,一定会吃大亏!儿听闻这一次朝廷只是调动辽东兵千余人入朝,人数至多不会超过三千,若是祖承训贸然出兵,这一战,祖承训必败无疑,而且还是惨败。”
第六十一章
我们要个孩子吧
  萧文奎呆呆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好像突然发现自己有点不认识这个儿子了,这么一想,萧文奎也逐渐回过味儿来,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已经是个统帅大军打败过强大敌人的“西北名将”了,儿子真的长大了很多,很多!
  杨彩云目光灼灼的看着自己的丈夫,似是沉迷其中一般不可自拔。
  不一时,萧文奎似乎反应过来,忙问道:“四儿,你怎么对这倭国了解那么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往来宁夏的商户很多,儿一直对倭寇的事情有些兴趣,所以额外多打听了一些,这才注意到这个国家,觉得不可小觑。”萧如薰简单的解释了一下,便扯开话题:“依儿所见,辽东军这一战会很丢面子,但是,这样也好,能让大明正视这个对手,到时候儿的处境也会好一些。”
  “处境?”萧文奎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四儿,你是说,难不成……你会入朝?”
  萧如薰点了点头:“儿刚刚在西北打下偌大名声,一旦辽东军战败,满朝上下一定会出现要儿出征的声音,所以,儿一定会去朝鲜,和这帮倭寇过过招。”
  萧文奎思量了一下,眉头紧皱:“若是辽东军都败了,四儿有什么办法可以和倭寇过招吗?辽东军可是大名最精锐的部队,而且多为骑兵,战力彪悍啊!”
  “用不到对的地方,再彪悍的军队也会被打败!”萧如薰断然说道:“朝鲜地势崎岖不平,八成国土具为山地,剩下平原之地多为农田,沟壑纵横,只有少数地区可用骑兵。所以,骑兵越多,劣势越大,当今时节,盛夏多暴雨,一旦天降大雨,土地泥泞不堪,马蹄易损,还不能快速冲锋,骑兵根本无法驰骋冲杀,骑兵一旦失去冲击力,只能成为步军的活靶子!”
  萧文奎也不是不知兵的人,一想到这里,顿时倒吸一口凉气:“此次辽东军出动的可都是骑兵,这要是天降大雨骑兵变步兵,那不是遭了吗?”
  “所以儿才断言,辽东军的那帮骄兵悍将若是轻敌冒进,此战必败。”萧如薰喝了一杯酒,而后低声道:“辽东军若初战战败,必然会在朝中造成冲击,李成梁背后的靠山也会受到打击,那个时候,儿会主动请命上书,向陛下请战。”
  萧文奎略有些担忧的握住了萧如薰的手,急切地说道:“四儿,这可不是说说的小事啊,你刚刚封爵,若是战事不利,恐怕不妙啊,参战可以,但是不能做那主将啊!”
  “父亲放心,儿自有分寸。”萧如薰也握住了萧文奎的手:“至于那些国公国侯们的想法,只要辽东军一败,他们的想法就差不多没了,被圈养了那么些年,祖先的血气早就磨光了,不过是看到便宜想占占便宜而已。自幼锦衣玉食不知民间疾苦,也不曾厉兵秣马在边关吃苦,怎能大用?他们愿意出人,我收着,等他们反悔的时候,我便假装不悦,最后还是放人,卖他们一个大大的人情,一举两得,当然,若是有那么些有点胆量的,我也会提携提携。”
  萧文奎闻言,满目喜色的上下打量着的萧如薰,赞叹道:“我儿长大了!”
  这神情,这话语,就像是在说我养的猪终于会拱白菜了一样,老欣慰了,让萧如薰有点不好意思——我是在坑人啊,您老人家看不出来?这还说我好?果然啊,这官场,就是在比拼智商的上限和节操的下限。
  酒过三巡,老爹有点高兴,就不断地说起自己想抱孙子想抱孙子之类的,要萧如薰赶快给他整个孙子下来,兄弟四个到现在一个都不生孩子,叫他这个当爹的情何以堪?直到把杨彩云说的掩面而走,萧如薰才把喝多的老父亲送回了房间睡下,交给了他的妾侍之后才离开。
  萧母在他们兄弟还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估计是孩子生的太多身子太虚,所以生下萧如薰不久之后就去世了,萧文奎一直觉得亏欠妻子,所以一直未曾续弦娶妻,把孩子带大送离家之后,自己也启程到京城给孩子们打前站挣前程,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萧文奎是个相当爱护孩子的父亲。
  回到自己的屋子里,杨彩云温柔的为萧如薰宽衣,然后说起了朝鲜的事情,这个蕙质兰心的女子,是不需要有任何隐瞒的。
  “真的要去朝鲜吗?”
  “嗯,一定。”
  “能不去吗?我不想你去。”
  杨彩云从背后抱住了萧如薰:“咱们家有个平虏伯的爵位就够了。”
  “原谅我,彩云,我有不得不去的理由。”萧如薰扬起手,把那串佛珠给她看:“这是皇帝赏的,咱们刚到京城那天半夜,我被秘密带到宫里,见了皇帝,你睡熟了,不知道。”
  杨彩云惊愕的瞪大了眼睛,说不出话来。
  “皇帝问了我很多事情,还告诉了我很多事情,辽东兵一旦战败,我入朝鲜就是必然。”萧如薰看着那串珠子:“而且我隐隐约约察觉,这串珠子的意思没那么简单,这个时机赶得太巧秒了,我刚刚打败了哱拜,朝鲜就被入侵了,我进入皇帝的眼里再正常不过了。皇帝给我这串珠子,大概还不是那么简单的用意,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之后,我可能还要去无数的地方,打无数场仗,经历很多很多的事情,彩云,这世道不是我们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咱们得做很多不愿意做的事情。”
  杨彩云再次抱紧了萧如薰,轻轻地抽泣起来。
  “我怕。”
  仅仅两个字,就叫萧如薰的心一颤,转过身子把杨彩云抱在了怀里,低下头嗅着她身上的香气。
  “我们要个孩子吧……”
  在她的耳边轻轻说了一句,就见着她的耳朵根子都红了,萧如薰开心的一笑,深吸一口气,把杨彩云横着抱了起来,看着这个依旧埋首于怀里根本不敢抬头的女子,萧如薰心中只剩下满满的怜爱和占有的冲动,不顾一切的冲动。
  把这娇小的身躯放在床铺之上,解下床帘,萧如薰吹熄了屋内的蜡烛。
第六十二章
哪见先生点笔时
  大明朝廷暗流涌动,大明和朝鲜的边境此时也是风起云涌,丝毫没有安稳的迹象,小西行长率领日军在临津江之役大破朝鲜军队之后,平壤也成了不安全的地方,无奈之下,朝鲜君臣只能在哄走了大明观察使臣之后连忙撒丫子跑路,六月二十二日,抵达了中朝边境最后的都市义州。
  而此时,大明军队除了祖承训所率领的主力还未抵达之外,大约一千五百多明军骑兵已经抵达了义州整顿休息,这是大明援朝军队和朝鲜国王李昖的第一次会面。
  这次会面很有意思,明明是大明军队先到,可按照礼节必须是朝鲜国王出迎,所以明军先搬出城去,朝鲜王室搬进去,然后李昖再亲自去西门迎接天军到来,搞出这么个不论不类的过场。
  而且此时明军将领们还不知道,李昖这么殷勤其实是有着另外的心思的,等明军再次安顿好了以后,李昖图穷匕见——他想内附大明,做大明的王爷,不想再做朝鲜王天天担惊受怕了,他只想过安生日子,做个闲散王爷吃喝玩乐打豆豆,不想忙于政务了。
  这下子给明军将领们弄得是外焦里嫩,心想就算是内阁首辅站在你面前都不敢拍胸脯保证一定能成,你对我们这些武将说这些有什么意思?
  想是这么想,大家嘴上还是客气着,给辽东都司带了个话,把辽东都司官员雷的里焦外嫩,然后果断把这个事情传递回了京师,辽东不管,只管打仗。
  与此同时,为了再次证明自己的清白,促使明军进兵,李昖放出了大杀招,把当时日本给朝鲜的国书亮了出来,这一亮不得了,几乎让辽东军爆炸。
  丰臣秀吉的国书是这样写的。
  “日本丰臣秀吉,谨答朝鲜国王足下:吾邦诸道,久处分离,废乱纲纪,格阻帝命,秀吉为之愤激,披坚执锐,西讨东伐,以数年之间,而定六十余国;秀吉鄙人也,然当其在胎,母梦日入怀,占者曰:‘日光所临,莫不透彻,壮岁必耀武八表。’是故战必胜,攻必取。今海内既治,民富财足,帝京之盛,前古无比。夫人之居世,自古不满百岁,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是秀吉宿志也,凡海外诸藩,役至者皆在所不释,贵国先修使币,帝甚嘉之,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会军营,以为我前导。”
  几个识字的辽东军军官先爆炸了,然后祖承训来了以后祖承训也爆炸了,传到辽东都司之后辽东都司也爆炸了,传到京师以后紫禁城也爆炸了,这封国书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明军入朝参战的进程。
  丰臣秀吉有精神病吗?按照现代学者对当初丰臣秀吉的一言一行的细致分析,以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那个时候的丰臣秀吉的精神状态真的出了问题。
  李昖其实也差不多,被巨大的压力压得快要垮掉,所以才想着内附,大明当然不愿意多养一个废物,一口回绝,让他老老实实的等着朝鲜光复,另外告诉朝鲜人,要让大明出兵可以,但是粮草你们必须准备完毕,别指望我们流血又出钱的为你们打败日本。
  这就让朝鲜犯了老大的难题,可怜的柳成龙挺身而出要为大明解决粮食的问题,可是一群只知党争不知国家的大臣看着明军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性子居然急了,指责明军不靠谱,还有人提出要让明军被朝鲜元帅金命元指挥,这还得了?辽东军立刻翻脸。
  辽东军在国内就是有名的骄兵悍将,连文官大佬的面子都经常不给,到了这里更是把头仰到了天上,你们一群亡国之臣还想指挥我们?做梦!
  明军和朝鲜面临着闹掰掉的风险,而在朝廷里,不出萧如薰所料,文官集团开始把枪口对准叶梦熊了,而且很恶劣的是居然拿萧如薰和武将们作为幌子。
  说叶梦熊不过是拾人牙慧偶然立功,大功是萧如薰等武将立下的,对皇帝要晋升叶梦熊为兵部尚书的要求给予了激烈反对,认为石星并无犯错,没理由的让走兵部尚书的职位是不正确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