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15

  “妾身闻土文秀之军被薰郎击退,虽是退却,但妾身以为贼军势大,必不善罢甘休甘愿认输,贼军必会重整人马卷土重来,薰郎须早做准备……只是薰郎这伤……”杨彩云略微担忧的轻抚萧如薰的伤口,萧如薰低头瞧了瞧自己的伤,认真的感受了一下。
  的确不算什么,听之前杨彩云的话,应该是与敌军大战的时候身先士卒,被敌将长枪击伤,所以有了伤口,但是应当是身穿甲胄,所以伤口不深,否则以现今大明朝的医疗水平,又是边陲,几乎是必死之局,既然已经止血,伤口开始愈合,就意味着没有生命危险,比起当初和十几头丧尸交战的时候,受的伤轻多了。
  倒是杨彩云一介女流,却有如此大局观,当真是家学渊源,自己那位便宜岳丈教育的真是好啊!简直是白送了一个女诸葛。
  “彩云且宽心,为夫所受的伤并不严重,而且之后的战局,为夫也并非一定要身先士卒了,一者,贼军若要再来,定是比之前军马更多,为夫手下军兵不多,已经不能继续出城作战,依托城墙固守待援才是上策,为夫只需亲临城墙激励士气即可;二者,为夫已经修书一封送往魏制台处,告知魏制台为夫困守孤城之难,请魏制台尽快发兵救援,魏制台久经沙场,深谙兵务,定会知道平虏城之重要,定会急速发兵来援。”
  这般的话语和内容,萧如薰已经相当熟络了,末世十三年,越到后来就越是需要以打仗的态度来对待丧尸大军和敌对的幸存者,势力大的幸存者基地宛如一个个诸侯国,神州大地几乎回到了春秋战国时代。
  更别说末世越久,现代社会遗留的物资就越少,而之前文明时代幸存的专家科学家都被残存政府势力带走,留给幸存者们的并不多,最初的枪械弹药用完之后,除了少数幸运的幸存者基地有一些火器方面的专家或者工匠可以以现有的条件制作土枪土炮土炸药,而大部分幸存者基地则回到冷兵器时代,大刀长矛弓弩之类的大行其道,打起来那叫一个壮观。
  萧如薰很幸运,搜罗了一批枪械方面的专家和工匠,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一点一点的从土枪土炮开始建立火力,最终成为幸存者团体里拥有最强火力的一支。
  所以萧如薰很清楚现在的大明拥有何等丰富的火器力量,那位三边总督魏学曾就是一位火器方面的大家,鬼知道他一个文科出身的进士级人物是怎么窜科去搞工科的东西,但是事实上,他就是成功了,而且还改良了子母铳,搞出了大明时代的坦克——叶公神铳。
  萧如薰打算下一步就去视察一下城中到底有多少火器,然后上城视察一下形势,再来安排如何使用火器。
  杨彩云却是目光闪闪的看着萧如薰,似是有些崇拜的样子:“薰郎果然兵略非常,已经提前做了准备,那薰郎,妾身会备好牛酒,待贼军溃败,薰郎大获全胜之时,再来犒劳将士!”
  萧如薰顿时觉得自己身为男人的小小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看着杨彩云满目的温柔和爱意,便也明白这是女儿家的小心思,但是就这样说出来,却能让男人感觉到满足,即使只是小小的满足,却也比没有要好得多,无论哪个时代,聪明的女人,会知道该怎样夸奖自己的丈夫,而愚昧的女子,只知道整天数落自己的男人不中用,反之亦然。
  好一个蕙质兰心的妙女子啊!
  能有这样的妻子,当真是男人之福。
  萧如薰激动之下,伸手握住了杨彩云的手:“彩云且宽心,为夫定然击溃敌军,建功立业,不负皇恩!也为你挣一副诰命回来!”
  杨彩云双目发亮,继而温柔的笑着,小鸟依人般依偎到萧如薰身边。
第四章
进入角色
  男子渴望建功立业马上封侯,女子自然也非常渴望丈夫可以建功立业,朝廷封丈夫的官,也会赐给正妻诰命,诰命夫人的地位就相当高了,名义上拥有和丈夫齐平的地位,甚至拥有入朝觐见皇后的资格,绝非寻常女子可以得到。
  “只可惜大人与叔叔们都在外,但凡一人与薰郎在一起,也不会叫薰郎如此孤立,薰郎,若是来援的是叔叔们,那可就好了。”
  杨彩云的这番话,叫萧如薰想起自己还是出身将门世家的子弟,祖父萧汉做过凉州副总兵,父亲萧文奎是京营副将,都督同知;三个兄长萧如兰萧如蕙萧如芷都是将门子弟,勇略非常,一门四子虽是世袭,但却都是不弱的武将,这在整体衰落地位尴尬的大明将门来看,还是相当的优秀的一家。
  不过这也和边军将门子弟生存环境恶劣,自幼需要习武强身备战有关,毕竟大明九边从立国开始就没有哪一年是不打仗的,和早就被腐蚀的七七八八的京营比起来,九边边军反而拥有更强的战斗力和组织度,只是战斗力最强的多为将门世家的私兵,比如著名的关宁铁骑,正规官军反而较为孱弱。
  延安萧氏一门四子,姓名表字都相当文雅,甚至有些女性化,显示出取名的老爹文化素养不低,教育孩子也挺用心,这和历史上萧如薰的记载也吻合,史载萧如薰身在将门,却能写诗,文化素养可见一斑,绝非不识字的丘八,所以很多文人墨客甭管有心还是无心都喜欢和他交往,时间久了导致交往的人情费用太多,入不敷出,萧如薰却难以推却,有识之士没有不叹息的,这就是著名的成语典故趋之若鹜,很不幸,在这个典故里,萧如薰的形象不怎么正面。
  如今一门父子却是天南地北的分离开来,父亲在京城,三哥萧如芷在南京,只有大哥萧如兰和二哥萧如蕙在陕西三边之地,但也是分开驻守,常年不得见,父子家人无法团圆,确实是憾事,若是能在行军打仗的途中遇到亲人,那该多好啊……
  不过如今的萧如薰却有点忐忑,生怕见到了亲人之后不能相识,露出些许破绽。
  小夫妻你侬我侬一会儿,就以大局为重,杨彩云请来大夫为萧如薰再次诊断,大夫惊叹萧如薰的身体素质极好,止血快,伤口愈合速度也快,照这个趋势下去,十天半个月就可以恢复正常的行动,不过若想再上战场拼杀,需得一月有余的休养才可以,在此期间,戒骄戒躁戒怒。
  之后杨彩云让侍女端来一些清粥小菜,服侍萧如薰吃下,萧如薰问她为何不吃,她还以秀色可餐来调戏萧如薰,弄得萧如薰涨红了脸感觉相当没面子,心里暗道要不是身体不适,一定要将这小妮子摆成十八般模样好好教育她做人。
  但,为丈夫减压能做到这份上,杨彩云,好一副蕙质兰心啊!
  下午时分,萧如薰让杨彩云服侍自己穿好常服,戴上网巾,正衣冠,套上轻便的皮甲,在亲兵的扶持下,勉强上马前往巡视城池。
  据说昨日上午战事结束,回来的时候萧如薰流血多,面色惨白,虽然还有意识,但是已经被很多人看到,杨彩云恐城中人心不稳,所以建议萧如薰巡视全城,安抚人心,萧如薰自己也有些打算,要去城中视察火器的情况,既然要准备守城战,各种物资也是不可少的,但是在此之前,还有一件要务。
  萧如薰要亲兵头子王二取来了全军军官的花名册。
  底层军队也就算了,但是军官要是自己还叫不出名字不认识,也就太不对劲了。
  萧如薰如今的正式官职是宁夏参将兼平虏城守备,也就是宁夏镇其中一路的参将,兼平虏城守备官,不仅负责一路的防务,也要负责平虏城的安全,实质上就是驻防平虏城,兼管一路安危,参将是正三品武职,以萧如薰如今二十二岁的年纪就能出任正三品武职,整个历史上估计只有明代的边镇军官世袭制度可以造就这样的奇葩。
  参将手下一般有三千战兵,算上辅兵和一些征用的民夫,一个参将率军出征的话也要有四五千人的阵仗,三千战兵的体系内,分了三个千总,六个把总,三十个百总,之后的总旗小旗官不计其数,而实际上需要在意的也就是三个千总和六个把总,掌管好这些人,就能使得整支军队牢牢地掌握在手里。
  不过和其他地区不同,明代的九边重镇实际上是不算在政治区划之内的,而是以军镇镇守,实际上,广大内地以文官治理,九边重镇则是以军国制度镇守,负责民政和军政的几乎都是世袭将官还有少部分的晋升军官,只有财政大权和人事大权牢牢把握在朝廷手里,放到地方上,地方总兵副总兵参将守备都有各自的职权。
  就好比在平虏城内,拿到任命诏书,朝廷调拨粮草钱货,就好了,剩下的事情,民政军政财政,都是萧如薰一个人说了算,阖城数万人口之生死,只在萧如薰一念之间;就连总兵这种正一品武职,统帅大军出征的最高武官,在九边,也大部分都是世袭军官,可以想见,一个二三十岁的正一品总兵官在九边真不算什么。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大明朝此刻重文轻武以文统武的现实。
  朝廷已经不重视军官的个人能力了,只希望他们管好自己的部下,形成战斗力,遇到战争听命于文官猛打冲锋就好了,不需要去考虑什么战略战策什么的,这些都是领兵文官的事情,但是和大宋不一样,可别小瞧明代的领兵文官,要想在明代成为领兵文官,可真不容易,明廷到后期就是把领兵文官当正统军官来看待培养的,那么多骁将是如何被一个文人统御的?那是这个文人真的有本事。
  萧如薰这样的世袭军官,在朝廷眼里不过是一个兵头子,如果不能打出威望打出成绩证明自己有领兵的才华,一辈子到头也就是个兵头子,休想走入最高统治集团的视线里,而就算你是真的有才华有能耐的超强的武将,如戚继光,在文官大佬的眼里,也只是一条呲牙裂嘴能咬死人的猎犬而已,是文官政治斗争的筹码之一,还是要听命于猎人的话。
  说的难听,但是这就是现实。
  应该说明代好歹比宋要好一点,宋那是真的把武将当成猪狗来看待,明代好歹还把某些武将看成人,边军的军饷装备粮食等等不敢随意短缺,否则人家真就撂挑子不干啊!
  原本的萧如薰喜欢写诗结交文人,大概也就是被文官压制得太惨,想要在另外的地方破局,获取更好的待遇,结果功力不够,破成了筛子,惨淡收场。
  现在的萧如薰可不会去做那些脑残的事情了,要知道,大明科举难度的提高直接让科举出身的文人们的眼睛都长到了天上,对武人的轻视乃至于蔑视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想要以武人的身份得到文人的认同几乎不可能,除非成为李成梁那样的人物,李成梁家族镇守辽东数十年,差一点点就要成为第二个沐家世镇辽东了。
  现在的萧如薰,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守住平虏城,尽量在宁夏之役打响自己的名气,然后,想办法加入朝鲜之役!
  萧如薰很清楚,宁夏之役进行的同时,万历二十年的四月,日本国太阁丰臣秀吉派出刚刚结束战国时代的日本战国精锐十四万征伐朝鲜,打算吞并朝鲜之后征服大明,这位太阁的胃口可真的是够大,大到萧如薰想笑的同时,又有点冷。
  这一时期大明尚且维持着天朝上国地位的时候,若能同时除掉两个祸患,日本和女真,想必能为未来争取一些筹码,而为了达成这两个远期目标,萧如薰就把眼下正在进行的宁夏之役当作重要的机遇。
  战争不仅是灾难,也是一部分人的机遇,这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否认的。
  常年居于统治地位的萧如薰瞬间进入了自己的角色。
  记清楚了三个千总和六个把总的名字,萧如薰一边看着花名册,一边出发巡视全城,马队绕着并不大的平虏城缓缓前行,城中民众和维持秩序的军队看到了刚刚打了大胜仗却传出生死不明的萧将军好端端的骑在马上巡视全城,心中遂安定下来。
  在这种依靠主将威信统帅军队安定城池的时代里,主将的安危关乎一场战斗的胜利与否,主将之重要自然不用多说,主将好端端的巡视全城更能起到激励士气稳定人心的作用,对大战在即的军队和城池而言是最好的镇定剂。
  巡视全城之后,萧如薰策马来到城东粮仓。
第五章
视察军营
  由于叛军数量众多,而自己手里军兵不过三千,临时拉上来的两千多民夫战斗力还不如空气,之前的一战萧如薰击退土文秀之后已经放弃了城外全部的军事据点,除护城河与拒马还有一些铁蒺藜之外,城外已无明军力量,方圆数百里之地也找不到建制明军,除了固守待援之外没有第二条路。
  所幸萧如薰的确是家学渊源,知道粮食的重要性,平素里对粮食的管控极严,是把自己从萧氏家族旧部亲随带出来的一百老兵分出十人专管军粮仓,以备不时之需,按照账面记载,此时此刻军粮仓库存粮足够全城军民使用四个月。
  走进粮仓,看着堆积约有两三个人那般高的满满当当的粮囤,萧如薰微微点头,转瞬之间却又想起历朝历代那些粮吏欺上瞒下的手段,虽然管理军粮仓的粮吏是自己带出来的萧氏旧部亲随,却也难保有人见钱眼开,欺上瞒下,若是发现的不及时,恐怕就糟了,军队打仗,首先最重军粮,军粮有失,则必败无疑。
  一念至此,萧如薰拔出佩剑,一剑刺在了其中一袋粮食上,刺破一个小口,接下一捧粟米,细细看了看,闻了闻,萧如薰对这些作物可谓是相当熟悉,毕竟末世之后生产物资都需要自己耕种,末世之后,萧如薰已经不是末世之前那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大学生了。
  挨个地走到每个粮囤之下,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时不时的来上一剑刺破小口,观粟米颜色,闻有无霉味,每个粮囤都走了一遍,这才最终确定粮食的真实性,若是这样检查他们还能作假,那萧如薰也无话可说。
  勉励了一下守粮仓的亲兵们,萧如薰感受了一下身体状况,又来到了城西军营。
  平虏城本身就是一座军城,以军队驻守为第一要务,城内民众多为军属家眷,人数不多,城西一大块空地则划为军营,平日里驻军一千,而现在已经进驻了二千五百多士兵,萧如薰手中能用的战兵也就是这个数量,剩下的五百多在之前的一战里都战死了。
  只一眼远远看到军营,萧如薰就知道自己这位便宜前任治军较为严谨,远远望去,军营就能给人一种肃杀之感,旌旗飘扬,军营外能看到看守士卒与巡查士卒,有号角声与军士喝喊之声,似乎还有训练,军营外左侧空地上有一些民众提着篮子和一些身穿深红军装的士卒说话,大概是亲人来慰问,光这一点就让萧如薰很满意——军营重地,岂容民众进入?
  前世在幸存者基地内,萧如薰带领自卫队的头号规矩就是亲人探望不能入军营内,军营内为机密之地,擅入者必将被处死。
  萧如薰策马向前,守卫士卒远远望见身着红装黑甲的萧如薰策马而来,便有三五人持械迎上,一见是萧如薰,立刻单膝下跪行军礼:“属下参见将军!”
  萧如薰示意亲兵扶他下马,用手捂住伤口以免伤口崩裂,下马站定,便说道:“起来吧!带我入内。”
  立刻有两名士卒跑到营门口,然后一名士卒往营内跑,一名士卒往这里跑来,到萧如薰面前抱拳行礼:“将军请!”
  萧如薰点点头,带着亲兵缓缓入营内,走着走着转头看见那些正和亲人聊得火热的士卒,顿了一下,然后对身边一名亲兵说道:“你去全城通报,告知全城百姓贼军不日即将复来进犯,近些时日城中禁令加强,非战时,只有日间自辰时三刻起到未时三刻方能离家,过时如在城中出现游走,以细作论处,绝不姑息,战时务必紧闭家门不出,有出者也以细作论处!另自今日起,直到战事结束,禁止军属探访。”
  亲兵单膝下跪喊了一声“诺”,便飞也似的跑到后方骑上快马朝某处奔跑而去。
  萧如薰这才放心的前往军营,这些战时条例他都是滚瓜烂熟的,不仅有用,而且十分有必要,为了稳定军心保持战力,保护民众不受伤害,这些条例是务必要贯彻落实的,否则萧如薰又如何能在法律失效的末世里带着八万多人求生存呢?
  军营内,营房众多,多为木质,想来这里是常驻军营,所以是木质,行军军营基本上都是帐篷,只有栅栏以木制,军营内随处可见成列军兵巡逻四处,并未因萧如薰的出现而有什么万人空巷的追星行为之类的,这才是训练精良的好兵,知道自己的职责,萧如薰对这些军队的军事素质相当满意。
  不一时,见三名身着盔甲披风的将领模样的人联袂而来,左侧那人身材高大高出其余两人一个头,中间那人是个面目粗旷胡子拉碴的大汉,右边则是个面色白净的年轻人,萧如薰便知道这应该就是那三位军中千总,其中一名赵虎是自己的副将,其余两人分别是陈燮与王辉,是军中自己的左膀右臂,不过此时这三人到底谁是谁萧如薰是分不清的。
  三人面带激动之色的走上前,萧如薰便带上微笑,三人离近几步,齐齐单膝下跪抱拳行礼:“末将参见将军!”
  “快请起!”萧如薰抬手虚扶,三人遂起,面带激动之色的看着萧如薰,居中之人更是虎目含泪,激动道:“将军无恙,末将就放心了,末将无能,居然被贼军炮火震晕,以致将军需要亲自率军出战,末将……末将死罪!!”
  说罢便又要下跪请罪,连带另外两人也要下跪请罪,萧如薰连忙扶住大汉,温声道:“不可!”
  那高大将官开口道:“此事要怪也是怪属下,不能怪罪赵副将,若不是属下未能保护好将军,将军也不会……”
  右边那年轻将官也开口道:“更不能怪陈千总了,是属下未能及时率军突破敌阵,致使将军孤军奋战,是属下之罪过!”
  这一番相互告罪下来,萧如薰也算是弄清了三人的身份,大汉是自己的副将赵虎,表字伯威,高大军官是陈燮,表字元德,面色白净的年轻军官是王辉,表字子恒,三人都是有战功在身,跟随自己两年且战绩不弱的人。
  之前破土文秀的一战,赵虎身先士卒斩敌军首级二十三,勇不可挡,只是冲锋陷阵时被敌军火铳余威震晕,不能获得更大的功绩;陈燮斩首十七,王辉斩首十六,都是勇将,敢打敢拼的一类,之前的萧如薰带兵有方,麾下战将可用,可算是免除了如今这位萧将军的极大忧患。
  军兵可用,可一战,萧如薰就有守城的把握。
  “你们三人一个为一个脱罪,那我也要为你们脱罪了,此事全都是我贪功冒进之失,不想看到土文秀活着离开,不怪你们,你们可以整军备战,安定军心,已经是最大的功绩了,如今贼军虽然退却,但是必将卷土重来,到时来犯敌军可能更多,我等可要做好准备,同舟共济才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