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815

  被这一说,赵志皋眉头一皱,面色变得难看起来。
  “郑使节,你国素来为东境强国,为我大明镇守东疆,倭国乃化外小国,口众不过百万,兵马不过十万,就算出兵,又能出多少?你国初始防备不及还能理解,四月十二日倭国出兵,五月初三你们就丢了国都?从你国釜山镇到国都,哪怕你们有几只部队沿途骚扰,都不能叫倭人如此顺畅的取下国都吧?”
  郑义见大明首辅居然怀疑他的话,一时惊惧,居然不知所言,而这样的态度只能让内阁诸臣更加怀疑此事,甚至有人还提出是不是倭国和朝鲜合谋,要图谋我大明兵士?提出要严刑拷打此人,问个明白,看看他到底是不是倭国的探子!
  郑义和申点被吓得魂不附体,跪在地上大哭,哭诉自己绝无撒谎,朝鲜绝无背叛大明之意,还请大明首辅和皇帝陛下明察,出兵援助!
  赵志皋看他哭的真实,不像是做伪,糊涂先生又犯了糊涂,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只好把这封国书和内阁的意见上呈给了万历陛下,请皇帝做出决断。
  朱翊钧正在为萧如薰抵达京城之后如何安排他而思考,忽然听说朝鲜使臣带国书来求援,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按照锦衣卫送出的情报,还有去年沿海地区的海商华侨送来的情报,朱翊钧基本确定倭人进兵朝鲜不假,所以才做出了这样那样的准备,但是内阁有人指出,这个使者前后所说实在矛盾。
  他既不提朝鲜在哪里战败,哪里沦陷,哪些将军战死,哪些臣子死节,损失多少兵马粮草等等,都不提,就一个劲儿的求大明天兵入朝为其光复国土,这实在是奇怪。
  内阁里还有人认为这可能是朝鲜和倭国联合起来的阴谋,一起阴谋将大明天兵带入朝鲜然而攻打,进而攻打大明本土。
  对于这种天方夜谭的思考,朱翊钧摇了摇头。
  他对这些内斗内行外战外行的文官是十分的无奈和不满,情报都到了这个地步,辽东都司锦衣卫的情报完全的对应上了,还有地方子民从日本带回的情报,这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一门心思埋在立太子的事情上,你们真是够了!
  中原王朝对于日本和朝鲜的战争其实并不是很在意,根据整个中原王朝所奉行的国家战略准则来看,保护中原才是最重要的,朝鲜和日本无论怎么打,只要不牵扯到中国就没有关系,但是一旦牵扯到了中国,威胁到了大明内地,几十年前倭乱的惨痛记忆就刺激着大明的心脏。
  朱翊钧也就不会熟视无睹了,情报一来,朱翊钧瞬间就分析出了日本人的野心和目的,从而不断的搜集情报做准备,在和朝臣为太子的事情不断扯皮的同时,也对国家安全的问题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比如命令辽东地方兵马“相机行事”这一点。
  当然,倭国出兵几何,各支部队的分布,以及仗打到了什么程度,这些具体信息,目前的朱翊钧也不知道。
  倭国!倭国!
  朱翊钧的眼中迸出几点寒芒。
第五十四章
相互之间的猜忌
  大明对日本绝对不是没防备,事实上,大明对日本即将动兵作战这一点并非是一无所知,一场牵扯到三个国家数十万军队的战争,就算是在现代社会要想瞒的死死的也是千难万难。
  而在明代就更不用说,在这场战争发生之前,有很多在中日两国之间往来的商人借着行商之名,把生活在日本的爱国者千辛万苦搜集而来的丰臣秀吉即将出兵对大明不利的消息不断带回。
  许仪后、郭国安、朱均旺、陈申、苏八,这些名字我们或许从未听过,但是却绝对不能忘却,他们虽然失陷在日本,却从未忘却自己是大明的汉家苗裔。
  他们以一腔热血和满腹忠心所送回的珍贵情报,比起大明专业机构的锦衣卫要更加准确更加及时,正是这些情报,让大明对日本即将发动战争的事实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
  从大明兵部在万历十九年的三个月内连续两次下达正式公文给山东浙江福建沿海官衙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大明绝对不是不相信日本会发动进攻,只是大明并未料到日本会选择朝鲜作为跳板进攻。
  过去数十年倭寇自海上来的往事带给了大明太深刻和痛苦的回忆,一谈起日本,大家立刻想到了倭寇,立刻想到了倭寇会从海上来进攻大明的腹地,想起了当年的南倭北虏。
  时间过去不久,沿海人们的记忆还未消失,警报再一次传来,上到巡抚下到黎民百姓全部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和准备,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立刻紧锣密鼓的筹备起了建造战船对抗倭寇,水军兵士日日操练起来,誓要将倭寇消灭在国门之外,保护好身后的土地。
  整个万历十九年的下半年一直到如今,山东浙江福建沿海地区准备了在未来足以致日本于死地的海上力量。
  而在当时,大明的上层也对这件事情有了相当细致的考量,比如内阁阁臣们就想到,日本狼子野心路人皆知,这一点不足为奇。
  但是琉球和沿海商人子民不断的预警传来,朝鲜作为中华东部屏障却一点消息都没有,按理来说朝鲜距离日本最近,应该是最先知道的,怎么到现在为止一点消息都没有?
  万历十九年的下半年,大明朝对朝鲜的怀疑与恶意上达顶峰。
  朝鲜,难道真的和日本勾结了?
  当时的内阁里,只有许国坚持认为朝鲜一贯对大明亲善,事事遵从大明的意思,不曾违背,怎么会突然就要反叛大明了?
  这不科学。
  但是大部分的官员都对此极为担忧,许国也不能无视大家的意见,于是修书一封到辽东都司,让辽东都司询问一下朝鲜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关于日本即将发动战争的谣言有两种,一种是在大明内地广泛流传的,倭自海上来,另外一种谣言,就是倭寇联合朝鲜往辽东而来,因此,在那段时期,整个辽东都流传着朝鲜即将联合日本入侵大明的消息,使得整个辽东之地的汉民们又惊又怒。
  朝鲜显然也不是不知道的,辽东都司将询问写成口吻严厉的质询之后,朝鲜人慌了,连忙派人来京城三番五次的辩诬,还辩到了朱翊钧的面前。
  朱翊钧当时是笑着抚慰了朝鲜使臣,表达了自己对日本的厌恶,然后还提出了一个差点没让朝鲜昏过去的意见——朕给你们找了两个帮手,你们三家合兵,灭了日本吧!
  朝鲜使臣一问,更晕了,一个是琉球,一个是暹罗,琉球就不说了,那点个兵能干什么?暹罗倒是挺强悍的,而且火器技术也可以,但是暹罗在东南亚,你要他们横跨整个大明来朝鲜助战?朝鲜人也就敷衍了事,朱翊钧也是一个心血来潮,事后朝鲜也没当回事,大明自然不可能为朝鲜流血。
  朝鲜没当回事,大明却不能不当回事,朝鲜承平日久,大部地区刀入府库马放南山,可大明从来没有放松过,倭乱结束不久,大明对日本还保持着浓浓的戒备和敌意,整个沿海地区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备战争。
  在这般暗流涌动的氛围之下,萧如薰于六月初七抵达了京城。
  一路上,宁夏功臣团们听说了一些流言蜚语,居然是关系到了朝鲜和日本国的事情,什么朝鲜联合日本国图谋大明之类的谣言甚嚣尘上,让叶梦熊和梅国桢日夜不安,找来萧如薰细细商谈——是不是除了宁夏,朝鲜那边也出事了?否则为何会有如此多的流言蜚语?
  答案是肯定的,但萧如薰不会说,只能推测说世上没有空穴来风的消息,既然有这个谣言,就证明一定有相关的事情要发生,对于此,萧如薰不会把话说死,细细思量一下,倒是为叶梦熊寻到了一条生机之路。
  能否为叶梦熊运作一番,使之成为抗倭援朝的统帅,再一次和自己配合呢?
  虽然知道这样的可能性非常低,可是萧如薰也不愿意放弃这个唯一可以挽回叶梦熊未来并不算多好的结局的可能。
  除此之外,萧如薰此次入京的最大担忧就是那个在京营做将军的便宜老爹萧文奎,毕竟便宜老爹自己还没见过,要真是见到了,万一说出些什么秘密的事情自己不知道,穿帮露馅了那可如何是好?
  不过由于车队抵达的时候正是夕阳西下之时,京师城门很快关闭,夜幕降临之后,今天什么也办不成了,也就由官府安排着下榻,等待皇帝召见。
  萧如薰还想先去看看便宜老爹,结果才知道按照规矩,有功之臣面见皇帝之前是不能随意走动的,要等待皇帝的赏赐下达之后才能自由活动,所以他们现在只能老老实实的住在驿馆,什么也不能做,萧如薰本想让杨彩云先去拜见父亲,不过杨彩云说要陪着萧如薰一起回去,也就没有先去拜见便宜老爹。
  有妻子相陪,萧如薰也不觉得寂寞,交流了一番感情,夜深人静之时,爱妻已经睡下,萧如薰心绪万千,走出屋外,到院子里看着繁星满天的夜空出神。
  每每想到再有五十年这一片繁华就要落入外人之手,不由得忧心忡忡,正在思考着如何对付大盐商和小冰河的时候,身后传来了阵阵脚步声,还是并未刻意隐瞒的脚步声。
  萧如薰回头一看,看到了一名面白无须的老人和两个身着锦袍的带刀人推开了驿馆大门,在一个驿馆官员的带领下走到院落里,然后站在自己的面前,人一带到,驿馆官员就连忙开溜了。
  “你们是?”
  萧如薰带着些疑惑和戒备的询问,这些人突兀的出现让萧如薰非常的警觉,夜深人静之时,突然冒出三个人到京师驿站,这是什么情况?而且,他们的这身装束,好像和传说中的锦衣卫有点相似……不对!这就是锦衣卫的装束吧?!
  “萧总兵,没想到您那么晚了还没入睡,倒也省了不少麻烦,请跟老奴来,有人要见你。”
  面白无须的老者脸上带着些许的笑容,让萧如薰愣在当场。
  锦衣卫……老奴……面白无须……
  三个线索联系在一起,要见到自己的那位的身份已经不用说了。
第五十五章
初见朱翊钧
  “敢问,陛下深夜召见,有何要事?”
  萧如薰直接挑明了。
  “哦?萧总兵已经猜到了?”面白无须的老太监自然就是张诚,接下皇帝的密令要求把萧如薰带到自己面前。
  在正式的封赏仪式之前,皇帝要看看这个人到底值不值得嘱托大事,有没有胆子和文臣掰腕子,至于是否忠诚,朱翊钧反而不是很在意,他很清楚,一个人的忠诚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从忠诚到造反却是一条鸿沟,跨不过去的人无论如何也跨不过去。
  “又能调动锦衣卫,又能派出内侍,除了皇帝陛下,还有谁呢?”萧如薰无所谓的笑了笑,然后询问道:“只是末将一个小小总兵,怎能得到陛下亲自接见?来之前,末将可是听说陛下连大臣都不愿意见,我这小小总兵怎能例外?”
  张诚只是笑道:“小小总兵未尝不能起到大作用,只要碰上了对的时候,萧总兵,陛下听闻你献策以火药掀翻巨城,一举而平定叛乱,所以想要见到你。”
  萧如薰顿时明了。
  “劳烦尊驾带路。”
  萧如薰把话说得很客气。
  宦官,不完全像人们传统印象里的那般奸诈狡猾,尤其是明代的宦官,他们只是皇帝的家奴而已,是皇帝手里可以和文官相互博弈的棋子,只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往往被文官们添油加醋的搅和一下,和着一盆脏水一股脑的泼到皇帝身上,把皇帝弄成了最大的输家。
  至少此时此刻,萧如薰对宦官并无恶感。
  那些士大夫,可不比宦官好上些许,该捞的钱一点也没少,天下乌鸦一般黑,大家就谁也别说谁,非要把脏水往一批人身上泼,只能显得另外一批格外无耻。
  张诚带着萧如薰上了一辆马车,然后走走停停,千转百转,最后停下来的时候,萧如薰下车看到的是一处假山和水池,便知道这里应该已经是内宫了,怎么进来的,走什么路,那不是自己可以知道的,萧如薰断然当作不知。
  夜里的皇宫静悄悄的,灯火也不多,甚至看不到往来巡逻的士兵,张诚和两名锦衣卫快速的把萧如薰带到了一座宫殿门口,然后着人通传了一下,接着那宦官把宫殿殿门打开了一丝缝隙,招呼着萧如薰走进去,整个过程就像是特务接头一般小心翼翼,联想到万历皇帝二十八年不见朝臣,萧如薰觉得这颇有些荒唐。
  夏季来临,北京也有些闷热,夜晚也不见多少凉风,但是这宫殿里面却出奇的凉爽,萧如薰定睛一看,整整两排八只大鼎里装满了晶莹剔透的冰块,丝丝的冒着冷气,难怪将这宫殿弄得如此凉爽,简直不下空调房一般的凉爽。
  萧如薰正对面的是一张明黄色锦缎铺垫的桌子,还有一尊座位,就是没看到皇帝,那显然是皇帝的御座,右边隔着一层珠帘,萧如薰也没敢斜视,只是低头站立。
  “陛下,萧如薰带到。”
  张诚的声音传来了。
  “嗯,让他过来。”
  一个沉稳而又不失中气的男声传来,右边的珠帘被掀开,张诚对着萧如薰唤道:“萧总兵,陛下召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