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815

  而这样的人偏偏很多,还个个都把这种事情当作自己的荣耀,赵志皋这种性格温和的老好人是越来越少了,好容易遇着一个,朱翊钧可不愿意就这样放手。
  还是等等,等内阁再补上来几个人,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要是有,就把沈鲤弄掉,换上此人,实在不行,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沈一贯了。
  但是眼下,赵志皋还是自己最重要的首辅,极其难得的政治盟友,朱翊钧对待赵志皋是非常重视的。
  “老臣拜见陛下!”
  赵志皋进来面君,给朱翊钧跪下行礼,朱翊钧连忙将他请起。
  “阁老不用如此多礼,快请起,来人啊,给阁老看座!”
  很快就有人给赵志皋端了一个锦墩儿来,赵志皋谢过了朱翊钧,然后稳稳地做了半边屁股下去,这份练了几十年的功夫他可从来不曾落下。
  “阁老来见我有何事?紫荆关大胜我已经知道了,那三万五千不知所踪的北虏虽然值得关注,不过萧卿带兵我还是放心的,更别说还有太原王世扬的十几万兵马,北虏掀不起大的风浪。”
  朱翊钧看了看面色十分平静的赵志皋。
  赵志皋点了点头。
  “陛下所说的,老臣都清楚,萧镇南带兵征战,老臣也放心,老臣此来不是为战事,而是为了战后山西大同重建的事情。”
  懂了,懂了,来要银子了。
  赵志皋这样一说,朱翊钧就明白了,作为一个一直被套路从未被超越的皇帝,朱翊钧对于这种套路已经熟门熟路,基本上群臣说上一些关键词之后,朱翊钧就知道他们是来要银子的。
  和其他臣子不同,赵志皋活够了岁数,看淡了很多事情,基本上和皇帝谈话都是直来直往不遮掩,不掩饰自己的目的,不用大道理来粉饰自己的话,这是朱翊钧愿意接见赵志皋,愿意和他谈论政事的原因。
  大道理谁都懂,但是要是一直说使劲儿说,换了谁都会厌烦。
  “阁老的意思朕明白了,又没银子了是吧?”
  朱翊钧端起了面前的茶碗喝了一口,然后缓缓道:“可朕记着,最多还有几日,日本赔偿银六十五万两就要到了,大同和山西虽然需要重建,这六十五万银子还不够用吗?”
  赵志皋点了点头。
  “陛下,老臣很希望这些银子够用,老臣也认为这些银子够用,但是事实就是,不仅国库的银子被预支到后年了,明年日本的第三季度赔偿银也被预支了六十三万两,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银子拿来重建山西和大同了。不仅如此,本来山西大同就遭了灾,北虏再这么一闹,又要多出不少流民难民没饭吃没房子住,总不能将他们全部送到缅甸去。不说缅甸能否安置下,那山西人口也将锐减,不是可行之策,因此除了重建银,还要赈灾银和赈灾粮,怕就是六十五万银子全都能挪用过来,也不够用。”
  朱翊钧深吸了一口气,强行按压住胸中涌动的真气。
  “赵阁老啊,你是首辅,有些事情你的话应该比我的话更管用,国事用国帑,内事用内帑,不说朕已经连续十年不曾动用过国库一分银子了,这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道理,你说,这山西和大同的赈灾重建是国事还是内事?”
  “自然是国事。”
  赵志皋老实的回答。
  “那既然是国事,为何不用国帑,而要用我的内帑呢?”
  朱翊钧咬了咬牙,尽量用平和的语气陈述。
  “若是让其余阁臣和群臣来回答,陛下也是清楚的,他们会说,这天下是陛下的天下,国事即是陛下的家事,陛下自己都不出钱,怎么还能指望家事理顺呢?”
  “那阁老你自己会怎么回答呢?”
  朱翊钧死死地盯着赵志皋。
第五百七十八章
赵志皋最后的努力
  “老臣会回答说,若老臣年轻二十岁,一定会帮陛下把该杀的都杀了,该贬斥的都贬斥了,尽量做到国事用国帑,内事用内帑,但是陛下,老臣太老了,对此已经无能为力了。”
  赵志皋从锦墩儿上挪开了半边屁股,老练的跪伏在了地上。
  “陛下,老臣无能,不能帮陛下理清国事,还请陛下罢黜老臣的首辅之位,让老臣回家乡养老吧!”
  赵志皋的声音听不出一丝颤抖,朱翊钧相信这是他的真心话。
  赵志皋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内阁的控制,也完全失去了对朝政的控制,别说张居正了,就算是王锡爵他都不如。
  能够一比较的大概就是成化年间的纸糊三阁老了,但是人家那是被皇帝架空了,宪宗大权在握,朝政还在掌握之中,而不是现在!
  皇权今非昔比了,朱翊钧已经无法对国家得心应手的掌控了,就指着内阁能出几个和他一条心的阁臣,好容易出了一个赵志皋,却被其余几个阁臣给架空了。
  赵志皋年老了,没有精力了,就算是强悍如严嵩,到了这个年龄也需要自己儿子的背后支招,而赵志皋可谓是孤军奋战没有外援,唯一可以给他撑腰的大概就是自己的态度了,但是自己能说一句话就改变大明朝的贪腐现状吗?
  不可能的……
  随着赵志皋失去了对内阁的控制权,朱翊钧也预感到自己的处境会越来越差,若是不加紧培养太监势力和锦衣卫势力,估计自己就真的要被架空了,内帑也将任由那些混账索取了。
  一边四五百万的银子,这些混账居然还说不够,朱翊钧就算是用脚指头都能想明白这里头到底有多少猫腻。
  只是,眼下他还无法失去赵志皋,就算赵志皋已经失去了对内阁的掌控力,但是只要他还在首辅的位置上,那些人做事情就不能无所顾忌,赵志皋还坐在这个位置上,自己多少能利用这个位置做些什么。
  于是,朱翊钧站起身子,走到了赵志皋身边亲手扶起了赵志皋。
  “阁老说的是什么话呢?我才刚刚要把大事托付给阁老,阁老怎么就能说告老归乡呢?这大明朝的内阁还是需要阁老这样德高望重的人来做主才是,其他人都不够资格,阁老要是觉得负担重了,我便让内阁增补阁臣就是了。”
  赵志皋先是一愣,然后立刻意识到了皇帝的用意所在。
  皇帝要用内阁增补阁员的事情来转移群臣的注意力,让各派系的臣子们互相残杀一阵,让自己有喘口气的机会,顺便,要考察递补上来的几个人里面谁最符合他的心意,然后才能决定首辅的位置让谁来做。
  赵志皋记得自己曾经对皇帝推荐过沈鲤,让沈鲤来做首辅,因为他知道,沈鲤是决策圈子里面少数还心存良知的官员。
  这样的官员多少能照顾到一点皇帝的心思,或许还能做一点好事,而沈一贯则是个绝对的党棍,在位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少乱子来。
  按照沈一贯这个任人唯亲的性格,指不定还要在朝廷掀起一波新的党争,说不定还要开一些非常恶劣的先河,所以赵志皋觉得,至少不能让沈一贯做首辅,否则就会和张四维做首辅一样,也不知道要给大明造成多少麻烦。
  可是皇帝的意思,是宁可让自己这个风烛残年的糟老头子继续占着首辅的位置不干事情也不要让沈鲤上位,估计就算是自己到时候下去了,也轮不到沈鲤上来。
  哪怕是次辅估计都没有沈鲤的位置,为了给其他人腾位置,皇帝甚至会废了沈鲤。
  当然,赵志皋也知道原因,无非是国本之争时沈鲤用力过猛,和张位一样,伤了皇帝的心,皇帝不信任他,不允许他做首辅。
  张位的罪名已经基本上审核完毕了,就等着皇帝一道命令,最好的结果也是远徙三千里,而正常的处决方式是直接斩首,家人流放,张位算是完了,他背后的利益派系集团已经放弃了他,开始寻求新的代言人。
  不出意外的话,这一次江西派还会在内阁阁员之争的时候选出新的代言人然后推动他入阁,反正江西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翰林和进士。
  这下子,又不知道要造成什么样的结果,群臣伤害皇帝太过,以至于皇帝的逆反心理突破天际,不顺他心意的哪怕是还有良知的他都不用,顺他心意的,估计就算是沈一贯他都会用。
  这种普遍存在于大明朝堂之上的意气之争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国家大事是最容不得意气之争的啊!
  “陛下,老臣以为,且不说增补内阁阁臣的事情,倒是内阁次辅应该选定了,现在除了老臣之外的两名阁臣都不是次辅,次辅之位空缺,不利于内阁运行,陛下就算要增补阁臣,最好也是等次辅确定之后。”
  朱翊钧当然知道赵志皋这样说是什么意思,他想要进自己最大的努力向皇帝推荐沈鲤。
  “那阁老以为,目前的两名阁臣里面,谁可做次辅?”
  赵志皋深吸一口气。
  “沈鲤。”
  朱翊钧点了点头,这种回答不出他的所料,虽然赵志皋这样说,但是朱翊钧的意志也愈加坚决了。
  “沈鲤入阁晚于沈一贯,却先于沈一贯做次辅,这不合常理吧?”
  听闻朱翊钧如此一说,赵志皋的心直接沉底了,但是即使如此,他也要争取最后一丝希望。
  “沈鲤在外朝素有清正廉洁之名,对外朝有影响力,较之老臣而言,更加年富力强,更有胆魄为大明做实事,愿陛下不要顾忌入阁先后,嘉靖时期首辅张璁仅为三甲进士却也能做首辅,陛下向来崇敬嘉靖爷,往陛下三思!”
  这是赵志皋最后的努力了。
  然而在朱翊钧看来,这根本就是无所谓的事情。
  沈鲤在外朝名声好,可以团结群臣,然后呢?团结群臣干什么?还不是对我开火?而沈一贯在外名声素来不好,而且和言官群体的关系也不好,入阁当年就搞掉了几个言官,和沈鲤结下仇怨也就是那个时候。
  一个和群臣关系不好的首辅才能背靠皇帝给皇帝挡枪子儿,而一个和群臣关系和睦的首辅就会带领群臣向皇帝开炮,深受数任首辅之苦的朱翊钧是不会再一次被忽悠了。
第五百七十九章
仇敌(上)
  大明朝的官,不,应该说历史长河之中的所有官员,名声不好的不一定就是巨贪,名声好的也不一定就是清官,这一点,朱翊钧在抄了张居正的家之后才知道。
  严嵩名声那么差,是祸国殃民的混蛋,遗臭万年,而徐阶的名声那么高,被视作扳倒严嵩的英雄人物,流芳百世,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严氏名下田产还不到徐阶家族名下田产的十分之一。
  徐阶下台之后,因为家人胡作非为民怨太大,不得已借助学生张居正的威势欺压百姓,贿赂官员,所作所为和严嵩并没有什么不同。
  这世间绝对不是非黑即白的世间,大部分人都简单的将历史人物分为好人和坏人两种,或是英雄和败类两种,但是人实在是太复杂了,又怎么是这四种属性可以概括完的呢?
  有些人甚至一个人就具备这四种属性,比如万古名不朽的夏贵。
  当了二十多年皇帝,朱翊钧早就不是那个被文官们忽悠着忽悠着就以为自己是圣君的年轻人了,他也长大了,不然也会掀起国本之争妄图重现昔日嘉靖皇帝大礼议的皇权威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