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1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815


第四百四十五章
无奈的赵志皋
  很快,倒霉的赵阁老就得到了皇帝亲自朱批的奏折,以及皇帝怒气勃勃的口谕——拿出十万两银子出来给萧如薰出兵用,否则,你们内阁就可以集体辞职了!
  皇帝的怒气如此强烈,以至于内阁诸位大佬包括张位在内都有些惴惴不安。
  内阁和一般大臣不同,虽然权力大,但是地位上很尴尬,因为内阁辅臣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只有五品,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具备掌握如今这样的实权的资格,但是明朝就是这样,位高而权轻,位卑而权重。
  内阁大学士就是如此,所以说如果皇帝要撤其他官员的职务,其他官员还可以据理力争,而内阁大学士这种皇帝私人秘书的职位,则是皇帝一个授意你就要准备辞职,然后会有很多言官闻讯而来开始弹劾你。
  和其他那些没什么油水的官位不同,内阁大学士是背靠皇帝面对群臣,地位和一般的臣子不同,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退下才能有一个上来,内阁里的其他辅臣也会眼巴巴盯着你的位置,巴不得你早点退下去把位置让给他们。
  皇帝说要内阁辅臣辞职,内阁辅臣就得上辞职表,为了做做样子,一般是三不准之后才准,也有些让皇帝极度不满的递上折子皇帝就允许,然后你就能回家养老了。
  其他的官员皇帝没办法搓扁搓圆,内阁大学士这种皇帝还是有一点控制力的,因为本身他们的位置很招人嫉妒,皇帝要是不满,立刻就有一大帮人上演墙倒众人推的无耻戏码。
  但是该说不说,赵志皋虽然没什么建树,但是也没什么错误,在奉行只要不是首辅就少说少做的规矩的内阁里面,赵志皋算是难得的正直一点的人。
  他尝试过遏制日渐败坏的朝廷风气,但是很无奈,上行下效已经发展到了尾大不掉,张居正那么强悍的人都没能挽回大局,更别说是赵志皋了。
  他看着语气空前强烈的皇帝的亲笔朱批,又看了看面面相觑的三位同僚,老赵长长叹了口气,开口道:“眼下仲化病休,明成,元忠,肩吾,你们三位说说吧,陛下这朱批,你们打算怎么做啊?”
  张位、陈于陛和沈一贯互相看了看,彼此的脸上都浮现出了无奈的表情。
  “看来陛下对国库日渐空虚的事情已经相当不满了,再这样下去,难说陛下会不会搞出些腥风血雨的事情来,到时候又是一批替罪羊的人头落地,咱们谁也捞不到好处,我看啊,还是把工部的那批银子拨个十万两出来给萧镇南算了。”
  张位瞧了瞧沈一贯,提出了这个建议。
  沈一贯顿时就不满意了,因为工部是他分管的部门。
  “我说张阁老,这朝廷六部工部最贱,这种话朝廷内外也传了好些年头了,老夫不争论一些什么有的没的,单说修黄河大堤的银子,工部已经等三年了,黄河大堤也等了三年了,这一下要是给拨出去十万两银子,您也知道,最多完工一半。这完工一般的黄河大堤能否抵得住一次黄泛,您心里也有杆秤,拨出去的银子上下层层剥削,咱们心里明白,但是谁也没办法陪着这些银子一路到黄河边上控制每一两银子的流处,咱们无可奈何。”
  沈一贯就把话说到这里,张位有些语塞,近年来黄河小规模泛滥的事情还不少,也亏的是小规模泛滥,要是大规模的,估计整个华北都要遭殃,上一次修黄河大堤还是三年前,这一回是要大修一次,要是不修,可就难说了。
  于是张位看向了陈于陛。
  “那干脆就把蓟镇和辽东镇要的银子各减五万两给萧如薰,这两个镇也是狮子大开口,一开口就要三十万,尤其是辽东那边,简直是不像话,李成梁是越活越回去了,李如松是越活越分不清自己是谁了,再各减五万,留十万给国库!”
  陈于陛顿时就吹胡子瞪眼睛了,兵部是他分管的部门,辽东和蓟镇的事情他多少还是有点了解的。
  这几年冬天越来越冷,来的越来越早,北边草原上好像也遭了灾,蒙古人屡次试图南下给打了回去,这一回似乎要来点大的,他们多要点银子整修装备也说得过去,十几万军队一个人总要两三两吧?
  “张阁老,您可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些年冬天越来越冷,来的越来越早,咱们这儿都这样了,草原上早就大雪灾了,每逢雪灾之年,蒙古人必定南下劫掠,此时若不紧着九边用银子确保防线不毁,难道还要等着他们打到京师城下面?!”
  陈于陛这话说的很硬气,但是事实也的确是如此,要是不紧着九边用银子万一哪里被突破了,朝廷真要花十倍百倍的银子去补偿回来,九边是个什么情况大家都清楚,除了宁夏镇和大同镇好一些,其余都是些什么臭芋头烂蕃薯!
  现在就指着这三十万两银子能有十万用在士兵身上,那就很好了!
  张位又被噎了个半死,怒气冲冲的开口道:“那怎么办?这银子从哪儿扣下来?你嘴里?”
  陈于陛一怒就要和张位吵架,反正他看张位不爽已经很久了,早就想和他面对面的来一仗了。
  “好了!都不要吵了!叫你们来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制造问题的!话没说几句就要吵架,这还怎么办事情?这里是内阁,不是茶馆儿!要吵架出去吵!”
  赵志皋到底是首辅,也是年龄最大资历最深的一个,张位就算觊觎他的位置,但也整整比他小了十四岁,不得不“敬老”。
  一通怒火之后,赵志皋平息了一下心情,缓缓开口道:“这件事情无论如何,于情于理,陛下这儿都占着理,国家打仗不从国库出钱,还要从皇帝内库里出钱,这实在是有点说不去,这放在其他历朝历代都是没有的事情,偏偏大明开了先河。这要真是拿银子出去做正经事情,那谁也说不出什么来,银子确实不够,皇帝内库里出点钱来,也算不得什么,但是这银子究竟拿去吃喝嫖赌去了还是拿去购买土地去了,咱们心里都清楚的很。”
  赵志皋扫视了一下三名辅臣,三人的表情各有各的精彩。
  心中哀叹一声,赵志皋缓缓开口道:“不管如何,张阁老,沈阁老,陈阁老,你们三人协商一下,将银子给弄出来,不然,老夫带头辞职,你们也是难辞其咎的,老夫七十多了,不在乎这些了,可是你们都还年富力强,别耽误了大好前程。”
第四百四十六章
赵志皋到底是看不穿
  赵志皋把话放到这里,就不说话,让他们三人离开了,三人离开首辅值房,互相看了看,然后齐齐的“哼”了一声。
  之后,也不知道这三人是如何协商的,到底还是凑了十万两银子出来,赵志皋长叹一口气,将奏折恢复给了皇帝,向皇帝通报大家终于凑牙齿缝儿里挤出来了十万两银子的好消息。
  朱翊钧看了这奏本,冷笑不已,看了看台阶下跪地不起的赵志皋,心中到底是不忍,摇了摇头,开口道:“老元辅还是起来吧,王德,赐坐。”
  “是。”
  王德下去给赵志皋搬了一个锦墩儿,赵志皋千恩万谢的爬了起来,坐了上去,喘了口气。
  看起来七十多岁的老人家身体是大不如前了。
  “老元辅今年七十二岁了吧?”
  朱翊钧想了一下,开口问道。
  “臣多谢陛下关怀,老臣的确是七十有二了。”
  赵志皋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
  “寻常人家七十有二的老人家都在家中养老,含饴弄孙,共享天伦之乐,而老元辅却要为国操劳至此,朕每每思之,也是相当不忍,老元辅可有什么事情是希望朕替你去做的?也算是朕为老臣做些事情。”
  朱翊钧倒没想着要把赵志皋弄走,留着赵志皋总比让那个张位上位要好,他很不喜欢那个张位,看着他总觉得哪儿不舒服,而且几年前国本之争最高潮的时候,这家伙上蹿下跳的样子实在是惹人生厌,他绝对不允许此人成为首辅。
  赵志皋心里一咯噔,这皇帝莫不是要把老夫给……
  这种想法只是一瞬间,很快赵志皋就释怀了,罢免吧,七十多岁的人了,两年前就想退下去了,皇帝一直不让,现在大概是良心发现,发现我太老了,想让我回家休养去了。
  都七十多了,什么没看开?
  赵志皋心情平复下来,开口道:“老臣并没有什么苛求,为国做事,是老臣的荣幸,老臣能为国奉献至七十二,平日里也是深感荣耀。只是老臣不得不说一句,张位此人心术不正,好玩权术,内外党羽不少,心胸也不甚宽广,这等人,绝对不能成为首辅,否则,比起张江陵更加不堪!”
  赵志皋以为皇帝要让他退位了,于是想着临走前最后帮皇帝一件事,就是绝对不能让张位成为首辅,自己也看穿了很多事情,什么也不怕了,只要张位不当首辅,他也没办法对自己打击报复。
  朱翊钧一愣,顿时哭笑不得。
  “赵卿家,朕可真没有这意思,朕真的是在问你有没有什么事情想要朕来帮你,朕只是想慰劳一下老臣,绝无让赵卿家退位的想法。”
  赵志皋眨了眨眼睛,老脸一红,忙说道:“老臣愚钝,误解了陛下的意思,还请陛下宽恕老臣年老愚钝!老臣近年来深感精力不济,也着实有想要退位让贤的想法,只是老臣为国家计,绝对不能让张位成为首辅。”
  “你对张位成见很深啊,朕本以为,像你这样的老臣,是不会轻易将自己的好恶说出来给朕听的。”
  朱翊钧意有所指的看着赵志皋。
  赵志皋从锦墩儿上下来,跪伏于地,开口道:“老臣一片公心,内阁五辅臣,张位心机最深,权欲最甚,平素里形式颇为高调,有张江陵之风范,老臣以为此非大明之幸事。”
  朱翊钧顿时变了脸色。
  张居正,张江陵,这是他心中永远无法拔除的一根刺,这根刺刺在他心里很久,以至于每每想起,都有种疼痛的感觉,经久不消。
  赵志皋当然也知道朱翊钧小的时候和张居正的往事,一提起张居正,朱翊钧绝对会变脸色。
  “赵卿坐下,不用跪着跟朕说话。”
  朱翊钧回过神来,看着赵志皋跪在地上,便如此说道。
  “谢陛下。”
  赵志皋再次坐回了锦墩儿上。
  “你所言,朕知道了,只是,张位是内阁之中除你之外资历最深之人,若是朕没有记错,张位和你是同一年的进士?”
  赵志皋点头:“张位之才在老臣之上,老臣虚长他十四岁,却和他同一年进士,官场上论资排辈,旁人都笑话老臣是因为年纪占了上风才当了首辅。”
  朱翊钧笑道:“赵卿家不用妄自菲薄,朕不会随随便便任用内阁首辅,既然赵卿家以为张位不可用,那么谁人可用呢?”
  赵志皋深思了一会儿,开口道:“沈鲤。”
  朱翊钧的眉头皱了起来。
  “沈鲤?你怎么会想到他?”
  “陛下,沈鲤少臣七岁,但却比臣早一科成进士,只是因为为人刚正不阿,在官场上不为人所喜。之前也得罪了张江陵,这才一直被压制,甚至在张位之后才进入内阁,但是此人一心为公,实在是内阁首辅的不二之选,遏制朝廷风气败坏的最佳人选。”
  赵志皋想着自己快要退下了,无论如何也要给朝廷留下一点希望,刚直的沈鲤正是他所看到的希望。
  “沈鲤虽然早你们一科,但是却在你们之后进入内阁,论资排辈,怎么也轮不到他,他的前面不是还有沈一贯和陈于陛吗?”
  赵志皋一听,就知道朱翊钧不喜欢沈鲤,没办法,沈鲤的脾气大,因为面色青黑,甚至被人称作“蓝面贼”,谁都敢怼,皇帝自然也不例外,内阁里面,除了他赵志皋不曾过分得罪皇帝之外,也就一个沈一贯处事圆滑,不曾得罪皇帝了。
  看起来,皇帝似乎属意沈一贯成为自己之后的内阁首辅。
  赵志皋细细思考,也觉得有些不妥,沈一贯的心机也深,但是比起张位一门心思追求权力,沈一贯倒还好些,处事风格和他自己有点像,只是沈一贯平素里有些阴沉,而且似乎也有贪墨之举,恐怕并不是遏制朝廷风气败坏的最佳人选。
  “陛下,老臣以为,如今朝廷财政紧张,官员贪墨是主要原因之一,此时此刻,朝廷急需一位刚正不阿两袖清风之人来扭转朝廷日渐败坏奢侈的风气,充实国库,以备不时之需。如此一看,沈鲤最为合适,而且沈鲤的科场年份和年龄都在沈一贯之上,若是破格提拔,也并非不可以。”
  赵志皋还是希望让沈鲤来做内阁首辅。
  朱翊钧面无表情的看了赵志皋一会儿,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