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1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815

  你先去教化那些贪婪狡猾的蛮人,你把他们教化了,我才能信任你们的宗教对我的子民的确有好处,否则,我不敢相信……什么,汉民?我答应你在缅甸传教,没答应你给汉民传教,那些蛮人居住的地方也在缅甸啊,难道不是吗?
第四百二十六章
豪情
  利玛窦的心情是激动的。
  三年多了,跟着萧如薰三年多了,算上他在中国居住的七八年,他已经在中国蹉跎了十几个春秋了,从当初雄心勃勃的壮年传教士到现在垂垂老矣的谨言慎行的高度中国化的“西儒”,他已经经历了太多太多。
  虽然对于天主的信仰依然如故,但是他不止一次的感觉到自己的体能已经不能支撑自己继续蹉跎下去了。
  这次的出使任务之前,他甚至设想过这是自己的最后一次出使,无论如何,如果这次打不成自己的目标,那么就像萧如薰请辞,回到自己的家乡去侍奉天主,安度晚年,在天主的怀抱中走向人生的重点。
  他自问自己这一辈子没有做过什么亏心事,一心一意的为了天主而活,一心一意的为了天主而奉献,他相信,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天主的注视之下,他死后,一定可以登上极乐的世界。
  不过现在,他不这样打算了,在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里传播天主教这个地狱级副本已经被他打通关了,他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远见卓识,终于要完成这个非常艰难的任务了,罗马教廷的夙愿,无数传教士的悲愿,也将在他的手中得到完结,这种荣耀,是任何虔诚的信徒都无法拒绝的。
  他不管西班牙政府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他也不管罗马教廷会从中得到多少利益,此时此刻的他,只想到了天主,只想到了曾经给予他人生正确的指引和救赎的天主,让天主降临在东方,让天主去拯救那些在他看不到的地方苦苦挣扎的中国平民。
  他拯救过不少人,指引过不少人,在他抵达中国之前,他就是一名优秀的传教士,指引人们信仰天主,并且得到了心灵上的解脱,这是他的职责,也是他的信仰,他愿意为此付出生命的信仰。
  在中国,虽然他不曾亲眼见到过,但是他想,无论多么富庶强大的国家,在国家的光辉照耀的阴影之面,也一定存在着和光辉世界格格不入的悲惨世界,因为他听萧如薰说过,现在的缅甸,那些幸福的居民们,都是因为在大明内陆无法生存下去而选择到缅甸来求取活路的难民。
  中国虽然强大富庶,但是利玛窦一样相信有被压迫阶级的存在,一如在热那亚的那些乞讨的人们,一如在罗马城贫民窟里毫无希望的挣扎着的人们,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悲惨,他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带去主的光辉,这是他仅仅能做到的。
  他觉得,只要他能做到就好了,因为有的是高级的传教士认为那些贫贱的民众根本不配信仰天主,他们的信仰会让天主染上污垢,利玛窦对此非常的愤怒,他认为任何人都是平等的,都是生命,是个人都有信仰天主的资格,难道说信仰天主还要看对方是否有足够的资产供给你花销吗?!
  他认为天主教在欧洲已经产生了他不愿意看到的肮脏的变化,所以他选择到中国,到纯净得如同一张白纸的人们的中间,将最为正统最为纯净的天主的教义传播到他们当中,重塑天主的光辉和仁慈。
  他一度彷徨,一度失落,甚至于一度绝望,不过,他都扛了过来,并且,终于等到了今天。
  此时此刻,他只想高歌一曲——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他不辞辛劳,再次乘船前往菲律宾,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了亚历山大主教。
  亚历山大主教的野望比起利玛窦来更加凶猛,他想要得到的是天主教世界的最高权柄,那无上的荣耀和享受,以及留名于历史之中的永恒,那才是作为一名信徒的最高荣耀,而中国传教事业的成功必将推动他的野望的实现。
  亚历山大主教得知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之后,差点没有快活地跳起来,就在这个时候,他决定要自己成为中国传教的总负责人,他不想回到现在乌烟瘴气的罗马教廷去听那些所谓的信徒们的利益纠葛了,他向教皇请命来到中国,为的就是培植自己的势力。
  他敏锐的察觉出了中国人必将在欧洲大地掀起一阵狂热的中国浪潮,这股浪潮将会席卷整个欧洲,而作为中国教徒的总头领,中国的影响力越大,他的影响力也就越大,中国越强,他的势力也就越强,等到他可以和中国皇帝平起平坐的时候,教皇的地位也就十拿九稳了。
  他要亲自缔造中国传教区的辉煌,亲自为信徒洗礼,亲自提拔教会的神职人员,一点一点的看着自己的势力壮大起来,成为天主教世界里不可或缺的大人物。
  于是他激动的对利玛窦表示自己要学习中文。
  “什么?您要学习中国的语言?”
  利玛窦表示疑惑。
  亚历山大主教激动的点了点头,开口道:“没错,我决定学习中国的语言,并且留下来,暂时不返回欧洲,我要在这里亲自负责中国教区的传教事业,我要亲自负责这件事情,中国教区将由我来亲手缔造。”
  看到狂热的亚历山大主教,利玛窦没来由的有点担忧起来。
  他留在这里的确是不错,枢机主教的身份足以让他成为这一代所有传教士的总头领,但是他真的懂中国人,懂中国的现实环境吗?
  萧如薰这里还好说,毕竟没什么儒家力量,但是中国内陆可是儒家文化的天下,外来的思想要想和儒家争夺话语权和信徒,那可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方可以调动行政力量和军队对付我们,而我们却没有对付他们的方法,否则我这十多年来也不用小心翼翼的。
  他们是真的一言不合就驱逐,找个地方居住还要大费周章,要不是友人帮助,利玛窦可不认为自己可以在中国生存,而亚历山大主教对中国一点都不了解就要负责中国传教事业,那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于是利玛窦决定自己要很负责任的对亚历山大主教进行中国剖析。
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愿离开的大户
  “你是说,中国人有自己的信仰?并且信仰十分的坚固,传承了几千年,还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亚历山大主教被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传统给震慑了一下,作为教内高层,他们这些主教当然清楚天主教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发展成为如今这样的庞然大物的,要是没有罗马帝国的那位愚蠢的皇帝和后世不肖子孙,天主教怎么能发展到现在?
  而中国无论更换了什么样的政府,无论换谁执政,都在坚持扶持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官方思想,任何违背这一思想的人都是异端,将会被打击。
  自己国家内部的思想异端都会被如此打击,就别说是外部的了,人道毁灭都是轻的。
  不知为何,亚历山大主教觉得这幅画面有种强烈的既视感——好像咱们之前就是这样干的吧?
  我们要面对的难道是中国的天主教?
  亚历山大主教开始对自己的设想产生了质疑。
  也对,那么大一个文明国家,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官方思想呢?没有官方思想的话国家肯定会乱套,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互相争论不休,那还要不要办事了?皇室还要不要自己的统治地位了?政府还要不要稳定的局面了?
  所以在百家争鸣之后,最强的最奸诈的最会迎合统治阶层的那家学说必然会成为国家的官方思想,伴随着国家政治上的大一统而进行思想上的大一统,这一点罗马帝国是这样,大汉帝国亦然。
  所以天主教要面对的就是这个传承了数千年的强悍思想,不仅是自己的传承久远,就连中国皇帝都支持,天主教徒们最擅长的得到官方许可之后再传教的招数似乎就不怎么管用了,毕竟萧如薰只管着一块缅甸的地盘,更广阔的中国内陆他插不上手。
  但是不管怎么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第一步都迈不出去,还谈什么发展壮大呢?首先就要从难度最低的缅甸开始传教,摸索出一套对于中国人行之有效的传教策略,然后主打基层民众,掌握基层的话语权。
  因为按照亚历山大主教的经验,得到官方允许之后,要想在一个地方扎根生存,就要成为平民百姓中除了官方之外第二个可以信任的机构。
  无论什么地方,底层民众都无法很好的读书识字,识字率极低,文盲率极高,这样的人是最容易忽悠和煽动的,他们也往往成为教廷的死忠团体,帮着教廷颠覆了不少小国政府。
  教廷之所以可以在欧洲成为一个地位超然的庞然大物,原因就在于笼络了一大批的愚夫蠢妇,他们的确是没什么钱也没什么实力,但是他们有舆论和数量,政府做了什么事情不合教廷的意愿,教廷立刻就去煽风点火,引导这些愚夫蠢妇为天主献身。
  他们的确没什么地位,却是税收的来源,教廷控制了这些人的思想,就能轻而易举地做成很多事情,所以民众受教育的程度越低,对宗教的抵抗力就越弱,就越容易被洗脑,传教士们因为摸索出了这样的道理,于是站稳了脚跟。
  而中国的文明程度很高,平民之间识字念书的人也不少,这些人对天主教的抵抗力就相当高,想要传教绝对不容易。
  但是在萧如薰的缅甸,这些人的数量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作为起始点和大本营,教廷只要控制了缅甸的一百多万中国人,就能在东方站稳脚跟。
  亚历山大主教一扫之前的担忧,得意的笑着。
  萧如薰派来接人的船队在十三天以后抵达了菲律宾,来的代表是有丰富出使经验的陈龙正,带来了一百艘大船来带人,一次性可以带着七千多人走不成问题。
  西班牙政府方面全力配合,在亚历山大主教和利玛窦的推动下,甚至菲律宾总督府还给萧如薰送了一船名贵香料作为道歉礼。
  陈龙正本来以为这是个轻松的差事,轻轻松松办理完就能回去继续忙和热那亚人还有法兰西人的事情去了,但是没想到就这么一个接人回家的差事还有不少小插曲,很让人烦恼和生气的小插曲。
  要知道,不是每个移民都愿意回归祖国的。
  来自浙江福建广东的失地农民是很愿意回去的,即使回不到自己的家乡,但是能去缅甸分到一块土地种地过小日子,比起之前在菲律宾岛上累死累活的干活要好得多,所以这些人非常迫切的愿意跟着萧如薰走,这一些人不成问题。
  但是还有一些人是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统治的既得利益者,那些大商户,他们在当地有权有钱有势,有自己的私人武装,靠着和西班牙人的关系,在同胞面前耀武扬威欺男霸女,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权有势,这种人怎么敢回到大明的地界呢?
  在这儿逍遥自在没人管,怎么做生意怎么欺负人,只要给钱,一切都能解决,可是在缅甸那个法规十分严苛的地方,他们是万分的不敢造次,生怕惹恼了萧如薰给他们来一顿板子打的皮开肉绽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欺负了那么多同胞民众,万一他们回去之后被告状然后打击报复了,这点家产和家人的生命安全都保不住,到时候任人宰割,连哭都没地方哭,那怎么能接受呢?
  怀揣着如此恶劣的心思,他们主动要求留在当地不去缅甸,顺带着不允许他们的奴仆下人和雇佣的工人离开,这下子可算是捅了马蜂窝。
  奴仆和下人还好,都是本家的人,但是外面雇佣的人可就不睬你了,说走就走,拉也拉不住拦也拦不住,加工钱都拦不住想要归国的心。
  这些大户也明白,他们之所以可以和西班牙人平起平坐谈笑风生,是因为他们掌握着大量的人力资源,大量的中国移民都在他们的手下,是他们的依仗。
  西班牙人需要和他们结交才能得到中国人的人力物力,但是如果中国人都走了,只剩下他们几家光秃秃的,那还怎么混?
  留下来一部分必须要的人,那是必须的。
  连哄带骗加工钱,他们笼络了一批人不离开,就留在这里,因为西班牙人和萧如薰的约定是自愿离开,自愿不离开的也没办法干涉,自然的,萧如薰也不会想要全部带走。
  但是正常手段留下来的人实在是太少,大户们一看不行,就决定采用非常规手段。
第四百二十八章
兴师问罪(一)
  所谓非常规手段有很多种,花钱买人都只能算常规手段,符合买卖的原理,而非常规手段就不符合这个原理了,比如抢人家的随身财物,不回来就不归还,直接派人守住某些村庄的出入口,就是不让里面的人出来,或者抢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硬逼着年轻人不准走。
  这样的事情少量的去做,估计也没有几个人能发现,大家估摸着也不是很在意,所以也不会到处去告状,但是这些大户太慌张,心太黑,以至于一口气扣了七八百户人家下来,十几个聚居村落因此遭难,于是引发了绝大多数人的不满。
  面对大家的不满,他们还不认怂,举着刀枪和火铳乱砍乱放,打伤了好几个人,愣是逼着不让他们来解围,弱势的劳工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就逼着受害人的亲朋好友采用非常规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了。
  你有刀枪火铳是吧?
  他们直接跑到陈龙正面前跪下来哭诉。
  “什么?大商户不让你们的朋友离开?还派人守住村庄出入口?还抢他们的亲人孩子?”
  陈龙正相当的差异,他觉得那么多人浩浩荡荡的过来排队过来拜见中国的官员,大家肯定都非常想回家,怎么会有扣住百姓不让回家的大户呢?这些大户不也是大明的子民吗?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理想主义者的陈龙正相当不理解,但是现实主义者的黑水队长张武就十分了解情况了,他在菲律宾也潜伏了三年多,有丰富的见闻和经验,当下就给陈龙正解释了一下大户不放人的深刻原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