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160部分在线阅读
第三百六十九章
袁黄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其实从整体上来看,明军的作战是很有章法的,不说萧如薰的火器大阵,这也是经过了实战检验的,日本人同样手持火枪,也被明军的火器大阵和大火炮战术给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二十万被明军四万硬生生怼掉。
世人对明军战斗力孱弱的观念主要来源于土木堡之变和嘉靖年间的南倭北虏,以及萨尔浒之战以后的二十年间明军的失败,但是军队的战斗力不可能一直保持,这是古代王朝所难以做到的事情。
明军的战斗力有两个峰值,第一个峰值是在洪武北伐和永乐年间五伐蒙古时期,只要能逮到蒙古人,就能把他们按在地上摩擦摩擦,揍的很销魂,第二个峰值是从戚继光崛起到万历三大征结束的六七十年间,这两个时间段内,明军的战斗力是非常可观的。
明军第一次战斗力的衰弱始于土木堡之变,武勋集团的覆灭使得朱棣遗留下来的武力被清洗的一干二净,明军进入青黄不接的状态,从景泰皇帝到正德皇帝期间,除了弘治帝时期明军战斗力小幅度回升,明军整体呈衰落趋势,嘉靖初年东南倭乱时期,明军战斗力滑落谷底。
应该说明军中后期战斗力严重下滑的时代从嘉靖年间开始发生转变,东南倭乱和西北蒙古人的入侵给明王朝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促使明王朝自身开始整顿自土木堡之变以后日益下滑的军队战斗力问题,尤其是东南倭乱,给明王朝的震慑不亚于土木堡之后的京城保卫战。
明军卫所兵不堪一击的战斗力深深地刺痛了统治者的内心,于是他们下大决心整顿军队,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拉开了嘉靖年间明军战斗力大幅回升的序幕,其中以戚家军为代表,明军的战斗力一度回升到了建国之初的地步。
戚继光的存在并不仅仅是打败倭寇解决东南倭乱这一件事情,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他的练兵带兵统兵之术被一批明将继承,过于辉煌的战绩呈现出现象级的意义,使得从嘉靖到万历后期的萨尔浒之战之前这一段时期内,明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总体意义上的大回升,明军后来所使用的火器配合步兵作战的战术大多来源于戚家军镇守蓟镇时期戚继光改良的火器战术。
萧如薰所提出的火器大阵和大火炮战术就是脱胎于戚继光的对付蒙古人的战术,尤其是车炮机动战术,意识到鸳鸯阵无法对付蒙古人之后,戚继光提了一个概念,然后予以实施,数年间打造出了一支强大的机动火力部队,他用自己天才般的构思和实际执行力为之后百余年间大明军队的战斗模式提供了范本。
文官们瞧不起戚继光的武将身份,却不敢瞧不起他天才般的战略思想和战术规划,从戚继光开始,火器开始在明军中进入了第二阶段,中国自行研发的第一代火门枪体系的火器逐步被抛弃,第二代火器大范围引用,被戚继光玩出花样之后,除了辽东系一如既往的鄙视南人,其他各个地方的部队或多或少都接受了第二代的火绳枪。
戚继光对于明朝的意义绝对不仅仅只是东南平倭而已,东南平倭是战术上的胜利,而戚家军镇守蓟镇则带来了军略方面的飞跃,他的军事思想的成熟也在这一时期完成,戚继光的军事眼光之锐利,执行力之强悍,纵观有明一代,无出其右者。
萧如薰十分崇拜戚继光,崇拜他的军事眼光,崇拜他的执行力,中国军队军纪之强悍,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绝对能排上前三,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嘉隆万明朝最后一个高峰期跟上了世界步伐,如果没有戚继光,萧如薰的路子还要走上很久很久。
所以当暹罗人和缅甸人见识到明军的战术战法还有强大的执行力之后,是何等的震惊,也就是可想而知的,明军在此之前没有在他们面前使用过武力,而现在,则是谋略与战力齐飞的局面。
偷袭贼军大营,毁其军械粮草,动摇其军心,使之军心不稳,战力锐减,首尾不能相顾,初露败象。
火炮部队以优势火力压制,趁其汇聚一堂,兵马密集,一炮之威便能击杀数十人,数百炮之威,使其象兵尽丧,大象惊惧窜逃,不分敌我,践踏贼军者甚众,足以动摇其前军中军。
前军动摇,则中军不稳,中军动摇,则全军不稳,三次火炮齐射,将贼军之锐气尽挫,使之颓丧,大军忽而压上,气势凛然,战役昂扬,以我锐利之师对其颓丧之兵,岂有不胜之理?
贼军前军崩溃,士兵四散溃逃,向后涌动,推攘踩踏不止,直接冲击其中军大阵,贼军中军战线不稳,人心惶惶,更兼我火器部队并弓弩手远程打击,击杀者甚众,步卒刀盾手步步紧逼,枪手举枪突刺,贼兵不能入我大阵一丈之内,大阵所到之处,贼兵具化为血肉矣。
如此贼兵军心大乱,呼喊嚎泣者甚众,一传十十传百,军阵彻底崩溃,中军大乱,纵使其统帅压阵,聚拢大军,奈何我大阵近在眼前,贼军方才聚集,立时崩溃,我大阵直面其统帅军阵,双方血战连连,其统帅勇则勇矣,亦无力回天。
三轮火炮打得缅甸人象兵溃败之后,看到那些大象惊惧的在缅甸军阵里面乱踩乱踏的时候,萧如薰和袁黄就知道此战已经赢了,之后的发展仅仅只能代表明军的战果究竟多少,能干掉多少缅甸主力,能否一战而灭其十万精锐而已。
“让暹罗人消耗缅甸人的兵力和体力,待到他们成为强弩之末以后,突然袭击其军营,毁其粮草,动摇其军心,又以火炮突然袭击,使之象兵溃退,直接踩破其军阵,给我大军可乘之机,如此,我大军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击杀最多的洞武贼兵,季馨,你这计划,算是成了。”
袁黄看着千里镜里面哭爹喊娘毫无反抗之力的缅甸兵,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第三百七十章
唯一一杆线膛枪
听了袁黄的话,萧如薰放下了千里镜,笑了一下。
“没办法,家底子薄,兵力少,不敢乱用,所以只能让暹罗人多死一点了,本来就是他们自己找事,我可没让他们出兵帮我打仗,是他们自己这样要求的,既然做出了这样的要求,就要有付出代价的心理准备,不然,还打什么仗,我可是最关键的时候杀了出来,他们应该感谢我!来人,把我佩枪拿来!”
一名亲卫扛着萧如薰的大枪,走了过来,萧如薰接过大枪,把大枪插在了自己的坐骑背上的枪鞘里。
“你这是要干什么去?”
袁黄有点意外地看着萧如薰:“这战况都到了这个地步了,胜局已定,你还想做什么?你可别告诉老夫你想上战场杀戮一番!萧季馨,你是主帅,不是冲锋陷阵之将!不能如此胡来!”
袁黄立刻挡在了萧如薰的身前。
萧如薰翻身上马,明显没有打算按照袁黄说的去做。
“我的确是主帅,但是,袁公,我也是个男儿,如此占据,热血男儿岂能错过!这里就交给袁公了,来人!跟我冲!!”
萧如薰一催战马,马匹仰头嘶鸣一声,载着自己的主人冲下了土丘,向战场上冲过去,一群四十多人的亲卫队也随之呼啸而去,袁黄猝不及防,吃了满嘴的沙尘,大怒不已,指着远去的萧如薰破口大骂:“你这混小子!等你回来看老子不狠狠的收拾你!!”
萧如薰可听不到长者的怒骂,冲上战阵,把自己的配枪拔了出来,一举冲入了战场内开始厮杀,枪挑贼兵,一挑一个准,一群明兵围着一个看起来像是缅甸战将的人大战,始终是拿不下他,萧如薰一瞧,纵马冲了过去,待到近前,挥手将长枪掷出,那贼将猝不及防,眼睁睁看着长枪穿透了自己的胸膛,透体而出,浑身力气尽丧,双膝一软,跪地而亡,萧如薰一把抓住透体而出的枪体,一抽,那尸体轰然倒地。
“提督威武!!”
不知是哪个士兵纵声高喊一句,顿时,整个明兵大阵无论是谁,不管是否知道,都开始大喊着提督威武提督威武,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明军士气为之大振,进一步冲垮了缅甸人最后的防御,而更多的明兵则跟着萧如薰的马队一起冲向了缅甸中军的深处,大旗的所在地。
不一时,赵虎带着八百骑兵绕了一个大圈子之后一头扎进了战场上,一上来就从侧翼猛攻失去象兵威胁战力锐减的缅甸军,这个小方寸之地里,大规模骑兵是施展不开的,但是千人以下的小规模骑兵队反而能起到非常特殊的作用,赵虎挥舞着自己的大砍刀一路劈砍,杀出一条血路,麾下骑兵所到之处,无不血花四溅头颅飞起,偶尔有几声枪响,是缅甸人枪手的反击,但是收获甚小,居然没有一枪打中了明军骑兵。
缅甸最后的护卫军阵不断的被打破,已经形成了明军两个大阵和两支骑兵一起围攻中军大阵的局面,要知道闵启德可就在这个大阵里面,那杆帅旗也没有人敢随便乱用,大量明军士兵将缅甸人逼迫的步步后退,战意尽丧,几乎没有反击的力量,若不是他们心中的信仰还在军阵中指挥作战,他们早就崩溃了。
然而闵启德现在真的在军阵里面“指挥作战”吗?
准确的说,他在发呆还差不多,一脸呆滞的样子,仿佛灵魂都没有了,整个人看起来又灰败又萎靡,根本不像一个纵横疆场十数年的将军,他似乎完全不曾预料到目前的局面,也完全不曾想过自己在快要彻底击溃暹罗人的时候,局面只在短短的瞬间就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
大营被明军偷袭,前军收到明军毁灭性炮击的打击,象兵被打的崩溃,收紧以后到处乱踩乱踏,帮着明军摧毁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线,要不是一群火枪手拼命射击那些大象,逼着它们改变了前进路线,那些战象原本应该是冲着他的中军大阵狂奔而来的,那可就可怕了。
但是即使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闵启德也并不认为自己就好到了哪里去,从战争开始的时候,闵启德就无数次的预料自己和明军的决战,那会是何等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场,和传统的最强国家大明的军队战斗,那该是何等的热血沸腾,他会用这一战向整个东南亚宣布,他,还有他的国家才是最强大的。
然而这样的美梦没有过多久,就被接二连三的坏消息给冲垮了,似乎那场大火之后,自己的好运气就用完了,最开始那势如破竹的攻击,在那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每走一步都要面临很大的问题,寸步难行,到了这里之后,连损两员大将和一万军队,现在拼上全军和纳瑞宣死战,大战两个时辰,依然没能彻底击垮暹罗人。
而就在暹罗人快要忍不住快要崩溃的时候,明军出现了,一把火烧了自己的大营,看样子一定解放了那些俘虏杂役兵,然后用火炮摧毁了前军和象兵,把自己的精心谋划和准备打得一团乱麻,忽然出现的明军挑选了一个最好的时机,一个两军血战到了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个两军都不可能戒备其他外来军队的时候。
明军成了最大的赢家,一举越过了暹罗军,取代了战场上的主动权,成为了战场上的主导者。
萧如薰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挥舞着大枪击杀无数敌军,一路往最里面冲,他已经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坐在最后一头战象身上的缅甸军主帅,那家伙好象是缅甸的王子什么的,纳瑞宣是这样说的。
萧如薰转换了战术,把大枪收起来,一伸手,身边和萧如薰保持匀速冲击的卫兵立刻将手上的一杆枪递给了萧如薰。
一杆刻有华丽的花纹,并不像大明出产的枪。
萧如薰端着这杆枪,他知道这杆枪的厉害所在,这杆枪是他目前所得到的十杆燧发枪里面唯一一杆有膛线的,线膛枪,也是目前明军装备里唯一一杆线膛枪!
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胜
说实话,这时节的燧发枪还真不一定有火绳枪好使,至少火绳枪能批量制造,而这个燧发枪只能手工制造,产量低不说,造价还十分高昂,难以列装,这对于刚刚熟悉了火绳枪战法的欧洲主流军队来说,完全是一种折磨,所以欧洲将领和士兵都很排斥燧发枪。
滑膛的燧发枪都遭到排斥,就更别说线膛的了,虽说线膛枪的精度和射程都远远超出滑膛枪,但是膛线这玩意儿实在是麻烦的要紧,而且这种枪还有专用的子弹,装填弹药也十分的不方便,有些专用子弹还要用小锤子才能敲到枪管里面,一般打一发的时间比火绳枪要长得多。
奈何人家精度好,如果是对付某个大人物的话,一枪也的确是够了,萧如薰曾经猜测,传说中的狙击手是不是就是从此时开始萌芽的,因为他要做的事情就和狙击手差不多,那个缅甸王子坐在大象上,比他的坐骑要高,他可不想冒着战死的风险,玩武林高手的那一套,跳上大象的背和闵启德大战三百回合。
紧握着手里的枪,萧如薰纵马狂奔,前面有亲卫骑兵为他开路,他很顺利的就冲到了开枪的范围之内,但是为了保证精度,萧如薰决定冲到更前面一点,更前面一点,再前面一点。
萧如薰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闵启德脸上惊慌失措的茫然情绪了。
这家伙居然在战场上发呆,是傻子吗?
萧如薰举枪对准了不远处的闵启德,这不知道自己这一枪能不能打中,可就是这一瞬间,他突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有谁在告诉他一样——开枪,开枪,就是这个时候开枪,一定一定一定可以打中那家伙!
闵启德似乎也有所预料了,不知是谁在提醒他,让他转移视线,他转移了实现,看到了一个穿着制式军装的明将骑着马举着枪,用一种奇怪的姿态用一杆枪瞄准了自己。
这个时候,闵启德忽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他清楚的看到了那杆枪的枪口和枪身冒出了一团白烟,然后……
额头有点痛,凉凉的,然后……
在萧如薰的视野里,闵启德额头中弹,一颗子弹轰碎了他后半边脑袋,使得他后半边脑袋像是被砸碎的西瓜一样碎了,只有前半边脑袋还是完好的,高大的身躯摇晃了两下,便从战象身上掉了下来,摔在了地上。
第一声惊恐地喊叫从距离闵启德最近的一名亲兵的嘴巴里发出,然后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很快,周边一圈闵启德的亲兵都注意到了那骇人的景象,他们一起恐惧的大声喊叫出来,而这一次,没有人可以压制他们的恐惧了,他们心中最后的支柱崩塌了,这支坚持战斗到最后的缅甸最精锐的兵团也崩溃了。
灭亡的号角就在此刻吹响。
萧如薰成功击杀闵启德,朝天放出绿色信号弹,远处的袁黄见到绿色信号弹,立刻下令鼓手擂响全军总攻的鼓声。
鼓声隆隆作响。
全面进攻不留后手的指令下达了,英勇善战的南兵和嗜血好战的狼兵听到了这美妙的声音,再也不留手,各自以各自的战斗队形出击,将被恐惧和慌乱击溃的缅甸部队分割包围,各个击破,战场之上到处都是吼叫声和惨叫之声,战死的摔死的被踩死的不计其数,血花四溅残肢断臂到处乱飞,炮声枪声充斥着耳膜,宛如一首残酷到了极致的战争交响曲。
被明军的战斗所震惊的纳瑞宣直到最后一刻才醒悟过来,慌忙的指挥暹罗兵团杀向了那些早已失去斗志的缅甸士兵,吃了一点残羹剩饭,而明军早就越过了密林和土丘,杀入了缅甸军队的大营,把经过造反的杂役兵肆虐之后的大营再度肆虐了一遍,把一切还能使用的东西全部缴获,一切看到的缅甸人,无论是不是士兵,也全部抓住,敢于抵抗的一概杀死。
明军的战斗小分队则是在这种时候派上用场,也可以说是简化版的火器大阵,战场上数万军队交锋的时候用完全版,而这种类似于巷战的模式则化整为零,采用简化版的火器大阵,依然是多兵种联合,那些散兵游勇根本不是训练有素的明军的对手,偶尔一两个拿着武器的残兵败将撞上了明军的小分队,也是三两下就被收拾掉,砍掉了脑袋等着领赏。
缅甸军队的大营太大了,毕竟是二十万人的大营,延绵十数里,然而真正的精华部分都在中央,其余的地方不是随便打个草棚子就是砍几根木头搭起来挡挡雨,也只有战兵才能住在帐篷里面,杂役兵的待遇相当差,所以才会在大混乱之后直接造反逃跑。
在明军杀败了战场上的缅甸主力之前,缅甸大营已经被肆虐了一遍,不知道多少万的杂役兵成群结队的抱着粮食武器就逃跑了,明军也无力去追,更不打算去追,这些人跑回缅甸最好,直接成了缅甸人的巨大压力,会给实力大减的缅甸政府以致命一击。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被缅甸人抓来的战争俘虏,国家和部落已经被莽应龙莽应里灭掉了,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会做什么?或者说会对实力大衰没有足够力量的缅甸政府做什么?或许都不需要等到萧如薰带兵打过去,缅甸人自己就崩溃了。
大战在下午的时候就结束了,而零零星星的小战斗则到了夕阳西下的日落时分才完全结束,天上的火烧云和地上的火烧连营形成了完美的映衬,如此映衬之下,萧如薰都有几分想要作诗的冲动,不过他很快意识到自己是个半吊子的事实,苦笑着放弃了大胜之后赋诗一首的儒将作风。
按照战场上的惯例,明军士兵除少数纠察队之外,主力全部坐在地上,三三两两靠在一起,或者打盹,或者闭目养神,静静的恢复体力,纠察队和军中文员往返穿梭于人群之中,一个一个的点人数,算人头,清查战果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