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815

  这帮贱奴,居然敢反抗身为主人的他们,简直是不知死活!他们这一次过去,不仅要把那些狂妄无知的明人给狠狠的打败,还要把那些妄图作乱的暹罗人给重新奴役一边,要把那个不知死活的纳瑞宣给杀掉,诛灭他的全家族,彻底灭亡暹罗!
  “灭亡暹罗!灭亡暹罗!灭亡暹罗!灭亡暹罗!”
  这样的吼声惊天动地,一场救国之战就这样被闵启德给煽动成了以和往任何一次缅甸出兵一样的战争,士兵们纷纷认为明人和暹罗人一点都不可怕,他们是去消灭暹罗的,明人是暹罗请来的帮手,但是也没有用,他们会把明人和暹罗人放在一起,一起杀掉。
  数十年征战的声威,让他们有了极强的自信心。
  有自信心是好事,但是自信心太过于膨胀以至于看不清楚自己和时局,那就十分的可怜了,闵启德似乎就遇到了这种事情,他的部下们也纷纷被他煽动的脑袋发热,热血上涌,分不清东南西北,但是好在缅甸内部还是有明白人的。
  “大王,那些倭人您也是看到过的,之前萧如薰把二十万倭人杀得干干净净,倭国被他打的四分五裂,而我们连一只一千多人的倭人都不能全部歼灭,更何况是歼灭了倭人的明军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小心谨慎一点,不能盲目乱来把主力派出去,我们应该固守坚固的城池和险要的山地。等明军和暹罗军一路来攻击的时候,他们肯定会因为一些矛盾出现摩擦,或者争夺战功战利品还有指挥权的事情,如果我们主动打过去,那简直就是直接过去送死,还能顺便帮着他们磨合,等他们磨合完了,再打过来,我们已经没有抵抗的余力了!大王,请一定要慎重考虑啊!”
  说这话的是从莽应里的爷爷时代就跟随着他们家族一路走来的老元勋,真正的元老,和莽应里的爷爷一起出生入死,帮着莽应里的老爹打下大片土地,到了他的时代,老元勋荣誉退休,在另外一些地方帮助莽应里,八十多岁了还活着,莽应里十分尊重他,也很信任他。
  但是他这一次提出的建议有点挫伤了莽应里的自尊心。
  他一直都把莽应里看作自己的子侄一样教导保护,希望看到莽应里成长为真正的雄主,但是看到莽应里的发展有点跑偏的时候,他也是担忧过的,可是举国上下都支持莽应里,他也就没说什么,等到现在危机频发,政权摇摇欲坠,不忍心看着自己拼搏下来的土地落入他人的手中,很久没有公开发表意见的老人再次出山了。
  他很敏锐的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尽管他已经八十岁了,但是他的思维却比一些年轻人还要灵敏,他提出了本该是非常正确的很有可能拖垮明军和暹罗联军的建议,但是却因为一些话语刺激到了莽应里,被莽应里强硬的拒绝了。
  “不管怎样,我是在战斗中成长到现在的,闵启德也是在战斗中成长的,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做防守,我们只知道进攻!”
  莽应里强硬的拒绝了这位老元勋的建议,并且不再见他,老元勋住着手杖追了好久,气喘吁吁的差点死掉也没有追上莽应里让他收回成命,只能回到家里面对着莽应龙和他爹的牌位使劲儿的哭。
  但是再哭也没有用,闵启德还是带着十万大军出发了,一路朝着泰缅边境而去,要打暹罗一个措手不及,让明国的汉人见识一下我们缅甸武士的勇武,让他们见识一下我们的强悍!
  看着远去的部队,莽应里的心里并不安稳,老元勋的话不是没有让他意动,实在是话说得不好听,他不愿意接受,但是他自己也不是没有自己的考量,出战之前,他也向自己的葡萄牙军事顾问询问过这场战争的胜负可能性,葡萄牙军事顾问拍着胸脯对他说没问题,他手下的火枪队一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击溃敌人。
  莽应里并不安心,火枪队只是他十万军队的组成里非常微小的一支,并不能算制胜法宝,只能说是锦上添花,而且一旦打仗的时候下雨就大事不好了,火器根本用不起来,还是要靠肉搏战才能取胜,大家拼的是勇武和战斗意志,不是你的火枪队。
  但是莽应里迫切的需要支持的意见来安慰他,这个支持的意见给了他很大的安慰,促成了此战,所以他尽管本能的认为有很大的问题在里面,却不愿意细细的去考究,去找寻原因。
  他宁愿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也必须要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并且无条件的支持主战的闵启德,自己的王位到底还是要传给他的。
  只是,莽应里多少有点手忙脚乱手足无措了。
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雨和辣椒
  过去的几十年里面,莽应里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情要打的仗,是没有任何迟疑的,他不相信自己会战败,他不相信自己会被别人打败,他只相信自己是无敌的,他的民族他的国家的崛起是顺应天命的,天命在他这边,所以即使是庞然大物一样的大明,他也敢进攻,尽管他连大明的一个省都没有打过。
  可能在他的意识里,大明也就云南广东广西加在一起那么大吧?
  所以当萧如薰这来自北方的狼南下以后,他明显的不适应了,他开始慌乱,开始怀疑,开始质疑自己,最终决定通过一场战斗,把胜负和前途交给上天,让上天来判断来决定谁应该崛起,谁注定成为垫脚石。
  萧如薰从来都认为情报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在开战之前一定会取得相当程度的情报,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究之后,再行决定战术,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萧如薰认为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因为此战关乎到萧如薰之后的大略,他必须要保证这场战争以极低的代价可以取胜。
  因此他便搜当地有关气候地形和有害物种还有常见的病症之类的信息,力图保证军队的安全,也有派人跟随暹罗的情报人员奔赴缅甸边境处搜寻相关的情报,关于情报,纳瑞宣王也相当的在意,所以两人一拍即合,一起派了相当一部分的人和翻译前往搜寻缅甸人的情报。
  既然磨合需要时间,开战需要时间,那就好好的搜寻情报,打磨战术,适应气候,萧如薰给了三万明军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适应当地的气候,尤其是下雨的时候,现在正值夏季,暹罗的雨下的又大,时间又长,幸亏萧如薰准备了大量油纸可以用以保存火药,否则火药都要潮湿了。
  萧如薰很确定如果打仗的时候突然下雨,那么对于火器部队的打击是相当大的,所以火器部队训练火器的同时,萧如薰也会给他们每人一把佩剑或者佩刀,一旦火器不能用,立刻变为刀剑手参与肉搏,而炮手因为火炮笨重,不能及时撤退,所以就要求铳卒保护炮手撤退。
  一旦下雨,萧如薰就感觉不仅空气和房屋,就连自己所用的床铺都是潮湿的,这股湿气无孔不入,让人动弹不得,一旦下大雨,明军的营房都会变成小池塘,不少地方都会淹水,而且营房还会被水渗透,对此,纳瑞宣王表示他也没办法,下大雨的时候,暹罗士兵包括欧洲人都是一样的受罪。
  除非你住到城池里面,那就好一点。
  萧如薰还是拒绝了,选择在军营里和士兵同甘共苦,这一点很受军士们欢迎,考虑到士兵们身体的需要,萧如薰就把之前准备的蜀椒和辣椒大量的投入到士兵的伙食里面,让士兵通过吃辣来祛除体内积蓄的湿气,以免患病。
  说起这个,萧如薰还觉得有点搞笑,辣椒这东西元代就已经有达官贵人从海外引入,当作是花卉种植观赏,到了明代,辣椒还是观赏类植物,并没有被当作食物,到也不是没有人试吃过,只是味道太刺激,有人怀疑辣椒有毒,就不敢吃了,此时此刻的中国,若要品尝到辣味,主要靠蜀椒,也就是花椒。
  萧如薰在浙江福建和广东三省都有发现有人种植辣椒当作观赏类花卉种植,价格不高,因为实在没有太多人喜欢,也就种着玩玩,萧如薰到打听谁家有大量种植辣椒,也没有找到多少,然后就把他们手上的辣椒都给买了,然后顺带着购进了一大批蜀椒,就是打着给士兵吃辣祛除湿气的主意。
  刚开始士兵们闻到相当刺鼻的辛辣气息的菜和汤的时候,还有些不适应,不敢吃这里头的东西,有些吃过蜀椒的人说这是辣味,很正常,然后带头试吃,结果被比蜀椒更辣更刺激的味道给刺激的吐了一地,连忙询问这到底是什么,怎么那么辣那么刺激。
  结果这些宁夏士兵被萧如薰嘲笑,然后大家就目瞪口呆的看着萧如薰提督大口大口的吃辣的菜,喝辣味的汤,然后狂出汗,一抹额头,吃完喝完,吸溜着嘴唇大呼过瘾,看他汗如雨下面红耳赤的样子,似乎真的很过瘾!
  士兵们看的眼热,也不管辣不辣,纷纷学习萧如薰,最开始的刺激过后,他们就感觉自己的身体里像是有一团火一样在烧,烧啊烧啊烧啊就把这些天积攒的湿气和郁闷的气息都给烧出来了,汗如雨下,面红耳赤,整个人就和萧如薰一样一边吸溜着嘴唇一边大呼过瘾,一边狂吃一边狂喝,似乎是享受到了什么特别美味的东西一样。
  有了宁夏兵带头,其他的士兵也不愿意落后,南兵和狼兵都开始尝试吃辣,有些人是吃过蜀椒的辣味,觉得这种辣味更刺激,倒也不是接受不了,有些人打出生开始就没吃过辣味,背着辛辣的感觉刺激的舌头吐的老长,说自己快要喷火了,然后相互嘲笑对方。
  最后吃着吃着吃出狠劲儿来了,比着吃赛着吃,吃着吃着又吃出了味道,宁夏兵首先爱上了这种感觉,然后是凶悍的狼兵,更是爱这种味道爱的不要不要的,最后才是浙江福建广东的南兵接受这种辣味,短时间内,三万主力都开始接受这种辛辣的饮食了。
  不过萧如薰储备的辣椒不多,市场上卖的也不多,几天吃下来就没了,士兵们有些不满,吃不到辣味反而不习惯,开始抗议闹事,搞得萧如薰哭笑不得,就只好询问暹罗有没有辣椒出售,纳瑞宣王一愣,一拍大腿!
  天兵喜欢吃辣味?太好了!咱们暹罗有这种辣椒出产,但是喜欢的人不多,因为太辣,所以经常卖不出去,反倒是那些洋人买的更多,天兵喜欢?好!大量赠送,折价出售!
  于是萧如薰才知道,纳瑞宣王嘴里的暹罗辣椒就是传说中的泰国朝天椒的祖宗,辣度远超大明出产的蜀椒。
  大明军队就在雨水和辣椒的双重折磨下痛并快乐的度过了最后一段非战时光。
  当大雨停止,天空重新放晴的时候,之前派出去的探子们带着惊慌失措回来了,并且带回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缅甸人主动出击,缅甸王太子率兵三十万朝暹罗杀了过来。
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的抉择(上)
  说实话,最开始萧如薰是没有想到缅甸那边居然敢主动出击的,因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大明南下南洋征讨缅甸,摆明了就是要给缅甸一点颜色瞧瞧,让他们知道一下惹怒大明的后果,顺便看看能不能占到便宜,把缅甸给灭了,就算灭不了,被大明灭了威风的缅甸还能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吗?
  显然是不能的。
  原本就嚣张跋扈不得支持的缅甸瞬间就遭到了国际孤立,成了国际的弃婴,大家纷纷向大明靠拢,这个给点钱那个给点物资,虽然不多,但是好歹是一种象征意义,象征大家都站在大明爸爸这边,站队坚决,绝不首鼠两端——大明爸爸你帮我们收拾掉缅甸这个熊孩子,只要您还我们一个青天白日朗朗乾坤,我们就还是爸爸您的好孩儿。
  萧如薰代表大明爸爸接过了孝顺儿子们的孝敬,表示一定会狠狠的收拾缅甸这个熊孩子,或者干脆给丫的灭了,让所有想做熊孩子的都小心一点,你爸爸我的腿脚还没到不利索的时候,收拾你们这些熊孩子还是轻轻松松的!
  有了萧如薰这样的暗示,周边的小国们蹦达的更欢了,莽应里派去征缴赋税的人不是被杀了就是被赶回来了,最好的一个也是被礼送出境,一分钱一粒米粮都没有带走,而且不是一家,而是几十家一起有预谋有计划的反抗,搞的莽应里焦头烂额,都不知道该讨伐谁。
  好不容易和南部诸部落签订了君子协定,北边大军调回,但是西边的粮食和钱财就是拿不上来,他也没办法,只好按照老规矩,请本族人慷慨解囊,打败了敌人之后十倍奉还。
  这种事情莽应龙干过三次,每一次都说到做到了,莽应里之前也干过一次,也说到做到了,现在是第二次,他的本族人民相信他,所以答应他,拿出了自己的钱财和粮食,勒紧了自己的裤腰带,等着大军带着金银财宝和荣誉凯旋而归,并且得到他们的十倍偿还。
  萧如薰以为他们会死守要地,坚壁清野,不给他和暹罗联军好果子吃,这样一来,在这样的地形作战,明军和暹罗军搞不好真的会陷入困难之中,萧如薰为此也有些担忧,因为实在是不了解当地的地形,但是没想到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就不用解决了,因为问题不存在了。
  人家自己主动杀过来了。
  还是带着号称三十万的兵马,他们一共多少兵马来着?大概十几万战兵,十几万杂役兵,算上可以动员的,勉强三十万,全来了?不可能,后方不稳定的情况下,莽应里不可能把全部的兵马交给自己的儿子,自己肯定会留一部分人马应急,所以无论是战兵还是杂役兵都不会全部交给闵启德。
  来的多了,后方不稳,来的少了,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他们的主动出击一定不是为了试探明军和暹罗军的实力,那样的话号称三十万没有必要,急匆匆的在联军还没有发动攻势的情况下就出兵,必然是抱着打胜仗挽回声势解救危局的想法,而且派去的明军探子形容缅甸军的阵容是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边际——这些探子都是专业探子,知道什么叫做人山人海十万大军。
  那探子自己预计对方起码有七八万人,至于自己看不到的那就另当别论了,综上所述,萧如薰觉得缅甸军此来一定带了足以和明军暹罗军交战争锋的兵力,而且战略目的一定是挫败明军和暹罗军的起码一部分人马,在舆论上给缅甸挽回危局,以免缅甸落入更加孤立无援的境地。
  萧如薰还是不太了解莽应里和闵启德,不知道他们是怀揣着怎样的心情而来的,但是他所预料的其他还是正确的,比如缅甸军队的战兵的大致数量。
  随后的消息让萧如薰逐渐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他觉得缅甸人此来可能不仅仅只是为了挽回舆论那么简单。
  八月三日,有战报传回大城,战报上称缅军一部突入边境,攻克边境重镇湄索,八月四日,又有战报传来,称缅军大部队马不停蹄向班邦珊进攻,已经击溃部分守军,班邦珊告急。
  八月五日,战报称班邦珊陷落。
  八月七日,有战报称达府陷落。
  八月八日,战报称缅军十万一路往东不曾停息,沿途击溃多支小部队的进攻,锐不可当,所到之处纵火焚烧,杀戮无数,暹罗百姓苦不堪言,纷纷向南溃逃,纳瑞宣王再也坐不住了,立刻宣布整兵备战,随时准备北上,并且联络萧如薰,请求明军一同出击。
  萧如薰看着地图,往缅军进军方向所在的东部一直看过去,看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标注。
  “王上,这里是哪里?”
  萧如薰指着地图上的一个标注。
  “这里,这里是彭世洛府,是小王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是很富庶的地方。”
  萧如薰点了点头,开口道:“没错了,缅军的目标就是这里,缅军大概是想占据这里,摧毁王上的家乡,打压王上的威望和信心,增强他们自己的军心,而且,大概也存着要夺取粮草的想法。”
  “什么?!”
  纳瑞宣王仔细观察着地图,很是讶异的发现缅军的进军路线的确是笔直朝东奔着彭世洛府而去的,那是他的家乡,是他的支持者和声望最高的地方,彭世洛如果陷落被焚毁,在政治上就会让纳瑞宣王陷入极其不利的境地,至于夺取粮草……
  “洞武国被诸国孤立,诸国皆奉大明为正统,拒绝给洞武国提供更多的粮草和钱粮,其国内烽火遍地,反抗者诸多,莽应里穷兵黩武不思生产,早已把家底败得精光,哪里有可以支持十几万军队长期作战的钱粮?我预计他们的钱粮一定不多,之所以如此紧迫的进军攻击,定然是想着要得到粮草,顺便打击我们的信心。彭世洛府又是王上的家乡,定然富庶,一边得到富庶之地的钱粮为己用,一边打压王上的威信,陷王上于不仁不义之境地,使得王上不得不紧急出动兵马与之抗衡,直接与王上的主力对决,以逸待劳,等王上率军奔驰而来,其大军早已休整完毕,士气旺盛,而王上则疲累不堪,战争胜负清清楚楚,这些人的算盘打得真是响亮啊!”
第三百四十五章
王的抉择(下)
  见到萧如薰一副没事人的样子,纳瑞宣气不打一处来,开口道:“提督就别说这些了,想想办法才是真的,彭世洛是小王的家乡,对小王的意义非常重大,更别说彭世洛还有粮仓和武库,甚至还有蓄养战象的训练场,一旦被闵启德得到了,情况会非常糟糕!”
  萧如薰看了看地图上的标注,摇了摇头。
  “王上,虽然很不甘心,但是我不得不说,我们被洞武人摆了一道,他们趁我们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首先进攻我们,使我们猝不及防,我们现在必须要做些什么,才能挽回目前的局面。”
  “做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