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815

  听着麻贵吹捧的话语,萧文奎的心里一阵快意,觉得自己的儿子是真的长大了,在军中已经有了自己的威信,有了自己的追随者和信服者,为将者名气越大胜绩越多,就越能得到军队的认同,哪怕是如今大明这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体制之下,也一样会让士兵对将军产生天然的信任感。
  不得不说,这种信任感在战场上是十分必要的,一位新将军在初次出战的时候,带领的部队会因为不熟悉他而对他保留质疑,这种保留质疑会直接影响将军的指挥程度,而一名老将就不同,沙场宿将一上来就会得到大家的一定程度上的信任,那么士兵就会坚决执行将军的命令。
  同理,一名名声在外的名将,哪怕是率领一支没有率领过得部队,只要这支部队听说过这位将军的名声,了解他的战绩,也会对他产生信任感,对他的命令不会质疑,不会打折扣的执行。
  就好象宋朝的时候,澶渊大战时期,赵匡胤留下的精锐军队被赵光义败得差不多了,战斗力锐减的宋军禁军被迫开赴前线,但是在宋真宗手上的五代十国所留唯一遗产李继隆的率领下,大不如前的宋禁军还是恢复了一定的士气,拥有了和辽军一战的勇气,他们信任李继隆,最后击破辽军先锋的进攻,加上辽主帅的意外战死,使得澶渊之盟最后得以订立。
  这就是名将的力量,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位名将的力量足以抵得上一支军队。
  名望,指挥能力,威严,这些名将具备的东西足以让一支老油条部队都为之心惊胆战不敢造次,而名将的出现也是国家战略威慑力的一环,一位声名在外的名将绝对可以成为国家的硬实力之一,使得欲图进犯的敌国产生忌惮,比如宋灭南唐之前,赵匡胤还要特意弄死林仁肇。
  有萧如薰在,那么被他打败过的敌人就会产生忌惮而不敢造次,萧如薰一战灭了著力兔三千骑兵以来,就算他被调到了朝鲜,西北边境在宁夏城墙尚未整修完毕的情况下,西北部族丝毫不敢进犯,那座京观周围方圆十里之地都不曾出现过蒙套虏骑兵的身影,这般的威慑力也是许久未曾出现过的了。
  萧文奎非常高兴的看到自己的儿子朝着大明名将的道路一骑绝尘而去。
  一家人的野炊很快就结束了,赶在夕阳的余辉之前,一家人回到了城内,回到了家里。
  回到家门口,一名老仆急急忙忙的迎了上来,对打头的萧文奎说道:“老爷,杨公已经到了,这会儿正在客厅喝茶呢!”
  萧文奎一拍手。
  “季馨!你老丈人来了!快点带着彩云,随我去拜见你的岳父大人!”
  萧如薰一惊,转身牵住了一脸惊喜的杨彩云的手,快步步入了府内。
第三百章
翁婿夜话(上)
  萧如薰可以娶到杨彩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年头武将世家和文臣联姻的例子也不多,主要是为了避嫌,文臣一般都不和武将联姻,除非有一些特殊的关系或者联系,双方合作愉快,然后决定联姻,并且排场也不大,规模也不大,尽量不吸引人注意。
  不过杨兆本身是进士,还担任过要职,虽然目前是在赋闲,但是过去的威名还是在的,之所以杨兆会把女儿嫁给萧如薰,主要的原因还是两家都是延安人,早些年就相识了,据说老爹还曾经资助过杨兆读书考科举,所以杨兆考取进士当了大官儿以后,就回报萧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最在萧家四子里面最欣赏的萧如薰。
  倒不是说萧文奎对萧如薰的教育最用力,而是说四个儿子里面,最优秀天资最聪颖的就是萧如薰,读书习字比三个哥哥学得快,武艺长进也比三个哥哥快,杨兆一看,嗯,这个小儿子最配我家女儿,于是不顾一些门生故吏的阻止,把杨彩云嫁给了萧如薰,这在当年的延安和京师,还是一件不小的趣闻。
  萧如薰还知道,萧家四子表字还都是杨兆给取的,两家的关系委实不简单,所以在很多事情上,老爹和杨兆能互相帮忙就互相帮忙,帮不到的力所不能及的也没有办法,就好比杨兆现在的失势,那就不是萧文奎能帮到的,所以萧文奎也觉得有些愧疚,但是杨兆没那么想。
  你一个武将要是能帮到文官扭转局面,那才叫可怕。
  不过对武将的些许偏见不能影响杨兆对萧如薰的欣赏,面对几乎是他看着长大的萧如薰,杨兆很上心,离开北京之后,也注意搜集萧如薰的消息,叶梦熊从北京南下以后,他是第一个登门拜访的,从而掌握了萧如薰的第一手资料,知道萧如薰在宁夏打了大胜仗要被封爵,还有就是萧如薰被任命为主将出征朝鲜的事情。
  尽管如此,他还是被杨彩云怀孕的消息给惊喜到了,并且急急忙忙的向朝廷告假,到京师来看望女儿和女婿,不过路上耽搁了几日,没赶上女婿的凯旋大典。
  萧如薰带着杨彩云走到了正在客厅里喝茶的杨兆那儿,杨兆听到了外头的响动,站起来往外一瞧,顿时看见了大肚子的女儿在女婿的搀扶下带着全家人走了过来。
  “爹爹!”
  杨彩云看到了许久未见的父亲,高兴的难以自抑,脚步也不自觉的加快了一些,萧如薰连忙扶住了杨彩云,让她慢些走,杨兆也急急忙忙的迎上来,握着女儿的手,眼泪汪汪的看着大肚子的女儿,高兴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小婿拜见岳父大人!”
  “女儿见过父亲!”
  等最初的激动过去之后,杨兆还是站直了身子接受女儿和女婿的行礼,然后才握着女儿的手把女儿牵到椅子旁边坐下,仔仔细细的看着女儿的身姿,高兴的眼睛给眯了起来。
  “这肯定是个大胖小子!哈哈哈哈哈!”
  萧文奎也上前笑道:“亲家公说的及时,这定是个大胖小子!哈哈哈哈!”
  这般说着笑着,杨兆从怀里掏出了一枚玉佩。
  “这是为父在南京的朋友赠送的和田美玉,就送给小孙孙做见面礼了,君子温润如玉,彩云,季馨,把这块宝玉收好啊!”
  杨兆把这块玉递给了萧如薰,萧如薰伸手接过。
  “哎呀,这路上耽误了几日,所以没来得及参加凯旋大典,但是好歹赶到了彩云临盆之前,这回子,爹爹一定陪着你!”
  杨兆紧紧握着杨彩云的手,这高兴的都快语无伦次了。
  萧文奎吩咐下去让厨房备酒菜,好好的给杨兆接风洗尘,晚上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尽叙过往情谊,杨兆大肆夸奖萧如薰的战绩战功,为拥有萧如薰这样的女婿感到骄傲,也希望自己的小外孙以后也能像萧如薰这般文武双全。
  一席饭宾主尽欢,其乐融融,仿佛一切的烦恼都不存在一般。
  入夜,萧如薰杨彩云夫妇两个的房间里面,杨兆又陪着女儿说了好些时候的话,直到杨彩云疲劳不堪,杨兆温柔的看着自己的女儿沉沉入睡之后,才叫上萧如薰一起离开了房内,翁婿二人绕着后院一边走,一边说话。
  “季馨,这些年里面,你做的事情老夫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尤其是宁夏和朝鲜两战,你这两仗打得的确漂亮,用火药炸开宁夏城墙,避免大军强攻的损失和耗费大量时间,东征朝鲜又能将倭国打的四分五裂,使之无法威胁大明,如此种种,老夫深感欣慰。”
  杨兆双手背在身后,缓缓踱步,望着萧如薰面带微笑。
  “这都是将士用命,父亲和岳父大人的教导有方。”
  萧如薰不免客气一下。
  “哈哈哈,这种话就不要多说了,能把五六支地方部队糅合到一起,尽取其军心,使之心甘情愿给你用命,这本身就是大明绝大部分武将办不到的事情,尤其是李家,他们更加办不到,仅凭这一点,季馨,你就足以胜过李家,并且走得比李家更远更高。”
  杨兆很欣赏萧如薰的能耐。
  萧如薰则苦笑道:“再能打又如何,一句话,就要东南西北的跑,这不,马上又要去打洞武国,这两天小婿都不敢和彩云说,生怕彩云听了要担心,不敢多说,只好等彩云生育之后再说。”
  “嗯,这是对的,女人家生育之前还是不要听这些事情好。”杨兆点了点头:“但是季馨,你可知为什么李成梁李如松能屹立朝堂不倒,首辅换的勤快,但是李氏父子却稳如泰山,而你却打了大胜仗之后又要远离京师出战?”
  这还用说?当然是文臣武将里面不愿意的人一起撺掇呗!担心自己的强势崛起会威胁到他们已经分配完毕的蛋糕,让他们不开心了,所以自己必须要走,去制作新的蛋糕。
  但是这种话不好说。
  “小婿不知,请岳父大人赐教。”
第三百零一章
翁婿夜话(下)
  点了点头,杨兆开口道:“关键在于养寇自重和朝中靠山啊!季馨,你可知道为什么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萧如薰点了点头:“善战者能在战事未起之时就将主谋消灭,所以战事自然消弭于无形,但是没有战事也就没有战功,正是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杨兆点了点头:“对,就是这个道理,而李成梁深谙个中道理,所以当初十次奏捷的功劳虽然属实,可是那明明是一次大战就能解决掉的敌军,李成梁偏偏要用上十次,让百姓多遭九次难,让兵士多遭九次苦,让国家多支出九次的钱粮,以此换取他十次奏捷封伯爵的大功劳。而在朝堂上,李成梁担任辽东总兵以后,就特别注重结交朝堂大臣,只要是他看重的认为有潜力进入内阁的,他就大量送银子送宝物,有些时候还送美人,尤其是当初张居正权倾六部的时候,他和戚继光比赛着送东西,这个送钱那个送财宝,那个送女人这个送大补的药物,引为一时恶谈。直到戚继光因为张居正的倒台而倒台,李成梁却安然过关,你可知道这是为什么?要知道,当初皇帝主动示好李成梁,李成梁却回绝了皇帝的好意,这件事情在朝堂上是公开的秘密,即使如此,李成梁一样安然无恙,儿子该做官做官,该当将军当将军,日子一点也没变,反而地位更高。而这也就是李成梁的高明之处,他不仅仅结交一个当权者,而是遍地撒网,看到有入内阁可能的就去送钱送东西,尽力巴结,所以张居正之后好几任内阁辅臣都有李成梁的关系,李成梁的靠山一个接一个,靠山到了,他却没倒,这不可谓不是一种本领。”
  萧如薰心里明白,不过还是开口问道:“然而这等钻营投机取巧之术为正人君子所不齿,所以朝堂不齿李成梁者甚众,也不断有人弹劾李成梁,这才使得李成梁被罢免了辽东总兵的职位,被关在了这京城之内。”
  杨兆点了点头:“话是这样说没错,李成梁成功就成功在看人准肯花钱,朝堂里很多他的关系和人脉,然而坏事也就坏事在这个地方,朝堂内部争斗何其激烈?你一个武将找内阁大臣做靠山,也就等于是他的势力,他需要和政敌斗争的时候,你能不出力?仅仅是出钱就够了吗?那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李成梁也一直不停的给卷入各种政治斗争里面不得脱身,长年累月下来,筋疲力尽,难以支应,这才犯下错误,被政敌击败,拿下了辽东总兵的位置到京城养老来了。然而即使如此,季馨,他还是有武将之中首屈一指的政治能量,这一点,甚至于五大国公府都没有,五大国公府是靠祖上的余荫才能支撑下来,而李成梁全靠自己,所以此次你大胜归来,李成梁担心你被安排到辽东当总兵坏了他的基业,这才想方设法的把你弄到南边去,而且是越南越好,让你无法威胁到他在辽东的基业。但是无论怎么说,武将的个人能力也很重要,你有一点特殊的能耐,别人看着你有用,就不能允许你被无缘无故的害死,李成梁手段一流而且有钱,就会被朝堂大臣引为党争的臂助,所以有人保他,而你,因为在倭国弄了太多的银子,所以引来了朝堂大臣的在意,他们不舍得让你就此赋闲什么也不做,指望着你再去别的地方弄更多的钱给他们挥霍,所以他们的胃口只要填不满,你就不会有危险。”
  这些事情萧如薰也是想得出来的,但是作为官场老油条,杨兆显然更加明白个中的道理,这种手法运用的也相当纯熟,而就是这样的老油条也能失势,可见明廷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
  然而这些萧如薰都不在乎,因为他根本不想留在京城,也不会留在京城。
  “虽然李成梁暗地里动手让小婿觉得有些不齿,但是小婿不得不说,小婿还是要感谢李成梁的,因为小婿根本就不打算留在京城为官,就算是李成梁不动手,小婿都会自己申请外调,去边疆戍边。”
  杨兆微微一笑,开口问道:“贤婿志不在京师?”
  “对,小婿的志向不在京师,倒不如说小婿的志向就在南方,就在洞武国,能去征讨洞武国,是小婿最高兴的事情。”
  “这倒是个稀罕事,人人都说中原好,江南好,但是岭南之地,从古至今都是蛮荒未开化之地,即使是现在,岭南之地未开化的地方也有很多,更不要提那洞武小国,蛮荒未开化之地,哪里有男儿志向之所在呢?”
  杨兆倒是对自己这个乘龙快婿的志向感到好奇。
  “越是蛮荒之地才越有战事可起,才越有战斗可打,才越有功劳好取,那些安稳富庶之地的确是日子舒适,要什么有什么,但是小婿觉得,舒服这种事情大可等致仕之后再去享受,小婿才二十多岁,那么早就致仕,也实在是太简单了些。而且小婿对当初郑和下西洋之举十分向往,很想看看郑和所记载的南洋诸国现在都是个什么情况,而且嘉靖年间进犯我朝的红毛夷也都是从南洋北上而来,虽然一时被打退,但是据报说,他们盘踞在南洋诸岛上未曾离开,便未必不会像倭寇一样卷土重来,红毛夷武器精良火器精锐,大明朝的火器就是仿制红毛夷的,而红毛夷的火器现在到底有多精良,小婿也不知道。所以小婿希望借助此次机会,南下南洋,征讨洞武国的同时,试着和南洋之地的红毛夷接触,若是能不用战事就能得到他们手里的火器和船只的秘密,那就最好,若是需要打一仗才能得到,小婿也很想和那些红毛夷过过招,看看他们的火器到底有多精良。”
  这话倒是让杨兆的眉头皱了起来。
  “红毛夷?佛朗机人?这话说的倒有点道理,当初红毛夷在广东肆虐,我军吃了些亏,还是多亏了仿制的火器和船只才打败了红毛夷,但是损失也不小,如今大明使用的鸟铳还是当年从红毛夷手上缴获而来仿制的,却也的确不知那些红毛夷的火器是否更加精进,再次优于大明,这些红毛夷别的不说,格物之术倒是比大明还要厉害些,的确不得不防啊……”
第三百零二章
燧发枪(上)
  念及火器,萧如薰就有些抑郁。
  “想我泱泱中华,唐时就开始使用火器,距今五六百载,乃是火器的祖宗,怎么到如今,这火器反而不如泰西夷人?无论是鸟铳还是佛朗机,这些火器都优于我大明早先自己使用的火器,乃至于那些红毛夷使用的船只都要优于我大明的船只,想当年郑和下西洋,那是何等的威势,到如今,宝船再也难见,连一艘稍微大一点的战船都见不到,五百料的船居然是最大的战船!岳父大人,小婿在朝鲜和倭寇作战的时候,之所以可以在海上击败倭寇水师,不是靠大明水师多么强大,而是倭寇水师实在太弱,船只比大明水师的船只还要轻,以至于无法装载火炮,其人远程火力只有鸟铳,以鸟铳在海上攻我船只,射程也不及佛朗机,铅子还未打到,就被我佛朗机轰入海底,倭国水师这才全军覆没。但是小婿又想起数十年前,佛朗机的红毛夷就是用那些又快又大能承载数十门火炮的船只进犯我大明,我朝水师也伤亡惨重,若不是天时地利都在我朝,我朝焉能以老旧之船击破佛朗机船?尤其是那蜈蚣船,小婿也看了,能承载数十门火炮,行进起来迅疾如风,较之我老式船只,不仅快,火力也强。数十年前佛朗机人就能达到如此程度,那么数十年后,我大明还在用数十年前的火器和船只,并且还是最为精锐的武器,而佛朗机人是否再次改进了他们的船只和火器,又能远远超过我军现在的装备?若是我们再来一仗,是否还能胜之?小婿每每想到这些,都不由得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杨兆细细思考一下,开口道:“季馨,你是担心你此番率军南下途径南洋,会遇到佛朗机的红毛夷?”
  “应该是会遇到的,那些佛朗机人盘踞在南洋诸多海岛之上,修建城池,奴役当地土著,将之视为自己的领土,已然立足稳当,若是大明船队南下的时候和他们产生冲突,小婿担心会遇到不必要的麻烦,其人远涉重洋而来,船只性能一定远远超过大明的船只,大明还不知道他们现在的武器有多精良,不知根不知低,饶是小婿早有准备,也难以预知后果。”
  萧如薰不无担忧地说道。
  杨兆摇了摇头。
  “季馨不必如此担忧,一招老夫推断,数十年前佛朗机人被我等打退,对天朝已有恐惧之心,短时间内不该再犯,加上我军此次南下必然是大张旗鼓,军容威严,以他们那些许船只,未必敢于撩拨我军虎须,在这我军也不是去讨伐他们的,他们没有理由对我军施以打击。”
  萧如薰对此观点不置可否。
  “话是这样说,但是小婿以为,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些红毛夷唯利是图,贪婪狡诈,更兼手握利器,见我大军南下,即使目标不是他们,也会有所警惕,小婿不想和他们开战,但是小婿对于他们手上的火器船只实在很感兴趣,若是有可能,小婿会想方设法的得到他们手上的火器和船只,尤其是火炮,战阵之上,火炮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