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815


第二百六十一章
十万两白银
  对于李昖提出的问题,宋应昌绝对不是没有想过,也绝对不是想不到,相反,他知道,朝鲜一定会提出这样的事情,大明从日本那里弄来那么多的赔款,其实萧如薰也是打着朝鲜的大义名分,想日本人要朝鲜五十万民众的损失,光这一项,就让萧如薰多了几百万两银子的借口。
  但是该说不说,这笔钱如果没有大明军队的拼死奋战,也是拿不到的,朝鲜的情况不好,大明这个渐渐步入暮年的巨人就好了吗?大明也不好,大明的收入一样低,一样指着这些赔款收拾国内的烂摊子,用这些银子做点事情,要是给朝鲜人分了,朝鲜倒是没什么问题了,可大明的问题就大了去了。
  宋应昌可是清楚那些官僚们都干了些什么无耻的事情,这些日子,那些官僚们得知了大明要得到一笔数额巨大的赔款,上上下下都在摩拳擦掌准备花这笔银子,修宫殿啊修长城啊修城池啊修驰道啊修河道啊之类的往年会在朝堂上吵成一片的计划,全给提出来了。
  工部要银子,兵部要银子,户部也要银子,礼部和刑部也上去凑热闹,吏部也老脸丑不要的跟上去要银子,这个要几十万两,那个要几十万两,这个狮子大开口一口气要一百万两,三下五除二就把几千万两银子的额度给瓜分掉了,沾沾自喜的样子实在是令人作呕。
  据说这个计划被皇帝知道了,皇帝直接下旨给六部尚书,把六部尚书骂的狗血淋头,整体罚俸一年,责令这份计划作废,下旨说这笔赔款需要在皇帝和内阁的安排下使用,六部不得私自安排使用,银子一旦抵达京城就进入国库,国库换上锦衣卫看守,任何要用银子的部门必须提前上交报告给皇帝和内阁,没有皇帝的允许,任何人不得私自动用一两赔偿银。
  皇帝说,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给官员补发历年来积欠的俸禄,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以后再说。
  六部集体愣神儿,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起草用银子的计划,彼此之间首先就开始了狗咬狗,之前的和谐氛围一去不复返,这个要钱那个也要钱,各个部门之间吵的是不可开交。
  大明朝廷穷怕了,看着银子就不要命,所以国内的情况如此汹涌,你让宋应昌怎么回应李昖的期待呢?
  李昖是真的期待可以搞到一笔银子,不用多,几十万两就好,大明拿九成,朝鲜拿一成,那对于地盘不大的朝鲜来说也是一笔巨款,可以艰难度日了,而不是随便就要饿死人了,现在朝鲜的情况的确是这样,日本人一来,就烧杀抢掠,焚毁房屋田地,今年朝鲜的春耕是耽误了,很多地方都没办法组织春耕,官员不够,流民无法组织,使得很多田地都会荒废一年。
  李昖当时就向宋应昌求助了,宋应昌也大大方方的派出了自己随行的二三十个官员去帮着朝鲜人组织春耕,但是目前也只能在汉城一代把工作做好,很多偏远地区是鞭长莫及,不出意外的话,朝鲜明年还要面临粮荒,这粮荒免不得又需要大明的支援,现在干脆一步到位,免得到时候大家都不愉快。
  宋应昌算是明白了,李昖是想和大明做个交易,之前大明没有需要用到朝鲜的地方,所以李昖只能厚着脸皮来,现在大明需要用到朝鲜了,朝鲜也想趁此机会弄点好处。
  这也算正常,不算出格,毕竟大家都是要吃饭的,不让朝鲜人把饭吃饱了,造成大量流民,到时候还是要麻烦大明,大明要真想要朝鲜,之前早就答应李昖的内附要求直接吞并朝鲜了,大明留着朝鲜也就是做个屏障,反正朝鲜对大明一向恭敬,非常老实。
  “这样吧,王上,你如果能派兵镇守对马岛,老夫就为王上向大明皇帝请五万两赈灾银拨付给朝鲜。”
  宋应昌可不会傻乎乎的张口就是几十万,要把李昖的期待值狠狠的拉低不能给李昖一个大明很有钱的印象,不然这家伙真能把大明当成钱袋子,顺着杆子往上爬,一点也不在乎亲疏有别。
  “五万两?宋公,这……这也太少了一点儿吧?小王听说,大明可是得了四百万两银子呢!这个,就不能多一点吗?”
  李昖的脸色顿时就不好看了。
  宋应昌摆出一副苦哈哈的神色。
  “王上你是不知道啊,大明也为难啊,大明的确是得了四百万赔偿银,可是这是分五年赔偿的啊,一年大明也才能拿到八十万两,而且还不是现在交付,还要再过半年左右倭国才能把银子送来,你们那么急着用钱,大明只能自己掏腰包,可大明刚刚打完了这场仗,你说大明的腰包里还有几个子儿?王上,这做人做事都要想着别人一点儿,大明对朝鲜可是仁至义尽没的说了,可现在大明也需要很多钱去赈灾,去抚恤,去整理后勤,去处理战争之后的事情,很多士兵需要赏赐,很多将军更需要赏赐,哪儿有那么多钱周转啊?王上,你细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李昖不说话了,低着头,一副受气小媳妇的样子。
  “话是这么说,但是,但是宋公,这五万两银子实在是太少了点儿,这连塞牙缝都不够,朝鲜的国库亏空实在是太大,我们也一点儿办法都没有,您说这……这可怎么办啊!”
  宋应昌苦着脸,叹了口气,开口道:“那,老夫再加个三万?八万两,不能再多了!再多的话大明就受不住了!”
  “十万!就十万,宋公,就请大明帮朝鲜这最后一次,十万两白银,之后的事情,本王如果处理不好,就上表给大明皇帝陛下,退位让贤,不再做这个朝鲜王了!宋公,您以为呢?”
  李昖紧张兮兮的看着宋应昌,生怕从他嘴里听到一个“不”字,那他就要崩溃了。
  他的祈祷似乎被上天听到了,他就看到宋应昌左右为难,面色阴晴不定,最后仿佛是下定决心一般狠狠拍了一下桌子。
  “好!十万就十万,老夫帮你这一次!但是如果对马岛你守不好,大明皇帝一定会来找你问罪!”
  李昖常常松了口气,忙说道:“必不使大明皇帝和宋公失望!”
第二百六十二章
王荆石误国误君啊!
  就在宋应昌答应为李昖争取十万抚恤银两的时候,朱翊钧的圣旨传递到了汉城,传达了关于封赏东征军全体和东征军撤退回国的决定,宋应昌一开始看着还挺高兴的,结果看到后面“皇帝并三王出迎大军凯旋”的字眼,顿时愣了一下,开始寻思这到底是哪三个王,便又往后面看,这一看不要紧,吓得他整个人都快窜起来了。
  朱常洛朱常洵朱常浩,皇帝的三个儿子,皇帝打算同时把三个儿子一起封王,虚太子位以待,并且要亲自带着三个王出皇城迎接大军凯旋,说是为了表达对大军的荣宠,对将帅的荣宠,但是只要不是傻子,谁都看得出来皇帝在蹭热点,试图混淆视听,借机达成自己的邪恶目的。
  借着大军凯旋的由头,再次将三年之前按下来的国本之争向后拖延,借机争取主动,期待可以找到机会把自己的爱子常洵推上宝座,本质上就是无赖耍滑头,一点都不光明正大——但是该说不说,这个事情上皇帝没法儿光明正大,刘邦倒是想光明正大,结果被吕后请了四位大学者坐在刘盈身边,他就怂了。
  他说是太子羽翼丰满了他无可奈何了,但是他要真的想把刘如意推上太子宝座,手段难道不够多吗?他能玩死项羽这个枭雄,能搞死韩信这个军神,项羽和韩信哪个不比刘盈好对付?说白了,沽名钓誉加上父子之情难断,最后思来想去,觉得也没那个必要非要搞得家里人不开心,所以就放弃了。
  真要是想换太子的,人家皇帝老爹就真干的出来杀儿子的事情,但是拥有那种心理素质的皇帝,说起来,真的很少很少,反正朱翊钧绝对不是其中之一,虎毒尚且不食子,能食子的都不是一般皇帝。
  朱翊钧在中国皇帝的排行中真的只能算中下等,手段不够,手腕不硬,心肠不狠,心智不坚,中庸之资守成之主,但是眼光还是不错的,用人这方面非常有一手,算是为数不多的闪光点,可是这些闪光点并不能帮助他把自己喜欢的常洵推上太子的宝座,最后成为皇帝。
  王锡爵年轻的时候有几分魄力,敢打敢拼,所以一路到了这个位置;结果老了,胆子就越来越小,越来越谨慎,不愿意得罪人,在乎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却不知道该用什么正确的方法来保住自己的地位,有解决问题的心,却缺乏策划与实行的能力,说穿了,年轻的王锡爵是个有进取心的能吏,老了,在朝堂上越混越圆,就变成了政治掮客,喜欢玩投机,怎么着也不愿意得罪皇帝。
  可是在眼下这个时节,是该这样做的时候吗?
  宋应昌默然无语的放下了皇帝的旨意,眼光越过千里路途,仿佛能看到已经吵成一锅粥的朝堂。
  然而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他现在的位置是个文帅,是个刚刚立下大功的文帅,避嫌还来不及,怎么能出言参与朝政呢?虽然他心急如焚,担心朝廷会发生不可预知的动乱,但是他无可奈何,思来想去,他开始安排人去日本将萧如薰召回,在回国之前,他有很多话想对萧如薰说。
  于是一天半以后,萧如薰接到了召回的命令和正式任命吴惟忠为石见镇总兵官的命令,将日本的事情安排妥当并且休息了一天的萧如薰精神饱满的带着大军分批乘船前往朝鲜,准备接下来从海路直接返回京师。
  抵达朝鲜之后,萧如薰和宋应昌在釜山会合,会合之后自然没什么说的,宋应昌下令全军大吃大喝一日,赏赐牛酒给士兵,让士兵尽情的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将军们也和士兵们一起大吃大喝肆意欢乐,庆祝自己的胜利和得胜归国,而萧如薰则悄悄的被宋应昌叫到了自己的帐篷里面,两人开始密谈。
  “怎么了宋公?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萧如薰一进帐篷,就看到了宋应昌严肃的脸庞。
  宋应昌伸手把一份皇帝手令递给了萧如薰,萧如薰笑道:“这不是刚刚念给大家伙儿听了吗?”
  宋应昌摇了摇头:“没念完,后头才是重点,你重点看看后面。”
  萧如薰将信将疑的看了看这份手令,看到后面皇帝和三个王一起出门迎接大军凯旋的消息的时候,猛地变了脸色。
  “皇帝要三王并封?谁给出的馊主意?这不是往群臣枪口上撞吗?!”
  宋应昌深深叹了口气,无奈的摇了摇头。
  “不管是谁出的馊主意,这主意都已经被群臣知道了,这下子,本来还有转机的事情,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群臣会觉得皇帝在侮辱他们,皇帝被反击之后会觉得群臣在威胁他,君臣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此非国家之福啊!老夫甚至担心从此以后陛下再也不上朝,再也不理政,大明朝会乱套的!”
  萧如薰放下了这份手令,突兀的想起了王锡爵。
  “这该不会是王锡爵给皇帝出的馊主意吧?”
  宋应昌一愣,一拍自己的手掌。
  “哎呀!王荆石误国误君啊!他倒是好,就算被群臣弹劾,辞职走人一了百了,可是大明朝怎么办啊?!皇帝和群臣之间嫌隙愈重,争吵愈烈,好不容易因为打了一场胜仗而有所转机,现在可好,万事皆休啊!”
  萧如薰此时感觉到了一阵挫败感。
  即使在战场上给大明朝赢了多大的威风,挣了多少的银两,训练了多少精锐的部队,开拓了多少肥沃的土壤,可是作为中枢神经的朝廷却依旧混乱不已腐败不堪,这样一个从根子里就生病的巨人,虽然表面看起来穿金戴银富贵逼人,但是内里已经开始逐渐坏死,三王并封事件是一个转折点,将原本还有转机的国本之争的转机彻底堵死,再无希望。
  “原本可能还有转机,原本如果经过斡旋和妥协,或许国本之争还能有所转机,但是现在看来,一切都没有希望了,群臣一定不会同意,皇帝一定会死硬到底,就是不知道我们回去之前这场风波能否平息,不论是谁赢谁输,总是要平息才好,不能平息的话,连凯旋仪式祭天仪式祭祖仪式都办不起来,会叫天下人看笑话的!”
  宋应昌颓然无力的坐在了椅子上,长吁短叹。
第二百六十三章
至少,能拯救自己的家人?
  萧如薰默然无语,他发现即使用最为悲观的视角去评断自己的拯救大明之路,也似乎有些乐观了,皇帝和群臣之间对立之锋锐,社会矛盾对立之锋锐,国际矛盾对立之锋锐,纷纷在万历二十年这一年间走上了顶峰,纷纷开始爆发出自己该有的力量,大明朝的垂暮之年无法避免的到来了,而作为武将的自己,无论如何挣扎作为,似乎都无法将大明引入正确的道路。
  自己穿越以来所做的一切,究竟是在拯救大明朝还是在为大明朝续命?自己到底是个医生还是个巫医?到底所做的一切是改良还是无用功?大明朝究竟有没有和平解决争端重新走向繁荣的可能?
  俗话都说一切皆有可能,但是这个可能的程度到底能否足够让怀揣希望的人看到希望之光?萧如薰拼尽全力为大明朝拿下一场又一场胜利,夺下一笔又一笔银子,可是到头来,朝廷的风波还是将仅有的喜悦冲的一干二净。
  这边国战刚刚打完,那边政治斗争波澜再起,还是那么的凶猛可怕那么的不可一世,仿佛不分出个生死就无法继续共存下去一般。
  皇帝要夺回自己的权力,群臣要守住自己的底线,皇帝要唯我独尊,群臣要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皇帝要走大明的道路,群臣想把大明拉回宋朝的老路,回到大宋那个文人的黄金时代,两方面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可是谁对谁错,在此时此刻,真的能分的清吗?
  应该和平共处发展地方建设的时候,却被政治斗争拴住了脚步,应当和谐共处将目光投向外部的时候,大脑和手脚打了起来,最后弄得半身不遂,谁也无法得偿所愿的解决问题解决争端,到最后,大明朝的落日余辉里,最后一位皇帝殉国,那些争吵的最激烈的臣子则去发投降。
  萧如薰总觉得,似乎从朱元璋给建立大明朝开始,大明朝就注定了走向灭亡的道路,大明朝推翻元朝不是民族革命,而是周期式的改朝换代,大明朝继承了太多的蒙元的糟粕,虽然将汉族解放了出来,可是依旧没能走上盛唐的道路。
  朱元璋大抵是想学习李世民的,所以才仿着唐朝的府兵制搞了一个卫所制,然而他没学到李渊李世民父子性格中宽宏大度乐观昂扬的优点,却将自己从底层一路爬到顶层所积累的戾气注入了大明朝的灵魂之中,纵观整个明王朝,无论哪个时期,除了建文和弘治二朝之外,从皇帝到群臣,身上似乎都有摆脱不掉的戾气。
  这份戾气,似乎到如今,也没能消散。
  大明朝的灭亡是天注定的吗?现在想想,似乎的确是的,萧如薰悲哀的发现,自己太天真了,自己一心想为大明朝做点事情,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根本就是个无足轻重的棋子,只有被摆上政治棋盘的资格,看不到一点点成为棋手的希望。
  但是若要拯救大明朝,不成为棋手是不行的,可是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之下,作为武将的自己先天不足,似乎根本没有成为棋手的可能性。
  那么自己至今为止所做的一切,所策划要做的一切,真的有意义吗?
  五百年后的末世绝望时代,大家都看不到希望,头顶罩着浓浓的乌云,遍寻不到出路,可是现在,这个本该充满希望的时代,却为何也看不到一丝丝希望呢?
  值吗?
  自打穿越以来,萧如薰第一次这样询问自己,这样质问自己。
  “也罢,也罢,老夫会多多派人到京城打探消息,至少在启程回京之前,咱们要拿到京城的确切消息,可别挑错了时候,一头撞到两方面的枪口上,那时候可就真的闹了大笑话了,季馨,你觉得呢?”
  萧如薰无奈的笑了笑,开口道:“事到如今,末将还能说什么呢?一切听凭宋公的吩咐吧!这些政治上的事情,末将不懂,末将只想尽快回家陪伴爱妻,不再管这些烦人的事情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