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451

  李二陛下一愣,而后定定的看着苏宁问道:“那些人?哪些人?”
  苏宁笑道:“就是那些人喽!”
  李二陛下把眼睛眯起来了一会儿,突然笑了:“好小子,我小看你了,我真的小看你了,皇后也小看你了,无忌也小看你了,我等都小看你了,你很好,很好!若不是你年岁太轻,我可以立刻就给你安排官职,这是真话。”
  苏宁无所谓的笑道:“陛下,臣可不是来要官的,臣也不愿意这个时候就做官,臣只是希望将功赎罪,把造纸之术献给陛下,希望陛下莫要怪罪臣顶撞大王。”
  李二陛下脸上笑容一滞,而后收起面容,摆了摆手:“这件事情你没有错,我都看在眼里,是李愔太过放肆了,我国务繁忙,他母妃杨妃性子柔弱,他兄长李恪倒是不错,学业很努力,却也没有时间管束李愔,这才造成李愔如今这幅模样,这不能怪你,你无罪,若是你站着给他打,我却要低看你一些了。”
  苏宁轻轻的松了一口气,结果李二陛下又来了一句话:“但是当众顶撞皇子,却是个实实在在的事情,若是被人说起来也不好听,虽然你是遭了无妄之灾,却也必须要做出些样子,你还不是官身,没有俸禄,那就罚你一月食邑收入,略作小惩。”
  刚开始听到李二陛下说话的时候苏宁还紧张了一下,后面苏宁却是忍不住要翻白眼,这还真是欲抑先扬啊,一个月的食邑收入,算了,也算不上什么,罚俸禄这一类的惩罚在苏宁看来更像是为了堵住朝臣的嘴巴而君臣一起上演的一场戏,基本上官做到了一定的程度,哪里会缺钱?俸禄算什么?高官可有靠着俸禄过活的?
  “谢陛下恕罪!”不管怎么说,能够做到这个份儿上,李二陛下已经不错了,苏宁也挺满意的,感谢了一下英明神武的李二陛下明察秋毫,李二陛下笑着让苏宁不要多礼,拿着白纸就不住的抚摸,像是在抚摸心爱的女人一样,看到这一幕,苏宁有点儿不舒服,连忙打断李二陛下这种特殊的爱好。
  “陛下,其实臣还有一些好的想法想要告诉陛下。”
第一百零八章
自恋的李二
  “陛下,其实臣还有一些好的想法想要告诉陛下。”苏宁笑着对李二陛下说道,李二陛下一摆手,满脸的不爽:“臭小子,莫要废话!莫要让我这般难受!快说!有什么都给我说出来!要是敢有藏私,我定然不会饶了你!”
  苏宁翻了翻白眼,无奈道:“陛下,古人云治大国若烹小鲜,若论治大国,陛下第二,何人敢称第一?但这烹小鲜,陛下可就远远不及臣了,臣可是个中行家里手,这烹小鲜最重要的就是细心,谨慎,火焰的大小调解,用原料调料如何,烹调时间几何,如何使用厨具等等,缺了其中任何一环,做出来的食物那就是鬼见愁!”
  李二陛下“咳咳咳”好几声,而后背过身子不住的颤抖,好一会儿才转过身子一脸笑意的盯着苏宁看:“每一回和你说话就是比和那些大臣说话要说服的多,鬼见愁,哈哈哈,你是如何想出来的?不过话说回来你的厨艺的确不错,要不,反正你如今也不能做官,你去御膳房给我做个御膳大厨可好?”
  苏宁一阵郁闷:“陛下可莫要消遣臣。”
  李二陛下止住笑意,变回了严肃的面容:“好了,玩笑话到此为止,你说,你还有什么想法要告诉我?”
  苏宁也严肃地说道:“陛下可曾试想,即使我等拥有廉价纸张,但是刊印书籍所需之雕版却是极大的问题,一块雕版雕刻出来多费时不说,只能用于一本书的某一页,而后便没有用途,这不单单是费时,也是浪费,书价如此高昂也有其中一些关系。”
  李二陛下沉吟一会儿,点点头:“你之所言我也多有考虑,无忌他们也曾经与我探讨过这些问题,也曾进献过大量计策用以降低书籍耗费,但是一直以来都未曾有什么进展,你这纸张的确解决了一大难题,但是现在还不能赏赐你,个中缘由你也应当明白。”
  苏宁点头:“如今臣年岁太小,若是这个时候便赏赐,臣可就无法安然度日了。”
  李二陛下很满意的看着苏宁点点头:“你很聪明,我很满意,但是你也不用担心,你所做的这一切,大唐既然收下了,就必然会给你赏赐,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赏罚分明,此乃我之行事准则,你不必担心,那么,你的想法是什么?”
  苏宁说道:“臣的想法就是与其将所有字刻在一块雕版上,为何不选择将每一个字都独立的雕刻出来?我们可以使用木材,把木材分为一个个小方块,每一个小方块都可以雕刻一个字,把我们目前所知的每一个字都给雕刻上去,需要印刷书籍的时候就把这些方块组合成一篇文章,然后印刷,完毕之后这些方块还可以变换位置,继续印刷其他书籍,变死字为活字,成为活字印刷术,这样不就是大大的增加了印刷的速度,大大的减少了印刷所需费用吗?”
  李二陛下浑身一震,眉头紧皱,而后眉头舒散,脸上换上了一副得意的笑容,安静了许久,苏宁知道这个自恋的皇帝陛下又在想着如何拳打五姓豪门脚踩诗书世家了,说起来,若是真的被李二陛下掌握了这些技术,掌握了文化上的制高点,五姓豪门和山东诗书世家绝对会早上四百年被李二陛下狠狠的摧残,或许李二陛下有生之年无法亲自摧毁山东世家,但是可以留给李承乾一个犹如被秦国活埋了四十万大军的赵国,风卷残云,彻底收拾掉他们。
  若是以前,认识老头儿以前,或者是苏宁的生命里从来就没有经历过老头儿这个人,苏宁一定会支持李二陛下,用铁血的方式扫除掉五姓豪门和山东世家,把压在天下寒门士子头上的这座大山拔除,提前四百年迎来大宋的文化盛况,迎来大宋的真正地科举考试,在法律上为天下寒门士子打开一条通天之路。
  但是这个时候,苏宁却是在想着,如何在为寒门士子打开通天之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保全山东诗书世家,并且将他们彻底同化在庶族当中,用比较温和的方式,让士族归化到庶族里面,避免流血事件的发生,毕竟这些诗书世家都是最为正统的汉家衣冠支持者,也都是汉人,他们的学识,他们的藏书,都是汉家文化最大的保障。
  朱温那一批出身寒门的军阀,杀掉的不仅仅是阻碍中国文化进程的绊脚石,也是中华文化最坚定的支持者和保护者,他们的存在,是一把双刃剑,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敢于蔑视皇权,敢于对抗皇权,敢于拿着文化权力去和李二陛下的皇权军权对抗,这也就是一种权力上的平衡之道。
  若是让他们全部被收拾掉了,李二陛下岂不是失去了一个最大的牵制?掌握了文化上的制高点,李二陛下会做什么?唐朝后代君王会做什么?苏宁不奢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什么自由民主之类的事情,可是,至少要留下一点点希望的火种,让大唐按照这样的轨迹走下去,一百年二百年以后,可以顺理成章的过渡到下一个历史阶段。
  从这样的感情上而言,苏宁并不希望五姓豪门和山东诗书世家就这样被全部摧毁,他们也是节制李二陛下皇权的重要力量,这未尝不是一种非常原始的权力分立雏形,只是这些士族的观念太过僵化,永远认为寒门士子是低贱的人,中华的一切应该被他们掌握,他们热切的希望回到魏晋时期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情况,那是世家大族的黄金时期,也是汉家儿郎的血泪经历。
  苏宁绝对不会认同那个时代,不会认同那个身上长虱子都被认为是潮流的淫靡时代,那个时代一去就不会复返,就不允许复返,一定要给这些士族一点颜色看看,狠狠地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等到他们已经完全失去了抵抗力量的时候,和平演变,和平收编,把他们塑造成可以为国家出力,乃至是节制皇权的重要力量!
  对于这一点,苏宁有那么一些些的想法……
  “很好!很好!小子,你又立一大功了!好!好!哈哈哈哈!”李二陛下嚣张的大声笑了起来,结果看到苏宁一脸嫌弃的看着他,顿时整了整面容,恢复了那一副威严的皇帝的模样,而后从自己的桌子上拿起了一张纸,递给了苏宁:“这可是你写的?”
  苏宁接过纸一看,哎呀我擦,这不是写给褚遂良的那一首《竹石》吗?怎么落到李二陛下手里了?苏宁抬起头看着李二陛下说道:“那一日褚遂良先生来到臣家中与臣讨论书法,臣看褚遂良先生甚是喜爱臣之书法,所以,就写了一首诗赠予褚先生,为何会在陛下这里?”
  李二陛下看着苏宁默然不语,良久又拿起一张纸递给苏宁:“你再看看这个。”
  苏宁又接过了这张纸,一看,尼玛?这,这,这是谁写的?模仿也要有个样子啊,这完全不带精气神的,虽然有几分形似,但是看不出神似啊!这不会是褚遂良自己写的吧?褚遂良到底还是一个文人,写字较为温润,没有经历过真正地家破人亡,写不出颜真卿的味道,更不具备颜真卿扑火而亡的气势,所以写出了一个四不像。
  “倒是有几分形似,至于精气神,却是差了不少,这莫不是褚先生的字?也难怪,褚先生并未经历过真正的战火与家破人亡,只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终究是无法感受到真正的情感,臣一开始练书法的时候也是不得其要点,但是最后见得更多,才得以明白这一笔书法的精髓之所在。”苏宁摇摇头,表示不满意。
  李二陛下点点头,又拿起一张纸递给苏宁:“那么这一张呢?”
  苏宁接过来,一看,顿时有些吃惊,这笔书法显然也是模仿了自己的书法而来,但是其中的气势已然是超脱了一切,虽然形体上略有不足,但是精气神上,绝对不比自己的要差,更显露出一股英气逼人的意味,显然也是一位真正经历过生死见惯了生死的铁血之士才能写得出来,难道?
  苏宁抬头看着李二陛下:“陛下,这笔书法虽然与臣的书法在形体上略有些差异,但是神韵上已然是十足十,乃至于略有超脱之意,陛下,莫不是您?”
  李二陛下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一脸的得瑟:“你果然是有真才实学的,这笔书法,自从数月前孔先生拿来与我看过,我就不停练习,不断练习,乃至于今日,才有了些许的成就,你小子,当真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啊!这笔书法,精气神十足,与我大唐目前之书法迥然不同,我一直以为大唐重军功,乃是以军威立国,以煌煌之天威震慑诸国,这书法,自然也应当带有相当之气势。
  但是一直以来,大唐之书法却是温圆玉润,以欧阳询等数人为首,书法上总是带着一股子靡靡之气息,我甚为不满,一直以来都想着改变,一直到看到你这笔书法,我才觉得,这才应当是大唐之书法,这样看上去,就觉得气势非凡,而且公整严明,足以彰显大唐国威!还有,你这首诗写的当真不错,是你自己写的?”李二陛下拿着苏宁写的那张纸,问道。
  废话,不是我写的还是你写的?当然仅仅只是我“写”的,不是我写的,但是,谁知道呢?
  “是。”苏宁说道,李二陛下露出了笑容:“你对登善的评价很高啊!既如此,你也为我写一首诗如何?让我看看你到底有几分文采,你的武略我见识过,文韬却是没见过,展现一些,给我看看,如何?”
第一百零九章
秋收
  那一日苏宁回家的时候,有些郁闷,李二陛下是个自恋狂他知道,所以才会厚颜无耻的说出要苏宁也为他写一首诗的要求,当然苏宁实在是不知道历史上还有多少人会为了赞美皇帝而写拍马屁的诗,那种诗即使写得好,也会被认为是奉承之作,会被人所瞧不起,苏宁当然不会做这种事情。
  于是,一首杨炯的《从军行》就出现了,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出生于公元六五零年,距离如今还有二十年,他爹出生没苏宁尚且不知道,何况是杨炯?所以苏宁完全没有一丝丝的愧疚之意,抄了就抄了,耐我何?跟何况如今唐朝的诗风还是充斥着金粉南朝的靡靡之气息,完全不符合李二陛下心中以武立国的风范,倒像是个小娘子,李二陛下定然非常不满。
  边塞诗派的出现要到贞观末年和唐高宗年间,那个时候才是大唐拓边的极限时期,边塞诗派也就是那个时候出现的,大唐的诗风也因此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从娇羞美娘子变成了铁血真汉子,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但是唐贞观初年也是武风盛行的时代,大唐方才打完了对突厥的反击战,并且大胜之,灭亡之,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仗,但是因为局限性,这场大胜却没有更多的记录和赞誉,此时此刻,若是可以出现一首从军行,何其妙哉?
  所以当李二陛下看到这首诗的时候,脸上得瑟的笑容也变为了慢慢的严肃和欣喜:“让你为我写诗,你却是为大唐将士写了诗,怎的?我不值得你写诗?便是褚遂良也比我更值得你写诗?”
  苏宁知道李二陛下不是在责怪他,于是认真的说道:“为帝王写诗,自古以来总会被人认为是阿谀奉承之作,为文臣武将士兵写诗,则更多的具有赞美和激励的意味,臣虽然不能直接为陛下写诗,但是这首诗的一切,却是陛下所缔造,是陛下缔造了这一切,所以这首诗若是流传后世,后人也当明白,这是陛下的功业。”
  李二陛下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点点头把这首诗收了起来:“算你小子说的有道理,过往却未曾发现,你的文采也是如此优秀,我也差点儿忘了,你是个军伍出身,到底还是带着一股子军伍中人的气息,若是将你留在朝堂,实在是屈才了,好吧!那么我就遂了你的意愿,到时候,你就回军中去吧!”
  唉?
  苏宁猛然间想到,最后一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尼玛!难怪,听到这种话,李二陛下如何不会赞赏?在这个李二陛下要借军威打击文风的背景之下,这样的诗作,绝对是李二陛下手中的利器,苏宁也可以想见李二陛下会用这首诗做什么样的文章,但是现如今最大的影响,却是李二陛下误以为自己心系军中,想要从军征战,而不是在朝堂上治理国家……
  所以苏宁有些郁闷,这不就意味着自己的定位将被定义为军中大将而不是朝堂的治世能臣?苏宁一开始试图避免军中实权领兵职位,试图让苏定方代替自己掌握这样的权位,自己在朝廷中做出更多的改变更可以了,掌兵之权,一门两子有一人掌握就可以了,但是如今,显然李二陛下已经决定要让自己也成为军中将领了吗?
  一门两子皆为将领,历史上倒也有过,但是貌似结局不怎么好,比如蒙恬、蒙毅……
  时间渐渐推移,盛夏已经到来,夏天已经来了,秋天还会远吗?越接近这个时候,不单单是李二陛下感到纠结,感到坐卧不安,苏宁也是一样的感觉,毕竟是后来的作物,跨越千年的时空,还可以在另一个时空茁壮成长吗?不过和李二陛下不同的是,苏宁具有可以随意查看这些农作物生长的能力,所以当苏宁抽空又跑了一圈三原县封地之后,那颗心就彻底的安顿了下来。
  后院子里成长的土豆和玉米情况非常好,至于暖房中的那些蔬菜也相当不错,最让苏宁担忧的就是水稻,已经嘱咐了那些农民要多浇水,虽然唐初关中之地相当肥沃也不缺水,但是毕竟是水稻,即使是后来可以生长在北方乃至是东北之地的粳稻,也是需要水的,所幸八水绕长安,长安之地不缺水。
  随意看着这些稻子茁壮成长的模样,苏宁非常满意,而且这种架势,明显的比起旁边种植的麦子要好得多,一大群农民围在水稻田周围啧啧称奇,就是三原县令王元也非常关注,越是临近秋日,他就越是关注这少少的两亩地,尤其是他亲眼看到了这两亩地稻子的生长情况之后,更是几乎每日必到。
  当初苏宁对他说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元渐渐的理解了,原来是这么回事,若是当真成了,那么,自己能够如何……
  苏宁去看的时候,那两亩地周围甚至搭起了好几个凉棚,有不少县衙的士兵蹲点在那里仔细查看,简直是把这里看的比监狱还要严密,摆出一副闲杂人等禁止靠近的模样,苏宁没有惊动其他人,悄悄的看了看,然后就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回到家中,一看到一顶漂亮的轿子停在家门对面,苏宁就不由得头大如斗,这就意味自己那位骄傲的嫂子秦梓月再度驾到了;前几个月因为担心名声问题,所以秦梓月和苏定方的相见地点选择在郊外,也就类似于大学里的小树林,但是这些日子以来,伴随着婚期的临近,这位奇女子已经把自己看做是苏家人了,也不管什么其他的了,只要想来,随时就来。
  以往每一次苏宁去秦府为老秦治疗,秦梓月就借着回礼感谢的由头来到苏府给刘氏和王氏见礼,打好关系,顺便和苏小妹拉近拉近感情,更重要的还是和苏定方幽会,但是目前秦梓月已经不需要借助由头了,不需要理由了……
  苏宁为秦琼的治疗也渐渐的抵达了收尾阶段,以拔火罐为最初的治疗方式,辅以药物的治疗,若不是没有适合用来输血的管子和针头,苏宁甚至打算给老秦输血,但是现在条件不允许,所以苏宁也就没有这样想,主要是以药物治疗和食疗为主,拔火罐为辅,另外让老秦起床多动动,联合治疗之下,一个月以前老秦就可以下床走动,或者拿着一把剑随意地舞几下,而目前,老秦几乎可以和普通老人家一样了,这也就够了,老秦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还多次说为什么自己不能多生个女儿,好嫁给苏宁……
  苏宁当时就斯巴达了……
  不过既然是一家人,被承认的苏家的第六位正式成员,苏家也就没有什么需要对秦梓月保密的,于是后院的农园就正式对秦梓月开放了,见到农园的第一眼,秦梓月就震惊了,苏宁的想法就是以后苏小妹会管理酒楼,自己和苏定方在外打拼,刘氏和王氏持家,那么农园就归秦梓月打理了,当然秦梓月似乎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一口一个二郎,一口一个小弟,压根儿就没把自己当外人,也没想着这个时候她还没和苏定方举行婚礼呢!
  苏宁也没什么好藏私的,全盘托出,把秦梓月和苏定方婚后的生活大致的安排了一下,只要有事情做,秦梓月还是很高兴的,苏定方也满意,对苏宁非常感激,于是正式任命苏宁做自己的伴郎,秦梓月也十分赞同,说自己有很多闺中小姐妹,到时候迎亲的时候可要注意着,她们下手可都不轻……
  苏宁和他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苏宁决定承办婚礼之后,在他连夜查阅神机资料和咨询包括老管家在内有经验的人士的努力下,得知了这样一个唐朝婚礼的重要步骤:下婿。也就是戏弄新郎,新郎迎娶新娘路上,新娘的亲戚好友会拿着刀枪棍棒打新郎,而新郎不仅要给他们发彩钱,还需要吟诗赞颂新娘,直到他们满意为止。
  但是出于对新郎的爱护以及防止新娘家某些熊孩子下手过重,从而导致新郎在新婚之日被打成半身不遂或者是痴呆亦或是昏迷不醒以至于误了大事,这一个步骤得到了非常人性化的改革,也就是说基本上不是针对新郎的,而是针对伴郎的,放在苏家身上,就是针对苏宁的……
  尼玛!坑弟啊!
  可是作为兄长和嫂嫂,苏定方和秦梓月夫妇的要求,苏宁如何拒绝?只好苦着一张脸接受,而秦梓月又老死不死的告诉苏宁她的小伙伴们都十分悍勇,苏宁就考虑是否需要准备全套护具,到时候全副武装上阵或许可以苟延残喘,否则苏宁很疑惑自己能否活着看见苏定方把秦梓月抢出来……
  小心翼翼的进入家门,苏宁没有发现秦梓月的身影,松了一口气,苏宁想避开秦梓月,因为想要自我标榜为贤妻良母的秦梓月这些日子可把苏宁给整惨了,谁知道刚走没几步苏宁就听到了来自秦梓月的死亡呼唤:“二郎!你可回来了!大嫂等你很久了!”接着就是秦梓月踩着死亡的节拍接近苏宁的脚步声,苏宁顿时心如死灰……
  之后就是千篇一律的画面,在苏家三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笑眯眯的不作为之下,秦梓月拉着苏宁来到农院里面问这问那,而且不怕脏不怕乱,叽里咕噜,肺活量之大令苏宁叹为观止……
  秦梓月或许是骄傲了一些,但是情商绝对不低,这些日子和苏府三大女主人和未婚夫的关系打的火热,就是以前那么黏苏宁的苏小妹都坐视不理,足以见识秦梓月的情商是如何的高超绝伦,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入了苏家内部,成功成为真正的苏家人……
  就在秦梓月的叽里咕噜之下,苏宁度过了秋收前的最后一个月,迎来了他来到大唐之后的第二个转折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第一百一十章
圣人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