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4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7/451

  这个现象也不知怎的被顾问团里面的某个人知道了,这还得了,这不就等于是减少了他们享受的机会吗?少一个人就少一分生产力,他们就要少奢侈一些,已经习惯了奢侈的他们怎么可能接受?于是乎,一条毒计就出现了,来自于一个顾问团的老顾问。
  暗暗地削减波唐边防军的口粮和军饷,然后设立一种制度,每杀死一个东逃者,就奖励边防军一袋粮食或者一块五斤重的肉或者是钱财折算,自己选择,并且按照杀死东逃者的数目决定晋升与否的原则。
  这之后,波唐边境的东逃者生存情况急转直下,这也是即使东逃者越过了边界也会被波斯弓箭手射杀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在粮食和钱财还有权力的诱惑之下,东逃者就从之前的同情对象成为了积累经验值的物件,边防军对于击杀东逃者十分的热衷,甚至于还要争抢一个东逃者尸体的归属问题。
  这个消息被波斯境内的血滴子密探探知以后上报给了新皇帝李承乾,李承乾惊怒不已,朝廷内部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一边倒的指责,虽然也不赞成大唐干涉此事,可是这也是促成李承乾态度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娘的以后那块土地和人口都是我大唐的东西,你他娘的现在大开杀戒,留给烂摊子给我,我来帮你擦屁股?
  李承乾即位后就以皇帝的身份给波斯帝国送达了第一份国书,告知了他们大唐现在和以后的决定,以及李承乾对于波斯帝国内部对待难民态度的担忧,李承乾就说啊,你们这样子搞不行啊,我在长安城里面听到都有种想要派军队灭了你们的感觉,就更别说那些天天目睹的军队,你说要是一个不小心,我离得那么远,不好控制那里的边防军,他们要是忍不住打了过来,我们又该如何收场呢?你们说是吧?
  波斯小皇帝被大唐新皇帝的国书弄得心里面七上八下的,不知道大唐方面是如何得知了他们内部对东逃者的决议的,但是现在既然大唐的国书已经抵达,而且很有一点对波斯态度的转变,对波斯帝国上层的残暴不仁感到恼怒的意思,乃至于“很有可能”让军队介入的打算。
  波斯高层这么多年以来已经习惯了,从听到炮声的那一刻开始,见到大唐人就发抖,从心里发抖到腿脚发抖,从政府到军队都是这样,见到大唐,就软了,老皇帝李世民如狮虎一般,对待他们一点儿不客气,他们心中暗恨李世民,却无可奈何,好不容易等到了老皇帝退位,新皇帝登基了,波斯人还以为年轻的新皇帝比较温和,结果这个新皇帝比他老爹更加牛叉,直接下达国书了……
  波斯人觉得相当的郁闷。
  但是东逃者的存在实在是让他们难以安眠,一夜三惊,内地还好,靠近大唐边境地区的人们东逃的现象十分严重,那个时候甚至是部分军人和官员都会东逃,进入大唐境内过好日子,波斯人也眼馋,大唐怎么就那么富有,怎么就有那么多土地,但是他们没办法,少一个人就少一份力量,绝对要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
  说是这样说,做也是这样做,但是效果不太明显,大唐军队和商人之前给波斯人的印象非常好,那些流言的市场不是很大,除了那些从没见过唐人的波斯人比较相信,见过唐人甚至和唐人有直接来往的波斯人都不相信,尤其是边境地区,流言近乎绝迹,根本听不到。
  该怎样应对东逃现象呢?
第九百六十九章
崩溃的开始(上)
  很多看上去很强大的东西,都没有他看上去那么强大,他之所以把自己营造的如此强大,只是为了掩藏他厚实盔甲下面致命的弱点。
  波斯人的崩溃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或许仅仅是一批数量并不多的军人,数量不多,却被无比的重视,大唐军队出现在的地方,波斯军队都会退避三舍,但是波斯大军却选择性的忽视了真正应该重视的,他们身后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才是他们真的应该重视的。
  承和元年十一月七日,波唐边境天降大雪,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入目之处,全是雪白,就在这一天,发生了一件足以被载入史书的大事件,不,应该不能算是大事件,可也不算是小事件,从他的人数来看,算不上大事件,但是从他的影响来看,确实是一次大事件。
  承和元年十一月初七,波斯难民总计一千六百七十六口突闯边境关口,波斯军大惊,群起而杀,民死伤甚重,时有安西都护府边军副将赵延寿统兵三百救援,得民六百一十一口,余者尽死。
  那是史书上留下的记载,仅仅是一段话,但是,具体的过程,却远远不是这区区数十字就可以表述完毕的,一千多人的集体闯关,这的确是一件足以震动全国的大事情,但是相对于当时波斯境内不断发生的数百上千人的武装反抗,这次的闯关事件的确不是什么大事情,所以波斯边军没有在意,只是觉得人数很多,他们的粮食和钱财乃至于官位又有指望了。
  那是波斯小皇帝下达的关于不准追杀越过边线叛民的命令抵达边境关口一天之前的时候,波斯边境一整个村庄的男女老幼总计一千六百七十六人,包括一切男女老幼,举村在黎明之际突闯关口,引发波斯边军军营的大乱,孩子的哭声,军人的吼声,妇女的惨叫,男人的怒吼,战马的嘶鸣,撕裂了黎明的安静。
  大唐边防巡逻队在得到了李承乾的命令之后是全天候巡逻的,但是黎明之际正好是人数最少的时候,仅仅只有三只巡逻队总计六十人的兵马还留在关卡处监视着一切,领兵人不是赵延寿,而是一个旅帅,他所率领的军队仅仅只是在巡逻,没有做好战斗的准备,事实上,谁都不会想到在这样一个大雪过后的黎明,会有那么多人逃窜。
  据那些后来被救回来的波斯东逃者的描述,他们原本是披着白色布匹,悄悄的集体行进的,但是仅仅是因为一个婴儿的哭声,引起了波斯守夜军的注意,进而发现了这一大批东逃者的身影,接着就是全军动员,疯狂的斩杀这些东逃者,并且在边界线上设立了严密的军阵,确保没有一个人可以度过这里,确保这些人的命可以为缺粮已久的军营带来大批粮食和肉食。
  突然出现的喊杀声把六十名大唐战士吓了一跳,那名姓王的旅帅迅速反应过来,连忙派人前去查看原因,看看是否又有东逃者闯关,派出去的一脸急切的跌跌撞撞的跑回来,大喊着:“好多,好多,几乎所有波斯兵都动了,把边线都给封锁了,黑压压的一片全部出动了,起码上千人,上千人!”
  王旅帅大为震惊,立刻派人回到军营汇报消息给赵延寿将军,他本人带着剩下的士兵飞奔赶往边界查看确切消息,登上小山丘看到波斯军营里面的情况时候,他们全部都愣住了,那是怎样的一片光景?那个侦察兵说的没错,真的是上千,男人女人老人孩子,甚至还有襁褓中的婴儿,哭声特别响亮……
  黎明已经到来,天边微微的出现一丝光亮,白色的雪可以反射光线,天地之间一片清晰,白色的积雪上的红色血液也特别明显,刺激着每一个大唐士兵的眼球,雪亮的刀锋,凄惨的叫喊着的手无寸铁的波斯难民,绝望的冲击着铜墙铁壁的男女老幼,挥舞着农具进行无望抵抗的农民,拼了命也要往边界冲击的波斯东逃者……
  所有大唐士兵的手都忍不住颤抖,即使他们并不觉得冷,即使那不是大唐子民,他们是波斯人,甚至和汉人有很多很多的不一样,肤色,发色,语言,血脉……可他们也是人啊……
  王旅帅大吼一声,拔出战刀就往下冲,往边境封锁线那里冲,哪里有很多的栅栏,一排又一排,很多的铁丝,很多的铁钉和陷坑,用来对付敌人兵马的装备被用在了本国民众的身上,而他们仅仅是想吃饱肚子而已。
  不能让子民吃饱肚子的国家,没有任何资格指责那些想要吃饱肚子的子民。
  五十多名大唐士兵不顾一切的冲向了那些封锁障碍物,大声怒吼着住手,挥刀砍向那些障碍物,封锁边界的波斯军队回过头,愕然地看着那一批冲击边界的大唐士兵,对于他们的举动十分不解,但是他们仍然没有进行反击的举动,只是戒备,一个会说汉话的波斯军官厉声警告唐军不可以继续接近,否则视为宣战,将会立刻进行反击。
  被哭声和叫喊声刺激着脑神经的大唐士兵根本听不进去那些人的话语,一个士兵哭喊着举起手弩就是一箭,一箭封喉,要了那波斯军官的命,波斯军官仰天倒下,露出了后面惊恐莫名的波斯军队,被这个士兵开了头,剩下的大唐士兵也举起手弩对那些波斯人一顿乱射,波斯人根本没有准备,迅速溃散,王旅帅带着士兵破开了障碍物,往里面冲击。
  波斯边军主将听到了大唐军队攻击波斯军队,造成了十几个波斯士兵死亡和大量伤兵的消息之后,铁青着脸下达了反击命令,一定要把这批唐军驱逐出去,斩杀也无所谓,总而言之绝对不可以让他们把这些东逃叛民给带走,那将会是我们的耻辱,至于唐军主动攻击我们,那估计就是唐军的问题了。
  波斯军开始对唐军进行反击,可是出于之前对唐军的恐怖回忆,这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波斯士兵还是小心翼翼的,尤其是唐军士兵们五人一小组的配合战术,以及哭吼着不顾一切的气势,这些波斯士兵不由得退避三舍,难以接近,这一幕被有心人记录下来,之后以文字的形式披露,让人们觉得非常讽刺,保护本国百姓的,居然是外国军人。
  到了这个地步,除了把这些民众变成大唐子民,别无他路。
  王旅帅带着士兵平民冲击,和波斯人打成一团,但是人数太少,始终无法冲破波斯人的防线,眼看着后面,波斯东逃难民被残忍的屠戮,但是他们却无法冲过去,王旅帅咬碎了牙齿,拿出了身上的筒装火药,正准备与他们玉石俱焚,却猛然听到身后一声怒喝:“全部趴下!”
  汉话!熟悉的声音!
  王旅帅条件发射般大吼道:“诺!全部趴下!”几十名士兵呼啦啦全部趴下,刚一趴下,七八支八牛弩箭呼啸而来,将波斯人用盾牌组成的方向轻而易举的摧毁了,捅穿了一个口子,紧接着,就是决死一战的命令:“全军肉搏!绝死一战!没有命令不准后退!”
  赵延寿带着跟在自己身边的二百五十名巡逻士兵赶来了,还有七架八牛弩,那是准备带回军营维修的八牛弩,结果,直接就拉了过来,波斯人听不懂汉话,不用担心会误伤。
  听说了波斯士兵惨绝人寰的举动,赵延寿勃然大怒,迅速带兵赶来,还让那个传令兵立刻去军营调兵赶来支援,波斯边防军队起码有三千人,他们这加在一起不到三百人的兵力实在是难以对抗,但是就是这三百人,冲破了封锁线,冲到了波斯士兵围杀波斯东逃难民之地,举起战刀加入了战团,保护着那些手无寸铁的难民。
  到了这个地步,什么都不用说了,波斯难民们发现了来救他们的不是本国人,而是唐国士兵,人数不多,但是每一个人都很勇敢的挥舞着战刀,一个人面对着好几个波斯士兵依然不会后退,几个武艺高强的大将挥舞着战刀拼死奋战,还不忘命令后面的士兵把那些正在屠戮难民的波斯兵斩杀,然后把那些难民保护起来。
  一批士兵把那些波斯难民聚集在一起,然后保护起来,赵延寿亲自带人和那些波斯边防军死战,就是不后退一步,人数处于劣势的唐军很快就被逼的节节后退,根本打不开前往唐境的路线,赵延寿咬着牙,死死地盯着步步紧逼的波斯兵,恨自己没有多带一些兵马来,他已经看到了那些八牛弩兵摧毁了八牛弩,拔出战刀朝他们这里杀了过来,但是那是杯水车薪。
  唐军战士们纷纷战死,被几把长枪捅穿身体而死,波斯人开始不顾一切的下杀手,唐军自然也不会示弱,一个打几个还不落下风,被人捅穿了肚子也要拔出腰间匕首一刀下去,和敌人同归于尽,这只是更加凸显了悲壮情绪。
  最后,只剩下一百多个唐军士兵手持战刀组成阵型,在受伤的赵延寿的率领下,死死的护着身后所剩不多的波斯难民,他们的面前是一堆一堆的尸体,波斯边防军主将铁青着脸站了出来,大声斥责唐军破坏两国协议,首先动手,杀死了很多波斯士兵,但是本着两国友好的协议,只要唐军现在离开这里,他保证不会在背后放冷箭。
  赵延寿冷笑着指着背后的难民,说一定要带着他们一起走,我们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立刻离开,否则,你们若是继续杀戮,我等死战不退!
  波斯主将的面容渐渐扭曲,一声令下,数不清的波斯弓箭手剑拔弩张,对准了大唐军队和波斯难民,赵延寿提起战刀站了起来,随后,受伤力竭的唐军士兵们全部都站了起来,把波斯难民护在身后,举起武器,表示宁死不屈,波斯主将咬着牙,正准备挥手放箭,结果身后突然响起了剧烈的爆炸声,还有强烈的震动感,回头一看,军营已经处于一片火海之中,不远处的大唐边境处,一面面飘扬的旗帜出现了。
  一名玄甲大将骑着雪白的战马走在大军最前面,威风凛凛,手持一柄大枪,身后跟着千军万马,气势如虹,一排黑洞洞的炮口出现在了他们的视野之中,赵延寿眼睛好,一看,就激动的大喊道:“杜帅!是杜帅!杜帅来了!”
第九百七十章
崩溃的开始(下)
  杜荷原本是带着李承乾犒赏安西边军的赏赐来到这里,准备给长时间战斗在第一线的安西边军一些抚慰,甚至还有他们期待已久的家人的家书,可是没想到,刚刚抵达军营,却听到了一个让他觉得震惊无比的消息——一千多波斯难民想要越过边界逃过来,但是被堵住了,赵延寿将军带着不足三百人的兵马前去解救,战斗至今。
  杜荷当下就下达了命令,着大军迅速与他一起前往当地,还有要带上一定数量的火炮,作为最强的威慑武器,之后杜荷率军拼命赶路,前往波唐边境的波斯封锁线处,也算是杜荷来的比较巧,来的时候,正好是那千钧一发的时候,波斯主将准备下杀手,把唐军连带着波斯难民一起全部击杀,但是他没有得逞。
  火炮的隆隆声响和巨大威力让波斯人全部吓呆了,波斯主将愣在那里浑身发抖,火炮的威力他知道的太清楚了,他甚至知道波斯和罗马都在暗中研究火炮,希望可以研究出和大唐火炮一样的巨大威力,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成功,甚至连一根炮管子都制造不出来,显然,这种技术他们目前无法掌握。
  这就加剧了他们对于火炮的恐惧和担忧,他们怕,他们怕火炮太过强大,怕被火炮一击必杀,更别说那个被他们口口相传的可怕的名字,虽然他们听不懂汉语,但是他们明白,那两个字的意思他们明白,但凡说出了那两个字,或者是那两个字当中的一个,那就够了,整个唐军里面,只有一个人配得上那两个字。
  杜帅!
  杜荷身后跟着的兵马不过一千多人,还是急匆匆赶过来的,大军还没有感到,火炮也只有五门,十五匹马一起拉过来的,只为了保证速度,没想到还真的赶上了。
  事情的结局是显而易见的,杜荷冷着一张脸,抽出马鞭把波斯主将狠狠的抽了一顿,就像是当初苏宁抽魏无极一样,狠狠的抽了一通,把波斯人打的肝胆俱裂,然后一阵火炮毁了波斯人的军营,带走了依然生还的六百多个波斯东逃者。
  很悲惨的是,一千六百多的波斯东逃难民,只有六百多生还,一千余人死于非命,老人,孩子,女人,男人都死伤无数,大唐的三百士兵也战死了一百七十多,只有一百二十一人生还,殷红的鲜血染红了洁白的积雪,增添一种凄凉的美丽,波斯难民和大唐战死士兵的尸体被杜荷率军带回,安葬在了大唐的国土上。
  之前已经成功逃回的波斯东逃者们闻讯而来,寻找自己的亲人,并且为自己亲人和同胞的死亡感到痛苦和悲伤,与此同时,所有波斯人都在感谢大唐军队的保护,表示从今以后绝对不会背叛大唐,一定会为了大唐上刀山下火海,什么时候大唐要对波斯用兵,请一定要来他们这里征兵,他们一定会出人出力,帮助大唐摧毁波斯。
  到了这个地步,一切都已成定局,大唐所需要的,都已经得到了,波斯士兵残杀自己的同胞,却是黑眼睛黑头发的大唐士兵保护着他们,这样的消息在波唐边境悄悄传播着,与此同时,波斯边防军被大唐军队收拾了,现在关口没有人守卫,波唐边境生活着的人们几乎是群起而动,朝着关口处飞奔而来。
  史载,在这之后的三天里面,有一万七千多人越过关口进入大唐的领土,找寻他们的亲人,在大唐的国土上,作为大唐子民安居乐业,三天之后,波斯军队重新封锁了关口,重新开始了对边关的锁定,但是再也不敢对越过边线的波斯东逃者进行射杀。
  与此同时,波斯帝国政府对大唐政府进行严正交涉,希望大唐就三天前的事件给一个解释,五百多波斯士兵的死亡,一千多人的受伤,还有大唐军队使用火炮摧毁军营以致三天之内一万多人离开波斯去往大唐的事情,波斯政府需要大唐给一个解释,否则不排除以武力为解决方式。
  李承乾方面很快做出回应,具体的情况还没有查明白,怎么可以胡乱就把责任全部推到大唐身上?你想打仗是吗?你以为大唐怕你?你是不是要打仗,你说,你是不是要打仗,你要打仗我们来啊,我们来啊!他娘的!
  波斯方面顿时软了,怯生生的表示五百多人的性命,还有一万多人口,总不能就这样不声不响的没有个结果吧?李承乾对此还是表示赞同的,于是大手一挥,派遣纵横部尚书,传国侯苏宁作为大唐谈判总代表前往西域波唐边境进行这一次事件的谈判。
  苏宁真是躺着也中箭。
  但是李承乾的要求很中肯,你纵横部就是我大唐的外交部,一直以来都管理着大唐在诸多国家的大使馆和一切对外交涉行动,管理经验丰富,以前杜如晦杜爱卿做尚书,那应该是杜爱卿管理这个事情,可是如今你才是尚书,你不管谁管?就这样愉快的决定了,苏宁作为大唐谈判全权代表,进行此次的谈判,只要涉及面不是太广,就自行处理,不必上报。
  苏宁很想对着李承乾竖一个中指,表达自己内心中的郁闷之情,回到家里面,宣布了自己要出一趟远门,没个三四个月怕是回不来的,几个女人就开始一哭二闹三上吊,尤其是武照,刚刚和苏宁进入了如胶似漆的阶段,抱着苏宁就不松手,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苏宁,一口一个苏郎我要和你一起去,看得灵儿兰儿和月华十分不爽,上去就开始争抢苏宁的胳膊和怀抱……
  女人多了,真的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尤其是自己还没有李二陛下管理女人的制度和手段,李芮涵时不时的耍耍小性子,就把苏宁丢给四个小妾侍,不管不顾,苏宁只能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对自己的老腰和肾脏器官表示抱歉,到了晚上辛勤的耕耘试图安抚她们的情绪。
  不过话说回来,苏宁亲手策划了大唐经略中亚的战略,但是到如今,好几年过去了,中亚已经被经营的很不错了,可是苏宁一次都没有去过,这一次过去,说不定也是个机会,为大唐下一步的中亚战略做做功课,等到计划实施的时候,就不用两眼一抹瞎,什么也不懂了。
  从老孙那里整来了不少六味地黄丸,好好儿的滋补了一下身子,七天之后,苏宁扶着老腰登上了为他专门准备好的马车,带着四大护卫和苏府武士还有随行官员和一千名玄甲军踏上了西行之路,准备去取取经,然后做做策划,做做创意,结束这个耗时很久的项目。
  大唐时期的西域之地,和现在的塔里木盆地实在是相差太大了,不说河西走廊,就说那一路过来连成一片一片的绿洲之地,也足以体现出那个时候西域的丰饶,否则,哪里会有西域三十六国的出现?人们一般都会选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定居发展,可以发展出国家的话那就更加证明了土地的肥沃和水源的充足,所以现在的西域,绝对不是现代的荒凉可以比拟的。
  一路过去,一路感叹,上一次上高原还走的不是河西走廊,现在走的这条路就是蒙恬大破匈奴五十万的古战场,也是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古战场,在这里,曾经有汉家铁骑的声音,而现在,依然有汉家铁骑的身影,只是物是人非,已经换了人间了。
  但是一路上看到的生机勃勃,看到的来来往往的商人商队,那至于城池聚居之地的热闹景象,人人都在为建设家园而拼搏向上,这蓬勃向上的时代,真的是传说中罪恶的封建主义?如果这也叫做罪恶的封建主义,那么苏宁宁可做一个罪恶的封建主义建设者,尽管这不是封建,这是中央集权。
  苏宁不是一个人去的,他还带了很多的随从官员,军队,还有大量犒赏军队的物品,大唐这些年在牲畜养殖业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使得寻常百姓家吃肉已经不是奢侈的梦想,一天吃一次肉也能吃得起的人家大有人在,在怎么不济,隔三差五的一顿肉也是可以的,只要你肯劳作,你一定可以找到做工的地方,在农闲之时赚些吃肉的钱财。
  养殖的牲畜里面,最多的就是猪,其次是鸡鸭鹅,然后是牛羊马,据说大唐开国的时候曾经想要像建设马政一样建设牛政,但是牛和马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所以牛政始终不成功,无奈之下,武德年间,朝廷下令禁止私自宰杀牛,必须要向官府报备,得到允许之后才可以宰杀牛,但是随着可以食用的牲畜种类越来越多,这条禁令已经形同虚设。
  没有人会因为没有肉吃而宰杀牛,因为可以吃的肉类实在是很多,尤其是长安城,谁还缺一口肉吃?也不知多少人家在饲养肉猪,一养就是几百上千头,猪的繁殖能力还强,一窝七八只小猪还算少的,十几只的也不算罕见,所以繁殖能力是那样的强大,几十头猪运作得好,隔几年就是几百上千头的大猪场。
  炒菜普及之后,随着猪肉加工技术的普及,猪肉的美味被越来越多的人得知,吃猪肉也成了一件很美妙的事情,百姓们没那么多要求,文人骚客和钱多多们就有要求了,还是由味仙居牵头,类似于烤乳猪这一类的高级猪肉料理被端上了餐桌,猪肉时代来临。
  羊肉鸡肉鸭肉鹅肉这一类的肉食都被算作了第二等选择,最高等也是最容易的选择肯定是猪肉,价格便宜,吃起来特别美味,而且油水充足,以猪身上的肥肉为原料产生的炼猪油行业也悄悄兴起,带头的还是苏家的味仙居,拿猪油炒出来的食物,吃起来特别香甜,而且很抗饿,猪油的市场特别广阔,售卖起来也很受欢迎。
  所以苏宁选择的给西域将士带去的礼物,就是这些肉猪,据说安西都护府各地军营虽然有猪肉提供,但是数量不多,诺大的西域还没有人养殖肉猪,苏宁打算把这些肉猪带到军营里面去,交给火头军,交给他们养殖肉猪的技术,让他们养猪,养个几年,西域的士兵和百姓们就都可以吃上猪肉了,当然了,羊也带了不少,羊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羊肉串什么的。
  当然了,苏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要去,那就是波斯东逃者们聚居的城池,那座被他们称为圣城的城池,那里面现在居住着超过四万人的波斯人,还有一些其他地方的做生意的各族人,也有汉人,也有突厥人,还有吐蕃人,也不知道他们都是如何聚居到那里的,对于这些波斯东逃之人,苏宁可是打算留有大用的。
  波斯政府自己作死,萨珊王朝也差不多大限已到,一千多人的闯关事件只是一个开始,一万多人的移民时间也只是一个片头曲,真正的好戏,波斯崩溃的好戏,才刚刚上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7/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