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4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3/451

  我收拾好了包裹,然后就躺上了床,我觉得很累,要休息一下,现在估计还不是天最黑的时候,所以我要睡一下,等天最黑的时候,才是我离开这里最佳的时机。
  迷迷糊糊中,我觉得有人推开了房门,坐在了我的边上,然后,我觉得有一只手放在了我的脸上,不停的抚摸着我的脸,是母亲吗?只有母亲才会这样对我……
  “熊孩子,还要去山里找熊,说你是熊孩子真没错,你不是我的儿子还是谁的儿子,唉!这伤怎么还没好啊?长孙那混蛋不是说一天见效吗?真不该相信他的,他娘的,明天去揍他一顿!这种事情还是要找老孙才靠谱……
  要离家出走居然还要告诉那么多人,真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啊,熊孩子,笨,一点儿都没有你老爹我的聪明劲儿,你老爹我三岁就会离家出走了,真是的!笨!可谁叫你是我儿子呢!我是你老爹,我哪能不管你啊!臭小子,别以为老子不知道你把木桩上刻上老子的名字是什么意思!说你笨你还真是笨……”
  我听着父亲断断续续的低声自语,还有他不断抚摸着我的脸颊的大手,我只觉得我自也没有办法睡着了,接着,父亲又抚摸了一下睡在我身边的弟弟,然后为我们两个改好了被子,又抚摸了我的脑袋之后,才悄悄的离开了,整个过程中,父亲没有发出什么声音,连他后来说了些什么,我都没有听清楚。
  但是父亲离开之后,我一整个晚上都没有睡着,直到第二天天大亮的时候,我还觉得我一点儿都不想睡,我有很多很多的事情想要弄明白……
  可父亲还是原来的样子,一点点昨天晚上的感觉都没有,我不知道昨天晚上到底是个梦还是真实发生的,脸颊上被父亲抚摸过的感觉也不知道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一整天,我还是很累,我累的受不了,昨天晚上没有睡觉带来的疲惫感让我上下眼皮不停的打架。
  父亲一直在旁边冷着脸看着我,这时他走到我的身边,仔细看了看木桩,看了看我的木棍,然后看着我,对我说道:“今天就到这里,看你无精打采的,一看就没休息好,回去洗个热水澡,早些休息吧!”
  我似乎觉得自己听错了,这一次,父亲居然没有斥责我……
  我以为这就是结束了,但是,我错了……
  “今天干的不错,我很满意,庆仁,你也做得很好,真不愧是我苏宁的儿子。”父亲的声音不大,而且还是背过身去,差不多我刚刚好可以听到……
  但是,那一瞬间,我只觉得,我浑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我觉得我的身体里有种东西瞬间爆裂了,那一刻,我只觉得我有种想哭的感觉……
  朦胧的视线中,我觉得我看到了父亲前所未见的不知所措的神情,还有我根本不记得他说了什么的话,他帮我擦眼泪,擦鼻涕,惊慌失措……
  我叫苏庆仁,万万没想到,我最终还是让父亲对我说了我最想听到的话,而且,嘿嘿,我真的是一个机智的孩子呢!
第九百三十九章
信号(上)
  苏宁是没想到,自己一句“真不愧是我的儿子”就可以让庆仁那孩子哭的稀里哗啦,倒不是说苏宁不愿意夸赞自己的孩子,只是,只是苏宁觉得作为一个一贯严厉的父亲,如果很自然地夸赞自己的儿子,总觉得有些违和感,而且苏宁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听到了自己的诸多好友和妻子家人的责怪和不满,苏宁意识到,如果一味的谴责,或许对于苏庆仁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只是苏宁到头来还是没有好意思面对着苏庆仁说出那句话,只好背过身去,很小声的称赞了一下苏庆仁,结果却没想到苏庆仁居然就哭了,哭得很伤心很伤心,哭的苏宁一阵心疼,紧紧把苏庆仁抱在怀里面,他意识到自己这样做虽然有助于苏庆仁的学识和武艺的增长,但是那也太过于伤害苏庆仁的心了。
  这一次,算是抚慰了他的心了。
  亲自带着苏庆仁洗了一次澡,第一次给他搓背,苏宁才发现,儿子的年纪不大,但是身体已经比较健壮了,被牛奶和肉食还有极好的营养搭配和训练打造的十分结实,很少生病,仅仅十岁,但是个子已经挺高了,按照苏宁的估计,以后一米八以上不是问题,苏宁自己没长到一米八,是最大的遗憾,儿子就可以弥补了。
  夏日的夜晚,苏宁躺在自家大院里面的躺椅上乘凉,身旁躺着已经熟睡的大儿子和小儿子,这两小子的关系是真的好,要是可以保持下去,这样一来,也就不担心将来分家的时候会有人闹腾……
  自从阿拉伯会战结束之后,已经是四年了,苏宁已经二十八岁了,大儿子苏庆仁十岁,小儿子苏庆礼四岁,作为一个男人,在大唐这个时代,苏宁觉得自己已经很成功了,要官位有官位要爵位有爵位要名声有名声要财富有财富,什么都不缺了,还有美满的家庭,还有美好的明天,怎么想都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很幸福的人。
  没错,这样说,苏宁也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幸福的人,他自己也这样感觉,从十四年前降临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整整十四年过去了,整整十四年,已经足够让苏宁感受到来自于这个世界的接纳,苏宁已经不想回到原先的世界了,那个世界虽然有不少牵挂,但是时间可以抹去一切,时间是最称职的清洁工。
  而现在这个时代,才是自己真正需要存在的时代,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苏宁用一个局外人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把这个世界当作是自己的积木,一块一块搭建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但是,很多情况下,苏宁并不能称心如意,所以,渐渐的,苏宁知道自己已经被这个世界所接纳,成为了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一员,大唐已经不再是另一个时空中的大唐,这个世界也不是另一个时空中的那个世界了。
  苏宁的到来,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太大的改变,大唐比起同一时期的另一个大唐强大了不知多少倍,领土北至草原的边境,甚至有马队已经开进至了西伯利亚的寒冷平原,南抵南诏国和林邑国边界,南诏国和林邑小国早在三年前就因为被南海海军查出曾经参与过海上打劫大唐商队的事情。
  李二陛下大怒,并且也感到莫大的机遇,于是南诏国被蜀中军队灭国,林邑小国被南海海军的海军陆战队彻底消灭,并且进而开拓了很多领土,直抵苏宁世界地图上的印度洋海岸,加上海军和海商开拓的海岛,大半个东南亚已经成为了大唐的国土和正式行政区,大唐南部领土已经和天竺国接壤。
  至于东部领土,自从七年前倭国被消灭之后,北海海道大开拓之后,倭岛已经成为了大唐海商和北海海军的重要中转基地,虽然也是一个行政区,不过商业意义和军事意义远远高于政治意义,常住人口不多,十多万,但是流动人口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万还要多,足以显示出北海海道的利用率和大唐海上行商的繁荣程度。
  而且在七年前第一支北海船队回来之后,大唐不断的有人和军队前往苏宁地图上的那块海洋对面的大陆,而且在海商卫队和那里的土著人交战之后,大唐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于是民间自发的请求朝廷派军队去剿灭那些对大唐不友好的蛮夷,北海海军于是出动,一万多人的海军陆战队在几年里面横扫了数百个蛮夷部落,开拓了很多的领地,并且因此获得了大量财富和昂贵香料。
  北海海道的商业价值也被充分开发,为了更有效的管理这里,大唐正式决定在倭岛以东的海对面大陆上设立一个超远的行政区,派驻官员和军队,规范管理那里的大唐商人,因为那里开拓之后,也有不少大唐商人带着自己的队伍前往那里短暂定居,常住人口是没多少,但是流动人口依然很大,为了保护他们,更要规范管理他们,设立行政区很有必要。
  虽然海船的航速已经被很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一来一回还算是挺长时间的,在海对岸的大陆设立行政区的事情还是经过了挺长时间的争论的,然后朝廷决议派出了杜如晦的长子杜构担任美州刺史,对的,美州,就是大唐给那个新的行政区的名称。
  所以大唐东部领土边界已经横跨太平洋,延伸到了美洲大陆上……
  至于西边儿……准确的说,四年以来,大唐的西部边界并没有超过西域的边界,仍然维持在那个地方,安西都护府还是安西都护府,不过安西都护府都护的人选已经变成了杜荷,二十四岁的杜荷成功成为了安西都护,因为安西都护的权力很大,所以一个人长期担任这个职位并不妥当,郭孝恪担任了五年之后卸职,由杜荷接替他的职位,郭孝恪转为中央官员。
  杜荷和郭孝恪的施政目标都是一样的,养精蓄锐,四年前的大战让大唐损失八万精锐兵马,安西军损失比较严重,之后,安西军休养生息,在西域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扫土匪的行动,稳定大唐在西域的统治,并且通过各种措施使得西域诸国的人忘记故国,打心眼里接受自己是一个大唐人的事实,并且在杜荷统治安西都护府的第二年成功征召了第一批西域府兵。
  至于大唐四年没有拓展西部边疆的另一个重要理由,那就是因为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存在,四年前,《和平条约》的签订带给了阿拉伯特区和平,带给了大唐和平,却没有带给波斯帝国还有罗马帝国和平,两国在《和平条约》签订的第六天就爆发了一次军事冲突,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大唐坚持着《和平条约》里面所规定的“阿拉伯特区及其周边地区不允许出现战争”的条款,命令大唐军队来到了阿拉伯特区北部驻扎,严防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之间的冲突波及到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阿拉伯特区,同时也警告了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的驻扎军,绝对不允许发生摩擦,更不允许发生军事人员越界进入阿拉伯特区的行为。
  两国慑于大唐的威严和实力,都很克制的把战争局限在了幼发拉底河的北部地区,那里的土壤很肥沃,一开始不属于三国中的任何一国,波斯帝国扩张的时候拥有了这块土地,而之后罗马国也夺取了很多土地,两国就在这一区域展开了很长时间的混战,之后阿拉伯人趁机崛起,夺走了这片肥沃的土地,现在阿拉伯国被消灭了,这块肥沃领土的归属问题成了两国争论的焦点。
  其实只要大唐愿意出面,召集两国人进行土地的划分,哪怕平分也可以,但是大唐政府密令留守军队主将薛仁贵不允许干涉两国的战事,哪怕推波助澜也不可以使之降温,薛仁贵何其心黑,当然明白朝廷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于是他很有心的不介入这场战争,反而采取各种措施扩大战争,终于在三年前促成了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之间数年摩擦之后所爆发的第一场全面战争美索不达米亚会战,又称作第二次美索不达米亚会战,第一次是三国联军对抗阿拉伯军队,这一次,则是当初的三国联军中的两个国家的军队的相互战争,很讽刺。
  这场战争断断续续的打了一年多,一直到今天为止战争还在继续,罗马军团占上风,波斯军团落了下风,不过波斯军团经过大唐军事教官的强化训练之后,也不是那样的衰落了,所以一年的战争双方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在两河流域发生了数次遭遇战,军团战,野战等等,一场战争的损兵数量往往在五万人以上。
  不过多次战争之后,罗马军团还是占了上风,重演了当初的一幕,波斯军团后继无力,还是慢慢的溃退了,连当初协议中拥有的领土都快被占领了,不过这个时期内,波斯小皇帝也逐渐长大,波斯国内发生了以伊萨姆为首的宫廷政变,杀死了实际掌控政权和军权的几大顾问,小皇帝重新掌权,掌握权力之后小皇帝才发现波斯帝国的战败和那些顾问不无关系。
  顾问们通过和罗马人的暗线联系,出卖军事情报给罗马人以获取大量的钱财,这一发现让小皇帝恼怒不已,立刻下令彻查,并且在紧接着的下一场战役中更改了战术,打了罗马军队一个措手不及,沉寂已久的波斯步兵军团大展神威,一战歼灭了罗马军团三万人,获取了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这场战争给了波斯人很大的冲击。
  小皇帝掌权之前,贵族一般的重骑兵是军中的主流,军中大将都是出身重骑兵,但是在这之后,小皇帝改革了军制,撤换了一批无能的重骑兵将领,开始重用步兵出生的将军,重视步兵的作用,所以在一年会战的后半段时期内,波斯人取得了七场战斗的五场胜利,夺回了很多土地。
  战争看样子还要继续,东罗马皇帝在叙利亚征兵备战,波斯皇帝也在自己的国土内征兵备战,双方似乎卯足了劲儿要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一决雌雄,之前的并肩作战完全被抛弃到了脑后,丝毫不在乎已经很厌战的双方平民的情绪,这也为接下来的事件埋下了伏笔。
第九百四十章
信号(下)
  在两河流域的会战之后,波斯帝国起码伤亡了三十多万军队,而东罗马帝国也伤亡了二十万左右的人马,双方都损失惨重,不过双方都没有要停止战争的想法,罗马皇帝亲自抵达叙利亚征兵备战,而波斯皇帝也抵达了美索不达米亚的波斯占领区征兵备战,双方都在准备着最后的决战。
  不过,这个时候,他们并没有注意他们的国内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不像大唐,为了确保战争给国内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苏宁为大唐上了好几道保险杠,劳动改造,高产作物,商业行动带来的钱财,皇帝的优惠政策,常备军的征调,武器的强化等等,使得大唐军队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在平时都不会对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带来多么严重的影响。
  此次大唐远征军的出征也就是这样,十多万军队,二十多万人次的大型征伐活动,更别说加上之前贞观九年开始的一系列大会战,都没有对大唐的经济和平民生活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国家出资打造的完整军队常备军开始成为战争的主流,而常备军的军人性质确保军队不会造成民间的困扰,不会给正常的生产活动带来多么大的损失。
  所以整整两三年的战争持续也没有给大唐的百姓带来之前那种惨痛的回忆,而大唐的国库也没有像之前那样一打仗就空了,相反,雄厚的财力给了大唐非常厚实的底子,大唐可以坚持不使用民间财产,不征发民夫为军队服务。
  战争还可以给大唐的百姓带来很多直接间接的好处,所以目前大唐国内并没有严重的反战情绪,可是罗马和波斯不一样,他们还维持着一贯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性质,打仗靠的是后勤和国库,后勤靠百姓,国库打光了也要靠百姓,老百姓被折磨得苦不堪言。
  尤其是叙利亚,原本美丽而富饶的土地经过多年战火肆虐,人口十不存一,可是就是这剩下的人口还是被波斯人和罗马人交替折磨,罗马皇帝都来了,叙利亚几乎所有的男人乃至于壮实一些的女人都被征入军队了。
  叙利亚的痛苦可想而知,而波斯人也是一样的,被波斯和阿拉伯的战争还有如今和罗马的战争折腾得苦不堪言,十多年来就没有真正的得到休养,没有一年不发生战争,波斯的国库已经空了,而皇帝和大臣的私人财产却是那么得多,百姓们的钱已经被搜刮了一遍又一遍,几乎都要见了地,每一年的粮食收成还有一大半都是要当作税收上缴,支持战争,支持国家荣耀。
  饭都吃不了了,还要什么荣耀?
  这才是最真实的人性。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站起来反抗!
  这个时候的人们并不懂得什么叫做反对战争,他们只是知道什么叫做反抗暴政,于是乎,罗马人站起来反抗了,一些对皇帝的军政策不满意的贵族和官员牵头,一些被损害了利益的商人和中产阶级为中坚力量,广大承受不了帝国高压政策的破产农民和无业游民做为最下层的起义士兵,反对皇帝的起义在罗马帝国的东部行省广泛的发生。
  相对于罗马人坚决的反抗和野心家的推动,已经受到了巨大伤害的波斯人也出现了起义队伍,但是这种起义队伍并不多,人数不多,反抗力度也不强,波斯人因为靠近大唐,所以有了另外一种选择——集体出逃波斯,逃向西域的大唐国土范围内,请求大唐帝国的庇护。
  早在几年之前,波斯人就已经很熟悉大唐帝国了,强大的军队,威武的将军,屡战屡胜的强大战斗力,还有那些很有气度温文尔雅的读书人,都让波斯人对大唐充满了好感和向往,之后的几年里面,大唐的商人和各类人等广泛的出现在波斯的国土上,和波斯人做生意,交朋友,带来了许许多多的见都没见过的精美物件,还有美味可口的食物,还有高雅的文化和强大的武艺。
  波斯人被大唐开明的文化所折服。
  波斯和罗马的战争开始之后,波斯也同时发生了饥荒,到处都找不到食物的前提下,波斯人万般无奈的向西域的大唐边防军队请求帮助,希望大唐军队可以给他们一点饭吃,让他们不至于饿死,边防将领向安西都护府请示之后,得到了来自于安西都护府的指示,允许唐波边境的边防军队建立粥场,提供稀粥和盐给没有饭吃的波斯人,让他们不至于饿死。
  大唐军队设立粥场的事情让更多饥肠辘辘的波斯人感到这是一个救命的机会,一传十,十传百,更多的波斯人往波斯和大唐的边境而去,希望可以吃到一口饭,吃到食物的波斯人对大唐感激涕零,各种感恩溢于言表。
  之后还发生了波斯官员强行要带走这里的波斯人的事件,他们的理由是这些波斯人都是乞丐,他们丢尽了国家的脸面,那些波斯官员和士兵还当着大唐军队的面殴打这些饥民,对他们说“难道吃饭比国家还要重要吗”之类的话。
  大唐军队当时就很愤怒,边防军的将领大多数都是出身军校的学子,不是二期生就是三期生,被委以重任,加强历练,从军校里面他们不仅学到了军事知识,也学到了作为军人的责任,学到了作为军人应该具备的廉耻心和仁义,边防军偏将、军校二期生第七名周齐是第一个阻止波斯官员暴行的大唐将军,但波斯人当着大唐军队的面残杀波斯饥民的时候,寒门出身的周齐按耐不住怒火,拔刀出鞘,带领大唐军队阻止了暴行。
  “连饭都不让子民吃饱,还有脸提国家,无耻!这样的国家不要也罢!”
  “你们从来就没有感受过饥饿,你们有饭吃,所以你们才说得出这样的话!”
  大唐军队即刻列阵,保护这些波斯人,波斯的官员和士兵仓皇逃走,留下哭哭啼啼的波斯难民凄凄惨惨,周齐还觉得奇怪,找了一个会说汉话和波斯话的翻译过来翻译,这一问之下才知道了自己犯了个错误,现在自己可以保护他们,但是等他们回到家里面之后,一定会遭受到来自于那些卑劣官吏的侵害,那个时候,怎么办呢?难道要自己率领军队入驻他们的村落?
  无可奈何之下,周齐只好让些饥民在这里安顿一晚上,他连夜派人快马赶到最近的军营请求高级军官的帮助,安西都护府需要两天多才可以赶到,时间上来不及,周齐把这个意思表达之后,波斯饥民们纷纷愿意留下来,但是还有一部分的家人还留在了波斯,他们心念家人,执意离去,不畏艰险。
  周齐无法阻止他们,即使他知道他们回去就是自投罗网,但是也无可奈何;直到第二天一早边防军主将、军校一期生焦长河率军赶到的时候,周齐才交出了事情的控制权,焦长河对于周齐的做法表示认同,他表示虽然这些人不是大唐子民,但是重要性是一样的,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那么多人去送死。
  作为边防军团三万人的主将,焦长河决定坚持自己的底线,绝对不允许那些波斯官吏和恶卒侵害这些饥民,他们只是想活下去而已,他们没有做错事情,等到波斯官员带着波斯皇帝的旨意和那一群近千人的饥民的亲人出现的时候,整个场面都沸腾了。
  没有亲身经历过亲眼目睹过那一次事件的人是想象不到那个场面到底有多震撼,焦长河几欲下令军队杀光那些无耻的以亲人性命为威胁要求波斯饥民离开这里的官员,还有那个昏庸到了只知道打仗不知民间疾苦的小皇帝,出身寒门的他,经历过饥饿的折磨,他当然知道饥饿的人会做出什么事情。
  这次冲突以安西都护府大都护杜荷出面,带着皇帝李世民的交涉圣旨交涉而结束,这个事情的处理结果就是这群大概三四千人的波斯饥民拖家带口的全数进入了大唐境内成为大唐的子民,而作为代价,大唐免除了波斯三个月的欠款赔付,就当这些人是大唐买到大唐的,从此和波斯再无关系。
  这次的事件很快就结束了,但是他所带来的影响还远远没有结束,两河流域的大会战结束之后,波斯军队减员百分之四十多,波斯帝国小皇帝再一次下达了全民动员令,要求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都要参军,支持国家打赢这场战争,之后帝国就会获得肥沃的土地,他们就有饭吃了。
  可是这种话早在第一次二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子全数参军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可是打了那么多场仗了,成功过吗?
  谁还会相信呢?
  没人相信。
  之前大唐购买那些波斯饥民成为大唐子民的策略,其实就是苏宁进献给李二陛下的,当时朝廷上争论的很激烈,不少大臣都认为这和大唐没关系,大唐不需要因此影响了两国的关系,别国内政我们不要干预,否则对我国声誉不太好。
  然而苏宁早就看穿了一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3/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