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451

  苏宁腹诽了一下李二陛下,恭敬地说道:“万物生长皆有定律,土豆和玉米虽然高产,却也避免不了生长之规律,还有些时候,陛下不用着急,待得秋收之时一切自然见分晓,臣此次来是来向陛下进献一个很好吃的东西,还请陛下和皇后品尝一番。”
  李二陛下闻言放下了笔,饶有兴致的说道:“拿过来。”
  王德一个躬身,来到苏宁身前,接过食盒,递给了李二陛下,李二陛下打开食盒,一股子浓郁的香甜之气扑鼻而来,这个食盒是个小食盒,是苏宁特地准备的,可不能拿个大食盒给李二陛下送过去,越小越精致,更能得到李二陛下这等贵族的喜爱。
  李二陛下面带惊异之色的拿出了一只小蛋糕,金黄的色泽,香甜的气味,不由的让人食指大动,李二陛下张嘴就要咬,王德在一旁慌忙的说道:“陛下!”李二陛下一挥手:“不要多心,他不会害我。”说完张嘴就咬。
  苏宁看着这一幕,心中有些好笑,明知道自己没那个心思,还要做出这样的姿态,这是君王常用的收买人心的法子,但是放在苏宁的身上却不一定有用,不过也不好说破,苏宁和李二陛下的关系还没有到那些地步,说出来可就不美了,暂时先让李二陛下沉浸在自豪当中吧……
  “嗯!美味,甜美,松软,苏宁,这吃食叫什么名字?”李二陛下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一边嚼一边说;苏宁说道:“这个叫做蛋糕,是用面粉、鸡蛋、老面还有白糖和冰糖做出来的,一蒸出来,甚是美味,可惜还差一点东西,否则就更完美了。”
  苏宁话音刚落,李二陛下就问了出来:“你方才说什么?白糖?什么是白糖?冰糖又是什么?”
  苏宁从怀中拿出来用纸包住的白糖递了上去,说道:“就是这种白糖,还有冰糖,这个是臣自己的一些小方法做出来的,昨日去河间郡王府拜访时河间郡王赠与臣的二十根甘蔗提取出来的白糖。”
  李二陛下打开纸包,看到了白净如霜的白糖,还有几颗如同冰块一样的冰糖,拿起来闻了闻,拿手拈了一点儿放进嘴里尝了尝,接着又把冰糖拿了一小块放到嘴里,露出了惊异的神色:“这是如何提取出来的?就算是我所用之糖依旧是带有黄色,你这白糖缘何是如此纯白?还有,这冰糖?你是如何做的?你昨日去找孝恭就是为此?”
第八十四章
第一窟(上)
  苏宁不敢说李二陛下对于全大唐的掌控力量如何,但是对于长安这座帝都的掌控力量和长安的一切军事间谍力量的掌控,都是绝对可以的,中央集权的帝国,掌控国都就等于掌控了国家,当然这个时候国家的理念还不是很清晰,不过也无所谓,大家都不清楚,只要掌控了长安和各地的赋税,就等于是掌控大唐了。
  当然做为一个马上皇帝,李二陛下一定是明白这一切的,他那一天所说的话就代表了他对于整个长安的掌控力度,尤其是对于各大勋贵的掌控力度,这个时候大家都要小心做人,明面上宽松,暗地里什么时候宽松过,贞观十一年开始这种掌控变得明面化了,百骑司的建立预示着李二陛下开始不放心勋贵和新贵了,百骑司开始无孔不入。
  目前还是贞观四年,李二陛下还算年轻,威望正隆,他还比较有信心,所以掌控不是很严厉,具体的目的也不一定知道,不像朱元璋那个变态狂连人家说什么话都知道,但是自己的行踪李二陛下定然是知道的,尤其是自己还去了李二陛下重点监控的李氏宗族府上,这就更加要注意了。
  只是李二陛下不会想到,苏宁是为了赚钱才去的,否则,出了李芮涵这档子事儿,苏宁还真的不想和李孝恭有什么联系,都怪张亮那个二五仔,老死不死跑去造反,你也不看看你家的主子是那么容易就能被推翻的吗?军方第一人加上太子都不是李二陛下一个小拇指的对手,何况是你一个国公?五百假子又如何?五百个垫背的而已!
  “其实是臣为了蛋糕的事情去求见河间郡王,希望借助河间郡王的力量,得到足够的甘蔗,提炼出足够的糖,用来做这些小糕点,其实不瞒陛下,臣有些私人的想法,不得不需要这些糖。”苏宁打算还是想给李二陛下透个底儿,把一切都放在这位伟大帝王的面前进行,更加安全一些,反正我对你屁股底下那张位子没什么兴趣,你不要多心。
  李二陛下眼中精光一闪,把白糖放了下来,自己也坐了下来,看着苏宁说道:“你倒是坦诚,什么事情也都告诉我,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只是,那些私人想法,不能具体的说一说吗?就这些白糖,你到底想做什么?把孝恭拉进去,不是一件小事情啊!”
  苏宁说道:“这一切臣自然不会瞒着陛下,只是这件事情尚未办成,陛下也不需太过着急,等秋收之后步入冬季,也就差不多了,那个时候,陛下自然会知道这一切的,长安的确是有不少糖作坊,但是臣无法从他们这里获得甘蔗,一旦白糖打响名声,臣的甘蔗来援会被掐断的,所以,原料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臣听说河间郡王家中有不少水上好手,而且臣之前也和河间郡王之女之间有些过往,所以前去拜访。”
  李二陛下点点头笑了一下,而后又拿起白糖看了看,说道:“二十根甘蔗只有这么些白糖?”
  苏宁摇头:“当然不止,有差不多这样的纸包五包左右的白糖,只是做蛋糕需要不少白糖,所以已经用掉了一些,臣还打算试试别的糕点,陛下,请相信臣调教出来的厨子,绝对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李二陛下抬头看向了苏宁,目光闪烁,不多时脸上便出现了调笑的意味,而后问道:“我以为,你不缺钱,前些日子连番赏赐,你被打之后孝恭也送了不少谢礼,你的钱都多的能买五百多头耕牛了,你别对我说你赚钱还要用来买耕牛?再者,大唐可是严禁官员从商的,你一届伯爵,何须从事此等贱业?大唐养不活你?养不活你苏府?”
  苏宁心中叹息,商业虽然着这种种道德上面的问题,那也都是法律上的缺失,法律完备了,或许可以寻找一种抑制住资本无限度发展的方法,避免资本垄断的出现,况且古代中国拥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全民贱商,这是一种理念,一种对抗资本的理念,从道德层面上来说,这没什么不好,后来全民崇商的下场苏宁也是明白的。
  但是商业的作用不能被忽视,尤其是在这个时候的大唐,商业的发展未必不好,甚至可以说,商业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的,商业就是人类社会的血液,四处流动,保证社会的活性,只要控制好血管,好好的引导血液的流动就可以了,但是不能被血液破开血管,那样的话,人也就活不成了。
  而大唐很明显处于严重贫血的地步,几乎还处在以物易物的原始阶段,这样慢慢的发展发展到了宋代终于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大宋因此而繁荣,可是中国商业始终是保持在一个非常令人感到蛋疼的地步,任由统治者的喜好,统治者喜欢就好,统治者不喜欢就商业凋零,任君宰杀,所以古代中国没办法拥有自己的资本主义,观念如此。
  这种观念苏宁觉得应该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下去,老头儿也是这样的想法,若是可以保持着,慢慢的引导,引导成为可以理解可以接受但是不至于全盘物质化的地步,这需要小心翼翼的维持,资本这头食人猛兽一旦被放出来,苏宁不保证可以控制得住,甚至是一定控制不住,人性的贪婪苏宁是再了解不过了。
  虽然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所有人的观念,但是最高统治者必须对自己的帝国和自己的执政基础有一定的了解,苏宁决定先从李二陛下开始下手,不管怎么说,得让李二陛下认同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对大唐有益处的,才能在某些言官的弹劾攻势下保证自身的安全。
  “陛下以为,从商便是贱业?商人便是贱人?”苏宁问道。
  李二陛下依旧是那副调笑的表情,但是心中多了一些认真,每当这小子用上这种语气和这种表情的时候,就知道他动真格的了,他又会说什么?李二陛下很期待:“你又想说什么,说吧,我洗耳恭听。”
  苏宁说道:“臣以为,根据商人重利这样一个事实就断定商业是贱业,商人是贱人,未免太过偏颇武断,陛下岂不闻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早在先秦时代先人便已有此等认识,为何到如今,陛下还只是以为唯有商人才重利呢?”
  李二陛下脸上的笑容消失了,面色变得严肃起来,盘坐的姿势变为了正式的跪坐姿势,大手一扬对自己说道:“坐!”
  这是较为正规的君臣谈话模式,若说方才是老的小的拉拉家常,那么现在就非常正式了,没看到王德已经拿出一张纸提起笔开始记录了吗?正式的君臣谈话是要被记录下来以供史官写史之资料,但是,貌似这也是史官的工作吧?算了,临时代班,估计李二陛下也没有料到自己会和他做这样正式的谈话,所以王德也就勉为其难了,还读过书?人才啊!
  不过嘛,到时候,来一个,嗯,《旧唐书苏宁传》或者是《新唐书苏宁传》,那该多拉风啊!
  心里有些美滋滋的苏宁也就在旁边的软垫之上跪坐下来,李二陛下很在乎这些,他自己也都这样了,虽然这样跪坐的确非常不舒服。
  “方才你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读过,《周易》当中已有明言,但,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天下皆是抑商,可以无商,但不可无农,这些话我听得最多,你又有什么其他的想法?”李二陛下面色严肃,用充满磁性的声音说道,一旁的王德快速的记录,一看就是高手!
  苏宁也面色严肃地说道:“何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人都重利,只要是人,都重利!此乃本性使然,不论士农工商!”
  王德快速书写的手突然停了下来,目光在李二陛下和苏宁身上不断的移动,不知这句话是否该记载下来,李二陛下露出了笑容,挥挥手,王德便继续写了下去。
  “能看到这一点,很好,那么你以为,对于商,朝廷应当如何对待?”李二陛下继续问道。
  “允之,防之,疏之,限之。”苏宁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和老头儿没有任何的关系,这是苏宁自己想出来的,只是一个想法,因为苏宁还做不到控制资本,甚至不可能控制资本,苏宁不赞同资本主义,当然也不会觉得封建主义好,自然也不信奉GC主义,主义来主义去主义出了什么东西?谈什么问题都要先谈主义,那算个什么事儿?
  这八个字也算是看了不少书之后苏宁想出来的初步方案,正如同大禹治水的方案,比大水要猛烈的多的资本用大禹他老爹的方法堵是堵不住的,一味的堵,反而会失去资本主义进步的那一面,只能落得个被动挨打,这是历史的事实,所以对于资本,不能不有,也不能完全为之掌控,如何疏导,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了,如何划出一条河道以供资本游走并且保证其难以泛滥,这就是苏宁希望做到的事情。
  治水便如同治理资本一样,人类至今无法控制水,同样也难以控制资本,水是自然力量,资本是人性力量。以赚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力量一旦渗透到政治斗争中,它也将会以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付一切竞争对手,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获得最大利益,他们结党营私、行贿受贿、出卖人格和族望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为一个目的:争夺权势。
  李二陛下稍微顿了顿,问道:“什么意思?说明白一些。”
  苏宁说道:“允之,就是允许经商的意思,当然不是说允许官员经商,官商分开,允许民间经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他们帮助,陛下试想一下,若是无有商,西蜀生产之蜀锦我等在长安如何获得?北方草原之良马我等又如何获得?东方大海之鱼虾我等如何获得?南方之甘蔗柑橘我等又如何获得?而商人可以让我们在长安获得这一切,这就是商的力量。”
  李二陛下点点头,思虑了一下,说道:“你说的不错,大唐也并非不允许百姓经商,只是多有限制而已,那么防之是什么意思?”
第八十五章
第一窟(下)
  当然要防之!资本的力量别人不明白苏宁可以明白的太多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倒也不是说不好,有他先进的一面,但是暗地里的勾当可是绝对不少,大资本集团足以控制政治,控制政党,从而控制整个国家,当初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号称欧洲的第六帝国,一个家族能被称为一个帝国和国家对抗,足以证明资本的力量是何等的恐怖。
  资本可以推翻封建,可以推翻愚昧,但是极有可能带来更深层次的资本独裁,社会资源为之所掌控,人也就为之所掌控,封建主义控制人,控制人的生命和一切,资本推翻之,便未尝不代表资本不会用这一套,带来虚假的自由和更深层次的独裁,并且让所有人都不能发现,那才是最恐怖的。
  对于天朝不断宣传资本主义的罪恶这一方面苏宁虽然不当回事,但是这也能从侧面反映一个情况,资本主义如果真的那么好,马克思吃饱了撑着去搞共产?欧洲一半人集体抽抽实践共产?
  苏宁虽然不怎么喜欢老马,也不赞同他那一套,徐志摩在一九二七年就说过,他们相信天堂是存在的,彼岸是美好的,可是若要抵达彼岸,人类需泅过一片血污海,所以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可是老马有些理念还是对的,资本是吃人的!正因为资本主义的缺点,才会有人提出另外的主义。
  若是在现在的大唐大搞资本主义,绝对会造成很大的混乱和悲剧,封建主义的力量还处于上升阶段,这个时期的中华第二帝国是封建主义的巅峰期,这个时候把资本主义放出来,不成熟的资本主义遇上如狼似虎的封建主义,那必然是一场悲剧,而且还会造成思想意识上的混乱,自己可就是罪人了!不能那么做!
  可是,民主和自由绝对是苏宁心中的梦想,或许在苏宁有生之年都看不到这样的场面了,可是总要留下一些希望的火种,等到时机成熟,星星之火即可燎原,一百年之内,还是不能轻举妄动的,那对于大唐和大汉民族绝对是一个悲剧,可以发展商业,可以发展工业,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尽自己的能力解放生产力,解放思想,解放自己所能解放的一切。
  至于未来的,未来的一切,苏宁真的不敢想象,发展商业是很有必要的,发展资本也是有必要的,对外殖民也挺不错的,可是,究竟如何掌握尺度?如何引导民心?鱼和熊掌,如何取舍?不希望资本力量影响政治,但是目前掌握政治力量的封建集团在未来又是必须要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这又如何对待?
  想来想去,苏宁也想不出个所以然,不想要资本主义,又舍不得资本主义的积极面,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心中无奈,苏宁只能说道:“这个防之,就是要防止民心思变,人的确重利,趋利避害乃是本性,但是不同于商人者,乃是对于钱财的态度,何所谓奸商?只看钱财,六亲不认,此乃奸商!注重公义,遵守法度,心存善念,合法经商,此乃朝廷应当推广之从商之道。
  陛下,臣以为,大唐不可无商,更不可轻商,而应当把商与农放在同等重要之层面,予以相当之关注,只是不同的是,对于农应当大力支持,大力扶持,大力关注,农为国之根本,这是永远也不可动摇的一点,要活命,就要吃饭,这是毫无疑问的。
  至于商,也要支持,也要予以相当程度之扶持,但是,防之就是必然的,第一是支持,第二就是防备,不能让百姓也以为商业是重的,总体而言,朝廷要重商,民间则应当保持对道德的重视和对钱财的相对轻视,这一点非常难以把握,臣也没有什么好方法。”
  说到这里,苏宁也是一脸的无奈,对于这一点究竟如何对待?苏宁不知道这个方面有没有其他的理论,否定资本主义的人有,但是如何合理的采用资本主义又不至于完全坠入资本的手中,苏宁觉得很郁闷,既反对封建主义又反对资本主义的人,难道自己要在大唐做一个实验?拿国运去做一次巨大的赌博?
  李二陛下看着苏宁那略有些无奈的脸庞,觉得有些奇怪,于是问道:“这倒奇怪了,你支持重商,却又对商如此防备?我非常不理解的是,商人能闹出什么风波来?一无政权二无军权,生杀大权掌握于朝廷,朝廷中人也绝无商人,他们能闹出什么风波来?”
  苏宁暗自无奈,他总不能说现在的资本主义还在萌芽阶段,连萌芽都不算,而且我们有思想基础的保护,全民贱商,所以商业没有大力发展的土壤,突破不了那个限制,也就无法自发的对封建力量进行攻击,一直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进入中国催生出了畸形的民族资本主义,可是畸形的资本主义能带来什么?推翻封建已经是最大能力了,先天不足加上后天难以努力,到最后正如同王国维在一九一七年说的那句话:“观中国近状,恐以共和始,而以共产终。”
  “臣也是担心若是过度发展商业会造成人心思变,以钱财利益为第一要务,视道德品质为无物,肆意践踏法律,六亲不认;师尊也是这样的忧虑,具体的解决方法,因为没有发生过,所以也没有经验。”苏宁只能把自己的底交代出去,至于接不接受,如何接受,如何运作,那就看看千古一帝李二陛下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气魄何等的手段了……
  “继续说,不要停。”李二陛下只是淡淡的六个字,仿佛对苏宁提出的忧虑充耳不闻,王德快速记录的手也丝毫没有停顿。
  你敢听,我就敢说!
  苏宁接着说道:“至于疏之和限之,是相对而言的,综合起来运用的一种方法,是臣暂时能够想到的最大程度利用商之力量而又不至于使人心思变的方法,最大程度的利用,最大程度的避免人心思变,那就是如同大禹治水一般,堵之不如疏之,给商划定一条顺流河道,允许其顺利流行,在河道内无有阻碍,一直奔流到海。
  具体而言就是把商人之目光引导至大唐之外,引导至北方草原,南方蛮族领地,西部吐蕃象雄等国,还有东部大海;陛下,大唐方才打败突厥,胡人震恐,共尊陛下为天可汗,可是陛下,这只是权宜之计,一旦其实力强大,或是遇到雪灾,定然南下袭扰大唐边关,南方一直都是大唐的一块心病,名以上为大唐属地,可实际上大唐除了赋税什么都不到不是么?
  西部边陲,吐蕃象雄西域诸国绝非好相与的,一旦大唐有变,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理,至于东方大海,陛下,那一片大海实际上是无尽之宝藏,不过目前还不用着急;臣的想法,其实在击破突厥之回程就已和莒国公鸿胪寺卿唐俭说过一部分,主要就是通过商人控制这些国家的一切,而大唐控制这些商人的一切。”
  王德的手再度停顿,惊异地看着苏宁,李二陛下目光之中精光连连,唐俭的奏折他看过了,连同劳动改造政策一起看过了,劳动改造政策如今被一致认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是大唐开国以来第一项得到如此多认同的政策,这样的“仁政”实在是震古烁今!因为那五万多突厥口众成为了大唐的公家奴隶,所以修缮皇城宫城包括长安外城和各个坊墙的工程都被这些奴隶们接手了。
  隶属于兵部的公奴司因为其特殊性,被新任兵部尚书侯君集亲自掌控,这个心狠的牛人对待胡人完全没有一丝丝的怜悯之心,历史上的昭武九姓也是被他给杀的血流成河,所以突厥人果断悲剧了;一开始进行工作之时突厥人还多有抗拒,结果第一批抗拒的人没有见到第二天的太阳,在集中营里面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多根竖起来的木杆,上面挂满了砍下来的头颅……
  于是再也没有第二批反抗者的出现——深知弱肉强食道理的突厥人成为了比大唐的民夫还要乖巧的奴隶,侯君集满意的点了点头,有了足够的保证,今年第一批运往边关的粮草军械第一次没有安排大唐的民夫,也就是第一尝试着免去了大唐部分子民的部分徭役,换做一千铁骑和一万突厥奴隶,并且完美的完成了任务……
  其实还是有逃跑的,但是相对比寥寥数人的逃跑众,大部分突厥人还是非常理智的,因为按照侯君集事先的吩咐,那些逃跑的无一例外都被当着他们的面踏成了肉泥……
  长安城充满了对李二陛下施以仁政的赞美,充满了对大唐的感激,相比之下那微弱的质疑之声被完全掩盖了,比如一些博学大儒认为这样是不人道的,不够仁义,不够彰显大唐天朝上国的风度,不过相对于如潮一般的赞美之声,这种声音和放屁没什么两样,皱着眉头扇扇风,好了。
  李二陛下第一次感受到了成为一名圣君的成就感,原来被自己的子民这样称颂,比之被那些狐狸一样狡猾的朝臣高呼“陛下英明”要痛快得多,要有成就感的多!这样的事情,自然是多多益善啦!若是全面免除徭役,那么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君王?会被子民如何的称颂?会被史书如何记载?
  李二陛下陷入了无法自拔的自豪和自恋之中……
  不过李二陛下也有很不满意的地方,比如,俘虏太少了!太少了!太少了!完全不够!完全不够!
  第一次尝试获得圆满成功之后,侯君集对于蜂拥而至公奴司请求调用突厥奴隶做事情的政府部门官员非常无奈,除了以徭役的名义招募大唐子民做事情可以免费,很多事情都要付出相当的报酬,而这些突厥奴隶是绝对的优质劳动力,而且相当有效率,最重要的还是,不用付钱!一人一个馒头算是解决了!他们的死活,侯君集不在乎,其他人更不在乎!
  抢人官员里面属工部来的最多,如今工部尚书就是著名女皇武则天他老爹武士彟,对于兵部本部需要用到突厥奴隶的地方他没办法,但是对于户部刑部这些部门需要突厥奴隶去做苦力,武士彟非常不满,对于礼部和吏部这些和苦力八竿子打不着却天天来要人的部门更是勃然大怒!
  工部官员数次要人未果之后武士彟直接就坐镇兵部,他再也忍不住了,仗着大员的身份和来犯之敌唇枪舌剑,拍桌子砸软垫,还往人家身上泼水,就差撸起袖子直接开干,这样的争夺风波直接引起了朝堂上的大战。
  于是文官集体罕见的展开了强烈的内讧,文官五部尚书吵翻了天,武士彟更是一个顶俩,大有上演全武行的架势,至于侯君集,难得的老神在在的眼观鼻鼻观心,心里笑开了花,不只是侯君集,整个武官集团都心里笑开了花,这样的场面可是很难看见的,如同程咬金那一类的老妖精更是把幸灾乐祸写在了脸上。
  李二陛下对于这种情况也不知是喜是忧,却也不好表明立场,皇帝的暧昧态度让这种争吵更加激烈,最后感到耳朵都被吵出老茧从而非常不耐烦的程咬金吼了一嗓子:“我说你们吵什么吵!有什么好吵的!就他娘的那些突厥人你们还吵成这样!不够用就再去草原上抓!五万不够抓个五十万回来,不就够了吗?!”
  不说程咬金这句话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让大唐的朝堂上第一次没有对这种赤裸裸的战争宣言展开批判,李二陛下深深感到了苏宁的重要性,这小子的脑袋里面冒出来的奇思妙想每一个似乎都能给大唐带来莫大的好处和变革,那么对于苏宁的这个利用商人控制别国的想法,李二陛下也有些别的想法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