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3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7/451

  而且我军人数少,若要强行占据倭国似乎比较困难,所以就需要那些倭国的投降军组成一些临时的治安队协助大唐军队维持治安,直到大唐有了充分的军力之后再将这些治安队解散,成为民户,这是最好的安排。
  秦琼听的连连点头,顿了顿,看了看苏宁,像是下定了决定一样,低声道道:“三明啊,你越来越成熟了,处理事情的手法也非常老道,老夫相信很多大臣在这方面也不是你的对手,你的能力如此之强,肯定会得到陛下重用,你又是皇族,又是太子伴读,太子好友,陛下想将你留给太子大用的想法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不过你要记住,在这些时候,你适当的犯一些错误也是有必要的,你的爵位已经到了一等侯的地步,此番随老夫立下那么大的功劳,若是不加官进爵实在是说不通,但是你的官位已经到了从三品,爵位是一等侯爵,在往上那可就真的是封无可封了,你还年轻,你才二十二岁,你还要辅助太子,那个时候,你的建功立业的机会会更多。
  你一直不犯错误,陛下没有理由压制你的功劳,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发展,陛下一直对你如此苛刻,也是对你的爱护,不希望你年纪轻轻就已经没有了上升的道路,那个时候,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你要么就急流勇退,离开朝廷,要么,就只有被杀这一条路,功高震主者,历来没有好下场,我等老家伙们年纪大了,这无所谓立下再大功劳也没事。
  可你不一样,你那么年轻,就算是皇族,就算是太子好友,那又如何?兰陵王不是皇族?照样被逼自杀,你若是不想走这条道路,适当的犯些错误,对你没有坏处,你一直都没有犯错误,做什么事情基本上都可以成功,陛下固然喜爱你这样的臣子,但是难免不让别人妒忌,难免不让帝王担忧,涉及到皇位传承的事情,没有皇帝会心慈手软,切记,切记!”
第八百八十四章
犯错不是错
  对于苏宁自己来说,他一直都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自己飞黄腾达的时候,绝对不能忘记带着身边的小伙伴们一起飞黄腾达,所以他在有钱的时候带着一众军士大佬们一起有钱,谁敢觊觎苏宁的财富就会被军事大佬们一拥而上吞得连渣渣都不剩,甚至还曾经爆出过皇家有股份在里面的消息,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人敢于觊觎苏宁的财富。
  味仙居白砂糖和碧螺春四平八稳的运营了那么多年还不算,苏宁的爵位和官位还节节攀升,从最早的子爵到现在距离公爵只有一步之遥,官位也从最早的行军书记到了如今的纵横部左侍郎,在军中的地位也是节节攀升,但是他不会忘记捣鼓一个军事大学,把一群小伙伴全部送了进去捣鼓几年出来,全成了军队里面的顶梁柱和后起之秀。
  所以在军队里面也没人真的把苏宁当作威胁,因为如果苏宁是威胁,而贸然对苏宁动手,那些他的好友和因为他的建设军事大学而飞黄腾达有了出头之日的军中新贵肯定不会放过那些人的。
  另外,在文化上也是一样的,苏宁主导的计策掀翻了山东士族,使得士族彻底的离开了历史舞台,造纸术的改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人人有书可以读,教育计划的全面普及使得无数人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原本一辈子都不可能触碰到书本的人也可以买一本书回家看看,或者进入蒙学学习识字,这样的功绩想不青史留名都难。
  就更别说改良之后的科举考试和政法大学的正式创立,给了那些以往没有出头之日的寒门子弟一条通天之道,这也是在苏宁的主张下进行的,因为这个主张和建议,无数寒门子弟有了翻身的机会,可以通过科举考试真正的步入仕途,他们不会放任他们的恩人被人家谋害从而遭到损失。
  还有那些不喜欢儒学的士子们,苏宁的出现使得自汉武帝以来销声匿迹的诸子百家重新现世,纵横家强势崛起,在朝中前所未有的开创了对抗儒家的前沿阵地纵横部,获得了巨大的权力,得到了当朝重要大臣杜如晦的强烈支持,之后,墨家子弟重新现世,掌握了工部,并且以工部的名义建设了大唐格物大学,号召所有对墨家之学有兴趣的年轻人都来学习,以后进入工部或者军队的研发部门,同样可以做官。
  从贞观八年开始,在纵横家代表人物苏宁号召天下有识之士恢复百家传承的号召之后,一群对于法学有很不错的研究基础的民间学者聚集在一起,开始商量着恢复法家传承的事情,虽然他们都不是正统的法家传人,可是法家的传承也始终并未被完全掐断,在儒家的阴影下继续发展,法家恢复之后的主要阵地就是政法大学和今后的民部还有刑部等等部门,以延续发展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理念。
  经过秦代的实验,大唐的法学爱好者们都知道单纯的法学是不可以长久维持的,所以他们也主张在法学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新法学的研究和创新,在原先的法家基础上将融合了儒家和墨家的部分温和理念的思想灌输入法家思想内,成为“虽钢亦柔”的新法家,以一些过去的对于法家之术很有兴趣和研究的博学鸿儒为代表,改换门庭,成为新法家的代表性人物,在民间掀起了巨大的声浪。
  以孔颖达为首的儒门革命之后的新儒门对此持宽容态度,认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有其局限性和限制性,使得诸多有益思想被断绝传承,以此酿成了“学术专断”的局面,对此,他作为孔门嫡传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他主动写信邀请新法家的代表性人物们进入政法大学开设法家专科,请他们来授课,为学生讲授新法家的内涵。
  如此,政法大学内,纵横家、儒家、法家三足鼎立的情况就形成了,三家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相互包容,营造了如今政法大学兼容并蓄共同发展的学术风气,而作为这一事件的真正促进者,代表纵横家勇敢抗衡儒家霸权的苏宁才是最重要的开创者,政法大学也给年轻的苏宁留下了教授的职位,认为其拥有给大家讲授纵横之术的资格和地位。
  苏宁所要求的文化地位已经初步巩固了,军事地位巩固了,经济地位巩固了,权力地位也就间接的得到了巩固,虽然不像当初九品中正制度下名望决定一切,但是名望对于一个人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有名望傍身的人,皇帝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处置他,因为比起其他人,皇帝更需要名望。
  苏宁以名望和利益均摊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这才是一直到如今虽然有诸多言官弹劾他但是他依旧稳如泰山的根本原因,至于才能,说实话,在这个时代,没有皇帝的赏识和信任,你的才能反而是你的罪过。
  所以苏宁最终接受了和李芮涵的婚姻,成为皇族一员,加强了和皇家的联系,并且巩固了和李承乾的关系,甚至于强行改变了李泰和李承乾之间本来注定要出现的皇权之争,长孙皇后已经决定不再生育了,刚刚出生的玉成公主就是最后一个嫡女,而作为李二陛下中意的皇帝候选者,长孙皇后所初绝对是很重要的参考因素,李泰已经基本上排除,而剩下的李治小屁孩儿,还没那个年纪。
  李承乾已经是公认的李二陛下的继承者,作为储君接收着严格的帝王训练,李泰已经基本上不问政务,全身性的投入到开花炮弹的研究中,并且打算进一步提高火炮的威力和火药的威力,至于李治,还在读圣贤书。
  大唐帝国的国势是那样的蓬勃且稳定,对于苏宁而言,他所做的一切都在开花结果,秦琼对他所说的一切,他早有防备,早有预感,即使自己是皇族,可是不是李二陛下的女婿,而是李孝恭的女婿,李孝恭尚且洁身自好,脱离权力中心,更何况是自己,只是因为和李承乾的好关系才会被李二陛下所放心,所期待,所容忍。
  但是帝王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改变他对于皇位的重视和继承者的关注,著名的中庸之君宋真宗在病中因为听闻外界盛传太子恩德的事情而产生了恐惧感,准备对自己唯一的儿子下手,若不是寇准及时劝阻,说你只有这一个儿子,不把皇位留给他你留给谁?宋仁宗这位大宋王朝最有能力的帝王是否可以顺利登基就要另当别论了。
  所以尽管一切都非常稳固,苏宁一点儿都不敢大意,之前屡次想要回归家庭稳定自身都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中途出山,这一次也是一样,为李二陛下理顺江南,把港口弄得红红火火,甚至将纸币提前带出,歼灭了李建成地下反抗集团的主力,除了那个罪魁祸首还没有被抓捕,其他的都已经是定局了,之后东征高句丽,灭亡半岛三国,现在又即将灭亡倭国,功劳之大,能力之强,说实话,如果苏宁自己是皇帝,他也会对这样的年轻臣子产生防备。
  不得不说,秦琼的话一点儿错都没有,他把自己当成值得托付后事的后辈,所以才给自己一些意见,他已经支撑不下去了,这一战结束之后他要带着满身的荣耀和终身的辉煌离开朝廷,离开军队,李二陛下会把自己可以给他的一切都给他,因为他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了,哪怕封王都是可以的,但是苏宁不一样,苏宁太年轻,太聪明。
  并且和朝中实权派的大臣们都有不错的关系,乃至于和皇家都打成一片,皇家也有不少人受到了他的恩惠,虽然李二陛下对于这种情况有自己的考虑,打算把苏宁当作李承乾和朝臣之间的润滑剂使用,可是润滑剂本身也要安于本分,否则,润滑过了头,变成了离心离德,谁会是最大的赢家?
  李二陛下不得不这样担忧,苏宁终归不是他的儿子,如果苏宁是他的儿子,他现在就闭眼也无所谓了,苏宁会把大唐帝国带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但是他不是,比起能力,血脉更加重要,自己出生入死打下的江山,怎能给一个外人继承?所以只有李承乾才是最合适的继承者,而苏宁,再如何也只是一个合格的臣子。
  李二陛下如此认为,如此坚信,并且相信自己活着的时候可以驾驭苏宁,但是自己死了以后,李承乾可以驾驭如今越来越出色,越来越有名望的苏宁吗?他不得不担忧,一个从来没出过错误的天纵之才,会是大唐帝国的保驾护航者,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呢?
  秦琼的担忧一点儿错都没有,苏宁决定这次回去之后就要把《资治通鉴》放出来,崔孝义已经把《资治通鉴》的最终版确定下来,剩下的就是一些细节方面的推敲和慎重的质询,《资治通鉴》一旦问世,苏宁相信自己的安全会得到巩固,而苏宁也决定此战结束之后起码三年不会离开自己的家,不会离开李芮涵和自己的一双儿女。
  比起学问宗师,总归是有军事能力更加具有威胁,而当自己的学术地位更加巩固的时候,自己的安全也就更加巩固了,表现出对于权力和地位丝毫不在乎的一面,甚至于对于自己所开创的纵横司的大好状况不甚在乎,那会是很好的表忠心的举动。
  乃至于秦琼所说的适当犯一些错误,苏宁也打算是不是应该这样做,稍微犯一些错误,或许对于自己来说是有很大的好处的,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不是别人,只有皇帝一人而已,犯一些错误是犯给皇帝看,而不是给其他的什么人看笑话,苏宁相信只要自己犯了错误,那么皇帝自然会帮自己擦干净屁股,不会允许其他人对自己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这就是一种默契,我满足你的需要,你也满足我的需要,单纯的索取是不会被接受的,有功之臣就该赏赐,有罪之臣也要惩罚,如此而已。
  苏宁把目光投向了远处尘土飞扬之处,那里承载着希望和梦想,对于他而言,这也将是一个暂时的休息站,这一战之后,他就要休息了,养精蓄锐,为下一次出山做准备,也为自己的安全做好巩固工作,伴君如伴虎,一不留神,可就没命了。
  所以说,对于现在的自己而言,犯错,并不是错。
第八百八十五章
倭国的覆亡(上)
  严格来说,从苏我入鹿率领他的五万私人军队朝着大唐军队设置的伏击圈冲过来的时候,倭国的覆亡就已经不可避免了,苏我入鹿树敌太多,只知道使用自己的权威压制他人意见,却忘掉了拉一批打一批的权力者准则,没有人帮助的权力者注定会被所有人推翻,一个权力者如果被所有人孤立,他的下场注定是凄惨的。
  苏我家族从前很在意拉拢身边的一些可以帮助自己的人,将女儿嫁给他们,联姻,巩固利益关系,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利益团体,大唐的皇家和一些臣子的家族也是这样做的,当初的山东士族也是这样做的,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全部的权力,他必须需要帮手,朱元璋废了宰相想独揽大权,到最后还是不得不设置大学士帮他处理政务,因为工作实在是太多了。
  从苏我虾夷开始,对于旁人的笼络就不甚在意了,对于下面相助的人的恩泽日渐稀少,那些为了权势和利益而聚集到苏我家族身边的人自然就开始离心离德,想要另投明主,圣德太子的出现和长达二十多年的对苏我家族的压制就是明证,可是苏我虾夷没有醒悟,在圣德太子死后依旧我行我素,苏我入鹿这个重度自恋患者自然比他老爹更加我行我素。
  倭王一族受不了了,下面的臣子也受不了了,苏我入鹿不知道他实际上已经处于全民公敌的状态之下,还是大大咧咧的带着表面风光的十万大军出征唐军,打算立威,其实他不知道,在他离开国都的瞬间,就注定了要灭亡,就连他本部的部分统兵将领也已经暗中背叛,更别说那五万贵族联军了。
  他们现在去了更好,被唐军消灭掉主力,后面的贵族联军就会接下唐军的接力棒,把苏我入鹿的残军彻底消灭掉,然后向大唐请降,把苏我氏的巨大财富献给大唐,以换取他们在新的国度里面相当的地位。
  苏我入鹿浑然不知大祸临头,依旧指挥军队奋力追击“被击败”的唐军,尤其是剩下的两千骑兵,更是奋勇追击在最前线,叫喊着听不明白的口号,呼喝着,他们是苏我入鹿身边最忠心的护卫,苏我虾夷虽然远不及其父的手段,可是对于这些作为苏我家族最精锐力量存在的骑兵,他们还是相当在意的。
  所以说,苏我入鹿真正可以依靠的,只有这两千骑兵,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心存异志之人,只是苏我入鹿也不知道这一切,将骑兵放在了追击的最前线,要向所有人展示他苏我氏铁骑的威力,只是,这一切都已经不是他所可以决定的了。
  伴随着一身炮响,大唐军队全线反击开始,苏我氏军队彻底进入了大唐军队的伏击圈之内,大唐军队的伏兵们全部现身,对苏我氏军队展开了猛烈打击,火炮隆隆作响,投石机所投出的燃烧罐宛若一颗颗火球降临在苏我氏军队之中,磨盘大的石块一坠地就带起一片血肉飞溅其状甚为惨烈。
  火炮的巨大轰鸣和震动将苏我氏军队给彻底惊呆了,几乎兵无战心,而那些铁骑早就被埋伏好的弓弩手和八牛弩队瞄准,分分钟被射倒了一大片,其余的步军因为距离比较近,不知道大唐军队的远程武器恰恰对密集军阵有巨大的杀伤力,你要是分散开了远程攻击武器反而没有那么大的杀伤力了。
  几乎就是一瞬间的事情,苏我入鹿突然发现眼前的一切天旋地转,原来是他所乘坐的马车被火炮炮弹落地所带起的震动掀翻,奢华的马车毁于一旦,里面的几个美丽的婢女只发出了一声惨叫就被紧随而至的一块大石头给压成了碎肉,苏我入鹿的运气不错,被掀飞了出去,没有被关在马车里面压死。
  挣扎着站了起来,身边的卫士赶快聚集在一起将他保护住,他却看见了其余的步军和骑兵纷纷倒地而亡,漫天的箭雨,还有那恐怖的巨响,和在天上飞行着的火球,还有那随时会坠地的巨大的磨盘,他只觉得这一切都好像是梦境一样,这是个可怕的噩梦,他的军队用肉眼可见的速度崩溃了,士兵们在他的眼前用极快的速度被杀死了。
  可是这样的攻击仅仅是个开始,箭雨停止了,其他的可怕的武器的打击也停止了,随后就是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方才被他追击的极为狼狈的唐军骑兵回身杀了过来,各个气势如虹,以一往无前之势冲杀过来,顿时就把自己的军队给冲的七零八落,毫无抵抗力,原本就崩溃掉的军阵更是一触即溃,士兵们根本不想着如何打仗,只想着如何逃命,如何活命。
  苏我入鹿昏昏沉沉的,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眼前的问题,或者说他根本也没有学过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以前教他学问的老师也没有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就连父亲都没有说过,这是他自学的,是他自己领悟的,打仗就该这样打,可是眼前的一切告诉他似乎打仗并不是这样打的,所以说,难道,这一切都不是真的,自己一直都是错的?
  不,不会的,自己怎么会错呢?一定是这些该死的兵没有尽全力!
  对!就是这样!
  苏我入鹿突然打起了精神,拔出了自己的佩刀高声大喝:“全军反击!打败唐军!”
  他这样喊着,希望可以看到听到他的声音后他的军队奋勇反击唐军的场面,可是他所看到的却是愕然的面孔和看神经病一样的眼神,这还只是少数人,因为战场过于嘈杂,只有他身边的卫兵才能听到他说的是什么,即使是最忠诚的卫兵,也开始怀疑自己的主人到底是不是一个傻X了。
  结局是不言而喻的,大唐军队没有花费多少工夫就把这五万人给歼灭了,他们几乎没有战斗力,没有奋斗,除了少数倭兵为了活命而奋起反抗之外,成建制的有组织的抵抗几乎没有,这从另一个层面让苏宁确定了苏我入鹿就是傻X,初出茅庐不说,还根本没有指挥军队的天赋,根本就不是一个适合打仗的人,压根就是一个傻X。
  兵无战意,只求逃生,混乱的战场上根本就是一边倒的战况,远在山上看着面前这一幕的秦琼不由得叹息道:“若是天下敌国都由此人统兵,大唐自可天下无敌也!简直是乱打一气,毫无指挥可言。”
  苏宁说道:“那自然是不可能的,就像西边的那些阿拉伯人,就听说非常能打,霍公费了不少力气才打败了他们,不过那也只是一支军队而已,那些阿拉伯人的军队起码有五十万人,波斯国也不是好对付的,一千五百万人口,上百万军队,加上更西边的罗马国,消灭倭国只是一个开始,平定了东部所有的敌人,我等就可以向西向南向北全力拓土。
  北部草原基本平定,南部却还有的说,西部更是三个大国等着我等去收拾,这仗,没有一百年是打不完的,翼公,您说呢?”
  秦琼微微笑道:“若是老夫可以年轻二十岁,打完这一仗一定会立刻奔赴西边战场,可惜,老夫已经没有精力再去打一战了,这一战,已经让老夫消耗掉了全部的精力,是时候退下去,让位给你们这些年轻人了,老夫等人把大唐的基业打了下来,守住它,扩张它,就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事情了,三明啊,记住老夫的话,你要是可以再活五十年,对大唐而言,是何等的幸事啊!”
  苏宁笑了笑,对秦琼道:“我自然可以再活五十年,但是若要我在朝廷上争权夺利五十年,那还不如明天就死了,我实在是不喜欢争权夺利,比起现在的日子,我更喜欢当初和翼公一起钓鱼喝鱼汤的日子,若是可以寻得那样的美妙之处,其他的什么事情都可以不做了,把该做的都做掉,剩下的交给后人去做,我们总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掉,不给后人留下些表现自己的机会,不是吗?”
  秦琼朗声道:“是极是极,哈哈哈,好了,差不多结束了,那倭国总帅估计也该束手就擒了,三明,那未曾抵达的倭军,该如何处置呢?他们若是仍然反抗大唐,我等岂不是还要再费一番力气才可以收拾他们?你就那般确信他们会投降?”
  苏宁点头:“苏我入鹿的例子就在这儿,就算他们不投降,我们难道还收拾不了他们?翼公,您以为呢?”
  秦琼满意的点点头:“不错,这小小倭岛上,哪里还有我大唐战士的对手?哈哈哈哈!走,去瞧瞧那蠢货到底是个什么人!”秦琼说完便向着已经基本停止战斗的战场上前进,苏宁紧随其后,不一时,率军突击的薛仁贵就骑着他那批染血的白马飞奔过来,跑到苏宁和秦琼近前,下马跪拜道:“大帅,副帅,倭酋苏我入鹿已被生擒,余者数千人尽皆束手就擒,无一漏网。”
  秦琼满意的点点头,说道:“做得好,待本帅前去看他一看!”
  被生擒的苏我入鹿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秦琼稍微看了一下,便是完完全全的鄙视:“以这种人做主帅,难怪会惨败至此!”
  苏宁随后对薛仁贵说道:“薛将军,你带三千铁骑顺着这条路追击过去,那里应该还有倭国的军队,告知那里的倭国军队,苏我入鹿已被生擒,若是不想死,就来投降,泉宗三郎,清水志,你二人跟随薛将军一起前往劝说那些倭国权贵,告知他们莫要再做无谓之抵抗,否则血流成河在所不惜!”
  泉宗三郎和清水志二人浑身一抖,唯唯诺诺的遵命了,薛仁贵领命,点起三千兵马追击而去,过了不久,薛仁贵等一行人重新返回,随着薛仁贵的人返回的还有十数个陌生的人,穿着倭国的军装,想来估计是倭国的权贵们,按照这样的情况来判断,这些人是来投降的。
  薛仁贵下马后来到秦琼和苏宁身边说道:“大帅,副帅,倭国权贵一十三人所代表全体军队愿意投降,特来与大帅和副帅商议投降细节。”
  泉宗三郎紧随其后说道:“大帅,副帅,他们都愿意投降,其他的军队也没有战斗的意思,他们都被大唐天威所震慑,唯唯诺诺,不敢战斗,只不过他们愿意投降,可是倭国是否投降他们还无法做主,上有倭王,下有苏我氏未被消灭的势力,他们暂时无法做主。”
第八百八十六章
倭国的覆亡(下)
  听了泉宗三郎的话,秦琼询问苏宁:“三明,你怎么看?”
  苏宁皱了皱眉头,随机舒缓道:“倭国主力已被歼灭,剩下的一点点势力已经不足为惧,我海军一万兵马已经绕道突袭苏我氏封地,准备一举摧毁苏我氏根基,苏我氏覆灭是一定的,苏我氏全族成为大唐的奴隶也是一定的,泉宗三郎,你去告诉那些想投降的权贵,投降可以,但是大唐是有条件的。
  其一,倭国正式覆亡,不复存在,国土将为我大唐州县,倭王一族必须离开这里,前往长安生活,大唐保证其生命安全和生活安全,否则,我等将不能保证倭王一族的安全,还有,那什么天皇的称号给我立刻去了!区区小国之主,也敢妄为天皇!荒唐!放肆!若是其同意投降,去往大唐之后,大唐会给他安排其他的封号。”
  苏宁皱着眉毛,对泉宗三郎斥责道,泉宗三郎浑身一抖,连连说道:“末将遵命,末将遵命!”
  苏宁点点头,说道:“第二,倭国国土将具为大唐之州县,大唐准备将倭国国土另作他用,所有倭国贵族、官员必须无条件投降,继而净身离开倭国本土,在大唐生活,大唐会以其封地数目和财产数目为基准,将同等封地和财产赐予之,保证其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必须是投降,交出全部土地、财产和治下人口,除家臣细软外不得带走一人,否则,具为奴隶!”
  泉宗三郎抹了抹头上的虚汗,连连点头称是。
  苏宁接着说道:“第三,倭国投降之后,全体曾经反抗过大唐军队的倭民和军队具为奴隶,全体投降大唐的倭民和军队可被纳入大唐治下,获得大唐居民之身份证,成为大唐治下民众,大唐会派来相对应的官员来处理这些事情,所有倭国官员必须配合,继而去职,把一切职权转交给大唐官员,如有不遵守,格杀勿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7/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