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3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7/451

  李二陛下学者苏宁的样子耸耸肩膀:“正如你所见,都走了,哦,长孙冲前段时间病了,病好了以后刚要去草原,长乐便有了身孕,他就没去,嗯,朕就要有个小孙孙啦,哈哈哈哈!”
  苏宁极端的郁闷道:“陛下……”
  李二陛下正色道:“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若要出兵,宜快不宜迟,我给你两天时间准备一下,就要出兵了,至少半年,如果半年没到你就丢了北平城,你就不要回来了,自己解决吧!”
  苏宁心中一凛,恭声道:“臣苏宁遵命!”
  望着苏宁离开的背影,李二陛下的眼神渐渐的变得有些愧疚,轻声喃喃道:“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能靠你了,苏宁啊,别让我失望啊……”
  苏宁离开书房,四大护卫立刻围了上来,热切的看着苏宁,苏宁郁闷的看着他们:“我们要出战了,你们也要跟着我一起去的,去打高句丽。”
  四大护卫欣喜若狂,就差弹冠相庆了,苏宁翻了翻白眼:“我们只有三万兵马,高句丽有十五万。”
  四大护卫石化……
  大半年没回家了,苏宁还是觉得应该回趟家,看看妻儿,吃一顿家里的饭,明日就要率军出征不是吗?不过苏宁刚刚离开皇城,就看到一个李靖府上的卫士在外等候,卫士一看到苏宁,立刻走了过来行礼:“苏侯,主人听说您回来了,很想见见您。”
  苏宁看了看天色,还是点了点头:“好的,你带我去吧!”
  ……
  李靖病了,病的还不轻,这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放在李靖身上真是再好不过了,年纪大了,身子骨也没以前那么好了,贞观四年的一战算是绝响了,再也没有出征打过仗,不过天天带学生,带出了那么多优秀的棒小伙子,李靖也觉得很高兴,很欣慰,当然,最欣慰的还是那个便宜徒弟,成就最大,才华最高,最能依靠的人。
  高句丽兵马来犯的消息还是李二陛下派人来告诉李靖的,主要是朝中无人了,李二陛下希望李靖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带个兵去解决一下,等大将军们都回来了,李二陛下会狠狠的收拾他们的,不过来使一看李靖这幅病怏怏的模样,就意识到李靖可能不能带兵出战了。
  不过他还是担心着这高句丽的事情,卑鄙小国啊,十五万兵马,那是多少人啊,这是倾全国之力啊!今儿下午府上下人说起在路上看见了苏宁快马赶往皇宫的事情,李靖一推测,立刻明白了,朝中无合适的统兵之将了,兵马也不够了,只能寄希望与苏宁这个奇谋百出百战不殆的奇将了。
  李靖一直都很担心苏宁会因为无法得到单独统兵作战的机会而无法真正成为一位名将,来继承他的衣钵,但是,此时此刻,李靖却不是很希望苏宁出战,李二陛下最多拨三万兵马给苏宁,苏宁要凭着这三万兵马抗击高句丽十五万大军的疯狂进攻至少半年时间,至少要撑到草原平定,那起码得半年啊!
  三万人对付十五万人,诸葛亮也做不到啊,不还是要徐徐撤退吗?就算苏宁再怎么会使用奇谋,奇谋毕竟是有限的,有限度的奇谋,哪里能和实打实的硬实力对抗呢?苏宁这下子算是被满朝将军给坑了,都跑到草原上去打秋风了,李二陛下又一贯不喜欢远距离遥控战役指挥,这两场战役一场托付给了李世绩,一场托付给了程知节,全是精兵猛将啊!
  留给苏宁的不是老的就是小的,不是残的就是病的,说实话,李靖要是没病的起不了床,对于这场仗也是头疼,实力差距摆在那儿,怎么也讨不到好处啊!更何况苏宁一个人,最多还算上个薛仁贵,李靖还打算把李伯瑶给苏宁送过去,三个年轻的不像话的人,三万二等军队,就能对付高句丽十五万强兵?
  我的陛下啊,你也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啊,那些个将军都疯了,都疯了!非要好好儿的整治一下不可啊!你们是哪里来的自信,一股脑儿的全去了草原啊!!
  无力的感慨间,下人来报,苏宁来了,李靖让侍候的下人把他扶起来,靠在床上,让苏宁进来,苏宁一进屋子,闻到一股浓浓的药味,再看到李靖苍白的面容,不由得担忧不已,立刻上前握住了李靖的手,给他把脉:“师尊,怎么病的那么重?”
  李靖的脉象还好,不算太过紊乱,大概就是受凉了,天气冷,乍暖还寒的时节,没把握好尺度,这才躺在床上了,摸了摸李靖的额头,不算太热,但也是发低烧,不由得询问道:“师尊,病了几日了?”
  李靖微微笑道:“五日了,别担心,老夫的身子骨硬朗着呢!”
  苏宁怒道:“师尊没有去请孙思邈先生吗?是谁为师尊诊治的病情?”
  李靖摇头笑道:“大军北伐,二十万大军尽出,长安总院都空了,全部都去草原了,老夫就找了个郎中瞧了瞧,没关系,不要担心。”
  苏宁皱着眉头道:“庸医!真该拉出去喂狗!师尊,不能这样了,您在发低热,要是一个不好,变成高热,那可就危及性命了,您的年岁也不小了,身体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可要多注意着点儿,军校里头可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您可不比他们了!来人!照着这个药方去抓药,然后用文武火反复煎熬,三碗水煮成一碗水,可以放点儿冰糖,听清楚没?”
  李靖笑眯眯地看着苏宁一副威严的模样,等下人离开,整个屋子只剩下他和苏宁两个人的时候,开口道:“宁儿,你变了,变得沉稳了,更像是一个侯爷了,一个三品高官了,呵呵,一转眼,都七年了,当初的小毛孩子,现在的大人,唉……日子啊,真快啊!一转眼,老夫也到了该入土的时候了,总是拖着不死,也不太好啊!”李靖握住了苏宁的手,感慨不已。
  苏宁也握住了李靖的手,说道:“师尊,这是什么话,您是大唐的元老,军神,还是军校的祭酒,只要有您在,我们这些人就不会担心没有足够的人才可以用,就不会担心军校会出什么乱子,大唐离不开您,您才六十多岁,黄忠七十岁还能出征,廉颇八十岁还能打仗,您的日子还长着呢!”
  李靖“呵呵呵”的笑了起来,握着苏宁的手更加用力了:“宁儿,是不是,要去北平了?”
  苏宁一愣,说道:“您都知道了?”
  李靖点点头:“你一回来,老夫就知道,肯定是你了。”
第七百七十一章
秦将军的最后一战(上)
  苏宁无奈的说道:“如果不是师尊病了,牛将军又去了高原,估计陛下也不会选择让我去打这一仗了,实在是朝中无将,所以才把我给拉了上去,我身边现在唯有仁贵一人可以依仗,明日再去问问长孙冲那家伙,把他也给拉上战场去,除此之外,我可就真的找不到人了,师尊,军校里头现在可有什么优秀学子可以借给弟子一用?”
  李靖笑呵呵的说道:“借倒是容易,但是你这还却是有些困难吧?万一还不回来,老夫岂不是亏大了?”
  苏宁郁闷道:“都这个时候了,师尊,您还不愿意帮弟子,那弟子可就真的走投无路了,十五万高句丽人啊,这又不是儿戏,有生命危险的!”
  李靖还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对啊,就是因为这不是儿戏,而是有生命危险的,所以才没有多少人愿意陪你去啊,这一去是送死还是得大功劳,人人心里面都亮堂堂的,军校的学子们更是如此,他们考进军校不容易,人人都铆足了劲儿想要进入军队做军官,谁愿意去送死?”
  苏宁郁闷了:“师尊,您已经认为弟子这是去送死了吗?”
  李靖笑眯眯的摇头道:“哪有老师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得意弟子去送死?虽然此次行军的确是艰险万分,但是,宁儿,你可还记得,你和为师说过,越是危险的任务,获得的回报就越大,越是危险,背后就是真正的机遇啊,你若是能够在此战中战胜高句丽人,那么,你就真的可以独当一面了,为师也就可以放心了。”
  苏宁无奈地点点头,说道:“师尊,您的意思弟子也明白,所以才没有拒绝,只是,一个好汉还需要三个帮手,弟子现在满打满算才两个,连统兵的万人将都找不到,岂非是孤军奋战,孤掌难鸣?”
  李靖叹了口气,说道:“旁人不愿帮你,为师怎么可能不帮你呢?为师现在实在是四肢无力,脑袋也晕晕乎乎,否则定然要帮你,代替你出征,不过,虽然为师现在无法出征,但是伯瑶可以,伯瑶经过了吐蕃之役,已经有了些许经验,此次北伐,正好是在军校高年级学子的大考期间,所以他们没赶上,伯瑶似乎打算考完之后奔赴草原,为师会让伯瑶跟你去北平的,你不就有三个帮手了?”
  苏宁觉得心里头暖乎乎的,但还是担心道:“师尊,您只有伯瑶一个孙儿可以延续血脉,若是……”
  李靖摇摇头,打断了苏宁的话:“伯瑶是我李靖的孙儿,若是连这样的战场都不敢去,他还配当我李靖的孙儿吗?宁儿,你就把他带去吧!为师也不能为你做什么,这是为师唯一可以帮到你的地方,为师自己估摸着时间也不多了,若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你和伯瑶凯旋归来,也就满足了。”
  苏宁连忙紧紧握住李靖的手:“师尊,您可不要这样说,您一定可以长命百岁的,您想啊,连秦老将军那样的身子骨儿都要发誓活到八十岁,更别提您一直都是身体健壮的,弟子马上给您多开几副药方养养身子,等弟子和伯瑶凯旋归来的时候,您一定要骑着马出城迎接我们!”
  李靖笑眯眯的不停地点着头,但是嘴里却说不出一个字……好一会儿,李靖才说道:“虽然为师不能随你前去,但是,宁儿,为师想听听,你对于此战有何打算?有何准备?面对高句丽是五万大军,你有何看法?”
  苏宁深吸一口气,说道:“此战,弟子只有三成胜利的把握,只要可以将此战拖延到冬季,也就是陛下所说的半年之后,弟子就有把握让高句丽人无功而返,辽东苦寒,天气极其寒冷,若到冬季严寒之时,一盆热水泼向屋外,在落地之前就能结成冰,如此苦寒,如何行军?我军背靠北平城,有充分的物资供给,不用担心没有粮食吃,没有酒喝,没有兵器使用,但是高句丽却不一样。
  大唐国土数十倍于高句丽,粮食产量更不用说,大唐严禁高产作物种子流出国内,尤其是流出敌国,边境关卡都严格设防,高句丽的粮食还是那么多粮食,物资还是那么多物资,远离国境出战,本就需要大量的物资和粮草,他们十五万人人吃马嚼,又能支撑多久?大唐在辽东几乎没有民众,经营北平的时侯就将辽东汉民迁往北平定居,发展北平,弟子预计,高句丽第一阶段的进攻目标,就是北平,得北平之后,便可虎视中原。
  若无北平粮草军械,高句丽倾其全国之力,不过半年粮草而已,正如陛下所预估,半年,此战,最长只有半年时间,只要半年之内弟子可以拖延下去,等到严寒冬季,不仅仅大唐兵马受不了,高句丽人同样受不了。
  如今估计辽东半境已为高句丽所占据,但是都是苦寒之地,辽东之地土壤肥沃,可是天气寒冷,若是错过了春季,一年都没有收成,高句丽无法以战养战,而其国内可供粮食出产之地甚少,粮草供应后继无力,而我军以逸待劳,更可以拖延更多的时间总而言之,此战重中之重不在于对战,而在于拖延时间。
  高句丽国小民弱,若是主场作战,以其经营多年之防御体系,我军若要进攻,殊为不易,但是若是高句丽主动出击,则我军对抗之,难度大大下降,高句丽人之战力远不如我大唐军队,更兼我军有新式火器相助,若是得二三城池,以城池力抗高句丽人,则高句丽人不付出六倍伤亡,就别想攻占城池。
  我军层层抵抗,节节抗击,可以以最大力量拖延高句丽军行军速度,时不时以精锐铁骑袭扰高句丽主力军,使之夜不能寐,以十面埋伏之计袭扰之,还可以借助海军力量,以断绝粮道之策迫使高句丽军腹背受敌,往返两难,如此,半年当不难矣……”
  苏宁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战略计划,与此同时,在李二陛下的书房里面,李二陛下正满脸担忧的看着正坐在自己面前的秦琼,摇头劝阻道:“叔宝,你这又是何必呢?你的身子骨,孙先生都说了,你已经不能再上战场了,战场颠簸劳苦,你的身子是受不住的,就在三原县养养身子不是很好的吗?为何,为何还要如此呢?”
  秦琼面带笑容,眼神却越发的坚毅:“陛下,老臣已经说了,这是老臣的最后一战,此战过后,老臣将正式告老,再不问世事。”
  李二陛下摇摇头说道:“叔宝,这不是告老不告老的问题,辽东苦寒,本就不适合叔宝前去,若是出了个好歹,叔宝,你叫梓月如何是好?你叫夫人如何是好?更别提怀道那孩子,才十二岁啊,叔宝,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家人考虑考虑吧,偌大的翼国公府,可全靠你支撑着呢!此战我会让苏宁去打,你放心吧!”
  秦琼摇摇头,笑了笑道:“陛下,让苏宁那孩子去打这场仗,您有几成胜算?”
  李二陛下愣了一会儿,默然道:“三成,就三成。”
  秦琼说道:“陛下,如今朝廷猛将精兵尽出北伐,其余兵将都有大用而不可调动,李药师长孙顺德重病在身,牛进达偏偏又去了高原,敢问陛下,陛下既然派遣苏宁前去,由打算给他多少兵马,给他多少副将偏将?”
  李二陛下摇摇头:“不多,真的不多,而且,目前可以用上的,唯有他一人了,这一次高句丽人突然袭击,我等没有任何准备,我所得到的情报还是高句丽的血滴子提前三天冒死传来的密报,他们藏得太深了,我根本没有办法做准备,别说大将军了,就是一个个少将军也都上了草原,唉!”
  秦琼点头道:“既然如此,陛下为何不用老臣?”
  李二陛下看着秦琼,无奈道:“叔宝,你的身子骨,实在是……”
  秦琼怒道:“陛下!臣虽老迈,但还不至于连马都上不了,枪也提不起,秦琼虽老,但仍然可上马征战!黄忠七十尚能阵斩夏侯渊,廉颇八十尚能披甲上阵,更何况老臣尚不及六十!陛下为何轻视老臣?老臣老了,就不能统兵征战了吗?!老臣老了,就连高句丽小儿都敢忘了老臣的名字了吗?!昔年老臣随前隋之军征伐高句丽,斩首何止一千!老臣却不信,那群高句丽小儿就真敢忘了老臣!”
  李二陛下叹息道:“叔宝,你这又是何必呢?”
  秦琼顿了顿,说道:“陛下,年轻人的路还长着,但是老臣,已经是大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又有何妨呢?老臣已经听说李药师把三明叫去了,肯定会将李伯瑶交给三明带着一起去辽东,无论是三明,薛仁贵还是李伯瑶,都是年轻的俊秀,他们的未来不可限量,若是为此事拖累,未免太过不公允,趁着老臣现在还能上的动马,最后帮他们一回吧!陛下!”
  李二陛下站起身子,走到大地图前面,看着那幅广大的世界地图,张开双臂道:“叔宝,自从我知道了这天下是如此广大,而我大唐仅仅是如此渺小之时,我便有了一个心愿,或者说是一个奢望吧,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大唐一统寰宇,真真正正的一统寰宇,每一片土地,每一滴海水,都是大唐的!
  不过我也明白,这大概是做不到的,我活不到那个时候,也看不到那一天了,但我依旧希望,承乾,或者承乾的儿子,孙子,可以看到那一天,等到那一天,我需要很多很多的人才,很多很多的将军,很多很多的军队,才能够真正的做到这一切,叔宝,无论是你,还是苏宁,还是薛礼,还是李伯瑶,都是我所看重的人才,你们任何一个人身陨,我都不愿意看到!
  叔宝,我答应你,我答应你这次出征,但是你也要答应我,你也要答应我一件事情,这一次,你一定要回来,你们都要回来,我要看着你们活着,穿着铠甲,提着枪,骑着马回来,这一次你们若能功成,朕,亲自迎接你们。”
  秦琼笑了,露出了很爽朗的笑容,大笑道:“有陛下这句话,老臣就算是战死,也要绑在马上回来,哈哈哈哈哈!”
  李二陛下笑道:“可不准这样,朕命令你要活着回来,你是我大唐第一虎将,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都是。”
第七百七十二章
秦将军的最后一战(下)
  苏宁和秦琼面对面跪坐在一张软垫上,苏宁看着秦琼,秦琼也看着苏宁,良久,苏宁轻叹一声:“翼公,您这是何必呢?”
  秦琼也微微叹了口气,继而笑道:“你和陛下一样,都在问老夫这是何必呢,呵呵,男儿大丈夫,为国征战,为民御辱,可有错?如果这也有错,那老夫当真不知道为何而战了,三明,你又是为何而战呢?”
  苏宁毫不犹豫的说道:“我以为,万民生活在大唐领土上会比生活在高句丽领土上更加优越,生活更加舒适,当然,他们自己也愿意生活在大唐的领土上,否则为何辽东之民尽数逃入北平城?在大唐,没有徭役,没有苛捐杂税,还能吃饱肚子,虽然知道还有不少欺压良善的昏官和豪强,但是只要被御史看到了,肯定是难逃法网,连我都被弹劾数十次,更不用提其他人了。
  或许我们还有很多的不足,还有很多的缺点,但是,就当今而言,我实在是不知道还有哪个国家可以比大唐更加强盛,万民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单说徭役,那就是基本上不可能的,只有大唐废除了徭役,降低了农税,大量推广高产作物,虽然速度还不是很快,但是关中之地已经有两年没有听说过有饥荒了。
  仅仅是这样,我也要为大唐而战,若是让那群高句丽蛮人窃取我大唐领土,掳掠我大唐民众,大唐民众势必再一次回到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服徭役的境地,那样的话,翼公,您认为,这是顺应民心的行为吗?如果我的抵抗是没有益处的,不被民众所接受,那么我不会去抵抗,但是,我所听到的,见到的,都是支持我们去抵抗的。”
  秦琼很威严地点点头,正色道:“正如你所说,老夫所见所闻也是如此!所以,老夫也会请战。”
  苏宁摇头道:“翼公,这是两回事,您为大唐付出的已经够多了,您应该安度晚年,这是您奋战了大半辈子应该得到的,而且,您现在的身子骨已经不适合长途马上颠簸了,更不用说战斗了,翼公,如果您同意,我会去和陛下请求,收回成命,反正,招数还没有下发。”
  秦琼摇头:“这是老夫的愿望,老夫知道自己已经不能再一次征战沙场了,一直以来都已经没有再想着去上战场,这一次,算是没有办法里的办法,正好被老夫知道了,朝中无将,需要你上阵,三明,这是老夫最后一次机会了,也是老夫最后一个希望,老夫十六岁起上战场,一直到今日,四十年有余!
  三明,你可知道,对一个为将者而言,最悲哀的事情不是战败,不是被俘,被是被侮辱,不是被关押,而是死在病床上!老夫是一个将军!马上战将!就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马革裹尸还!这才是将军!这才是为将者!寿终正寝那是文人!是平民!不是将军!三明!你可明白?!”
  秦琼一阵怒吼,直把苏宁吼的不知所措,到今天,苏宁才发现,狮子再老也是狮子,虎落平阳还是虎,狗再怎么怒吼,也还是一条狗,不会变成狮虎,这是定则!秦琼再老,仍然是英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7/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